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rch001 发表于 2021-4-15 12:48:00

建筑师不需要普通人,我先走为敬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你在找什么?
我在寻找答案,萨卡林先生。
那你找错地方了。
《丁丁历险记》



拆房:盖岑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人生就像是一场足球赛。
上半场,我们坐板凳替补,
觉得场上踢得都是辣鸡;
下半场,我们上场当主力,
发现自己踢得
还不如上半场的那些辣鸡。



小时候所有人都会逼着你努力拼命证明自己不普通;长大了所有人又都逼着你低头认命接受自己很普通。

听天由命是不思进取,
逆天改命是不自量力。

我命不由天也不由我,
我是一个薛定谔的普通人。



如果你不幸又学了建筑,那你大概会天天被薛定谔的普通状态折磨到疯。

追求形式是不高级;
不追求形式是不好看。
愿意改图是不专业,
不愿意改图还是不专业。
合理布局是没创意;
不合理布局就是不合理。
。。。。。。



比利时的埃尔热研究会打算建一座
埃尔热博物馆。
可能你不熟悉埃尔热这个名字,
但你一定听说过他的漫画作品——
《丁丁历险记》。

埃尔热博物馆的建设基地选在新鲁汶市Ruedu Labrador 26号,就是漫画里丁丁的住所地址。



《丁丁历险记》自1929年1月10日起在比利时报纸上开始双周连载,先后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

在奥黛丽赫本之前,丁丁可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比利时人了。拥有数量庞大、战斗力爆表的粉丝后援会。
原著粉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宣称床头必备书就是“Tintin”。
同人粉斯皮尔伯格早在1983年就购买了丁丁的拍摄版权,并终于在2011年将其搬上了大银幕。



而普利兹克大师包赞巴克
作为妥妥的美工组大触,欣然接受了埃尔热博物馆的设计任务。

作为丁丁的资深粉丝,包赞巴克说他4岁时的第一幅素描作品就是哈多克船长的船。所以拿到任务书后,包粉丝几乎毫不犹豫的就想要搞一个“船”形的建筑并画了草图。



所以接下来就该在航海路上一去不复返了吧?



对于普通人来说,
草图是图,要照着画的。
而对于包粉丝这种建筑师来说,
草图就是一根草,风吹两边倒。

毕竟,
追求形式不高级,
不追求形式不好看嘛。

由于基地位于城市边缘,背靠几百年历史的橡树林,所以包粉丝先利用基地与城市边缘的高差,架起人行天桥,跨过交通轨道连接建筑,看起来有点像Fitzcarraldo的大船横渡亚马逊雨林的味儿。

反正就是拐着弯的和船扯上联系。



将人行天桥连接到入口大厅,利用场地高差将仓库设置在负一层;首层设置临时展厅、餐厅、图书室及服务空间等informal空间,二三层设置其他八个固定的公共展厅。



其实对于展览建筑的设计而言,
“览”比“展”更重要。
也就是“怎么看”比“看什么”更重要。

再说白一点,
“看什么”这事儿咱也管不了,
但“怎么看”却是建筑师可以决定的。

包粉丝为了给丁丁牌面,坚决坚定坚持不懈的要打破传统博物馆的有序观展,要像在漫画里一样,创造一个精神迷宫,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无限丰富和多样的宇宙中自由游荡。

毕竟,普通流线不是埃尔热的风格,加点荆棘才能衬托丁丁历险大王的底色。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才能设计出一个复杂流线呢?

你可千万别告诉我,
你打算一条流线一条流线的捋
——只要熬夜熬得深,就能熬成千丝万缕的香辣流线。



这世界上所有复杂的东西,
都是靠群众自发,而不是提前规划。
比如,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心情。

流线也是如此。
简单流线的根本原因是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相对单一。



所以,当出发地和目的地增多时,人可选择的流线就会增多。



而要想充分开发复杂流线,就可以从扩展出发地和目的地开始。通过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的排列组合,就能产生N多种流线。



具体到建筑设计上,就得先把一个完整建筑给裂开,化整为零,创造出多个出发点和目的地。

至于裂成几块,裂成个什么形状,
只需要遵循一个原则
——你开心就好。



这里包粉丝依据人行天桥和公园的相对位置以及任务书规定的功能面积,将建筑空间分裂成四块,以十字形街的形式串联。

这个分裂方式是不是有点儿眼熟?
不眼熟的点这里,复习包粉丝的十字分裂设计法。



当然,光指着这4个地点肯定不够。我们还要在 三维空间中继续去创造更多的出发地和目的地。

毕竟三维秒杀二维的道理大家都懂。

也就是将4个分裂出的体块当成4个独立的建筑来处理,每个建筑的每一层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点。



在靠近城市入口一侧A筒体的一层设置临时展厅,二、三、四层设置固定展厅。



靠近城市入口另一侧B筒体一层设置服务空间,二、三层设置固定展厅。



靠近公园入口一侧的C筒体一层设置餐厅,二层设置固定展厅。



靠近公园入口另一侧的D筒体一层设置图书室,二、三层设置固定展厅。



为控制整体建筑造型,改变各个筒体的各层高度,保证最终高度一致。



然后完善交通,在各个筒体内部各自设置垂直交通核,完成第一重流线系统设计。



然后就是为各个筒体的每一层与其他各个筒体的每一层建立空间联系。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复杂流线的雏形了,因为你需要设置灰常多的廊道or天桥。



至此,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复杂流线的设计,最后再优化一下筒体的形象就可以了。但考虑到实际施工的难度,包粉丝还是进行了一个简化设计,即保持各功能空间高度相同,四个筒体均平分为三层。



接下来根据面积需求修整筒体的形状,并整体优化。



由于之前的流线组合过多,包赞巴克进行了简化:即砍掉部分廊道,仅在同一标高上进行筒体的水平联系。弱化了廊道的存在感,强调出封闭筒体的体积感,形成一种类似在森林中穿梭的感觉。

同时置入电梯,形成对路盲友好的快捷流线。



至此,建筑内部已经形成了水平和垂直方向两套完整的流线系统,为广大群众创造出了巨多种观展线路。游客可自主定制流线,完成自己的探索之旅。



至此,包粉丝似乎才想起“船”的事儿,象征性的对体块进行了一些扭转和变形。



然后,细化各功能空间。

从人行天桥进入建筑,左侧筒体一层设置开放临时展厅,并设支撑柱;右侧筒体一层设置物品存放、楼电梯及厕所等服务空间。



筒体边缘设置垂直交通。





二层两筒体设置固定展厅,左侧筒体设置隔墙分隔展览空间,右侧筒体设置夹层丰富展览空间。二筒体在水平向以廊道相连。



左侧筒体与一层对位设置垂直交通,右侧筒体设置多个楼梯,进一步丰富流线的选择。





左侧筒体三层设置墙体,分隔出交通、展览和前厅空间;右侧筒体设墙分隔交通与展览空间,两筒体以水平廊道相连。



进入大厅,目及后两个筒体,左侧筒体在餐厅设柱子作为结构并划分空间,右侧筒体设墙和柱子划分阅读和交通空间。



筒体边缘设置垂直交通,同时在一层大厅设计可直达三层的直跑楼梯。







左侧筒体二层以墙体分隔交通和展览空间,开放展览区内设柱子支撑并做简单划分;右侧筒体设置墙体和柱子划分展览空间,并设水平廊道连接两筒体。



筒体边缘设置垂直交通。





三层两筒体同样以墙体简单划分展览空间,同样设水平廊道连接。



功能排布全部完成后,对四个独立筒体外部进行局部曲化,创造更魔幻的视觉效果。



完善廊道形态,曲线廊道和曲面扶手安排上了。



不得不吐槽,
这个廊道栏杆的选择也过于简陋了吧。
还有这个红黄绿的配色,也是魔幻的过于魔幻了。



最后在外墙上开方窗,将内部场景框住,使人们能够在外部看到内部三维空间,像电影一样定格场景。

打完收工。



这就是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设计的
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









最后,再来看一遍完整过程。



全网似乎都在劝退建筑学。
因为这个专业最容易给人梦想,
也最容易将梦想击得粉碎。

无数建筑师被迫站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既没有力气做甲方的垃圾桶,也没有资格做远方的许愿箱。

我们都是普通人。
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
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乔布斯或者库哈斯,我们之中只有不到1%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

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建筑,
是因为,要吃饭。



图片来源:
图2、图32、图34~图37来源于
https://news.kiiwan.fr/architecture/projet/musee-herge-christian-de-portzamparc-louvain/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建筑师不需要普通人,我先走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