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区与自然对话:深圳首个街区型立体慢行系统规划研究
罗湖区是深圳最早发展的地区,一面是成熟社区、林立地标营造的都市生活,另一面也拥有市内最高的梧桐山、库容最大的水库,充满绿意葱郁的山水景观。烟火气与自然美在这里和谐合奏。© Arup
▲ 罗湖连廊规划设计效果图
自2020年起,奥雅纳受邀研究罗湖围岭公园——东湖公园连廊天桥项目,探索旧城更新背景下连廊系统的前期规划。我们为罗湖临近深圳水库的布心地区规划立体慢行系统,让传统的旧改城区与自然对话,项目落成后有望成为深圳首个街区型立体慢行系统。
规划愿景
实现城区生活与周边自然环境耦合
提升慢行的吸引力、延续力和影响力
强化与社区服务设施、轨道交通站点、旧改项目的衔接
© Arup
▲规划范围
现况:城绿相离
项目面积约90公顷,涵盖布心路、太白路、历史悠久的金威啤酒厂与布心花园旧改项目,以及丹坪快速路以东水库片区。项目坐拥罗湖优质的自然资源——东湖公园和围岭公园,然而受到多条快速路的阻隔,城市居民无法便利地进入自然空间,近在咫尺的山水只可远观而不可通达。
© Arup
▲现状:城绿相离
大数据研判人流分布、寻找设计需求
项目所在的布心片区属于成熟市区,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人群活力聚集点(POI),发现区内商业空间分布比深圳其他片区的格局更加有机——街区式的商业模式更适宜步行,更具备生活气息。然而目前准备旧改的工业区成为街区商业发展的阻隔,市民活动分隔在不同的社区街道,彼此不连贯、不延续。
我们预期可把握区内旧改项目打通社区街道,研判区内重要项目与主要轨道交通站点的潜在连接需要,通盘考虑慢行系统的走线设计。
© Arup
▲人群活力聚集点位和POI点位的叠加关系
前瞻慢行系统:城市活力缝合的场所
基于奥雅纳步行友好城市分析框架,我们梳理过往的国际经验,总结出六大慢行环境要素:便捷性、舒适度、愉悦度、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并作为本次规划的基本准则。
我们的设计吸取了前瞻性研究中慢行环境对城市空间的触媒效应,跳出慢行的“界限”,把慢行系统塑造成为布心片区城市活动、活力缝合的场所。
© Arup
© Arup
▲分析框架与设计准则
规划初衷:与民生和民心相连
项目讲求落地性、公益性和对居民的实惠性。街区型的慢行系统与城市中心型的商业连廊系统不同,需要与更多社区民生服务相融合。项目将系统协调新建妇幼保健院、区文化馆、布心小学、东湖公园深圳美术馆等公共配套设施,同时衔接太安地铁站和布心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节点,串联金威啤酒厂遗址公园、围岭公园等市民公共活动场所。
© Arup
▲规划框架总平面图
设计主题:漂浮环廊公园、多维慢行系统
奥雅纳提出了漂浮环廊公园的主题,强调慢行系统不仅是点对点的交通连接,更重要的是将自然休闲空间通过系统向城区延展,强调立体公共空间的营造。我们的设计方案梳理了地下、地面、地上三个维度的慢行系统衔接。
© Arup
▲空间理念构思:漂浮的环廊公园
方案将两个跨快速路的节点设计作为重点工程,两大节点都配合布心花园旧改项目展开进度,提供了地面、平台与架空的三线选择。
01
城市客厅——跨布心路节点
© Arup
▲跨布心路节点连接示意图
风雨连廊,通勤无忧
在跨布心快速路和东晓路交汇段打造环形连廊,把即将竣工、未来就业人流较集中的粤海城项目、金威啤酒厂旧址作为连接对象,提供直达太安地铁站、风雨无忧的通勤连廊。
公园式连廊设计
流线型的桥面设计,桥宽足够让自行车和人行分隔使用,将连廊塑造成为市民公园,在繁忙都市中创造驻足休闲的空间。
尊重历史,充分沟通
设计团队与业主及周边已开展项目的相关团体合作,对有关连廊的衔接口、穿越区域、相关落柱点等细节深入沟通,配合有关项目的建设进程减少潜在的工程时序冲突。
合理预留、盘活办公、商业、文化、公共服务与生活的人流互动
城市客厅周边拥有大型商业、综合办公、文化展览、社区医疗服务等综合功能,连廊有助盘活不同功能之间的互动连接需求,同时预留城市客厅东北角作为与布心花园重建项目的对接口。
© Arup
▲空间方案展示图
© Arup
▲空间方案展示图
02
城市阳台——跨爱国路节点
我们的方案在东湖宾馆附近跨爱国路上打造平台节点,拉近都市人群与自然的联系,激活废弃用地的再利用,衔接规划的环水库绿道,使之北接淘金山绿道、南连东湖公园。通过节点的打造,东湖公园和水库地区的自然环境将与布心地区的城市发展相辅相成。
© Arup
▲跨爱国路节点连接示意图
© Arup
▲空间方案展示图
© Arup
▲空间方案不同主题剖面示意图
目前罗湖围岭公园——东湖公园连廊天桥前期规划研究已获罗湖区政府审议通过。业主高度评价我们在规划方案中展现的国际视野、多专业配合、以及具有说服力的技术成果,在增进项目落地性的同时也为决策层提供技术判断依据,最终获得区政府高度认可。
项目后续将展开工程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设计。我们积极参与后续设计工作,致力于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将之塑造成为罗湖乃至深圳倡导城市立体慢行体系、增进民生福祉的范例。
项目负责人
陈敏扬 | 奥雅纳副董事,中国区规划总监
项目团队
邓莹,彭文君,李勃
白乐天,冯茜,马丽佳
沈必枭,冯泽宇,杨扬
来源:本文由Arup奥雅纳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Arup奥雅纳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