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16、城市是怎样分类的?
  城市是按照其主要职能、人口规模、布局形式等不同进行分类的。
  ①按职能分类。通常以城市就业人口中从事各种职业的比例为依据,将城市分为工业城市、 矿业城市、港口城市、大学-科学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疗养城市等类型。需要说明的是, 一般城市功能多为综合性的,即兼有一个以上的职能,以上划分主要为了突出它的特殊性。 中国城市目前按职能大致可分为:
  ·首都北京。
  ·中央直辖市,如上海、天津、重庆。
  ·省和自治区中心城市,如沈阳、太原、乌鲁木齐及地区性中心城市等。
  ·工矿城市,如鞍山、淮南等。
  ·交通枢纽城市,如徐州、株洲等。
  ·港口城市,如大连、宁波等。
  ·特殊职能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京,革命历史名城延安、遵义,风景旅游城市 桂林、杭州,边境城市如满州里、凭祥。
  ·一般县市。
  ②按人口规模分类。中国规定:
  ·100 万以上为特大城市。
  ·50~100 万人口为大城市。
  ·20~50 万人口为中等城市。
  ·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
  ③按布局形式分类。城市由于受政治、经济、历史和自然地理等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会 呈现不同的平面布局形式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认定布局形式有 助于城市模式和城市空间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主要布局形式见图 2-6。
  六种平面布局形式的说明
  (a)块状布局形式
  这是最常见的基本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便于集中设置市政设施,土地利用 合理,交通便捷,容易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游憩等需要。在中国,块状布局形式的城镇 比较多,有的是依托原有城镇发展起来的,如郑州、石家庄等;有的是随着大型企业、水利 枢纽建设而形成的,如牡丹江等;有的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将原有居民点连接起来而形成整体 的,如呼和浩特等。
  (b)带状布局形式 这种城市布局形式是受自然条件或交通干线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沿着江河两岸的一侧绵
  延,有的沿着狭长的山谷发展,还有的则沿着陆上交通干线伸展。这类城市向长向发展其平 面结构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中国带形城市很多,如兰州是沿山谷地 带发展的;沙市和洛阳是沿河流的;丹东和青岛是沿海岸的;常州呈梭形。城市形态受铁路、 公路交通线的影响很大。
  (c)环状布局形式
   这种城市围绕着湖泊、海湾或山地呈环状分布。环状城市可以说是带状城 市的变式。此种城市同带状城市相比,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它的中心部分为
  城市创造了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典型的环状布局形式的城市尚必属少见, 根据厦门市的总体规划,未来的厦门将是一座围绕海湾的环状城市。
  (d)串联状布局形式 若干个城镇,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断续相隔一定的地域,沿交通线或河岸线分布。这种布局灵活性较大,城镇之间保持间隔,可使城镇有较好的环境,同郊区 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布局形式的城市,在中国有秦皇岛(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镇 江(镇江、丹徒、谏壁、大港)等。
  (e)组团状布局形式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为几块。进行城市规划时,结合地形,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每块都有居住和生活服务设施,每块称一个组团。 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联系。如合肥市由三个组团构成,绿 带楔入城市中心,宜宾市由五个组团组成。这种布局形式如果组团之间的间隔适当,城市可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获得较高的效率。
  (f)星座状布局形式
  一定地区内的若干城镇,围绕着一个中心城市呈星座状分布。这种城市布 局形式因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和城镇现状等因素限制,使一定区内各城镇在工 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的发展上,既是一个整体,又有分工协作,有利于人口和生 产力的均衡分布。如上海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几个中小城市在周围地区散点分布而组成的城 镇群。
  除了以上六种主要的城市布局形式之外,当然还会有其他形式。这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 做规划时不要死搬硬套某种形式,而是要结合自己城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经济、文化 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创造自己的城市平面形式,使之具有更科学、更理想、更有艺术性的城 市特色。
  17、什么叫"城市化"?
   《规划术语》2.0.6 条解释"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 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用百分比表示,即城镇人口占县域(或省域)总人口的比例。
  在全世界范围,二次大战之后,各国工业化和商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量地往大城市集 聚,出现一个城市化高潮。许多城市随之出现交通堵塞、建筑密度过高、居住质量低劣、环 境恶化等等问题。为适应城市化的需要,英国的"新城运动"就是当时的产物。所谓"新城"即 在老城市的周边新建设一个城市,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平衡的和独 立自足的新城区"。继英国新运动之后,50 年代瑞典、日本、前苏联等国相继出现新城建设 运动。例如魏林比是瑞典 1950 年规划的第一个新城,用地约 1200hm2,坐落在一片森林地 带,邻近海岸。城市沿林地和湖泊弧线布置,保存了优美的自然地形和湖光山色,有地铁和 高速公路与母城斯德哥尔摩保持紧密的联系。其新城中心,有办公楼与百货商店等等大型公 共设施,用架空平台构筑步行区联系会堂、电影院、剧院、图书馆、邮局、教堂诊所等周边 建筑。其外围是居住建筑群,从低层到小高层,用类似绘画上的"退晕式"手法进行布置。由 此造成高低错落,生动活泼的空间效果。
  说到日本,可以 1957 年开始规划建设和千里新城为例。此例标志着日本从建设城市住宅区发展到开发新城的进步。千里新城距大阪约 15 公里,占地 1160hm2,人口 15 万。规划当 中把新城划分为 12 个邻里单位,每个面积 60~100  hm2,住 2500~3500 户。再由 3~5 个 邻里单位组成一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都有区级中心。人行与车行采用完全分离的道路系统。
  俄罗斯的新运动以泽列诺格勒为例。它位于莫斯科西北约 26 公里处,人口规模 8~10 万, 用地 2200 hm2。在此用地范围内,有 900 hm2 森林,其南边挖了一大片人工湖,然后安排 市中心,所以风景特别的优美,空气特别的新鲜。被誉为"绿色的城市"。
  自从 50 年代新城运动的兴起,到了 60 年代世界城市化的空前速度的发展,许多新的城市 规划概念和手法应运而生。如步行街、郊区购物中心、室内商业街、地下商业街和古城成片 成区的保护以及科学城、区域规划、国土整治规划、环境学科、城市化地带、大城市连绵区 等等,为世界城市规划史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 60%以上, 其中英国达 88.3%、联邦德国 86.4%、比利时 95%、荷兰 88%、澳大利亚 86%、丹麦 84%、瑞典 83%、新西兰 80%、前苏联 65%、日本 77%、美国 82.7%,这是 1980 年的统计 数字。1993 年联合国在《世界城市展望》中报告:90 年代中期,全世界约有 43%(23 亿) 人生活于城市中。至 2005 年城市化水平可望超过 50%。到 2010 年,全球可能有 26 个城市的人口超过 1000 万,其中的 21 个在发展中国家:亚洲有 14 个,拉丁美洲有 5 个、非洲有2 个。我国 1949 年城市化比重 10.6%。几十年后有大的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据 1980 年 统计资料:东部城市化水平为 45.6%,西部 16.5%,边远地区 7.9%。2000 年五普调类资料 显示,我国城市已增至 664 个,建制镇 2 万个,城镇人口达 45594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36.09%。
  但是,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是很多,也是共同性的。联合国在 2001 年 12 月 11 日发布的《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中说,"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 16 万人从农村移到城市。"由此"导致城市基 础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使城市地区生活条件日益恶化。"这是需要在城市化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