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rch001 发表于 2024-8-18 11:16:14

黑川纪章与郑东新区:跨越国度藩篱的城市规划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匠山行记,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
黑川纪章与郑东新区

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北龙湖之滨,矗立着一座形似“UFO”的超现实主义建筑。360度环绕的玻璃落地窗、流动延伸的曲线,时尚简约。


▲黑川纪章纪念馆 来源:忧伤却铅华F

原来,这栋建筑是黑川纪章纪念馆(现“中原科技城投资发展促进中心”)。

作为2020年落成的龙湖公共艺术中心的核心主体,这栋建筑以“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和高颜值外表,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


▲黑川纪章纪念馆 来源:编者自摄

黑川纪章是整个郑东新区的规划设计师。把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交给一个外国设计团队,郑东新区可谓开了先河。

黑川纪章与郑东新区有什么故事?他又对郑州产生了何种影响,能够让城市以这种方式向他致谢?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01 郑东新区的缘起
02 黑川纪章的设计思想
03 黑川纪章的郑东新区规划方案


01
郑东新区的缘起


▲郑州站 来源:编者自摄

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1906年-1908年,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汴洛段先后建成通车。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使郑州成为了中原第一交通枢纽。1953年7月,陇海线全线贯通。

随着郑州成为南北和东西铁路的核心交通枢纽,郑州迅速崛起,从一个落后的中原小城变成连接东西南北的中原重镇。省会迁郑于1954年完成。

再来看看郑州的城市规划。

郑州民国期间的城市规划,由于铁路和城墙的分割,城市以两条铁路的交汇点为坐标,被分成了三部分。


▲1949年以前的郑州地图 来源:郑州新闻广播 王怀民

一是东面的老城,传统的古代城市格局;

二是商埠区,在京广铁路和老城之间,在老城以北;

三是新市区,铁路交汇点的西南,与老城分居铁路两边。

1949年以后的50年里,郑州虽然陆续有了新的城市规划,但依然是在铁路剪刀分割的区域内做文章,不同时期,在四个方向上向外延伸,逐步地“摊大饼”。


▲1955年的郑州地图 来源:郑州新闻广播 王怀民

人口和产业向郑州过度集中,而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拓展又受铁路分割的影响,城市病早早凸显了出来:交通、住房环境等环境逐渐恶化,尤其是城市的开放空间严重不足。

整个城区依然延续苏联时期井状结构,围绕火车站、国棉厂等向外辐射。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显然是小马拉大车。

为了解决郑州过度集中所造成的城市问题,将城市结构从单一中心,变成多中心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郑东新区发展变化俯瞰图 来源:郑东新区管委会

2001年7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同时向16家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发出了方案邀请。

黑川纪章能在郑东新区CBD规划方案当中胜出,可谓实至名归。


02
黑川纪章的设计思想


▲黑川纪章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黑川纪章的设计思想。

黑川纪章,日本国著名建筑师,1934年4月出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28岁创办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目前是国际上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黑川纪章主要建筑作品有国立新美术馆、芝加哥体育俱乐部(美国)、共和国广场(新加坡)、吉隆坡新国际机场(马来西亚)。主要规划作品有尼岭临海生态域(日本)、尼姆新市中心规划(法国)、深圳新中心规划、郑州市郑东新区规划。


▲国立新美术馆


▲吉隆坡新国际机场

黑川纪章一直坚持“从机械的时代到生命的时代”的设计思想。新陈代谢、共生、资源再利用、生态学、生态系统理念、信息学等思想是黑川纪章在 30 多岁就产生并提出的。

他本人与中国也很有渊源,早在1984年,他就与中国设计师李宗泽一道,担纲设计了象征中日友好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


▲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

黑川纪章是一位很注重哲学理论建树的设计师,我们先看他1961年和老师丹下健三一起参加的东京规划设计。




▲东京规划1961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京被分成了一个个组团,每个组团通过道路、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方式相互连接,局部地区还采用了立体螺旋设计,这不仅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也丰富了都市生活的构建。

在1967年的菱野新城规划中,黑川纪章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技巧。


▲1967年菱野新城规划


▲根茎结构的城市空间——黑川纪章手迹

菱野新城同样采用了"根茎结构"理念,即不同片区单元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秩序和中心,而是通过“根茎”(道路)结构相互连接。

城市单元社区没有中心,循环系统被设置在外围,并在外侧建立了市政设施。如果城市人口增长,只需增加循环系统即可。

这听起来是否让你联想到郑东新区的中央商务区(CBD)?


▲郑东新区的CBD 来源:忧伤却铅华F

黑川纪章1972年设计的中银胶囊大厦是新陈代谢的代表性建筑。

该建筑位于于东京银座区域,总计140个胶囊堆叠在一起,以不同的角度绕着中心区域旋转,总共有14层楼高。

相当于在一个混凝土空心主轴上悬挂了不同的独立胶囊舱体,组成一间间公寓房。


▲中银胶囊大厦

中银胶囊大厦的宏大愿景是让建筑承载时间,每25年进行一次的胶囊舱体更换,在维持核心筒水电传输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让胶囊舱体始终可以跟随时代变化,更新换代。建筑通过“新陈代谢”,保持永恒。

虽然这座建筑后来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入住率不高,设备老化,墙体漏雨等,最终被拆除,但是新陈代谢的建筑哲学依然很有用。


▲中银胶囊大厦仰视

郑东新区的设计规划,选择了黑川纪章,也在于他的诸多理念,契合了中国当时的思潮,虽然不乏批评的声音,但二十年过去,许多设计思想,依然经受住了考验。


03
黑川纪章的郑东新区规划方案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图

黑川先生整体的规划方案实际上是把他贯穿一生的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以及环形城市的三大理念运用于东区设计。

黑川纪章对郑东新区CBD规划导入超前的城市规划理念,主要展现在五个部分: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图

一是生态城市。通过河流、湖泊、街道、公路等的构成及绿化建筑的组合成生态自然结构,并把龙湖生态园与黄河生态园、嵩山生态园有机串连,形成整体的自然生态城市。


▲鸟瞰郑东新区 来源:李哲卓

黑川纪章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认为水是生态美的关键。城市中的大型水面无疑会增添魅力。

郑州属于北方城市,黄河近在咫尺,却因水源有限,每年分配的黄河水量有限,实现"水城"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但黑川机智地发现,北龙湖附近有大量鱼塘,而且郑州地下水位不高,利用南水北调工程,部分黄河水可解决水源问题。这样的水系还能构建立体生态循环,提升郑州的生态环境。


▲郑东新区CBD夜景 来源:忧伤却铅华F

二是共生城市。郑东新区的规划融合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历史与现代的和谐,以及城市化与自然、人与生物的共存。

新城区采用“簇团”理念,象征共生城市,如同植物的花朵或生物体的细胞。

三是环形城市。每个簇团用环状机构打造,环形外围是绿化带,簇团之间为外环形道路连接。

老机场附近发展了以金融、办公、商务为主的CBD(楼围湖),西北部规划了8平方公里的龙湖,周边为低层住宅区,半岛上设有CBD副中心(湖围湖)。更东边则规划了以教育为主的大学城(湖围楼)。

三个主要簇团,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象征生物的多样性。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示意图三个主要簇团

他虚拟了一条郑州主轴线,沿着这条郑州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的轴线提出了连接新旧CBD(市政府+火车站+二七广场+省政府)的西南-东北的历史、生态、商业、旅游时空发展的城市中心轴线,弥补了旧城长期被"剪刀分割"的缺陷。

新旧城区通过这条轴线紧密结合。各个区域都采用了线性连接方式,通过城市主干道和立体交通相互连接。


▲黑川纪章虚拟的郑州主轴线

四是新陈代谢城市。黑川纪章引用了生物学的概念,通过有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性的生态整体系统,很好的促进城市的新陈代谢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黑川纪章说:“我觉得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处于动态过程中。城市因人而存在,人居住的场所,首先一定要有树、有水、有绿色。“


▲郑东新区龙湖CBD 来源:忧伤却铅华F


▲中原龙子湖智慧岛 来源:李哲卓

城市生态水系通过湖河连接,使每棵树、每株草、每座建筑、每个空间都成为生命气场的活跃参与者,而非孤立存在。

五是地域文化城。黑川的规划展现了传统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原特有的文化特点。

根据中国龙的故事及湖泊的形式,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定名为龙湖。


▲北龙湖落日 来源:编者自摄

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结,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


▲郑东新区CBD卫星图

河南艺术中心,加拿大设计师卡洛斯9从古代乐器获取灵感,五个锥圆形蛋状会馆从河南的古乐器陶埙抽象而来,两边翻起的玻璃面取义黄河浪花和河南出土文物排箫。

郑东新区CBD的整体平面图是一只飞舞的蝴蝶形状,河南是“梁祝”故里,将历史传说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起来。


▲河南艺术中心鸟瞰

标志性建筑郑州会展宾馆,按中国传统“九宫格”建筑理念进行设计,其形象和灵感是郑州嵩岳寺塔。

以现代材料和手法表现出古塔密檐效果,它的平面结构图与古塔平面近似。

主楼为280米高塔状建筑,号称“中原第一高楼”。大楼在建筑结构及装潢材料上采用了绿色、节能、可循环的新型材料。






▲郑州会展宾馆夜景 来源:忧伤却铅华F

另外,在以高楼彰显城市气场的形象竞赛中,相较于成都天府新区、苏州金鸡湖新区、杭州钱江新城的摩天风格,郑东新区是低调、克制的。

郑东新区的低密度建筑和高密度绿化首先带来了开阔的空间感,给人一种自然而亲切的第一印象。

这种不依赖赛博朋克的摩天建筑来宣告主场,更多的以区域整体气质来调动人们感官认知的方式,塑造了郑东新区清晰的识别力和极具差异性的特征。




▲从北龙湖望向CBD 来源:编者自摄

在规划郑东新区之前,黑川纪章就尝试了"灰空间"的建筑理念,通过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他认为这种空间可以缓解现代建筑造成的私密与公共空间的分离,减少人们情感上的疏远。

郑东新区的环形建筑群在高度和密度上都有所退让,避免了视觉上的压抑感。


▲郑东新区CBD航拍 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在建筑空间上的克制,郑东新区在建筑色彩的控制上也极为谨慎。
在这里,你很难看到鲜艳夺目的色彩,而是以一种默契的方式,展现出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
在与低密度建筑和静谧的湖水相搭配时,以一种平和的城市美学,给人以内心的安宁。


结语

郑东新区这个饱含黑川纪章一生思想结晶的作品,不仅有着他对中原人生活习惯和需求的深情重视,同时也有着对人们未来数十年生活的前瞻性思考与启示。


▲郑东新区CBD夜景 来源:视觉中国

黑川纪章真正跨越了国度的藩篱,既体现了中原(东方)神韵,又以先进的规划理念,补足了郑州作为中国重要枢纽城市的短板。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座城市的仍在蓬勃发展,不断地“新陈代谢”,让曾经那些都市主义者的乌托邦梦想落地,成为了现实。

在未来的岁月里,郑东新区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而黑川纪章先生的名字,将与这片土地同在,成为郑州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郑东新区CBD航拍 来源:忧伤却铅华F


资料引述:
1.黑川纪章:一手打造郑州CBD设计大师,有多少人看懂“根茎”理念-高广银
2.内部披露,当年郑东新区为什么让一个日本人设计?-郑州楼市
3.黑川纪章纪念馆,郑东新区最得体的致谢仪式-此城别处
4.如何看待黑川纪章设计的郑州新城区?-知乎
5.桂斌.黑川纪章设计思想下的郑东新区合理性分析【D】.河南大学.2012
6.【AT】从建成到拆除,黑川纪章“中银胶囊大楼”的时代-AT建筑技艺

图片来自网络,编者和网友忧伤却铅华F拍摄

编辑  袁兆童
责编  杨卓航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黑川纪章与郑东新区:跨越国度藩篱的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