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宫:XACC 800人多功能剧院
▲ 剧院模型照片 摄影:梁山
响水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灌河旁的小城响水,是一座集多功能剧院,图书馆,档案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各功能单体在一层设有独立入口,在二层可联通便于串联。
▲ 剧院位于街角 摄影:赵奕龙
▲ 剧院主入口与广场 摄影:赵奕龙
在微倾远眺的屋檐庇护之下,涟漪宫位于建筑群的西南角,以对望之势与文体公园对面的县体育馆遥相呼应。介景建筑事务所(ATAH)为本案提供一体化设计。
▲ 剧院外微地形关系 摄影:赵奕龙
观众沿西南角的地景折返而上,从夹层标高到达涟漪宫的正入口。这座约5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剧院,由西侧主入口大堂、次入口等候厅、主观众席和配置主次侧台的舞台空间和其他辅助空间组成。
▲ 剧院前厅 摄影:赵奕龙
▲ 剧院前厅局部 摄影:赵奕龙
▲ 剧院前厅 摄影:赵奕龙
▲ 剧院次入口 摄影:赵奕龙
▲ 剧院前厅细节 摄影:赵奕龙
本着集约建设的原则,在平面上将近800人坐席设在单层,并在观众席上方的剖面高度叠加了排练间,培训空间等环绕屋顶花园的辅助功能单元。建筑师希望在立体的维度打破传统剧院平面布局带来的范式感受,为人们提供一个情感强烈,充满地域文化联想的空间。
▲ 弹性声学概念 绘制:ATAH介景建筑
▲ 剧院入口 摄影:赵奕龙
▲ 剧院入口仰视细节 摄影:赵奕龙
▲ 剧院剖面 绘制:ATAH介景建筑
▲ 剧院平面 绘制:ATAH介景建筑
▲ 剧院模型 版权:ATAH介景建筑
以水为媒,形态、辅道、舞台灯光以及声学被建筑师整合进了动态涟漪的韵律之中。连续动态变化的界面如同立体主义的雕塑牵引着观众不自觉的在如峡谷溪流般的空间中漫步张望。
▲ 弹性声学概念 绘制:ATAH介景建筑
▲ 剧院内景 摄影:赵奕龙
▲ 剧院侧壁细部 摄影:赵奕龙
站在城市街道的视角,以大厅为背景,表演活动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被翻转了,一种公共建筑城市界面的丰富性得以被实现。
▲ 街角剧院黄昏 摄影:赵奕龙
▲ 剧院融入城市夜景 摄影:赵奕龙
作为中国小戏艺术之乡的响水,即希望本地的文化精品能有更好的展示舞台以走出去;也希望高规格的外地演出能走入小城人民的文化日常之中。自本案建成开放以来的数十场场的文艺演出已将其中曼妙编入了众多观者的回忆之中。本案作为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昼夜变化之际化身为活化小城文化生活的场所,真正提供一种向内外双向蔓延的城市活力。
▲ 施工过程 摄影:ATAH介景建筑
▲ 施工过程 摄影:ATAH介景建筑
▲ GRG挂板施工 摄影:ATAH介景建筑
▲ 文体广场 摄影:赵奕龙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涟漪宫/ATAH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涟漪宫:XACC 800人多功能剧院
项目类型:建筑/室内
项目地点:中国,江苏,盐城
设计单位:ATAH介景建筑
事务所网站:www.a-tah.com
主创建筑师:徐光,王丹丹
项目团队:
* 项目负责人:何凡、程瀛
* 建筑及室内方案至深化阶段:何凡、杨朕钦、满铁木尔、程瀛、何珍、苏晨、Amanda Ai、陈金、赵法中、沈友航(实习)、缪刘阳(实习)
业主:响水城投控股集团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起迄年月):2016~2017
建设时间(起迄年月):2018~2022
剧院面积(平方米):约5000平方米
* 各专业施工图: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结构顾问:上海泰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声学设计顾问: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 竞赛阶段顾问:苏州建设集团规划建筑设计院
摄影师:赵奕龙(建筑摄影);梁山(模型拍摄)
来源:本文由ATAH介景建筑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ATAH介景建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