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张图片 郭廖辉
出  地: 中国  湖北宜昌
毕业院校: CAFA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建筑学院建筑学)
位:建筑学硕士
获得奖项:2008 中央美术学院三等奖学金
2008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优秀作业
2009 作品折屋参展中国美术馆“渡-国际应急建筑邀请展”
2010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优秀作业
2010 中央美术学院一等奖学金
2011 中央美术学院一等奖学金
2011 五年专业总排名第一
2012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
2012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
2012 北京市市级优秀毕业生
实践经历:2008 Than Lab 实习
2009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中心实习
2010 Arch Studio 实习
2011 FANStudio 实习
学生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出国留学,对其充满了期待甚至幻想。视之为一种荣耀,一种筹码,甚至怀有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我本科毕业“急切”的出国深造当然多多少少收到大氛围的驱使。更能说服我自己的原因则是在本科期间很多实习的经历,一方面认识到国内建筑行业的浮躁,一方面认识到自己太多方面的不足,所以希望在输出为主之前走的更深更远。
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理解(understanding)是三个境界。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知识则更多依赖于学校的教育,而好的学校会试图教理解。对于学校的选择,完全是基于对建筑懵懂的认知和个人的偏好,申请之前并不知道这个学校,而是通过Zurich的一个教授和冯仕达老师才了解到有这样一个传说中的学校。然后尝试着,或者可以说不抱希望地,申请了Mendrisio
学校的申请要求和其他学校都不太一样,相对于很多学校用对语言有着高的要求,Mendrisio似乎并不对语言好的学生更青睐,因此,作品集几乎成为了申请的唯一标准,关注的则是不成熟的作品中透出的对建筑的理解。招的人少是瑞士三校的特点。大约因为年轻,Mendrisio的中国人一只手都能数清楚,而且都还没有毕业。
正如传说中的那样,的确有很多名声大噪的建筑师在Mendrisio当老师,主持自己的工作室,也有一些很不错的哲学家和电影人在这里教理论课程。然而,一个安静的思考的环境,一群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可能是我需要的全部。Mendrisio是海洋,吃水深浅全看自己造化。
也正如传说中的那样,大量的物理模型作为思考的工具,深度的图纸作为最终的结果,从而造成了设计课的巨大工作量,学习常被说成艰苦。然而,“肉搏”的工作的方式则会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超越真实:深刻地理解一个窗,一个洞口,一束光直到一个世界。Study deepthink further。学生在这里逐渐形成自己的taste,形成自己的understanding,从而找到自己。
至于回国的求职准备,其实我个人并没有担心,也没有像村长提出的那样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工作,至于学到东西的应用问题,大部分学校试图教授的技术和方法固然是可以学以致用,而在理解的基础上,也必然会有更大的自由。
拿到offer之后自己则是一次旅行,或者说是一次追问,半个月的时间在江浙和西南旅行,拜访了刘家琨老师的大部分作品,最后有机会在成都和刘老师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收获颇丰的同时,让我以一个更加安静的心态走上下一段旅行。末了,用刘老师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先做人,顺便做建筑。

Mendrisio学校一景: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3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4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5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6张图片

Mendrisio学校部分教授: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7张图片
       Miller&Maranta                      Martin Boesch       JonathanSergison     ValerioOlgiati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8张图片
   FrancescoVenezia               AriesMateus             Burkhalter&Sumi          PeterZumthor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9张图片
   LuigiSnozzi              GoHasegawa长谷川豪             Mario Botta             Francis Kere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0张图片
         Giorgio Agamben                                            MarcoMueller     

作品集介绍: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1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2张图片
折屋(应急建筑的对话)四川,中国
渡—国际应急建筑邀请展,2008
教授:韩文强,中央美术学院
策展:周舒,中国美术馆
Folding House (Dialogues for EmergencyArchitecture) Sichuan, China
Exhibition in NAMOC, 2008  
Professor: Han Wenqiang,Central Academy ofFine Arts
Director: Zhou Shu,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3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4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5张图片
浴场,德国慕尼黑
学生作业,2010
教授:UeliZbinden,慕尼黑工业大学
Public Bath, Munich, Germany
Student Work, 2010
Professor: UeliZbinden,TechnischeUniversitatMunchen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6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7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8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19张图片
一个花园,京都,日本
实际项目,2013
与Logan Allen合作
Pavilion with Experimental Garden,Kamitakano, Kyoto, Japan
Project, 2013
Collaboration with Logan Allen

这是一个耗时不长的实际项目,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项目,京都的一座小山下,湿地一侧,花园则是大的自然之中的一个小的世界,喝茶思考所用,植物的层次和节奏,院子的尺度,屋顶的细部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虑。合作的建筑师曾在Zumthor工作,有着丰富的模型经验,整个探究过程并不是全力的接近真实,而是以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更多的接近“真”而不是“实”。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0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1张图片
城市住宅,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
学生工作(协作与Logan Allen)进行中,2013
教授:Jonathan Sergison,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
Housing, Bucharest, Romania
Student Work (Collaboration with LoganAllen) In Progress, 2013
Professor: Jonathan Sergison, Accademia diarchitettura in Mendrisio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2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3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4张图片
梅赛德斯-奔驰中心(首钢厂房改造),北京,中国
毕业设计,2012
教授:王小红,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丘志,方略建筑
Mercedes-Benz Center (Reuse of ExistingFactory Building) Beijing, China
Graduation Design, 2012
Professor: Wang Xiaohong,Central Academy ofFine Arts
Professor: QiuZhi,Strategy ArchitecturalDesign Co,. Ltd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5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6张图片
徳斯勤美术馆,湖南,中国
实际项目,2010
建筑师:范凌,FANStudio
Taskin Art Gallery, Hunan, China
Professional Work, 2010
Architect: Fan Ling, FANStudio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7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8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29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30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31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32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33张图片
海外专场(瑞士)--郭廖辉第34张图片

小宅,芬兰赫尔辛基
学生作业,2012
教授:Eric Lapierre,门德里西奥学院
House, Helsinki, Finland
Student Work, 2012
Professor: Eric Lapierre, Accademia diarchitettura in Mendrisio


建筑师常把小住宅当作一个容易掌控的工具,实践一些新的思想,这个课题对我来说,则是一个试图理解氛围的工具。一部电影,两个建筑师,是这个课题不断解读的构架。从最开始对塔可夫斯基电影的解读,从而对建筑的时间性产生了兴趣,通过大尺度模型的推敲,不断尝试空间,家具,材料,光的控制,定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捕捉一个精确的氛围。通过思考路易斯康是如何通过建筑的方式重塑一个完整的世界,整个建筑则试图在一个小的尺度演绎一个大的自由。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风吹杨柳
  • 2014.10.29 03:01
    高人啊,真是好东西啊!!
    爱美肌aimgam.com/
    • 0
  • ζ千年の梦
  • 2013.05.08 19:42
    很好看,,好帖
    • 0
  • 肃画id7
  • 2013.04.28 19:30
    好牛逼的简历~~
    • 0
  • thisisleo0803
  • 2013.04.28 18:46
    日后的大师,气质使然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专筑 (49 articles)


    交流 (1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