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里有设计,本身就是一场意外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赌注才是生活,意外才是人生,
冒险才是真理。
《加勒比海盗》
拆房:徐豪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正如——
老婆饼里没有老婆,
老虎菜里没有老虎,
老干妈里没有干妈;
建筑设计里也没有设计,
但多少得有点儿……jian
贱贱的,贱贱的,
你就觉得996是福报,
甲方就是送福童子本福。
一天不虐你,你就觉得幸福难再来。
都说设计没有准确答案,
但甲方天天嫌你设计不准确。
你给一个方案,ta问你有没有其他可能;
你给三个方案,ta说你有没有个准谱儿。
所以,
回答问题的叫答案,
解决问题的叫方案。
而设计师要干的是,
解决掉那个逼你回答问题的人,
这就叫——
作。案。
奥地利圣珀尔滕市打算新建一个“儿童艺术实验(KinderKunstLabor)”中心。
可以简单理解成就是一个少年宫。
基地选在圣珀尔滕阿尔图纳公园内的北部位置,主要功能就是各种儿童活动室,总建筑面积只有2300平米。
然后,甲方就开始送敬业福了。
阿尔图纳公园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政府大人大手一挥就给少年宫划了3000平米。
先别着急高兴,因为政府大人转身就后悔了——特别不讲武德的又补了一句:
规定新建筑的占地面积越少越好,最大不能超过900平方米。
剩余的地方还是要还给公园做休闲场所。
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整个3000平米的地块中,到底应该在哪儿去圈出900平米的建设范围?
这明显算是一个问题——
但甲方却不期待你的答案,
也没啥麻烦需要你解决。
毕竟,公园和少年宫的cp感锁的死死的,建在哪儿都不算违和。否则,甲方直接给你一块划好的900平米的地不就完了吗?还用绕这么大一个圈。
说白了,甲方想要的其实是一个
动。机。
选哪儿都行,
只要你能完美作案——
不给甲方留下任何质疑你的证据。
来自瑞士的事务所
SCHENKER SALVIWEBER ARCHITEKTEN
的动机只有两个:
第一, 少砍树;
第二, 多露脸。
少砍树先不管,多露脸就得选一个活力点最高的位置。
比如公园北侧的临街面。与圣珀尔滕的维也纳大街相邻,而维也纳大街拥有多个市政和教育机构,是一条重要的文化市政大道。
而在这条大道上活力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公园西北角处的十字交叉路口。
S事务所就打算把建筑放在这里,面向人流量最高的位置展示自己。且公园街角处本来就有一个入口,有一条小路连接公园对角线。
结合原有道路开设建筑主入口,基本上砍不了几棵树。
当然要达到少砍树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建筑本身尽量少的占地。
S事务所首先对功能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建筑具体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
少年宫的服务人群大概可以分为5类:
儿童、家长、老师、工作人员
以及公园游客。
明确了各类人群的主要行为及其所需要的使用功能后,我们就可以对功能进行重新分组了。
儿童、家长、老师可依据课前课后和上课时间这两大时间段把功能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儿童家长的课前课后使用功能:开放阅览室,游戏室;
第二组为老师课前课后的使用功能:办公休息区、办公区,同时也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使用功能;
第三组为儿童家长老师上课时的共用功能:展厅、美术室、实验室、室外实验室。
其中上课时的功能还可再细分为两组,分别是灵感部分以及艺术创造部分。
除此以外,公园游客使用的咖啡厅单独为一组。
也就是说,所有功能被重新分成了5组。
S事务所又将5组功能根据面积需求整合为4个部分,每部分单独设为一层。
儿童主要在前三层活动,课前在门厅处和家长等待,上课时可以先去灵感层参观,然后到三层进行艺术创作。
家长主要在一层活动,接送等待休息。
老师在后三层进行活动,课前在休息区准备,上课时先带孩子们在二层参观,再去辅助创作,课后回到办公区。
公园游客主要也在一层喝喝咖啡。
管理人员主要在四层日常工作。
这样每层的具体功能大概在400平米左右,再算上辅助用房如洗手间、库房以及20%的公共交通面积,每层大约有600平米,远远小于900平米要求。
但一个完美的作案过程,
不能放过任何细节。
同样是600平米,600平米的圆形与600平米的方形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选哪个?
这里S事务所选择了三角形。
同等面积下,从体块的“边”方向看,三角形遮挡最少,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少。
从“角”方向看,三角形同样遮挡最少。
所以,在公园西北角处设置一个底面积约600平米的三角形体量。
然后将分组好的功能放进三角形。
再往下可以对空间进行细化设计了,但是S事务所感觉还是有点不放心。
似乎对于儿童的行为模式还可以更加精进。比如课间这种碎片化的时间应该去哪里进行休息呢?
目前为止,整个动机拼图缺少的就是适应课间时间这种相对碎片化的休闲空间。
位于一层的娱乐室更适应下课后时间相对充足完整的娱乐活动,你也不可能让在二、三层上课的小朋友课间十分钟还下楼去玩。
也就是说,如果除了首层的游戏室,每层还都另外再有一个小娱乐空间就更好了。
但同时你又不能凭空增加完整面积的空间去破坏少砍树的底层动机。
加还是不加,不是一个问题。
在哪儿加,才是关键。
既然不能凭空加,那就只能凭空改了
——在不增加面积的情况下把已有空间加以改造转换为娱乐空间。
那么每层都有什么空间可以来改造呢?
真相只有一个
——交通空间。
把交通空间外置作为娱乐空间。虽然看起来每层面积不是很多,但由于上下层会被楼梯联系成一个整体,实际使用上却是一个不小的地方。
一、二层的功能,儿童都可以由外置楼梯直接进入。三层则需要把美术室打开,做成开放空间,儿童由美术室进入内部的两个实验室。
管理人员和老师不受楼梯位置影响,主通过辅助交通进入各层功能。
但楼梯上方的通高和下方的犄角空间过于狭仄不适合儿童活动,需要加以改造。
S事务所把单向外置的交通体系变为螺旋外置的交通体系,同时把直跑楼梯改造为休息大台阶。上下层通过大台阶相联系。解放了空间,让外置交通的每一角落都可以让儿童玩耍。
相比于单向的交通体系,螺旋交通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两个方向的景观。
同时螺旋式交通也不会对流线产生太多的不便。一、二层可直接由外置螺旋楼梯进入,三层儿童经由开放美术室进入内部的两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老师不受楼梯位置影响,通过辅助交通进入各层功能。
同时在螺旋交通的拐点、起点和终点处插入放大节点,提供停留空间。
由于三角形的形体导致室内有特别尖锐的尖角空间,正好可以抹除尖角空间的同时达到放大活动节点的目的。
节点1在整个建筑的一层,与开放阅览相连,同时也是整个螺旋交通的开端。
节点2是第一个大台阶后的平台,直接与二层展厅相连。
平台下方正好就是游戏室,设计螺旋楼梯连接活动平台和游戏室。同时将大台阶下面的犄角空间扩展为游戏室空间。
节点3位于螺旋交通的终点与美术室相连接。
除了螺旋交通的拐点处,其他功能空间也存在很多不好用的尖角空间。比如三层的室内实验室和室外实验室;四层的办公区和室外办公休息区。使用同样的处理方法,抹除尖角空间的同时做放大处理。
三层的实验室把尖角空间内缩为钝角的同时也为室外平台创造了更宽松的休闲空间。
同样的方法处理四层办公区和休息区。为了让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观察注意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在休息平台上开设洞口,形成上下联通的局部小中庭。
至此,整个建筑空间基本完成。
最后设计一个自然环保的木格栅表皮。
打完收工。
这就是
SCHENKER SALVIWEBER ARCHITEKTEN
设计并中标的
圣珀尔滕儿童艺术实验中心。
预计2024年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设计不仅是去设想和计划,
更是去面对无法设想和超出计划。
前者关注怎么立意,
后者看重怎么收尾。
没有立意的建筑也可能是个好设计,
但无法收尾的建筑大概率要成为垃圾。
完美的开始只是开始,
完美的结束才是完美。
图片来源:
图来源于:
https://www.competitionline.com/de/beitraege/207595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