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 IDEAT理想家
                                                                                                     
除了年轻一代建筑师的理念与实践,我们不知道未来城市的雏形会出现在哪里。《IDEAT理想家》打开天线,搜寻到六家独具特质的年轻工作室,他们的创作不拘一格——住宅、办公空间、艺术工作室、咖啡馆、城市道路甚至图志。让这些年轻的声音来描绘一番理想的城市与家吧!


普罗建筑office PROJECT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1张图片


“理想的城市就是我们心中的城市,也就是个人经验的城市。城市应该是多样和复杂的,复杂到足以承担所有人的想象的城市才是好的城市。而理想的家同样也是个人的。在现阶段我认为国人在共有的价值观上不断完善才可能构建属于个人的理想的家。”


普罗建筑是由常可、李汶翰创立于北京的创作型设计机构。他们倡导在建筑与空间设计领域提供“项目全过程解决方案”,而非强调某一固定风格。2016年备受瞩目的作品留云草堂,是为艺术家许宏泉改造的工作室。


许宏泉不是一个“传统”的画家,他的文名甚至盖过画名,但骨子里坚守中国传统文人气质和精神生活。普罗建筑的设计在低造价的前提下,探索了一种传统中国文人的当代生活方式,使这个位于怀柔桥的厂房经过改造后,既能成为艺术家的工作室,也是他未来的家。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2张图片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3张图片


普罗建筑为艺术家许宏泉改造的工作室与家——留云草堂,入口处。

留云草堂中,除了需要基础工作室、茶室、卧室、书房等典型配置,还需一间油画室,一间国画室。“在思考这两个不同氛围和场景的画室时,我们找到了设计的切入点:透视。顺着这个线索,展开了一种嵌套式的生活场景。”

他们将人最基本的睡眠、饮食等生理需要放在中心,中间层满足会客、展示等社交需要,最外层满足画家最重要内心的艺术追求与需求。心理空间关系被直接投射到建筑空间的布局上,形成嵌套递进的构:通过房间角部的出口,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通过每个角部的开口,形成一条贯穿建筑的视觉通廊。每一层的空间都包裹着另一层,到达一层空间需要穿越另一层空间,在彻底消灭了走廊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互相关联和影响,正如传统水墨画中的场景。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4张图片




视觉通廊和相互嵌套的空间关系贯穿于留云草堂的设计。

宋朝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中,四个男性围成一圈下棋或观弈,他们身后的一扇屏风上,又画着一个人在一扇屏风前的榻上被几人服侍的场景。第一扇屏风上的这幅画的透视角度使画中人看起来就和前方会棋的几人处在一个空间里,使人难以分辨屏风到底是画还是门框。有趣的是,《重屏会棋图》最初也是裱在一扇屏风上面,形成了画中之画、框中之框的三层嵌套关系,模糊了虚实,形成了“重屏”的效果。“我们的空间布局也是意欲再现‘重屏’之境。”

临界工作室reMIXstudio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5张图片


“理想的城市没有无边的蔓延,而是和自然生态系统交织在一起。城市以慢性交通为主导,骑行、步行优先,公共空间丰富,人们方便地在街道上开展很多活动。理想的家是没有功能分区的,空间是流动和随意的。随处都可以摆放艺术品和书,随处可以坐下和躺下,阳光充足,窗外有自然的美景。”

临界工作室由陈忱、Federico Ruberto和Nicola Saladino三人在北京成立。他们涉足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并尤以其中的交叉性、综合性的设计为专长。由于三位合伙人建筑+景观的教育与实践背景,工作室非常注重建筑景观一体化,用跨学科跨尺度的设计方法在工作中体现建筑与景观、室内与室外空间的穿插与融合。2016年完成的顺义住宅,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6张图片




reMIXstudio为一对编剧夫妇改造设计的顺义住宅,入口处。

这个位于京郊的改造住宅原有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业主编剧夫妇希望对已有的房间和庭院加以改造以适应整体的建筑空间。设计师以一个边界更加模糊的活动综合体打破了传统的功能分区,各个室内外区域开放而又彼此相连,阅读、写作、观影辩论等活动可以轻松自由地发生在不同的空间中。加建的空间因而成为编剧一家日常生活与工作从原有室外空间向室内和半室外空间的自然和无缝的延伸。这个纯粹而明亮的空间系统像是一个白色的舞台,为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停留、行走增加了更丰富的戏剧性。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7张图片




白色的室内与半室外空间的自然相互连接,纯粹而明亮。

“由于是改扩建项目,如何用最小的空间干预获得最大的效果,成为关键。”他们通过特别的流线设计,使原先因可达性低而闲置的屋顶平台串联成一个连接的整体。不仅如此,他们还试图创造一部由多个位于不同标高、大小与形状而又彼此相连的室内外空间组成的蒙太奇式的空间序列。另外庭院的植物和铺地为适应新的建筑体形而被重新布置,以便和建筑一同提供一个完整连续的场所体验。

超级建筑MAT Office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8张图片


“理想的城市意味着极大的包容和极致的共享。在理想的城市里,每个人都可以不费力气地找到自己 的工作、居住、休闲、娱乐的空间归属,遇见志同道合者,找到实现梦想的路径,并且主动地打破自我的边界。未来,家的物理边界或许还在,但精神的边界可能是模糊的。自我的边界就是家的边界,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家。”

MAT Office,这个由康硕和张淼于2013年在荷兰鹿特丹创立的建筑工作室专注于办公空间关系研究,他们十分看重“公共”与“私密”、“开放”与“封闭”、“内”与“外”等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讨论与决策。

2016年他们为北京的一家影视传媒公司量身定制了新型办公空间“海狸工坊”。业主希望能够通过夹层的加建将使用面积扩大一倍,从而满足动画、美术、编剧、导演和制片、后勤等几部分的基本功能。其原有空间为单层桁架构的厂房,共三跨。设计师植入了一个多孔的“盒子”来完成空间的加建:占据了约一半场地大小的“盒子”容纳了天井、独立办公室、大小会议室、排练室、后勤辅助等所有内向性房间,而“盒子”外部的流动空间则留给开放式工位使用。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9张图片




MAT Office为一家影视传媒公司设计的办公空间——海狸工坊,在植入多孔的“盒子”之后,使用面积扩大了一倍。

“盒子”上的多孔成为被墙体分隔的空间之间的纽带。整个空间分为五个不同的标高,大会议室和动画排练室使用错层的方式布置,使得一层和二层的人都可以看得到其内部的活动,共同创造了一个“人在画中游”的流动空间和视觉体验。

“有了二层,就有’上’和’下’的问题,我们就上下楼这个行为和体验展开了讨论:一个最长的路径?抑或一个最短的路径?一个中心汇聚的中庭?还是一个处处有惊喜的缓步上升?最后的决策是跟业主一起选择了’最长的路径’:楼梯沿着外墙螺旋上升,把人们带到那五个不同标高的使用空间中去。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一空间组织和体验展开。

年轻建筑师如何勾勒未来城市的雏形?第10张图片




错层方式布置的大会议室,达到“人在画中游”的视觉体验。

在实践之外,MAT Office持续在做研究型项目,如关于办公空间的《office3.0》,关于社区更新的《社区引力波》系列等。其实在实践中,他们也融汇研究式的方法:分析论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系统性地搭建设计框架,然后再进行设计手法处理。


                    
29d077c51bd420e60dd16d6328184501.jpg
29d077c51bd420e60dd16d6328184501.jpg
29d077c51bd420e60dd16d6328184501.jpg
29d077c51bd420e60dd16d6328184501.jpg
29d077c51bd420e60dd16d6328184501.jpg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13 articles)


IDEAT理想家 (4 articles)


建筑 (13403 articles)


办公建筑 (812 articles)


工作室 (429 articles)


2016 (642 articles)


北京 (727 articles)


天井 (20 articles)


走廊 (35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