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由专筑网stone,小R编辑

“沙丘”《DUNE》正在热映中,口碑却面临着严重的两极分化。读过原著的人都拜倒在了维伦纽瓦强叙事的镜头、沉浸在漫天黄沙的氛围中无法自拔;而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对于每一处奇怪的情节都充满了无数的问号,看完整部电影,甚至都不知道到底讲了什么。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这篇黄沙土地的陌生。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张图片
《沙丘》剧照

《DUNE》源自1965年Frank Herbert 的同名科幻小说,Frank Herbert在俄勒冈沙漠研究并撰写这部小说长达六年之久,所以小说中极具真实感的场景与人物内心皆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同样,为了更好的理解沙漠文化,本篇将借助于同样亲身研究沙漠文化的日本著名哲学家和辻哲郎所提出的沙漠型风土理念共同解读神秘的沙漠地带。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张图片
《沙丘》剧照

“沙漠的夜晚覆盖了地面上的一切,蕴含着死的气息。”
——和辻哲郎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3张图片
《沙丘》剧照

无论是否看懂了《沙丘》这部电影,但你一定会被那仿佛可以吞噬一切的巨大沙虫所震撼。而在小说中沙虫不仅是电影所带给人们的恐怖设定,它还是厄拉科斯(Arrakis)行星的原始生命形式,也是整个沙漠文化的核心,厄拉科斯的原住民弗瑞曼人更是将“沙虫”视为神的使者。

这使人联想到,一项每年于沙漠地区举办的巨大狂欢节——“火人节”。火人节是每年在美国西部举行的一项致力于社区、艺术、自我表达与自力更生的活动,而之所以称其为“火人节”,是因为在这短暂的8天活动期限内,参与者(Burner)可以凭借智慧与创造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而在活动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夜晚,人们会围着观看一个十几米高的木制男雕像的燃烧,接着在活动结束前,人们需要把自己所带来的任何痕迹全部带离这里,恢复城市原本面貌,所以人们也称这座狂欢之城——黑岩城(Black Rock Desert)为一座临时大都市。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4张图片

极致包容;极致参与;极致自立;极致自我表达;去商品化;无私给予;社区合作;履行公民责任;不留痕迹;活在当下,这些是火人节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起初,组织者希望活动是相对私人以及封闭的,而后逐渐发展扩大,并吸引了众多希望逃离原有生活的嬉皮士、雅皮士以及艺术家们。近几年“火人节”也逐渐吸引了例如BIG、JKMM等设计团队的参与。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5张图片
Laurian Ghinitoiu

2018年火人节中,一个悬浮于半空中的巨大球体成功吸引力在场所有人的目光。这个球体是由BIG团队的Bjarke Ingels、Iacob Lange 和 Laurent de Carniere所设计的“地球缩影”,被称呼为“为地球爱好者打造的镜子”。

为了跟好的满足火人节的十大原则,设计师用钢结构搭建骨架、承载重量,而易于充气和放气的彩色织物制成的球体则充当了这届火人节最具标识性以及纪念性的装置。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6张图片
Laurian Ghinitoiu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7张图片
Laurian Ghinitoiu


反射的球面可以看作是地球缩小比例后的模型,而又由于它对于黑岩城来说的巨大体量,又仿佛可以映射每一个参与火人节的独立个体,以表达地球与地球上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8张图片
https://www.azuremagazine.com/article/bjarke-ingels-orb-burning-man-2018/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9张图片
https://www.azuremagazine.com/ar ... b-burning-man-2018/


“沙漠的人不能坐等自然的惠赠,要主动像自然进军,从中夺的极少的收获。”
——和辻哲郎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0张图片
《沙丘》剧照

小说中,弗雷曼人是厄拉科斯星球的原住民,他们生在沙漠,也依存于沙漠,不管从小说还是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水的重视,水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他们最宝贵的资源。比如,每一个死去的人类,包括同伴的尸体,都会被弗雷曼人收集起来,提炼出身体里的水份,当他们要杀人时,会说:我要取你的水;

再比如,弗雷曼人很少哭泣,他们认为,掉眼泪是一种可耻的浪费水的行为…但是,当你为死者掉眼泪时,他们会认为你对死者表达了最大的尊重,因为,你把水献给了死者。

而关于弗雷曼人这一设定可以映照到现实中的贝都因人(Beduin)。贝都因人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在沙漠中过着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Beduin”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荒原上的游牧民。旱季贝都因人需要再在水源近的地方定居,而在雨季,他们则需要举家搬移到牧场让动物们吃草。

所以为了适应不定时搬移的生活,贝都因人从古一直居住在细长体型,顶部低矮的帐篷里,并在各个角部都有紧扎于沙漠中的绳索。这种住宅的结构和材料都适用于抵抗沙漠的恶劣气候,利于遮阳挡风防沙,同时帐篷侧面也易于打开通风。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1张图片

约旦建筑师Dina Haddadin和Rasem Kamal便在这一原始居住方式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名为游牧亭(Nomad pavilion)的构筑物,旨为对原始的帐篷进行新的诠释,使得这一沙漠构筑物既具有原始庇护所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收集与储存雨水。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2张图片
dinahaddadin.com

游牧亭的结构由96根耐候钢柱支撑,中间用天然纤维制成的绳索打结牢固。使亭子能够在沙漠的恶劣天气中兼具灵活性与结构强度。顶部的中央环将结构保持在紧张状态,而结构中相互连接的张力一直落到地面上,利用重力与张力将其结构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3张图片
dinahaddadin.com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4张图片
dinahaddadin.com


材料上,与贝都因人在帐篷中使用的本地材料类似,钢结构外将覆盖着由粗纺山羊毛编织制成的具有呼吸感的生物表皮。亭子的深色表面可以营造出深色的阴影,而粗糙的编织物则可以过滤阳光,营造出内部光影丰富的空间效果。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5张图片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6张图片

最重要的是,由于编制山羊毛的材料特性,在其内部将产生被动的冷却效果。当太阳加热深色织物时,热空气从聚集在帐篷上方,在热压差的作用下,底部空气将不断的涌向天空,为在其中的人带来凉爽的风。而到了晚上,在白天积蓄满热量的织物又会开始向外释放热量,使得内部一直保持温暖舒适的温度。

下雨或者下雪的时候,编织纤维膨胀,织物上的小孔闭合,外表皮变得更紧实抑制雨雪的侵袭。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7张图片

在顶部的中心环下方,是一个可以盛放从露水和雾气中收集的所有水分的储水罐。结构顶部的收集锥由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天然织物制成,将聚集水滴并将其从中部流下,滴落在地面上的储水罐中。下方的水池旁围绕一圈的天然石块,可为沙漠中的旅客提供一处休息的天然绿洲。然而,储水池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饮用水,同时在夏季冷却室内的热空气,同时又在冬季无水时变成使人们聚集的火坑。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8张图片
dinahaddadin.com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19张图片
dinahaddadin.com


“沙漠里的自然是死的,生命只存于人,所以神必须是具有人格的人。”
——和辻哲郎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0张图片
《沙丘》剧照

看过《沙丘》小说或者电影的人应该对其中弗雷曼人的行走方式有很大的好奇心,而事实上,沙漠人的行走方式除了在过于陡峭的沙坡上采用“之”字形走路会更省力一些外,其它与我们的行走方式别无二致。

而考古学家则在2012年发布了一项研究表明,沙漠居民可能真的有某种独特的行走路径,这便是跨越大片秘鲁沙漠的纳斯卡线。纳斯卡线从空中看,就像是一直飞翔的蜂鸟,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这条诡异的线型后,近百年来一直是个谜团。而两位考古学家通过行走于其中,发现在墙体上有许多雕刻,且在每个转弯处都会有一个土堆,学者猜测纳斯卡线可能是具备某种精神性的复杂迷宫。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1张图片

在秘鲁的南部海岸有一处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达3350平方千米,其中包含了陆地、沙漠、岛屿、海洋等多种地理环境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前印加时期的帕拉卡斯文化考古遗址。

秘鲁建筑团队Barclay & Crousse2007年在这片自然保护区内由于地震被遗弃的废墟上建了一座新的考古文物博物馆。而这座在沙丘之上生长起来的博物馆除了在如何更好的保护文物与如何更好的向游客展示文化之外,还必须考虑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以及应对沙漠气候。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2张图片
http://www.barclaycrousse.com

整栋建筑完全是由耐岩的红色火山灰水泥制成的, 建筑通过环境调节装置,提供可控制的自然和人工光线、自然通风和冷却,并成为展览室之间的过度空间。而建筑的几何形状外形则诠释了帕拉卡斯纺织品的特点。这是当地最为杰出的技术和艺术的表达,找回了沙漠的文化脉络,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3张图片
http://www.barclaycrousse.com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4张图片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5张图片
http://www.barclaycrousse.com


有意思的是游览在新的博物馆内部,你可以身心体验到古秘鲁人所使用到的复杂的空间与复杂的路径和现代化的平滑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6张图片
http://www.barclaycrousse.com

沙丘——跟随沙丘一起探寻沙漠建筑第27张图片
http://www.barclaycrousse.com


不论是小说中Frank Herbert对于沙漠地区充满神秘气息的描述还是维伦纽瓦的电影中带给我们黄沙漫天的视觉体验,亦或是和辻哲郎通过自身体验为我们讲述当地风土人情。总之这片被黄色布满的世界对我们总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也是冒险家最喜欢挑战的地区之一,借这次《沙丘》的契机带我们一起来探索这片神秘的国度。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91 articles)


沙漠建筑 (2 articles)


沙丘 (5 articles)


电影 (50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