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一、乡村旅游规划、乡村城镇化的定义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近期,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乡村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根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为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


       二、乡村旅游规划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策划、规划与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乡村旅游规划凭借其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风格迥异乡村民居建筑和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形成了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有政策上的优势。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城镇化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启动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工业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也就是乡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四、乡村旅游规划成功案例展示
  1、大石窝镇水头村简介
  水头村位于房山西南大石窝镇北部山区,千年古刹云居寺坐落于该村境内,山青水美、文化底蕴厚重,是集观光、休闲、民俗于一体的市级民俗旅游村。
  水头村境内的云居寺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珍藏着举世闻名的房山石经和众多文物古迹而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云居寺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因云居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如今的云居寺藏真经、纳珍宝、佛事兴、香火盛,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房山石经及塔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库,蕴藏在石经中的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默默奉献的房山石经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水头村做强了"文化水头、吃住农家、采摘圣果、欢乐度假"为一体的民俗旅游项目。该村加工生产的以村名命名的素斋、菱枣、杂粮、干菜、柴鸡蛋、腌菜系列品牌农特产品广受城里游客青睐,发展成为富民支撑产业。该村倾力培育的沟域经济,以引进项目北京天德园生态种植园带动,初具规模。该村内由过去皇家贡品--菱枣发展而成的菱枣采摘产业业已形成规模。云居乐素斋一条街有各种特色小吃,有素虾、素鱼、素鸭、水豆腐等素斋,也有:炸蚂蚱、炖野鸡肉、炖野猪肉、白薯面窝头、野菜团子等农家菜。吃饱之后还可以逛一逛巧娘工作室工艺品,例如刺绣鞋垫和手工刺绣背包等。
   浅谈乡村旅游规划-乡村城镇化与如何保持乡土特色?第1张图片

  2、大石窝镇水头村参选"2009北京最美乡村"历程

  大石窝镇水头村参与"2009北京最美乡村"评选,荣膺2009年度北京最美乡村称号。
  该村经过历时半年的宣传评选,大石窝镇水头村荣膺2009年度北京最美乡村称号。水头村等10个村庄从33个候选村中脱颖而出,成为2009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60华诞献上了一份特殊的贺礼。
  水头村是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和首都文明村,近年来水头村依托云居文化优势和地处房山旅游黄金带中心的独特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胆突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处处有美,村民有了"美差",2009年新发展民俗户50户,民俗旅游产业链条的日趋完善,做强了"文化水头、吃住农家、采摘圣果、欢乐度假"为一体的民俗旅游项目,村民们都从事着民俗接待的"美差"。加工生产有了"美品",以该村村名命名的素斋、菱枣、杂粮、干菜、柴鸡蛋、腌菜系列品牌农特产品广受城里游客青睐,现已经发展成为富民支撑产业。该村由过去皇家贡品--菱枣发展而成的菱枣采摘产业业已形成规模。引进招商方面有"美业",倾力培育的沟域经济,以引进美食谷项目为带动,初具规模。四星级工商行培训中心酒店注入活力,以上四大产业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实现了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双赢。
  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环境整洁优美,素斋区和农家特色区在全力打造民俗接待餐饮精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游、购、娱等与石经文化相关的特色项目。全村劳动力实现100%全就业,百姓生活逐渐殷实。
  水头村在大力发展村内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除了设置乒乓球台、DVD、卡拉OK等,村里还组建了以"高跷"为特色的秧歌队、腰鼓队等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定期开展文艺演出活动。
浅谈乡村旅游规划-乡村城镇化与如何保持乡土特色?第2张图片

  水头村是南泉水河源头所在地,一汪净水途经全村。为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该村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倾力建设"山美、水美、环境美"的自然景观。对村内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河道200米,建塘坝14座,漫水桥2座,打造水环境。该村还开发了两道沟域旅游区,对村内街道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栽植精品花草树木,营造秀美街巷景观,扮靓村容村貌,逐步形成了山青水秀、河光塔影、花木成廊、清新洁净的自然环境。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加大"五化"工程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投资70万元,对村内主街道路面进行水泥路硬化6400平米,支路硬化3000平米。同时,该村完成160户自来水改造工程,铺设水管线8000米,并且农户改厕率实现100%,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台,安装节能吊炕80铺,提高了旅游专业村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了景区环境。自古南有少林,北有云居,武出少林,文字云居,水头村境内的云居寺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珍藏着举世闻名的房山石经和众多文物古迹而被誉为"北京的敦煌"。石经文化享誉国内外,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寺内珍藏着的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同时也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村内蕴含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形成了水头村特有的幽静秀丽环境,奇特迷人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一游,浓郁有人文特色美不胜收,折射出水头的"古典美"。

  五、乡村旅游规划过程出现的问题
  大石窝镇水头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了他们的乡村旅游,带来经济、文化双丰收,让人民获利,这使其称为乡村城镇化过程中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春暖花开,乡村游渐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够在"城镇化"与"保持乡村特色"中找到均衡点。一些乡村游畸形发展,让游客屡屡失望:乡村游看不到田园风光,而宾馆、饭店等都市化的建筑群越来越多;土蛋、土鸡、土菜难觅,一些农家乐干脆从城镇菜市场直接购买;产品单一、形式单调、文化含量不足等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乡村游的质量与发展……
  随着乡村旅游规划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也有一些乡村规划呈畸形发展,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千村一面,没有特色
  乡村游,游的就是一种乡土文化,享受的是一种乡土乐趣。可如今,"土"的越来越少了,乡村游名义上是游乡村,实质上却在自觉不自觉地"游城市"。
  2、贪大求洋,竭泽而渔
  先说"贪大"。很多乡村游从一开始就是以挣钱为目的,因此,本来比较适合小型化发展的乡村游,也急功近利地采取大规模经营。本来乡村的资源是有限的,比如说人们津津乐道的土鸡、土蛋,因为乡村游的规模变"大"了,这些带着"土"字的东西就相对变少了,一些不法经营者便以假充真,有时候干脆从大商场里买东西供给游客。
  再说"求洋"。一些乡村游的经营者,为了挣钱对游客百般迎合,甚至大拆大建,令乡村越来越城镇化。
  3、原汁原味不可复制
  乡村游要在挖掘乡村的特色上下工夫,真正让乡村游保持原汁原味。

  六、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乡村城镇化过程中保持乡土特色?
  1、乡村旅游规划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坚持宜发展就发展,不要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坚持以特取胜,提升乡村游的文化品位。绝不能千村一面。而乡村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人造景观,就会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魅力。
  2、乡村旅游属于一种服务业,要在保持乡村独有田园风光和农家文化的基础上去引导需求。现在不少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大拆大建,以为这就是新农村之"新",于是不仅重蹈许多城市建设中"只开发,不保护"的覆辙,而且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也同时被抹去,使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面临从此全部切断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发生,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乡村旅游规划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讲究创新,这就要求不能够完全保持"乡土特色"。如果要完全保持乡土特色的话,就是顺其自然发展了,就不有乡村旅游规划的诞生了。由此可见,发展乡村游若不在规模和层次上有所讲究的话,想长时间兴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在充分开发本地特色的基础上做到"土洋结合",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要保持乡土特色,因为乡村旅游本身就有别于其他旅游,首先要突出"乡村"特色。这就叫做取"乡村旅游之精髓,而去其糟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乡村旅游才能首先获得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开展乡村游既不能为满足少数客户要求而使之"城市化",也并非越"土"越好,而要花大力气,逐步把现代化的服务和设施与农村古朴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让乡村城镇化和保持乡村特色找到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作者:赵朴
来源:山合水易研究中心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乡村 (39 articles)

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城镇化 (10 articles)

现代入侵:警惕传统村落遭受建设性破坏

寻求传统村落和城镇化的平衡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