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柯布西耶到汤臣一品:建筑师,请允许差异的存在!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匠山行记,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差异化设计
世上没有两根头发是一样的,没有两颗谷粒是一样的,也没有两种观点是一样的,世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
——蒙田
我们总说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是因为两者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所带给人们的感知不同。生活里,人们追求差异,追求与众不同;然而设计也是,保持差异是创造力的标志。设计因差异而不断创造美。
基于差异,笔者将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漫谈:
1.学生时代:水平差异
2.初入社会:现实与理论的差异
3.建筑本体:阶级差异
4.减小差距,保持差异
01
学生时代:水平差异
初入校园,满怀欣喜接触建筑时,我们会发现似乎别人总是比自己优秀的多:素描画的好,抄绘总是画的又快分又高。再成长,又发觉为什么他/她的快题设计也很优秀,而随手描绘的草图也总是被老师称赞有天赋......
▲西扎:“未见与未知”手绘展览图之一
无论手绘、机图,建筑这一行业都离不开“卷”,而在思考之下,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当你认识到“卷”时,你是否也已处于这一行列之中?而促进“卷”的动力是否正是你需要不断减小或拉开与他人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西扎:“未见与未知”手绘展览图之一
尤哈尼·帕拉斯马(Juhani Pallasmaa)曾对阿尔瓦罗·西扎所说过:建筑是尤其复杂和模糊的东西,讨论建筑就如同在讨论生活的哲学。我们不得承认,因为差异的存在,反作用下促进人们不断的进步。
02
初入社会:现实与理论的差异
初入社会,从理论进化到实践,从“画图人”转变成为“打工人”,因差异跨度较大也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话题。
▲正反设计工作室
早在2021年,由建筑师戴维·李(David Lee)和玛丽娜·鲍德龙(Marina Bourderonnet)主持的The Second Studi播客节目也开启了一期主题为“建筑学习与建筑从业的差异”的漫谈。
▲作者The Second Studio Podcast
那么备受关注的建筑行业,学生时代与从业时到底有何差异呢?
1.成就感降低
从业之后的建筑项目的时间跨度太长,需要不断的地跟进直到正式竣工、投入使用才算完成。而在校园里,每三个月便能完成一个项目并且有教师不断跟进。
每完成一个作品,你或许会有一股强烈的成就感继以推进自己进入下一个项目,而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将失去这种即时的成就感。
▲建筑师Mohammad Pirdavari
2.项目理念和项目背景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就是响应太多的具体问题、满足不同标准(建筑标准、预算、进度、客户预期)的过程,同时确保项目在美学、姿态、精神面貌上的统一。
而学生时代更常面对一张白纸冥思苦想“我的理念是什么”。这就是建筑教育和实际工作的区别。在学校的项目中,有一个场地,但所有的限制都不是硬性的。
▲设计理念:峰谷
3.学校的孤立性
建筑学习和在学校是很封闭的,只有建筑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里的项目是个人化的,是你个人的兴趣,是你自己问的问题,自己寻求答案。这是一个向内探寻的过程。
而真实建筑以最终使用者为导向,一个项目的成功取决于太多因素,实际工作涉及很多分工合作,在有的阶段,管理和团队协作甚至占了所有工作的90%-100%。
▲PLIIS工作室团队
建筑学习与从业之间的差异绝不限于此,个人成长;客户、雇主、老师的差异;建筑节奏;学术和专业的职业路径;技能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也因差异的存在,精益求精,一座又一座“艺术品”拔地而起。
03
建筑本身:阶级差异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勒·柯布西耶
▲德拉华尔馆建筑外景
事实上,离开建筑师,建筑本身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明清时期,提起故宫,人们深知那是皇家宫殿;现时,提起汤臣一品,人们所知那聚集各行各业的精英领袖。
▲建筑细节图
现代主义远洋客轮因奢华的内部设计,并与富人的旅行联系在一起,不只是一艘船,象征了“精英”建筑。虽柯·布西耶将远洋客轮提炼成整洁的空间,移除了华而不实的内部装饰,但最终在一个新的“机器时代”,它仍然是财富的象征。
▲外墙圆孔
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热带小屋”中远洋客轮的灵感在设计中表现得很柔和,其参考了船舶的舷窗,只在外墙的圆形穿孔中表现出来。
▲外景图
但它仍然是奢华的象征,因为这些房屋是为驻扎在法国西非殖民地的法国官员设计的。并且远洋客轮上存在着分级系统,各级舱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外景图
除去二十世纪的建筑外,从现如今的“网红”吊脚楼 建筑用料也可看出:
木条、青砖、灰瓦、片石头、三合土是重庆普通老百姓民居建筑用料;
木条、青砖、灰瓦、石雕、屏风墙、合院是重庆中层阶级民居建筑用料;
砖墙、石雕、木雕、屏风墙、高宅大院是重庆上层阶级的建筑用料。
04
减小差距,保持差异
然而面对差异时,我们又可以如何做呢?
正确明白何为差异,何为差距!
从词的本意上来看,差距是相同事物反映出的距离,而差异指的为不同事物反映出的不同特征。
▲西扎:“未见与未知”手绘展览图之一
有如一个一直钻研原生材料的野生建筑师和钻研参数化数字化的建筑师,他们做出来两个方案来自两个方向,这便是差异。
但如果说两位建筑师认知水平都不一样,一个完全信息闭塞还在做柯布西耶那个时代的东西,一个处于现代化设计,从设计上这就叫差距了。
▲现代化极简主义
身为学生或许可以不断增加自身的阅读量,多到各个展览参观,提升审美能力和自身的绘图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不断试错,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加作品创新点,缩小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山眉州文化村艺术空间
身为建筑师,接触不同的网站、客户等,多学习,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创新能力,可以减小与同行精英的差距,也可以拉开你与竞争者的差距。
▲https://www.archdaily.cn/cn
但终归来说,创新所带来影响仅仅是差距,差异的存在反而更加凸显自身的风格,它的存在或许能够使得个人风格更加鲜明,反倒在饱和的行业现状下不至于千篇一律。
所以,差异的存在是必要的,差异不需要减少或者弥补!
结语
接纳差异的普遍存在,接纳人与人之间就是不一样,差异本身不是问题,重要的还是对待差异的态度。同时,遵守设计的六大原则:重要性、独特性、优越性、专利性、可承受性、盈利性,对建筑保有敬畏之心!
参考资料:
封面https://www.archdaily.cn/cn/1003 ... -ke-chi-xu-shi-jian
https://www.archdaily.cn/cn/9709 ... 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9787 ... ng-ke-lun-he-jie-ji
手绘https://www.archdaily.cn/cn/9170 ... 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6Q8GO1M05411IKR.html
编辑 侯雅婷
责编 刘泓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