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专筑网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评论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本帖最后由 走调小子 于 2013-1-16 02:41 编辑 第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岭南的天际线──何镜堂:如果不是有何掌门,华工的今天会如此的辉煌吗?毫无疑问,答 案是否定的。我知道外界有不少不利于何掌门的流言,无论真假,作为一个建筑系的学生, 我认为,我们必定要挺何掌门──正如爱自己的学院一样,什么是爱自己的学院?爱自己的 学院就是无论自己人怎么骂他,但绝对不允许外面的人骂!──一如我今天所做,无论我怎 么讽刺学院的导师,如果有外面的人说他们,我,必定一定且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和他互掐。 其实何掌门这篇我是写到后面再补写的,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写才能比较客观公正。何掌门的 好,全宇宙的人都知道,每年不缺的是争破头皮的校内校外考研保研之人,好话再说我觉得 也只是锦上添花,那我就说说不好的地方吧。首先,在何老师那边当研究生自由度很大,非 常大,这样的话,自主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很适应,他们会自己找活干,自己忙,自己参与 不同东西。因为何老师这边基本上是属于没有直属导师,你的导师是何掌门,所以他们会不 同工程跟不同工程师,其实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何老师那边的工程师不是一般的牛, 都是大牛。但反过来说,你也属于三不管状态,有点被“放养”的感觉──自和肖毅强老师一 席话后,其实我一直对“放养”这个词抱有好感,肖老师说:是老虎,就得放养,就得自己去 找吃的,在大院里圈养着能长大吗,能成为独立成功的建筑师吗?反正我说,好坏参半,有 位 03 级的师兄,我的偶像,名字不说了,听说有点不懂怎么处理那边的人际关系──的确, 我的偶像是有点理想主义,但真的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大才子一枚(自愧不如),看来那边 人和人的关系不容易处理。。。 同时感慨自古才子都多傲物啊。。。何掌门方案多属于文 化类公建(倪老师为商业类公建,汤杨为交通类,孙院是体育类──皆为个人见解),陶郅 老师定位其实和何掌门差不多。不过听说创作室做的项目都不以赚钱为目的,何掌门属于玩 票性质,不差钱。所以研究生们要攒钱得自己私下接项目啦。 三室的夫妻档──孙一民、张春阳:孙院长和其夫人张春阳老师,是设计院唯一一对夫妻搭 档主持工作室(三室),孙院长的好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在网上都会看到,也是名符其实 的一位大牛。不过,因为事务繁忙,孙院长基本不亲自带研究生,孙院长那边有博士,大弟 子就是帅哥苏平老师。有传言说本来孙院对学生还是很阔绰的,但是后来张老师对此不满(会 当家的 LP 才是好 LP。。。),所以后来就没那么阔绰了。孙院每年招 4 位研究生,张老师 建筑方面招 4 个,规划 4 个,加上博士生,三室的学生规模不是一般的大,听说是黑压压 一片(夸张了点呵。。。),报张老师建筑方面的同学其实和孙院的学生是没什么多大区别 的在实际工作上,所以如果大家觉得孙院难度有点大的话,不妨可以选择张老师。另外,事 实上,张老师的规划学生比建筑学生攒钱快,也轻松一点。孙院还是博导,基本是每年直博 生首选之一。孙院的三室属于哈工大帮(包括郭谦郭卫宏等),东北的同学不妨可以套套近 乎。不过孙院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那种,相对于比较理性的校内学生而言,每年吸引不少 外校很多牛人报考或保送。张老师的医疗建筑号称是想毕设挂科的首选,不过专业性强也代 表着能与之竞争的人少,含金量高。孙院大热每年;张老师小热。 德艺双馨──陶郅:陶老师情况很特殊,其实陶老师不属于上篇所归纳的夏昌世──何镜堂 一脉。听说陶老师本来为独立工作室,在石牌那边,后来才搬回华工。陶老师为华工学生, 但不属于何掌门那派别的,言外之意,你们懂的(其实我写这篇文章都有很多言外之意,不 过都很隐晦)。陶老师,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尊重的建筑师。这样的评价我可不敢乱说, 是倪老师说的。倪老师和我们说过,在华工真正做设计的人,并以之作为生命全部的人,就 几个而已,陶老师是其一(语意大致如此)。的确,陶老师很值得我们尊敬,陶老师上年已 被评为国家级勘察大师,我们院,何掌门是,倪老师经我最近听一位师姐说,也评上了,在 此祝贺(虽然我了解其实他们都把这些虚名看得很轻)。陶老师不是何掌门那一脉,能评上 真的非常不容易(我感觉国内没有大院背景能评上的就只剩下周恺了)。陶老师乃工作狂, 常常中午跑回家吃过饭,又立马回到工作室做方案,投标竟然陪大伙一齐通宵,以全个工作 室最老的老人家以及老板的身份。。。陶老师的好的就不在赘述了,我打心底里觉得,陶老 师真乃我们的楷模!本来,陶老师是每年除了掌门外,报考中最热的大牛,但陶老师最前几 年身体出了些毛病,报考的学生也少了很多。不过幸好,上天还是挺给力的,陶老师的健康 已经基本恢复,据我所知,今年保送了一个重大第三的还有我们班小牛一个 。我在这里也 祝福陶老师能身体健康,长寿。 PS:尽管我没接触过陶老师,但是从很多人的口中听过他的事,而且以前陶老师工作室在 27 号楼一楼,常常看到他(就是那个有点小山羊胡的个字不高的大叔)──一个真正建筑 师应该有的风范。 穿 PRADA 的建筑师──倪阳:倪老师从师承关系来说,是莫伯治老先生那一脉,何掌门当 年是倪老师在校内的代导师(因为莫老不在学校里面),但严格来说,倪老师的导师应该是 莫老。从他们的很多事情上也很容易看出,莫和倪的关系很好,莫老有很多弟子,但倪老师 是莫最喜欢的弟子之一。倪老师毫无疑问是每年大热,具体好话我就不赘述了,我说说不好 的地方吧:倪老师主持的 5 室,方案应该不一定是最多,但研究生应该是最忙!原因很简单, 倪老师比较迟才收研究生,而且每年收的就 4 个──相比孙院那边 12 个,汤工杨工共 8 个 来说,的确有点忙不过来。反正工作强度就摆在面前的了,可能大家觉得没关系,但真正你 两个月都没休息几天就知道那个各种痛苦各种累,甚至会对设计厌倦。总而言之,心态很重 要,学会调剂也很重要。每年倪老师那边研究生毕业后留下来的基本都不是华工嫡系本科学 生,本科嫡系的要不就出国要不就到外面了,不过留下来一般都会在重要的位置──倪老师 这边还是输出挺多人才的嘛。倪老师这边猛人很多,有个关系网也挺好玩的,可以说说:邓 工为主任,副主任是女的,是谢纯老师的老婆;副主任的弟弟也在工作室,他老婆是费彦老 师。另外,在这边还会常常遇到一个光头的景观师,他就是东一堂凉茶广告──莫晓声篇的 那个光头大叔!(童鞋们可以到优酷搜下,围观围观一下哈)。说回正事,倪老师人品真的 是没法说,对学生和员工都非常的关怀,这点很温暖,也是我铁了心到这里的原因。另外这 边的广东人多,广州话为第一语言,会广东话,或者会听起码,会比较容易融入──孙院那 边是东北话吗?不清楚耶,没有那么恐怖吧哈哈。。。这边的第一运动是足球,倪老师和众 多员工都是足球爱好者,看球也踢球,包括实况,甚至我被“威胁”过说入倪门就得先学实况 ──汤工那边明显是羽毛球嘛,有个事很有趣,有位童鞋因为打羽毛球的关系认识了那边工 作室的人,然后通过实习的重重考验后终于证明了自己不但打球水平高设计能力也好,被录 为研究生。不过奉劝大家不要想歪,如果想以羽毛球特长进去的话估计得有林丹水平(原谅 我打羽毛球的就知道林丹,还有谁,谢杏芳吗?)。 低调猛人──邓孟仁:我当时初次去五室实习的时候,就被大师兄告知,除了老师外,这位 样貌平平的大叔(邓工的相貌平平走在路上会被误认为路人甲是相对倪老师而言的。。。) 是个高手,有问题可以问他──然后我实习了一个月,据我观察,唯一接触是除了那次临走 时候要他帮忙写在暑期实践表上签名──给我感觉是,真的相貌平平──以致于和我同时间 实习但去了市院的海诚说,投标时候看到一个代表华工去讲方案的相貌平平但貌似是领导的 大叔。。。邓工其实就有点象少林扫地僧给我感觉,以至于每次邓工在我背后我总感到一股 气场──他的大手就又在你肩膀上捏你了。。。顺道一说,邓工的大作包括南校区正门的建 筑群和剧院(除图书馆为陶老师做设计),很给力的说。邓工这边住宅还是不少的,而公建 方案很多都是和倪老师一起做,也不能分谁和谁,当然邓工常常会说是倪老师的方案。今年 邓工收了他的第一届研究生。 双雄──汤朝辉、杨晓川:超搞笑的说,汤杨关系之好,以至于真有我身边的同学以为杨工 是女的,是汤工老婆。。。晕。。。从侧面来看,他们关系可见一斑。汤工杨工这边当年我 也去实习过,其中杨工是心水导师之一,也赖于和杨工大弟子 LBB 师兄比较合的来的缘故。 汤工曾经是华工最年轻的建院博导──现在不是了,今年开始是三清帅哥张宇峰童鞋了。汤 工,就是,年轻时候是宅男,老了就是回家好男人那种,广州人,省实的(肖毅强华附,怎 么就没有广雅的呢郁闷。。。)。汤工是何老师的徒弟,杨工不是。据说当年汤杨刚搭档主 持六室的时候,刚搬来临近东湖的设计院一楼,然后风山水起,有说是那里风水好,东湖水 旺财,才气和着水气直接吹入室内。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围观,真的,风水这东西,很给力。 不过话说回来,汤工和杨工,汤工表面和蔼,但是汤工有点高傲,不怎会指导研究生(他觉 得研究生有点幼稚吧还是,的确不能否认),而杨工表面严肃,但其实对研究生很关怀。汤 工杨工是每年大热,其实报汤和杨本人觉得区别不大。六室这边项目好,也忙,但是好像给 钱不算很多吧,maybe。 党委书记──郭卫宏:我曾经参加过设计院访谈接触过他,汇报方案也见过他。个人感觉人 还是不错的,但不敢细说什么,只听说过郭老师男女歧视厉害,倾向找男研究生。郭老师是 何掌门的博士,同时属于哈工大帮,也是党委书记,与众多势力有交集,势力应该是挺强大 的说。郭老师是中等热门每年。可能大家都接触他不多,不太了解的缘故。 创作室支柱──刘宇波、王扬:设计院除了各室外,就是何掌门的创作室了。掌门创作室的 主任就是第二把手啦,就是大弟子刘宇波,然后就是四个副主任──王扬,吴中平还有谁和 谁我忘记了。收研究生的就刘和王。刘老师业务能力比较好,听师兄说很会拉项目。王老师 不了解。其实保王和刘的同学,就是半个何老师的研究生了,同是在创作室一齐做方案,而 且还有亲导师带,是想去何掌门创作室的人,性价比超高的选择。另外,刘老师也是哈工大 过来的。说到这,感叹中国建筑老八校,最南最北的两校竟然如此的水乳交融。 后起之秀──蒋涛:虽然蒋老师好像不出名,但是注意,设计院除了各工作室大牛外,各设 计室主持人中(设计室比工作室小,主持也没有工作室那么牛)能收并开始收研究生的就是 蒋老师了。蒋老师应该是一支潜力股,观望中哈。 “四师弟”──肖大威:肖老师是龙老先生三小弟子之末,第二代中最年轻者,被传授于城市 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知识。不知道是否由于这层缘故,肖老师也同时吸引着城规景观转建筑的 一些学生报考。肖老师怎样无接触过,实在不好说。至于在研究生那边有流言蜚语,我想, 还是有待各位自己去实习体会才能搞清楚。不过后来听说,肖老师那边其实挺好的,你做多 做少随意,而且项目给提成,我觉得,流言终究还是流言也许。 儒雅的学者──陆琦:陆老师是民居方面领军人陆元鼎老先生的儿子。陆老师带过本人,我 也参与过一本他主编的书。凭心而论,我觉得陆老师人品是非常不错的,真乃学者之后,书 香世家,本身很有风范,很儒雅。但是每年陆老师都不算很热,特别在校内。其实也有一定 道理,陆老师专门研究是民居类的建筑,其实本身在设计领域有一定局限(但其实在学术界, 正正是需要这种局限性,才能产生专业性!),陆老师带我的时候也没有讳言这点,也是说 过对那方面建筑有所研究,但其他就不是所特长了。个人觉得,陆老师是一些想在建筑转向 专门性研究,而又对民居有兴趣的同学的首选。题外话:未进入华工前,陆老师长时间担任 广东省院的老总,我们也曾经利用过这层关系和人脉,做过一些资料收集,这方面对大家应 该是有用的。陆老师每年小热,今年没有保送的同学。 好好先生──郭谦:号称,不是号称,是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最阔绰的导师之一,本身为哈 工大系。 郭老师人品好的无法说,除了钱方面,对学生的赞美也是毫不吝啬的。做郭老师 的研究生在这些方面的确都是比较爽。不过呢,郭老师最大的劣势在于项目,郭老师所接的 项目商业气息比较浓,局限性比较大,在项目上无法和设计院派的导师比。感觉郭老师是那 种如果研究生时候想有比较多自己个人时间去看书或者炒更,而又不怎么会缺钱的同学的首 选,绝对是性价比最高最高一个。郭老师也是每年中热人选。 落寞的贵族──吴桂宁:吴老师有点浮云,有点落寞。毫不讳言,吴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才华 有追求的老师,对学生也是非常不错,当然也很严格要求学生。以至于有研究生师兄说,不 要把毕业论文给吴老师看,否则就只会让自己死的很痛苦。是的,正如同来自清华的王静老 师一样,吴老师的论文水平可是很高的说。可能是华工过于关注实际操作,缺乏论文以及研 究的土壤,以至于华工的学生养成一种不重视论文的习惯(历史系除外)。若不是当年吴老 师从系主任退居副系主任,以他的说法,说不定今天我们建院的新生就可以享受到 4 年本科 2 年研究生的待遇了。当然,其实 2 年研究生是绝对足够的,一年半够大家做很多项目学会 很多东西,剩下半年写论文也足够了——可是,学院 3 年制的设置究竟意义是什么,我觉得 大家心中都会有答案(给大家一个参考,清华、哈工大是 2 年,同济 2 年半)。回到主题, 当吴老师的研究生相对来说是比较清闲的,当然,如果你觉得如果研究生就应该去为导师创 造产值,打卡上班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可以直接跳到下一个导师那里继续阅读。吴老师和朱 亦民老师情况有点类似,导师更注重指导学生去看书阅读,去选合适的课题做研究。当然, 这是和设计院大牛们完全不同的一种培养方式。当然具体我也不太了解,不过,个人感觉吴 老师还是很适合一些同学的——今年去吴老师那里的正是我们班一个没去成东南的女生,挺 有想法和追求的一个人,现在在北京的张永和的事务所实习,感觉就是和在这里忙着炒更攒 钱的同学有点不同(不好意思,没有要贬低攒钱同学的说法,我自己也算是攒钱的那种人, 只是真的各自有自己的路,看能不能 perfect match 罢了)。每年吴老师都不算热门。 行走的建筑规范──罗卫星:我得为罗老师喊冤。曾经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说当年有个师姐 排名比较后,她对人说,如果只能保到罗老师那里,她倒不如直接放弃保研重新考研算了。 其实,罗老师是非常老资历的一个老师,我记得曾经看过一张老照片,大概就九十年代初吧 (不知道有没有记错),罗老师就已经有份和大家拍毕业照。我自己是设计课是跟随过罗老 师的,个人,以及全组一致觉得,罗老师不但没有传闻中那么差,而且还非常好。强就强在 罗老师工程经验真的很丰富,素有“行走的建筑规范”之称(想起 big bang 里面的 sheldon, 也有“行走的红宝书”之称),只是罗老师不太善于表达理念什么的,是名副其实的广州话讲 的“工程佬”。罗老师为人厚道也善良,慢慢深入了解后,罗老师的研究生一致觉得他口碑挺 好。 法院建筑高手──王国光:我对王国光老师的认识比较少,王老师是何掌门的弟子,据说做 法院建筑是非常有心得。今年我们班有位同学也保送那里了,感觉情况还是不错的。王老师 每年都是中等热门。 放养的猛虎──肖毅强:这里要同为广州人的肖毅强老师喝声彩!肖老师是我最最喜欢和敬 佩的老师之一,我觉得,如果我要走职业建筑师的路线,我就要跟肖老师那样走,做肖老师 第二(倪老师有才是天生的,而且倪老师很勤奋,也有一些机遇,我反正是学不来做不到的 了)。肖老师很多想法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他有很多名言金句我都来不及记录,太精彩了实 在!肖老师学生时代没有很突出的表现(倪老师是当年第一个拿全国奖的华工学生),也没 有很给力的老爸(冼剑雄有“两”个好爸爸一个是他爸爸,一个是他“爸爸”),读书没有特别 好(听说汤工一路从幼儿园上来到博士毕业都没有考过试,全部保送),但肖老师就是这样 代表着广州的那种“草根”的精神,从研究生自己到外面接项目,从被拖钱到学乖,到后来在 德国留学——很搞笑的是,肖老师严格来说是没有毕业的,他两年后就跑回来了——在这过 程中不断成长为一个非常强悍的建筑师。不过我感叹,肖老师有个好老婆,原因是因为当年 肖老师公派出国的时候,老婆准备要生孩子了,但是还是为了大家的未来,毅然决定还是要 离开,听到这里的我,挺感动的,觉得不容易啊。。。(PS:作为男人,找老婆真的得要 找靠谱的,懂得体谅和牺牲的才行。。。)肖老师名言除了上一章说过的放养老虎(不记得 就去复习一下)之外,还有对于建成建筑的看法:没有建成的建筑,即使方案再好,顶多只 能算是一个好的剧本,都没拍成电影,牛逼什么?这点真的体现了留德建筑师的共同特点, 对于建造的执着——同为留德的周恺周大师,也是以方案完成度高为闻名(无独有偶,周恺 当年也是没有毕业,只在德国大学中游学,事务所中工作,巧合乎?)不过话虽如此,照惯 例还是得说一些坏话的,肖老师的确是位好的建筑师,会经营的老板——因此,肖老师那边 是要打卡上班的(即使以他的话来说他就是因为不想打卡上班才不呆在大院)。 不过,如 果真的仰慕肖老师才华,而且愿意假期能跟着肖老师去欧洲学习交流的话,肖老师绝对是非 常不错的选择。肖老师每年中等热门。 低调夫妻档──林家奕、李文红:华工有不少老婆比老公厉害的搭配,听说这对就是其中之 一。这里并没有要贬低林老师的想法,只是听说李老师真的挺厉害,具体怎厉害,很少人到 李老师那边,我也不大清楚。林老师相对还是比较靠谱的老师,工程经验也丰富,在年级老 师中也有很高的声誉。详细情况就这的不大了解了,今年我们班有一位成绩挺好实际操作能 力挺强的同学保到林老师那里了,前几天还听说他们还去陪甲方一起打高尔夫球呢,哈哈。 林老师和李老师每年都不是特别热门。 帅帅的大叔──缪军:每次想起谬军老师,总回响起我们班一位声音甜美的女生,每次说到 谬老师就喊:“小谬谬。。。小谬谬。。。”我勒个去啊。。。的确,谬老师人真的是挺好的 说,而且做方案感觉还是挺有追求的——起码让学生去有追求。谬老师本科是清华的说,本 科同学有都市实践中的王辉——以至于我曾经在讲方案中引用到土楼公社,老师就把他和他 王辉同学的谈话内容,关于这建筑的东西娓娓道来。谬老师自己有自己在天河的事务所,听 说谬老师干的一直不错,主打是高层建筑的设计。不过呢,我提醒各位,到导师在外面开事 务所的同学不得不考虑会不会常常颠簸于华工和事务所两地,谬老师在天河还好说,下面说 到一些可是挺远的哦,起码我就不愿意深圳广州两地跑。。。谬老师毕竟是学院派中事务所 比较大的一位导师,对学生挺客气的帅大叔,每年都是中等热门的选择。PS:大家以后上 谬老师的课,可别跟他说小谬谬的事是我说的。否则老师情何以堪啊。。。 教条主义建筑师──朱亦民:如果大家有关注朱老师的博客的话,就会发现他博客名字是教 条主义建筑师,而朱老师的工作室也是叫道格玛——dogma,教条。朱老师这个人很难讲清 楚,其实我了解不深,更多只是透过我那个有学问并搞学问的朋友江生(他是知识分子,我 顶多算是个知道分子,不过我也满足了)口中了解,不过,形容朱老师,真的,大家各自要 去体会什么是教条主义。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湖南大学一位优秀的师兄保送过来华工,准备 去找导师,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某些领域,其实朱老师的名气也不比何掌门低多少,于是师 兄就抱着莫大勇气拍响了朱老师工作室的大门。之间朱老师看了他的作品集,聊了下天,最 后和他说,你走吧,我这里没有什么项目能给你做,你不适合在这里的我觉得。。。之后师 兄就默默离开,最后敲开了倪老师的大门。。。江生问我,知道为什么朱老师在博客中常常 调戏林志玲,并用很多很粗俗的语气说话吗,我脑海先 YY 了一下,然后愕然地摇了摇头—— 其实不代表朱老师就是这样想这样的人,只是说明朱老师想通过这样的手段,去刻意做一些 事情——在我理解,这是一种教条的表现。说不清楚,其实正如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不可能承 认自己是后现代一样——一旦承认了,他们就不再是了。朱老师感觉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那 种,这样的老师竟然没什么人报──校内不热,校外热——再次感叹华工学生的“精明”与“实 干”啊... 口硬心善──李晋:李晋老师脾气真的有点奇怪。我和李老师做过项目,觉得,差点被吓死 有时候他发起脾气来。不过话说回来,李老师设计是非常不错的,能力非常强的——这点可 以从我跟他做 27 号楼改造的方案中得到论证:我们在钢球组合的方案,郭卫宏代表的设计 院的两个方案,王静老师带领我们年级几个优秀学生所做的方案,朱亦民老师的方案等等方 案中突围而出,成为最后作为主要基调的方案。当然主要是李老师的功劳啦,难道是只参与 投标那轮的我和玮璐姐的咩~李老师每年都不是特别热门。 最受爱戴的老师──姜文艺:我不知道为什么姜老师没有出现在学院的网页中,但姜老师的 确是从今年开始招研究生。姜老师是我最感谢的一位老师在本科期间(我相信建院也有很多 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会有同感),没有他,我觉得就没有我,毫不夸张。如果不是他的鼓励, 我不会用勇气去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当时的大不韪做那个方案──至今,我回头看我那些方 案们,我仍然觉得那个是我本科期间最有活力现在还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可塑性的方案之一。 没有他,我也不会一步步的不断认识自己。除了我,姜老师还鼓励过非常多的学生,这点, 我觉得就不用赘述了,姜老师的影响力,许多受益的学生也会一直记在心里。如果我以后做 了作品集,我会给 4 位老师:费彦老师,姜老师,吴桂宁老师,还有倪老师──他们是直接 在我设计命运转折点里推我一把的老师,而姜老师对我的作用在那个时候是最至关重要的, 我在这里出于私心,向姜老师致谢。理性分析,姜老师是肖毅强老师他们那辈人的师兄,以 前就是把接到的炒更让给肖毅强他们做的那种好师兄,是他们那辈人中最早拥有自己工作室 的人,是曾经的华南地区室内设计的老大(姜老师的室内设计是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不是 住宅室内)。不过现在姜老师渐渐退隐,过着半退休的状态:以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做几个 月又休息几个月──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呐~如果大家对公建的室内设计和施工有兴趣,又仰 慕姜老师的为人,报姜老师的研究生绝对是我个人主观加客观的推荐! 外聘教授,两院大牛──郭明卓,孟建民:先说市院老总郭明卓,听说郭总已经达到了掌门 那种状态:不差钱──做方案只挑有兴趣的,而且不会怎么恶心人。今年我的一位很熟的朋 友跟了郭总,也说不错,起码以后毕业进市院应该不是问题(市院待遇在广州是挺高的说)。 至于深圳院的孟建民,应该还是很靠谱的,起码一院老大啊,带你还想怎样。深圳院的风格 就很深大建筑的风格,深大建筑的风格就是南方的同济式闷骚。前段时间在图书馆翻过孟总 的作品集──”失重“──我翻了几页然后虎躯一震,差点跟着“失重”,随即合上走人,继续 看其他──不是我的菜,方案很装x的说──这里没有贬损孟总的意思,其实装x形容方案, 可以是好,也不一定全好,当然你也可以对着你同学的二草说:你这个,很装 x 的方案。不 过跟着孟总得深圳广州两地跑了──和谐号还是挺给力的,车费应该能报销吧。不过有人反 应是其实孟老大实力一般,我的观点还是那样,照片看得再漂亮,也得见见真人吧,也得还 是先拍拖再结婚吧。 最后写一下关于建筑这边导师的总结,我觉得,理想的状态就是: 做何掌门的方案,拿着郭谦的钱; 规范不懂问罗卫星,遇到挫折找姜文艺; 在冯江那边看书,看朱亦民博客; 和倪阳他们踢球,和汤杨他们打羽毛球; 家有程建军看风水,郑力鹏看隐患; 和肖毅强做朋友,让吴桂宁帮你写论文! 转自:http://blog.renren.com/share/230260226/4549915025#nogo 建筑与城市学社http://jzxs.uueasy.com/
华南理工导师情况简介(二)
本帖最后由 走调小子 于 2013-1-16 02:40 编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 ──这句话是我最近发表这些东西后,最大的感想。也许我并不愿意背负着揭密者的名义: 我本意只是想说一些自己知道的──因为这些东西比较敏感,没人愿意去讲,造成长期以 来历史的空白,但这些信息对每个学生选择导师时候又是至关重要,以避免选择错误造成 虚度光阴。但实际上我又的确背上了,甚至连误导师弟师妹的帽子也被扣上。这是我所不 愿意看到的。之前发的文章我个人也觉得略为偏激,有点随意,下文稍微“和谐”过,我还 是坚持一个观点,事实就是事实,所以请大家用批判的眼光去看所有问题,包括最重要是 自己去亲身实习。──你会只见过女生一面,听别人片面之词,连在一起拍拖都没,就和 她结婚吗? 有人或许会质疑我的动机:为了增加名气?网上靠骂人揭秘的出名者不少──我反问,我 需要吗?看我写东西的人,很多,特别是师弟师妹,都是早就认识我或至少听说过我的了, 而且我本来就是为了写给他们看,至于其他人看得不爽,也搞到我很不爽──以至于这篇 新的修改版我得逐字逐句斟酌怕再次触动某些人神经──要不就不写,要写我可不会随随 便便。不过,我相信,他们知道我的性格就是敢言,甚至是叛逆──中国人太奴性了,应 该要适当改变一下。 2010-12-29 前言 其实从大三开始一路走来,不断在设计院实习,跟老师做设计,还有听一些师兄师姐总结, 加上同学的经验,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华工建院研究生导师们总算有了点点的认识。当初不 了解的时候,觉得选导师是一件很迷惘的事,因为毕竟是自己今后 3 年的老师,而且有可能 是学历的终点,所以,不得不多了解和重视。 今年复习 GRE,晚上回宿舍休息的时候一直想写点感悟的东西,又想为师弟师妹们总结一 下经验,毕竟下一年自己就不再是 27 号楼的人了,而且也一直有不少师弟师妹零零碎碎咨 询一些关于选导师的事情,于是我萌发了想做点小小的贡献的想法:系统总结一下导师的东 西,自己走过的弯路就不想他们再走了。 我想在这里强调,我并不愿意把导师们在这里分为三六九等,但是,导师之间的确有客观上 条件的差别,我尽力保证以一种客观的和尊重导师为前提的态度去写下文。毕竟,每个导师 都是值得尊重的,但同时,他们不是完人,也有缺点和劣势。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是觉得导师之间就有好坏之分,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就能抢到好导师的位 置,不好的,就只能屈就一些其他导师。这个观点,严格来说是不正确的。这里的原则是 perfect match,的确,事实上是有相对条件好点的,但不能说就一定适合你,其实人生很 多命题都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是否“合适”。我觉得这点和到美国选学校,GRE 考试, 甚至选男女友一样,都是强调“perfect match”,而不是说你究竟多好,或者你选择的就多优 秀,而在于你们“合适”与否。 下文涉及一些同学的名字,我会尽量以别名来替代,如有冒犯,请谅解。另外,以下纯属我 个人和一些好友的见解,不客观或错误之处,请再次见谅。 第一章 华工的系谱 这个命题有点别扭,其实就好比清华、同济、华工都是各自雄霸一方的武林门派,而我们华 工派的掌门人理所当然就是何掌门了,何掌门掌握华工这个大的派系,而这大派系下有细分 为不同的堂或者支派。在下一节讲各个导师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导师所属于的”堂口“或者” 支派“,从而对各个导师有更深刻的了解。 大的来分,导师分为学院导师和设计院导师。当然,也有一些导师是既属于设计院,同时又 是学院,这样的导师不多;也有导师同属两派之下,又偏重其中一方(例如孙一民院长)。 我们先讲讲学院派。 学院派导师有以下几个个重要特征:一,本科可能都教过大家,是大家的专业课导师或者其 他课的任课老师;二,所属单位不直接是华工设计院,可能是自己名下或与人合伙的事务所、 工作室──肖毅强,姜文艺,缪军等等;或者事务所、工作室挂靠华工院(”挂靠“这个词, 你们懂的,不懂 google 一下);三,历史方面的老师──以吴庆洲老师为首的一系列导师; 四,城规,景观系的导师;五,建筑技术方面的导师。 而设计院导师一般就是本科不在学院任课,所属单位直接是华工设计院的老师。华工院的构 成相对简单,就是以何掌门为首的创作室,加上各工作室和设计室构成。一般设计院的导师 要不就是何掌门创作室的人,再不就是各创作或工作室的老大。 另外还有一些外面大院特聘的教授,这里就等下一节各导师介绍时候再详细说明。 学院派和设计院派一般特点如下:设计院派给钱相对较多,学院较少;设计院工作压力、强 度大,学院的少。所以我一般建议比较能吃苦耐劳的男同学们,想在研究生攒点钱或者把研 究生作为上岗培训的(3 年的哦),可以选择这个。女孩子,我真的再次不建议选择,或者 慎重选择设计院的导师,不是我带有性别歧视,而是我见过太多反例:个别成绩很好设计不 错的师姐,选择了设计院的大牛,但进去之后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不适应设计院高强的设计 强度,而且通宵熬夜比较不方便,很容易就被边缘化了,加之对设计院实际设计工作的失望, 容易滋生不满情绪。总之女孩子选择之前应该更加细致研究是否合适,不要人云亦云,最重 要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否则三年的青春就很容易白白流走,留下遗憾。──理想状态当然 是男友在设计院拼命画图攒钱,女友在学院看看书帮忙写下论文,上课帮签到神马的。相对 而言,学院有不少非常不错的理论方面的导师,例如吴桂宁、朱亦民和周剑云等等,比较适 合一些想在研究生期间能多读点书,写出相对有份量论文的人的好选择。当然,也有不少例 子是选择学院的导师,然后自己有充裕的时间去炒更,事实证明这样攒钱的确比较快,但可 能就比较少机会接触较高层次的方案。 选择历史、规划、景观或者技术方面的导师的同学,可以忽略上文。 把导师分为学院派和设计院派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另外,我觉得从师承关系去分导师也 是非常有意义的。师承关系无论在国内或者国外,都是建筑师一个重要的标签,师承关系往 往体现导师和导师之间不同的设计流派,或者,更实际的说,是师徒关系,利益关系。以下 是本文的一个重点章节,为本人个人的归纳,不能涵盖全部,如有偏颇或者错漏之处,望见 谅。 要了解师承关系,必须得讲在华工建院有多少个”师“,也就是说,“祖师爷”。 第一,夏昌世。这条脉络是涵括最多导师的一条线索,不但因为夏老先生本身非常优秀,更 是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弟子──何镜堂。这条脉络可以写成如下: 一代:夏昌世──二代:何镜堂──三代:刘宇波,汤朝辉,王国光等等 第二,龙庆忠。这条脉络是华工建院历史方面的一条主要线索,当然历史方面还有陆元鼎─ ─陆琦对于民居的研究,但主要还是以龙老先生这条线索为主: 一代:龙庆忠──二代:吴庆洲,程建军,郑力鹏,肖大威──三代:肖旻,冯江 之后,还有来自哈工大的哈工大系谱:孙一民,张春阳,郭谦,郭卫宏等等。 城规系基本属于同济系谱:汤黎明,王世福等等。 另外,还有不少设计院大牛,学院老大,是要在下面的文章在另外再说的。 第一章完。 第二章 我所了解的各个导师 在第一节,我们粗浅地把导师们分类了一下,也简单介绍了基本的特点和情况,接下来,我 们就详细对每一个导师,以我所能了解的情况,逐一介绍,其实所有导师的介绍大家都可以 在学院主页看到,但是,个人感觉太官样文章了。下文我就不再用过分正规的语气和写法, 让大家看得更轻松,作为学院主页介绍的一个补充,也可以一窥导师们大家所不知道的一些 情况。 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清楚在哪里可以看到我们学院全部研究生导师的名单,网址如下: http://www.scut.edu.cn/architecture/ 这里有导师很官方很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建筑历史与理论 世外高人──吴庆洲:历史系老大,龙老先生嫡传大弟子,但有一说龙老先生与其关系不好, 故多年后再收三小弟子,分别传授自己三门独门武功,三弟子各凭其一门武功已可独步天下。 故无论如何,三门武功都学会的大师兄吴老师,武功理所当然当世无双。不过吴老先生侠骨 仙风,潜心研究,已很少理会世间俗事,基本现在不收研究生,但为博导。 风水大仙──程建军:同为博导,为吴老师师弟,三小弟子中最大者。程老师何谓之”神“。 据我好友江生所说,程老师很好地协调了作为学者,商人之间的角色均衡,一言以蔽之,作 为学者很有建树,作为商人很会做生意。据说程老师已经全家移民加拿大,作为程老师的研 究生基本是跟程老师的弟子──李哲杨老师。程老师攻略:据说,程老师每年都会收一名山 东籍的学生作为研究生(老乡情结),今年保送程老师的就是山东籍的同学。其实有时候很 多对建筑兴趣不大的同学会转读古建,古建保护绝对是一个比建筑更能攒钱更容易出研究成 果的学术方向(每年历史方面博士论文都是相对容易写很多的,相对纯粹建筑来说),有这 方面兴趣的同学不妨多关注。 防震减灾专家──郑力鹏:三小弟子中排第二,程老师被传授的是传统建筑设计,郑老师是 建筑安全保护防灾。郑老师个人觉得有点小小愤世,因此比较浮云,听说不怎么接工程,也 不怎么做研究。郑老师研究生相对比较轻松和有自己充裕的时间,而且郑老师为人不错,对 学生们都很好。郑老师研究方向其实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保护防灾范畴人才稀缺,对于毕业 后有意做更深入研究,或者进入一些政府文保单位做公务员的同学,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三代中的翘楚──肖旻:肖老师是吴庆洲老师的弟子,是第三代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位,个人 认为。和冯江老师所不同,肖老师本身非常低调,很多人读了五年本科都未必知道有这样一 号人物,肖老师研究很深入,在那个圈子内名气很大。他基本我所听说过,在华工做历史研 究范畴里面比较常选的一位导师了。 FJ──冯江老师:冯老师今年第一届收研究生,我们班一位有致于历史的男生成为了冯江老 师大弟子。冯、肖老师同属第三代弟子中的翘楚,也是中坚力量。和肖老师不同,冯老师涉 及面比较广,也在学院中担任行政职务,经常组织对外交流还有工作坊,和国内其他做建筑 评论和研究的导师常有联系。据江生所说,冯老师工作室项目比较多,书也很多,不用做项 目的时候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读。冯老师很受学生欢迎,估计从明年开始将会是大热导师之 一,而且冯老师比较挑学生,基本上每年最好的出国的或者保外校的学生都会和冯老师有交 集,所以能选到冯老师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历史这边其实我还是不算很深入了解,很多都是转述好友江生和我说的情况,详细大家可以 再去找其他师兄师姐去咨询。 每年毕竟选历史的同学还是小数,最大部分的同学都是选择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下面这部分 就是重点叙述,和大部分同学关系最大的一章节。 转自:http://blog.renren.com/share/230260226/4549915025#nogo 建筑与城市学社http://jzxs.uueasy.com/
华南理工导师情况简介(一)
巴黎奥运彩“滑”新宠——蓬皮杜广场Zarka雕塑秀
互动环境观察器:多极星Starburst
Urban Mining | 2024米兰设计周
Sparking Change | 2024米兰设计周
广州海心沙--岛的更新设想与实施
经常在论坛发帖,且发帖量较大
村子强大的禁卫军!!
有巨大贡献,经准许加入村子的会员。
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质纪念勋章。
战斗在一线的辛劳的街道特勤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