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不出格,方案不出局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建筑是用最实的材料,
去堆最虚的梦境。
当你抚摸建筑坚硬质感的时候,
如果心中升起一丝莫名的柔软,
那可能就是灵魂。
——非标君·赵劲松
项目名称:正定新区文件寄存中心
方案设计: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赵劲松
团队成员:任轲 林雅楠 薛腾 制图:任轲 薛腾 文案:林雅楠
石家庄正定新区打算新建一座
文件寄存中心。
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正主儿档案馆的
外挂硬盘。
面积只有5000平米。
公建圈说白了也是一出宫斗戏。
顾客是上帝,访客就是皇帝。
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海洋馆是明摆着的四大高手:位份高、颜值高、流量高、设计费也高。剧院礼堂音乐厅属于凭心情营业的文艺女神,而会展中心规划馆则是靠组团吃饭的皇亲国戚。
剩下一个档案馆,
基本算是冷宫吉祥物了。
你不想去,而它也不想你去。
由此可推,
我们的外挂硬盘作为冷宫配件,
那就只能是冷库了。
而甲方爸爸给冷库硬盘选的基地也是
相当……有想法了。
基地位于正定新区滨河公园的后面,
前有河景妖娆,后有城市威武。
你说位置好吧,热闹都是别人的;
你说位置不好吧,平时也人来人往。
只能说,一切看发挥。
小硬盘要想开了搏上位,
就是河景城景连绵又一景;
小冷库要想自闭保人设,
那也能遗世独立闹中取静。
所以,姜还是甲方的辣。
虽然外挂硬盘是真的清心寡欲没有野心;
但很可惜,非标君有。
作为一个实力还配不上野心的小工作室,
以前总害怕甲方接受不了太出格的方案,
但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脸皮厚了。
能不能接受是甲方的事儿,
能不能把不出格搞出格儿,
则是建筑师的本事。
什么叫本事,
就是本来没事儿,但你能找出事儿。
就像眼前这个外挂硬盘,
说白了就是个高级仓库。
然鹅,感谢非标君的没事儿找事儿,
这个项目在我们工作室内部就变成了——
怎么让没有公共行为的公共建筑
融入公共活动?
一个公共建筑要想产生公共行为融入公共活动,三个条件。
第一,开放!
第二,开放
第三,还是开放!
要么功能开放,比如会展中心;
要么空间开放,比如剧院音乐厅;
要么空间功能都开放,比如四大高手。
很可惜,我们的档案馆哪条也沾不上。
功能上,这就是个库房,
肯定不可能开放。
空间上,这就还是个库房,
肯定也不可能开放。
怎么办?
凉拌加鸡蛋。
如果不能把不开放变成开放,
那就自己创造开放!
怎么创造?
前面已经说了——
就是把不出格搞成
出。格。
首先,我们有一个格子间。
可以当做档案库使用,如果我们想要创造开放空间,那就只能冲破格子,在格子外创造。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出格的开放空间应该长什么样?
把不出格搞成出格,
确实是建筑师在没事儿找事儿;
因为建筑师真正的本事,
是能把出格再摁回不出格。
我们把场地按照5mx5m的尺寸划分格子,这也是预设的柱网尺寸。
然后很惊喜的发现,整个场地说是4900多平米,但由于长得过于奇葩,退线之后实际上能用的也就1000平米出头。
按照最大使用面积和最大使用场地,拉起6个x9个x6个格子堆。
垂直方向按照经济使用尺度3.6m设置。
根据前面的开放空间创造模式,
这堆格子实际上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内层是使用空间,
外层一圈是出格的开放空间。
此时,掐指一算:
内层面积似乎够用,
进深似乎还有点儿大——
别犹豫,手起刀落开中庭。
于是,
原本的内外空间结构就变成了
夹心空间结构。
以上全部操作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
——纸上谈兵。
也叫怎么通过分析图忽悠甲方。
模式图画的再open也没用,
重点是怎么让空间真·开放。
说白了,就是怎么让人与建筑产生互动。
人与建筑之间最简单也最直白的互动就是
——好。奇。
如果一个建筑可以让人产生“我想去看看”的念头,也就至少开放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就是“去看什么”。
现在我们这个号称夹心空间的格子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机会就是搞个屋顶花园,让大家上去玩。
可比机会更明显的是问题,
不是上去玩什么,而是怎么上去。
为个不知道啥样的花园爬六层楼?
累觉不爱。
敲黑板!
思维转换!
同志们,真正的阻碍不是楼梯,
而是楼高啊~
如果没有这个六层楼高的立面,
自然也就不用爬六层楼梯。
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消除立面!
也就是把二维立面变成三维空间。
怎么变?
很简单,不用出格。
按照格子进行退台,沿对角线方向从底层退到屋顶,再翻过屋顶延续到底层。
每个退台屋顶都是一个平台小花园。
从这边登高望远,
可望城市八街九陌流光溢彩;
在那边凭栏观景,
能观河水三时四季碧波生辉。
建筑底层也顺应顶部退台,
角部向内退出入口。
至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
呃,景观小品?
本着让甲方付设计费的态度,
咱肯定不能就止步在景观小品啊~
没有使用面积怎么谈单价?
于是,本方案就来到了两岔路口。
要么,直着往前走,
再在内部加上使用空能就完事儿。
也就是游人使用外部空间,档案馆使用内部空间。我不进去,你也别出来。咱就当是给公园做个了景观建筑,只是用做了文件仓库。
要么,就再拐个弯。
让游人也进入到建筑内部。
也不是不可以,
就是进去干什么呢?
人家一般去查阅档案都是有正经事儿干,咱们一帮躺平咸鱼去干嘛?难道是去检验档案馆wifi信号和空调制冷的吗?
所以,对建筑师来说,
让人进去不是开个洞的问题,
而是开个局的问题。
经过非标准午餐讨论会的一致决定:
饭要吃饱,人要进屋。
那问题就只剩下进去干什么了。
非标君慷慨陈词:
档案是什么?是一个城市的记忆。
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感受、触摸和铭记,
也有权利感受、触摸和铭记。
我们让大家走进档案馆,就是让人们去感受正定、触摸正定。
阳光透过城市地图斑驳的肌理,照进重重套叠延伸的红色回廊。
仿佛走在千秋一瞬的时光走廊里,也仿佛穿过城市光影走向更绚烂的未来。
时空错位的空间里映照的都是正定的美……
此处省略一个课时……
对不起,放错了图。
应该是下面这个效果↓
红阑干,影接天,
百折千回随意移,登临近日边。
古今多少事,微风轻过,
独坐明窗探遗编。
不管说的多么天花乱坠,
但这事儿从操作上来讲,
确实比较easy。
反正档案存储对自然采光要求不高,所以直接将建筑立面扩充成三维空间,顺应前面做的退台入口就形成了拾阶而上的回廊。
立面贴图也顺便升级成正定地图表皮,
就可以达成“走进城市光影”成就。
至此,“似乎”可以收工了。
整个建筑内外两层,
外层360度无死角游览,
内层360度无死角存储。
完美~
但作为一个能坐着绝不站着、
能躺着绝不坐着的脑力劳动团队,
我们依然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方案的bug
——所有游览流线
竟然!
都要!!
爬楼梯!!!
最美的景色都在小红薯,
最棒的游线就是坐缆车。
咱们这个小房子肯定不需要动用缆车,但增设一条不需要爬楼梯的路径还是很有必要的。
打通入口门厅,
使人们可以直接从内部穿越。
内部使用空间也因此抛弃传统的平层概念,延续外部体量的退台处理,形成层叠密檐的中庭,一束天光从上泻入,整个空间都笼罩在温暖神圣温暖的氛围里。
档案馆,其实就是城市的记忆宫殿。
大厅的地面上依然镌刻着城市地图,像是一个巨大的网络,把整个城市团结在一起。
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记忆里的家乡。
至此,设计才算完成。
整个建筑空间就是一个
奥利奥的夹心结构。
档案存储虽然是主要功能,面积也最大,但却巧妙的夹在两个informal空间之间;而内外两部分公共空间也由自然的方格退台连为一体,形成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环绕前后左右的informal体系。
这就是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设计的
正定新区文件寄存中心。
一个为了出格而自成一格的房子。
每个城市都像是一个故事盒子,
有的故事藏在心底,
有的故事压在箱底,
而有的故事,正发生在眼底。
时光的积木,
拼出了年年岁岁的光景,
构成了你我的共同记忆,
书写着这个城市的一撇一捺。
记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
而建筑是一种相聚的记忆。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道理,
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想法,
放在恰到好处的格子里,
让自己和旁人都觉得赏心悦目罢了。
设计就是在别人的归途里
找到自己的归宿。
温柔的叛逆,
安静的坚持,
若有风雨在身,
便将风情雨意皆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