木构架小知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遗介,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前言
1970年刘敦桢先生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
指出中国古代木构架形式为
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
今天,再来跟着遗介看看三种木构架各自的优缺点吧~
文字稿如下
Q1 抬梁式
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立矮柱,柱上又抬梁,由此层叠而上。
优点:柱子少,跨度大,可以营造出较大的室内空间,多用于官式建筑
缺点:耗费木材较多,整体稳定性较差。
Q2 穿斗式
用穿枋将柱子串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将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屋架。
优点:用料较少,且可以预先拼装成整体屋架,便于施工,稳定性好。
缺点:室内柱子较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适宜使用。
Q3 井干式
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而是用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堆叠。
优点:构造简单
缺点:木材消耗量大,在尺度和开窗上都受很大限制,主要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山区。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
《中国木构架古建筑结构特性分析》陶瑞峰
本期原创:田艺、吴秋敏
策划监制:李天霓
本文小卡片由遗介浩学工作室科普组成员绘制,未经允许,请勿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