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建筑,逆天改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
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哪吒之魔童降世》
拆房:翟飞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
虽然冠冕堂皇,虽然义正言辞,
但点灯熬油、拼死玩命搞出来的设计
不是为了满足别人使用,
而是为了填补自己家用。
我们清楚,甲方也清楚;
我们知道甲方清楚,
甲方也知道我们清楚;
我们知道甲方知道我们清楚,
甲方也知道我们知道甲方知道我们清楚。
所以,再黑的要求甲方也毫无顾忌,
因为,再黑的合同对建筑师也是顾忌。
所谓设计,
很多时候都像是奶油蛋糕上的千姿百态,
前提是你首先得有个蛋糕坯。
而设计真正的力量
不是给蛋糕坯裱花,
而是把泥坯烧成青花,
土坯种满鲜花。
印度Prestige Education Society
是一个社会性的NPO(非营利组织)。
最近,协会打算开启新的教育项目,
在尔多再建一座大学。
准确点儿说,应该叫希望大学。
主要目的就是扶贫,
为印度底层青年提供教育资源。
新的基地选在印度印多尔Ringnodiya 村的一片农田里,周边建筑比较特殊
——是个监狱。
又不是狱警学院,干嘛要建在监狱旁?
说白了还是因为“穷”!
NPO本就是非营利,
盖希望大学也全靠捐助。
能在荒山野岭搞块地也实属不易了。
虽然但是,这也意味着生活在这周边的人们更需要教育资源。
学校总用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32英亩),
按理说应该先搞个规划,然而并没有
——原因很简单,没钱啊~
就这么点儿钱,拿去做了规划,
拿什么盖楼?
已知:NPO现在有盖一栋楼的捐款,
请问:先盖哪栋楼?
教学楼、办公楼还是宿舍楼?
别说大学,就是小学也不止一栋楼。
如果不是一栋楼,是不是还得先做规划?
做了规划又没钱盖楼。
死循环。
NPO有时候很像NPC,
能帮你推进剧情,但不能帮你闯关打怪。
虽然还有一个比较被动的办法就是慢慢的等着NPO去募捐筹款;但作为一座希望大学,早建成一天可能就早一天让某个贫穷的印度青年改变命运。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阿三哥这次依然开挂,
开的挂就是
——建。筑。师。
印度本土建筑师
Sanjay Puri
接受了这个没钱的委托,
决定逆天改命。
建筑师先圈了一块靠近城市道路的
约25000㎡的用地出来——
打算让这块地先开工,
也就是先开学。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样靠一栋楼让学校开学?
感谢这个“万物皆可综合体”的年代。
SP与校方最终确定了教室、图书馆、餐厅、行政办公、研讨中心、礼堂这些功能搞一个综合体再加上户外活动场地基本就算温饱了;总共算下来建筑总面积约23000㎡。(鉴于是为本地青年提供教育,校方也没打算建学生宿舍,学校实施走读形式。)
确定了功能是不是就可以开始搞设计了?
不!
比功能问题更大的是场地问题。
别忘了,这里是人烟稀少的郊区,
放眼望去都是农田。
换句话说,学校的范围是个假范围,在地图上是条线,但实际上啥也没有。没有道路当边界,也没有栅栏围一圈。
但毕竟是个学校,
怎么样也要有个边界便于管理吧?
其实在这么大块地儿上,建筑面积不算太大,排个六层都能剩余2/3的场地。
但是我们无法限定出户外场地来,因为边界不存在;也就是说,户外场地越大,越不像是户外场地,也就越难管理。
说白了,SP现在要设计的这个综合体
不但要综合功能,
还要把活动场地也综合进来。
再说白一点儿,
不仅要给建筑限定出边界,
也要给户外活动限定出边界!
大学生的日常户外活动可以细分出人数较多的聚集性集体活动以及人数较少的自发性休闲活动两种。因此,户外活动场地需要分成集体活动场地以及休闲活动场地。
前面说了因为场地环境和钱包环境的特殊性,户外场地的管理难度很大。
相对而言,
自发活动比集体活动的管理难度更大。
所以,SP果断将自发休闲活动的场地放到了屋顶上。只在地面上留下少部分场地作为集体活动使用。
但是,问题又来了。
大学生是人,不是机器;
还是不怎么爱听话的一群人——
就愿意跑到操场谈恋爱,你能怎么着?
所以,如果两种户外活动的分类是为了将户外场地割裂,那就毫无意义。
分类是为了更自然的衔接。
要想把天上地下两种场地自然地接在一起,那就肯定必须得——起坡了。
起坡方向可以沿着建筑长边起坡,
也可以沿着建筑对角线起坡。
虽然与地面连接更自然的是长边起坡,但这样坡下一侧空间基本不能用了;考虑到建筑内部的使用面积,选择单点起坡。起坡点选在离道路更近的一点。
根据建筑面积,
确定建筑高度及起坡后的体量。
现在SP就得到了一个坡面建筑,
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也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先说建筑,现在建筑开间进深都很大,
采光怎么解决?
挖中庭啊~
但别忘了这可是在印度,一年中有8 个月气温在30℃到40℃之间变化。
采光重要,防晒也很重要。
把巨大的庭院碎化成多个小庭院分散在建筑中,在满足采光的同时尽量防晒。
采光解决了,内部通风怎么解决?
别想着安装空调什么的,根本没钱。
只能选择多加几条贯通的走廊
进行被动通风。
但走廊怎么加是个问题。
建筑是个综合楼,是包含了一个大学大部分主要功能的综合楼,并不是每层都是教室;通风走廊把平面分这么碎,并不能适配到各种尺度的功能空间里。
先布下功能再看怎么解决。
首层设公共性最强的礼堂、餐厅以及部分行政办公;二层为共享的图书馆;三层私密性变强,全部是教室;四层为研讨中心;五层为办公。
首层容纳功能较多,
在三个功能之间加门厅进行分流。
既然有了门厅,那就继续东西向打通,形成自然的通风廊道。
通风门厅加高至二层,二层图书馆,同样被门厅分成两部分。至于上面几层房间较多的教室/研讨中心/办公室则可以采用廊道+庭院的方式进行通风。
建筑的基本问题算是解决了,
再回到容纳活动场地的屋面。
屋顶斜坡是休闲活动场地,现在又被开了n个庭院,打碎了原有的完整场地。
既然庭院是碎化的,那就让它更碎,用统一的网格来控制尺度,使屋顶从坡面变成一个台阶式模块平台,模块自然限定了场地,也解决了可达性及可用性的问题。
同时,模块化快捷简单也省钱,
对成本有限的希望大学相当友好。
确定4mx4m的体量,用模块分割整个建筑。利用模块形成屋顶坡度,以起坡点作为高度最低的模块定位点。接着依次向两个方向排布高度差为0.6m的模块盒子。最终形成一个矩形的坡面屋顶。
至于屋顶上哪里开洞还是需要完善了建筑部分才能确定。因此,接下来根据屋顶模块形成的网格来具体布置建筑内部的平面。
首层建筑的门厅进行锯齿形处理,三个部分均在靠近外墙的位置放置交通核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来避免外墙的热浪;在行政办公及礼堂之间设礼堂大厅。另外三个功能内则根据网格尺寸划分尺度不同的庭院。
二层主要是图书馆及礼堂上空;起坡点部分太低,不再设房间;被门厅分开的图书馆加入廊桥形成联通。在现有庭院的基础上,继续局部开庭院。
三层主要是教室,根据现有庭院位置,确定交通廊道,在此基础上布置教室;此外为没有采光的教室继续加庭院进行采光。
四层/五层的研讨中心和办公采用同样的方式布置。需要注意的是,越到坡顶,可使用的建筑面积越小,时刻确保可使用建筑面积的边界。
至此,内部功能基本完善,
所有的庭院位置也都确定了。
进一步细化屋顶平台。现在都是4mx4m的小方格,将局部的平台扩大为8mx8m以适应休闲活动的多样性。
继续将小平台向不大的地面活动场地延续,以致与地面活动场地融为一体。
根据平台位置补充台阶使各个平台互相连通增加可达性。
至此,一个多快好省的大学就完成了!
屋顶平台全部铺满草皮,在提供活动场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建筑屋顶的隔热作用。外墙采用印度当地最便宜的红砖作为主要材料,并在屋顶部分迎合平台的跌落形成锯齿式立面。
打完收工!
这就是
Sanjay Puri Architects
设计的
印度印多尔威望大学综合楼。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一个建筑项目,
甲方提问题,你解决问题,
你只拥有设计的解释权。
你发现问题,你解决问题,
你才拥有设计的话语权。
设计改变生活。
锦上添花不是改变,
雪中送炭不是生活。
雪消冰释、花开风暖
才是值得期待的设计。
人参、灵芝、冬虫夏草
都是草根。
能起死回生的草根。
图片来源:
图-图来源于
https://mymodernmet.com/sanjay-p ... restige-university/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