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建筑师还是不得不下海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只建筑精,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建筑师是“无所不能”的,不信你去问问你的客户,他们眼中的建筑师是这样的:
下得了工地,上得了讲堂;
做得了规划,改得了消防;
新房装修快来帮忙,看看房子风水咋样;
这个LOGO明天就要,随便做做你别紧张;
问他是不是这样,他说——
我只是一个打工人,万万没想到,我居然是超级赛亚人啊!
不行不行,面对客户要严肃、要端庄,对这种吹捧要回答的含蓄而委婉。
这件事啊,说来就话长了,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些之前发生的事儿
这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码头,它见证了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开始新生活,也见证了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驶向海洋。
▲百年前的场地
百年间,这里是停泊豪华邮轮的港口,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络绎不绝。百年后,飓风“桑迪”在2012年袭击了这篇港区,昔日的繁华到今日的破败不堪,哈德逊河公园信托机构计划沿哈德逊河打造4.5英里长的绿道,让这一片码头重现生机
▲哈德逊河绿道规划
想到自己的祖辈还常常来往于此,定然不会希望这个承载了历史记忆的码头衰败下去。2013年,享誉时尚界的慈善家亿万富翁巴里·迪勒(Barry Diller)和黛安·冯·夫丝汀宝(Diane von Furstenberg)夫妇包下了这块地。
慈善家夫妇对此说:我们在做一些积极地尝试,这些旧的、沉寂的事物应该被新的、更有活力的事物所代替……希望每个人都喜欢在这里散步,并感到惊喜,放松……
▲场地现状
与此同时,我们的主角在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大蒲公英”一炮走红后,又在上海设计了“会跳舞的建筑”复兴艺术中心等作品。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设计真是赏心悦目,先约小伙子一起吃个饭吧,边吃边聊。
至此,主要人物全部出场。总结一下现有的条件:
项目类型:改建/重建
用地条件:码头、历史价值
甲方预期:小岛公园,激活城市,标志性
造价要求:优先保证效果
小伙子合上笔记本,躺在椅子上,横竖睡不着,仔细想了半夜,密密麻麻的要求都变成了一句话:
“不差钱,大胆做”!
好家伙,毕业了之后就没听过这么“无理”的要求,这不得冲一波!
PART ONE:构思篇
场地位于53号码头和57号码头之间,用地条件很宽松,没有红线要求,大致在这个范围里就可以
▲场地
码头设计归根结底还是在思考边界问题。自然状态下,陆地与海洋之间存在明显的边界
出于对水的亲近,人们将陆地向海洋延伸,形成码头,同时也为鱼类创造了聚集繁衍的场所。这个过程柔化了边界,并创造出了一段过渡空间
过渡空间可以在平面和立面上做出变化。平面空间有两种变化形式,第一种:均质展开,创造一块水“边”场地
▲平面均质展开
第二种:局部放大,创造一块水“中”场地。要有标志性,和旁边的码头一样怎么能行,因此我们采用第二种方式
▲平面局部放大
立面空间也有两种变化形式。第一种:降低平台高度。这种方式创造了更多亲水空间
▲降低平台高度
第二种:提升平台高度。在一群类似的事物中脱颖而出的最好方式就是:我比你高。基于本项目标志性的要求,我们依然采用第二种方式
▲提升平面高度
码头由位于河床之中的结构桩和覆盖在其上的板材组成,由于人们往往将其认定为陆地,对码头的感知也仅限于板材。我们将码头在现有的高度上升高,将平面空间转化为立体空间,还将结构桩暴露出来,更完整地展现码头的结构
▲结构桩与板材
再来看和周边场地的关系,纽约是典型的方格网城市,为了将公园纳入城市肌理,将形体旋转,让通往小岛的路径与城市道路系统平行
▲旋转
但是旋转后,基地的形态与码头的整体走向不同,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在潜意识里会追求稳定的结构关系,比如三角、平行和垂直。在下面这组图案中,左边四个图案在视觉上就要比右边两个图案更稳定
▲稳定的结构关系
因此我们利用道路系统,再构建一个与基地相同的形体,并使其中心线的连线与码头相垂直
▲道路与城市交通系统相接
PART TWO:制作篇
由于红线内都是海域,只有“场”,没有“地”。那么就有了第一个问题:如何建立高低起伏的地形?
和在陆地上设计公园不同,现在需要考虑结构的荷载,因此不能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做的是:分区
▲分区
将场地划分为多个独立单体,每个单体通过调节结构桩的高度来改变地形
▲ 高度变化
这就带来下一个问题:如何用同一个图形无间隙且不重叠地填充满平面?
这个问题在数学上称为平面镶嵌。目前已知可以进行平面镶嵌的图形为:
1.全等的任意三角形;
2.全等的任意四边形;
3.15种全等的五边形;
4. 3种全等的六边形。
我们如何从中选择呢?多边形的顶点可以理解为控制点的个数,边数越多,在高度变化的时候就会更加自然,需要的数量也越少。我们初步考虑用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从自然中吸取灵感总是没有错的。我们观察到,到了冬天,木桩周围结冰的裂痕主要为五边形拼合而成
▲场地结构桩边的冰面裂痕
结合冰面的裂痕,我们采用15种五边形之一的开罗五边形将基地划分为132个单体,每个单体由中间的立柱支撑
▲开罗五边形(因为这种几何图形经常在埃及开罗的街道上出现)
▲平面分区
再来看每个单体,现在造型很呆板,我们要整合其结构、功能与形式。首先将梁在靠近结构柱这一侧进行加高,改善其力学性能
之后将结构和围护板结合,统一形态
最后在内部留出空腔,雨天承接多余的雨水,晴天补充土壤水分
现在我们解决了结构问题,每个单体的结构在承担荷载的同时,可以自由变化高度,也形成了一套雨水管理方案
PART THREE:叙事篇
在具体的功能设计之前,首先要调研市民来到滨水公园的目的
满足市民需求的基础值以后,还要为场所提供附加值,即会让市民感到“惊喜”的部分
西部角落为场地最远端,将地形抬高,同时升高北侧和南侧的角落,形成多角度的登高远眺空间。并在起伏之间设置之字形道路,建立场地的休闲步道体系
▲抬高西侧角落,并设置步道体系
▲抬高北侧、南侧角落,并设置步道体系
中央面积最大,且地形平坦,将道路与之相连,设置为集会空间
▲中间平坦区域设置为集会空间
同时降低西北、西南两侧的场地,以大海为背景,形成环状观演空间和静思空间
▲西北、西南侧降低形成观演、静思空间
至此,我们的设计基本结束,但这座小岛的漫漫施工路才刚刚开始......
那些之后发生的事儿
2014年11月,小岛公园方案首次公布。
2016年,本项目获得规划许可,开始建设。每个小岛的单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由5片花瓣状的外壳包围而成的柱帽以及结构桩。柱帽的 “花瓣”在纽约州北部通过模板制作,随后进行组装,再通过货船运送至哈德逊河各自的结构桩上
▲柱帽
▲吊装柱帽到结构桩上
2017年3月,在结构部分即将完成之时,法院认为本项目缺少对野生动植物影响的评估而叫停了施工,随后便进入长达7个月的停工期
2017年9月,由于预算从原来的3500万增加到1.8个亿,并预计即将达到2.5个亿,投资者迪勒被迫中止此项目的建设
▲项目进入停工期
州长库默此时站了出来,2017年10月,他和一直以来反对此项目的纽约城市俱乐部达成协议,承诺不会对野生动植物产生影响,而对方取消诉讼。他又自掏腰包,投资5000万用于此项目的建设,并表示自己若能连任,将在下一个任期完成此项目
库默的举动打动了迪勒,他发表声明称自己要“舍命陪君子”,全力建成这座小岛
如今,这座小岛公园已经建成,正式对市民开放
▲实景照片
这就是
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在纽约设计的
哈德逊河55号码头(Pier 55)
这座小岛也叫做Little Island或者迪勒岛
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全过程:
▲全过程
话说,这座小岛的造型,特别是结构单元的部分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眼熟?
▲天安·千树
这同样是赫斯维克设计的上海新地标,被称为“魔都版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天安·千树(说好的重复自己是一种浪费呢?)
除了将花园送到每家每户的理念之外,天安·千树的造型并不新颖,毛厚德在苏州设计的游站未来城已经使用过类似的造型
▲游站未来城
但是赫斯维克在自然与居住商业空间进行整合的方式上做出了思考,并随后在东京设计了一个商业街区GIGANTIC PLANTED PERGOLA(预定于2023年竣工)
▲GIGANTIC PLANTED PERGOLA
而这两个项目又有一个共同的“母题”,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在日本大阪设计的难波公园商业综合体
▲大阪难波公园商业综合体
由于篇幅原因,这部分咱们之后再聊,接下来是聊天时间~
建筑精有话说
似乎关于一个建筑的鲜花与批评都是建筑师一个人的事情。而从2013到2021,在8年的设计与建设中,很多人为此付出的努力不亚于建筑师。
政府制定的总体规划,慈善家夫妇的鼎力支持,区长的坚定与多方协调,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景观设计师、声音实验室、材料公司的通力合作,才最终让这个多次险些 “胎死腹中”的项目最终落地。
再说回咱们的主角
赫斯维克
他是伦敦奥运会的奥运火炬设计者、最年轻的皇家工业设计师。被称为英国当代最具创意奇才,建筑界的达芬奇,当今世界的颠覆者。他从来不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化和结构化,而是打破边界,完美地演绎着建筑与艺术的关联。赫斯维克每个作品都如同天外来物一样诞生在他无拘无束的大脑之中。
然而批判他的人就和追随他的人一样多,其中最响亮的一条就是:这些设计是通过奇异的造型来引人注目。在面对质疑时,赫斯维克说“我并不是刻意与众不同,我能理解人们对全新事物的疑问,但我只是想让建筑更自然!现在人们觉得它很独特,而在未来,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更加奇怪,为什么别的空间不是这个样子的。”
赫斯维克看来,孩子的视角是最单纯的,也是最接近本质的,他那些异想天开的方案也来源于此。
“我想孩子们总是很有创意,只是我比较幸运,从来没有人让我停止,从来没有人对我说现在你应该变成一个成年人了。”
最后看看其他的图片,溜啦~
附图
▲夜景
▲漂浮的小岛
▲平面图
▲上了色的立面图
▲没上色的立面图
▲剖面分析图
▲细部构造图
▲结构单元
▲实景照片
———————————————————————
图片来源
1.封面图片、图32、图33、图34图43、图44来源于:https://mp.weixin.qq.com/s/J4JTn-PwTO1IxGvJSx3Jtw
2.图1、图3、图35、图41、图42、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图50、图51、图52、图53来源于:
http://www.heatherwick.com/projects/buildings/
3.图2来源于:
http://www.landscape.cn/news/66436.html
4.图36来源于:
https://mp.weixin.qq.com/s/S3bEr8Hyrmu3EaNcMxZQ8Q
5.图37来源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329349535836044&wfr=spider&for=pc
6.图39来源于:
http://www.lifestyo.com/2019/08/27/gigantic-planted-pergola/
7.图40来源于:
https://mp.weixin.qq.com/s/FlZf-8XnhRVtPNuLGFBqcw
8.除上述外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本文内容与所作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案例拆解与分析源于作者个人主观解读。如有异议,欢迎指正,如有雷同,不胜荣幸。转载请注明出处。
完!
本期原创 / 二月乌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硕研究生,资深吃货,白日梦想家,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编辑 / 二月乌 审核编辑 / 川野俐、言西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