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到了,写一首关于月亮的“建筑诗”
由专筑网逸希编辑月亮是生命的尺度,有时候盈,有时候亏。”—鲁米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恰逢人间好时节。中秋节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赏月、吃月饼更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中秋习俗。弹指一挥间,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却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清风朗月,人间良辰,其实在生活中,月亮也给很多设计师带来灵感,激发他们创作出与“月”有关的艺术作品。在赏月之前,小编精选了几个以“月亮”为设计理念的建筑作品,邀请大家共同赏析,感受建筑师们独有的中秋浪漫。
一、韩国“双月”文化中心/ Moon Hoon
设计通过给两个简洁的方形体量做减法,营造出“双月映辉”之感。在正立面上,方形体量如同经历了一次球体的撞击,留下了两个大小不一的凹陷。凹陷的空间仿佛明月一般,从不同的角度望去或盈或亏,呼应着建筑设计的主题。右侧的凹陷空间内伸出了一个小小的阳台,似乎在诱惑着路人上前一窥。
建筑的其他侧面上也排布着大大小小的圆形开口,阳光透过开口映照在空间内部,丰富着空间的层次,同时也带来了通透感。墙面上看似随意排布的小圆孔实则是两位业主各自的星座序列,拥有简洁之感的“双月”文化中心也在月亮和星星的点缀下显得浪漫非常。
图片来源:Moon Hoon
图片来源:Moon Hoon
图片来源:Moon Hoon
二、泰安九女峰“故乡的月” / 袈蓝建筑
在山区等偏远地区,月亮则作为古老文化的象征。“故乡的月”以一轮“永不落幕的月亮”为设计理念,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的材料,创造简单、纯粹的空间,穿透表层的视觉矫饰,直击观者的灵魂。它将自然、建筑和灵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令人惊叹的仪式大厅和小教堂,与使用者、与自然开启了新的对话,纵使终将消逝,仍能在精神世界里得到永生。
“故乡的月”仪式堂将一轮满月对半分开,又借助水面和不锈钢水波纹板用“倒影”予之圆满。建筑师通过在乡村打造“故乡的月”重建城市与乡土、人与乡愁的关联,寻找被遗忘的价值与被忽视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袈蓝建筑
图片来源:袈蓝建筑
图片来源:袈蓝建筑
图片来源:袈蓝建筑
三、SALA 海滩度假酒店 / Onion设计事务所
SALA 海滩度假酒店是以月圆月缺为灵感而设计的,通过观察月亮每天晚上的明暗、光线变化,运用设计以强化这种光线明亮、弱阴影和强阴影的线型变化所带来的的序列感。
设计同时在海滩旁边留出大量的露天空间,宽敞巨大的圆形泳池、张力十足的连续拱形,美妙的海景空间设计都在释放着热情与饱满,彰显着满月的力量;郁郁葱葱的庭院绿植、灵动蜿蜒的曲线设计、素净雅致的空间氛围流露出含蓄内敛,诠释着新月的柔美。月圆月缺,生生不息。
图片来源:Onion设计事务所
图片来源:Onion设计事务所
图片来源:Onion设计事务所
图片来源:Onion设计事务所
四、月亮湾酒店 / Mad Architects
月亮湾酒店地处湖州的南太湖之滨,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酒店充分利用滨水优势,力图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环形的建筑体和水中的倒影相连,营造出一种真实和幻象交接的超现实图景。在阳光的照射和湖面的反射作用下,曲线的形体晶莹剔透,皎洁如明月。而在夜幕降临之时,楼体的内外照明又让整个建筑通体透亮。酒店周围和水面都弥漫着柔软的光线,犹如湖面之上浮起的一轮明月,与湖中倒影交相呼应,于现代意境中又颇具古典气韵。
酒店的环形形态让不同位置的客房都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人们置身其中犹如悬浮于湖面之上,这种非凡的体验让人们流连忘返,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和精神,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感。
图片来源:Mad Architects
图片来源:Mad Architects
图片来源:Mad Architects
五、满月酒店 / Heerim Architects
满月酒店位于阿塞拜疆里海湾,新颖的设计使其极具未来感。建筑师从《星球大战》电影中获得灵感,以“满月”为造型,设计酒店的主楼,其形状如同一个充满了流线美感的圆盘,在主楼侧上方还有一个嵌进去的“满月”小洞,在月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满月酒店共35层,高158米,建筑面积104182平方米,共有382间客房。与满月酒店连接的平台绵延起伏,更衬托出酒店如同海面上升起的一轮明月,悬挂在夜空中,为人们指引着前行的道路。
图片来源:Heerim Architects
图片来源:Heerim Architects
图片来源:Heerim Architects
银辉下,建筑定格月亮,或明或暗,或盈或亏,都是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