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面积五平五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大雄:“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啊!”
哆啦A梦:“总有些路,你要自己一个人走。”
《哆啦A梦:伴我同行》
拆房:宋晓彤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俗话说,
没有小建筑,只有小建筑师。
这本应是创作者的自省,
却成了功利者的自恋。
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鱼龙混杂,
只有小建筑,没有小建筑师。
大师遍地走,设计不如狗。
眼见它楼起楼塌又盖高楼,
只剩我酒醉酒醒没钱买酒。
一杯敬过去,
一杯敬过不去。
人生在世,我们只要知道两件事:
一这世上绝对存在不读书也能成功、不努力也能成功甚至不想成功都能成功的人;
二,这个人肯定不是你。
也肯定不是我。
而我们只能选择努力,
很努力,
用生命去努力;
或者,压根儿就别努力。
东京西北部的南大冢地区要盖一栋包含三个居住单元的租赁用集合住宅。
基地位于街道转角的一个陡坡处,周围建筑密度较高。基地面积117平方米,可用于建设的面积约88平方米,所需建筑面积177平方米。
对,就是117平米。
不是117亩,也不是117顷。
就这么个连天朝大户型都算不上的面积可是岛国人民正经八百的开发项目。
不但要开发,还要直击市场痛点的开发。
东京都大区的住宅开发痛点是什么?
那就是,
人人都渴望“一户建”。
但是在寸土寸金又人口密集的的东京都,对于一没钱二没地的东漂社畜来说,
一户建不是不能想,是想都别想。
不能真正拥有,
那就假装拥有。
所谓一户建,
按咱们的话来说就是独门独院儿。
在集合住宅中,独门是做不到了,
毕竟本质还是筒子楼。
但独院,还是可以再抢救一下滴~
所以就是开发一个带独院的集合住宅,
产品经理们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而您的建筑师已经原地爆炸!
每个建筑师的野心都有117米高,
却又总在一个又一个117平米里
蹉跎成漫不经心。
在这块117平米的小基地里,如果三个住宅水平向独立,最多能留下约30m2的院子还得三户共享。院子面积太小不说,每一户还得单加楼梯,这基本等于就是住在楼梯间里。
社畜的尊严何在?!
那么垂直摞起来呢?
三户一人一个院子。
是不是看起来感觉还可以,
私人花园洋房属实是不错。
但关键是咋上去呢?
不带交通不带尺度,
只拿体块说事儿的住宅设计都是耍流氓。
我们拿来祖传的3m模数做开间,
就会惊喜发现——
哇塞塞!超出基地一大截呢!
就当是岛国人民再短小精悍吧,
至少也得采用2.7m的开间。
那么2.7m的开间能否正常使用呢?
以卧室为例,
日本的常规双人床是1.4mx1.95m,
简约点儿也可以做到1.35mx1.85m,
而咱们国内常见的1.8mx2m双人床
——在日本叫king size。
万万没想到,
我的床比我先进入霸总行列。
所以在岛国,一个2.7m×2.7m的小房间,完全能放下一张常规双人床以及两个床头柜。
我们把基地按照2.7m的模数划分并尝试不同的交通核位置。
然后,我们就又会惊喜的发现——
不管这个楼梯放在哪,
都会减少住宅或者院子的面积呢~
是不是很神奇?
好吧,这不叫神奇。
这叫神不起来。
属于客观事实,基本无解。
除非你愿意用搬山的力气
去拔这一颗小钉子。
具体来说,就是怎么在有限的基地内获得
最大的住宅和最大的院子。
这就不是户型强排的问题了,
这得会玩点儿空间才行。
具体说,这个空间玩法叫——
重。叠。
既然想要消化掉住宅的楼梯,
那就先让楼梯和院子两者叠加。
然后对院子进行楼梯化变形,
结果得到了俩这玩意儿??
虽然通过功能重叠解决了面积不够用的问题,但肉眼可见重叠之后这也不好用啊。
重叠idea指定没有毛病(反正也想不出别的),
如果效果不好,那肯定是因为
——重叠的还不够!
既然楼梯和庭院两者重叠还不够,那住宅也别闲着了,哥仨一起叠起来吧。
怎么叠?
为了保证相对适宜的坡度,
还是采取螺旋绕上去的方式。
把住宅左右拉开,下方住宅的屋顶自然成为院子;接下来直接通过住宅屋顶的变形,用较缓的坡面连接三层院子,不但形成了连续完整的景观空间,同时解决了竖向交通的问题,坡面下方通过局部下沉等方式增加层高来容纳居住空间。
原理是这么个原理,但是如何能在这么有限的面积内,做出这么复杂的形体与空间,同时更要兼顾实用舒适的户型,才是真正的搬山之力。
首先还是拿来之前画好的2.7mx2.7m的网格打底。日本住宅层高普遍为2.2m-2.5m,而我们屋面上还要做花园,姑且给个0.3m的覆土。所以整体拉高为2.8m的小盒子模块。
在之前的拆房中我们也说过,模块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兼顾空间适用尺度与不规则形体。正好适用于这个项目中住宅与螺旋坡面的结合。
这些小模块怎么用?
上文我们已经举了一个小卧室的例子。想要拥有一个大卧室也可以,只需两个模块拼起来,还能剩余一个小阳台或者衣帽间。
2.7mx2.7m对于卫生间来说已经不算小了,可以进一步干湿分离得到一个精致盥洗室。再加上都市丽人必备小浴缸,某宝一搜长度最小可以做0.8m。
穷,我们也要穷的精致。
剩余的餐厅厨房客厅完全可以在3-4个小模块中解决。
客厅沙发可采用三人位加脚踏的转角沙发,宽度约2.1m,放进2.7m的开间还能塞进个小桌子。至于电视神马的就可有可无吧,毕竟还有手机或平板。
一户内包括餐厨、客厅、卧室、书房、盥洗室,因此需包含6-7个完整单元体。
接下来可以正式变形了,
一层层来看。
首层,外围模块屋顶变化形成坡道。
为最大程度保持连续性,采用拓扑变形,保持变形后仍能共用顶点、共用边线。
此时建筑面积约65.6平米,
有余量删除一格,扩大院子面积。
建筑内部以餐厨客厅为核心组织功能。书房层高较低,下沉0.87米,中部做门厅可抹斜角,不影响使用的同时减少突出和急转。
二层一侧做坡道化处理,延续院子。
为保证下方坡道正常通行,模块局部删减,并且右侧整体抬高。
中部体块删减,扩大院子面积。
屋顶整体仍保持坡面连接。
同样为增加院子连续性,局部做抹角处理,减少突出和急转。
抹角处室内层高较低,形状不规则,可用于功能性稍弱的客厅休闲区。右侧以餐厅为核心组织功能,抬高处在室内用梯段连接。
三层。
坡道上方体块删减以保证通行,并换用较窄的连接体。中心体块删减,使二层中部庭院贯通。转角平台上方体块抬高避免碰头。
此时平面呈回字型布局,无论怎么布功能都难免造成流线穿套。
因此两侧断开,避免环形流线形成穿套,也保持景观部分视线联通。客厅部分仍采取抹角加坡道化的处理,使景观向上延续。
外部局部坡度较大的区域可以加入梯段辅助。
结构上采取钢框架,柱子可以做到约0.1m×0.1m,进一步减少结构占用面积。
最后贴上美美的立面。
打完收工。
这就是平田晃久
设计的小集成住宅——
叠屋。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要么你选择成为一个偏执狂,
用生命去努力,
要么就压根别努力。
因为一点点的努力跟不努力的结果一样,
到头来都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
一点用都没有。
不是这个世界太残酷,
是那些用生命努力的人
真的很酷。
一顿操作猛如虎,
哪怕房子5平5。
大材小用总比没用要好。
图片来源:
图-图来源于
https://www.archdaily.com/961694/overlap-house-akihisa-hirata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