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1张图片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是伦敦大学学院的一个学院,成立1841年,是世界领先的建筑教育研究中心学院有广泛的建筑活动,涉及设计、历史和理论、专业技术和学习,目前学校有1600个学生在这里学习。有300名老师,其中30名教授,是英国最大的建筑环境和设计学院。在2008年RAE排名中获得最高等级。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的教师为世界领先的建筑环境的多学科教育和研究的。涵盖了全方位的建筑环境领域,包括建筑,复杂的建筑环境系统,建设和项目管理,发展规划,能源,城市规划,空间与空间分析等等。

巴特利特拥有世界领先的教育和研究的声誉,吸引学生和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员。其广泛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方案是非常高度重视,提供超过1,600个学生有机会学习专业和跨学科的主题,鼓舞人心的学者和从业者,享受的好处,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市中心的,去追求自己选择的职业,他们的最大潜力。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在2008年RAE评估中获最高级别的专业机构在该领域研究。这使得它能够解决世界面临的最显着的跨学科问题,包括伦敦大学学院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跨文化交际,人类福祉和全球健康大挑战。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位于伦敦市中心,伦敦大学学院的主要布卢姆斯伯里校园。伦敦是全球的中心建筑环境和不断的灵感来源,与内置的工作环境在其最好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环境,工程及创意的建筑公司集群的家。作为英国最大和领先的教师在现场,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处于理想位置,在这个星团的中心。

学院顶尖学者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2张图片 Peter Cook (彼特·库克) 作为 Archigram (建筑电讯派)的领军人物,他本人 以及 Archigram 小组的成就对世界建筑界的影响可以等同于 Baetles 乐队对摇滚 乐的影响。Archigram 作为英国实验建筑的设计团体,活跃在上世纪60年代到 70年代初,是建筑界的嬉皮士。“Archigram”是他们出版的一本实验杂志的 名称。 《Archigram》创刊于 1960 年,包括 Peter Cook 在内的共六人的建筑家,开始 在诗歌、设计和艺术各领域中驰骋,面向消费社会展开新的建筑和都市构想,以 波普和平面媒体的手段在《Archigram》上连续发表他们的空想。例如长着像昆 虫的脚一样的建筑,根据居住者的要求,在都市中向希望的场所移动,这就是所 谓的“行走都市”。 Archigram 质疑、挑战甚至调侃传统建筑,引用科幻、漫画和广告中的形象,大 量设计幽默的建筑和城市,给予世界的建筑家们和设计师的影响至今不衰。 2002 年建筑电讯终于获得英国建筑界最高荣誉奖英国皇家建筑家协会(RIBA) 金奖,这是迟到的荣誉和评价。Peter Cook 本人也于 2007 年被英女王授予爵士 头衔。 上周五 Peter Cook 回到 Bartlett 做讲座,他在 Bartkett School, UCL 曾经任 教 10 多年,也可以说是他从 90 年代开始塑造了 Bartlett 全新的风格。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3张图片 Peter Hall,爵士是伦敦大学中包括了建筑、房屋、环境设计与规划等专业的巴特雷特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教授,社区研究协会主任;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雷丁大学地理学教授;现已出版30多本城市规划以及相关主题的著作,包括《伦敦2000年》(London 2000)、《世界城市》(The World Cities)、《城市规划大灾难》(Great Planning Disasters)、《高科技美洲》(High Tech America)。他曾经提出了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各国广泛应用的城市企业区(Urban Enterprise Zone)的概念,为世界上许多政府与国际机构担任顾问,并因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所作出的贡献而闻名遐迩。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4张图片 Alan Wilson
爵士教授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Alan Wilson 爵士教授因其在交通和城市模拟领域对空间互动的方法论及动态系统理论的先驱性的研究而著名,他是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空间研究中心城市和区域系统讲席教授。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5张图片 Alexi Marmot
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
Alexi 是设施和环境管理教授。她是国际公认的办公和学习场所设计、管理和使用专家。最近他被英国政府任命为内阁办公室及资产管理委员会成员,这充分说明她在设施管理业的权威。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6张图片 Bill Hillier高级科学博士建筑及城市形态讲席教授他撰写了《空间是机器》并合著了《空间的社会逻辑》,与1974年开创了高级建筑研究生课程。他领导一项大型的原创科研计划,开辟了严谨的分析空间形态与实体形态的理论与方法论(简称空间句法),并将其运用在城市与建筑研究中。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7张图片 Michael Batty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规划讲席教授Michael Batty 教授是将高级空间分析法运用在科学城市中的先锋之一。他于2001年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并于2004年,由于对地理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200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2010年他荣获了区域科学学会颁发的阿隆索纪念奖章,以表彰他在2005年出版的《城市与复杂性》。

BARTLETT,建筑界的乌托邦
BARTLETT,Utopia of the Architecture Field
Y:首先,能介绍一下当时BARTLETT的申请情况是怎样的呢?
GM: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想过BARTLETT,另外其实申请的时候还不了解BARTLETT这个学校,并且BARTLETT也是申请的6 个学校当中最后给我的录取通知书,在这之前我已经去过BATH,SHEFFIELD,NOTTINGHAM 并且收到了这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拿到BARTLETT录取通知书之前,先有一次很重要的面试,在申请的学校当中我对BARTLETT并不是很喜欢,因为那里的学校让我感觉太奇怪了,举个例子来说,我记得面试的那天,在学校里面没有见到一个学生在走,全部都是用跑的,唰一下子就从你面前冲了过去,这让人感觉很不太习惯。同时,我也不是很明白BARTLETT在建筑界里面站立的角度是什么。最后因为我想继续留在伦敦,毕竟这里是个大城市, 所以只能选择伦敦大学的BARTLETT。后来,我去了之后听周围的人说BARTLETT还蛮好的。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8张图片
Y:就我所接触的人里面来说,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BARTLETT的时候也不是很赞同,特别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学校里面甚至是一种很反感的态度。
GM:对,当时我去过的学校里面,印象最好的还是NOTTINGHAM,学校的环境和硬件都还挺不错的,但是BARTLETT简直和它不是一个水平的。或许,现在大家都比较了解BARTLETT是个什么样的学校,但我当时并不太清楚,想着在伦敦以后也好找工作吧。

Y:也就是有点机缘巧合了?
GM:可以说是误打误撞吧!对BARTLETT的了解也是在进入这个学校以后慢慢接触到的。在开学的年级会议上,学院领导讲的一句话也让我颇为感受,他说:“……你们是1200 人当中最幸运的90 个人……”。BARTLETT的收生率在UCAS 官方上报道也是最严格的,第二是剑桥。

Y:在这种强烈的竞争力和压力下,每个学年下来,淘汰率会很高吗?
GM:我觉得不应该用淘汰这个词,大多数辍学学生更多是各种原因自动退出的,不过每年差不多会走10 多个学生。另外在伦敦生活和读书太贵了,经济压力也很大,现在BARTLETT本科的学费已经超过了AA,是全英国最贵的了。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9张图片
Y:BARTLETT是个偏重艺术和个人风格的学校,多少会比较激进甚至偏激,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更不是每个学生适合的。这和很多美国的一流学校也是个对比,因为他们都更注重实际实践上的东西。现在的BARTLETT也让人联想到了AA 的黄金年代,同样是很激情的环境,百花齐放的个人风格。
GM:确实如此,当年的AA,也就是60 到80 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如今享誉世界的大师,比如ZAHA,KOOLHAAS,STEVEN HOLL,UN STUDIO,奥地利的COOP HIMMELB(L)AU 等等。其实现在BARTLETT很大一部分优秀的导师也是以前从AA 出来的。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10张图片

Y:那从BARTLETT出来会不会有点孤军奋战的感觉??毕竟这个学校的制度和风格太不一样了。
GM:对,是有这种感觉。不仅是观念和思想,在各种方面来讲都很艰苦。

Y:就华人建筑师来说,马岩松的成功因该说是一个例子。
GM:我很喜欢他的毕业作品,就是世贸重建的那个设计。不过最近他似乎是在重复过去的东西,看不见设计思想上的更新。

Y: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见一篇张永和在DOMUS上与周榕的一段对话,其中有些内容我很有感受,大概意思是说他在香港双年展上看见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作品,消费主义的大环境下造成的设计平庸以及现在的年轻一代缺乏愤怒的精神。
GM:关于学生和学校这个方面,我觉得BARTLETT是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这个学校甚至会强迫学生去发掘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比如在设计当中,你的建筑设计会和很多东西联系上,来增加你设计的内容和功能。

Y:没有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很难会有创造诞生。
GM:一般的学校会在学生做设计的时候给出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比如设计一个宾馆,得有多少房间,厕所多大,东西该怎么放比较好利用空间等。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11张图片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12张图片

Y:就像是在做计算题。
GM:对。我认为这种教育根本不叫创造,这种教育是在培养你“布置”的能力,根本谈不上个人风格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激发。这种制度下的学生作品在内容和概念方面往往很单薄。而今年CJ LIM 一个UNIT里面的学生作品,就非常有意思,作品名字叫SHOPPING ON AIR,整个空间和结构都是挂在气球上,漂浮在空中,很像以前的气艇。这种设计乍看一下,当然很不现实,但是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它能否真的能修起来,或者说具体要怎么建立起来,这种设计是要尽量释放你的想象,找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和方法,气艇也是个建筑,气球也是,一个物体并不一定只是那种用途,在经过想象和创造后,会发现原来还有其他功能和形式。我想BARTLETT具有的多元化和原创性,在当今千篇一律的环境当中,是很有推进作用的。

Y:那BARTLETT这种制度和风格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GM:最大的缺点就是短时间内建不起来,因为很多想法太抽象前卫,很难短时间内被大家接受。但我觉得在本科阶段,这种对个人思维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你什么都不懂,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如果是在懂了之后,就很困难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后,你在想象过程中潜意识地会去考虑诸多琐碎的事情。我记得在BARTLETT 面试结束的时PATRICK 还特别提醒我少看关于建筑的书籍,以免过早就有了定向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往往并不是你自己的,更多是在模仿。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13张图片

Y:我觉得做建筑就像服装设计,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个人风格,很难会有人买你的单,如果你的东西和别人一样,价格也一样,没有其他原因的话,别人没有理由一定要你的设计。就英国这边来说,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每年英国皇家建筑师或者其他机构评比出的优秀建筑师里面, 大部分都是伦敦学校毕业的, 而以BARTLETT和AA 最多。却很难看见有传统学校毕业的,或者那些大部分仍然还没实行UNIT制度的学校。不过在找工作的时候,反而大多数学校的会容易些,或者说比较传统的设计作品会让你更容易找到工作,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很实际,注重标准的施工图。另外,毕竟去了公司还是老板做想法更多。BARTLETT的乌托邦理想者不少就夭折了,最终还是因为现实而放弃
GM:不过BARTLETT不少导师自己也有事务所,只是给的工资会比较低。毕竟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又能维持生计的项目很不容易。

Y:谈谈你当时申请BARTLETT准备工作吧,比如作品集。
GM:没有特殊的准备,当时也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所以没有刻意地去做一些东西,面谈的时候有什么就说什么,只要把你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来就好。

Y:就是说平常心一点,不需要做一些类似学校学生做的东西吗?
GM:对,要自然一些。当时我也没有准备什么很专业的东西,但是面试的导师PATRICK看中了一幅我的草图,那篇草图挺随意的,内容是关于一个房子的感受和想法,表现得比较个人。相反我在读A-LEVEL画的油画他并不怎么感兴趣,就是那些比较写实的东西。不过基本功还是得让面试的人看一看,或者一些很基本的画图技能。另外,表现方式的技能尽可能地丰富些,比如物理模型、文章、电脑图等等,不仅仅是手绘。总之,真实最好。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14张图片

Y:那面试的时候会不会被问及一些比较普通的问题,比如你喜欢哪个建筑和建筑师?去过什么地方?等等。
GM:不会,BARTLETT的导师不会问你这些问题。他们的普通问题会比如你为什么要来伦敦,伦敦哪里值得你喜欢? 我记得PATRICK当时就问我,你喜欢什么颜色?当时我正在想,他笑着对我说他只是在开玩笑。面试的时候自然很重要,真实也很重要,不要让面试的人觉得你很死板,否则他们会觉得你很没趣。你的答案越普通,他们会觉得你没个性。

Y:那在你进入学校后,是如何适应的呢?
GM:适应的时期就是大一的时候吧,其实BARTLETT三年里面也是大一压力最大,因为你什么都不懂,尤其我们作为外国人来讲,很多东西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记得大一的时候要求我们做一个门,然后还要把它切开画剖面图,导师就告诉我们,你可以想象一下树从门里面是如何长出来的,如何变化出来的。我当时就很迷茫,为什么树要从门里面长出来。慢慢我才理解到,BARTLETT所注重的就像我之前提起的,是培养和激发你的个人意识能力和理解方法和方式。后来,就给这个门加了一些故事,也就是一些想象的内容。同时,导师们会很考究你想象的根基,比如这种东西和想法是如何出现和建立的,绝对不能是个空想。比如那个门,有一些点和孔,你就会去做研究,这些点和孔和树有什么关系,然后我就根据这些点和孔想象出了一个树的生长形式。慢慢地,你就有了一种属于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方式。

Y:我注意到BARTLETT不少大三的毕设都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些装置、模型,一组电脑动画、一段自己制作的电影或者DV,等等。再比如你们大一第一个设计叫“观看的方式”。
GM:是的,这个设计在大一里面已经延续不变好几年了,通过这个设计就是要学生思考自己是如何看待周围环境的。然后再后来设计建筑的时候,就会结合到你本身具备的知识,通过个人的思维来创造。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第15张图片

Y:我最近两年去参观了BARTLETT的夏季学生展览,每次展览上的模型都有种曾经日常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说经过一些个人思考和理解能力的锻炼,加以个人的表达,创造出了新的形式。在看展览的时候,有一个现象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同时也能说明BARTLETT作品所具备的共鸣性和艺术性。在我最近两年去过的7~8 所学校里面,只有RCA(皇家艺术学院) 和BARTLETT的参观者是老幼男女皆有,并且是络绎不绝,这在其他学校是几乎没有的。
GM:大多数学校太技术性了。而BARTLETT能将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极限。这里的学生对建筑是非常狂热的,不少人甚至愿意一年不买一件衣服,却花几千磅买材料做模型。

Y:跟传统的建筑学校相比,BARTLETT更像是一个艺术学校?
GM:可以这么说吧,不过建筑只是艺术的其中一个。

Y:最后,能介绍下BARTLETT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吗?我听说毕业后从事其他领域的人也挺多的?
GM:对,有做平面设计的,有电影动画的,有艺术的,很多。在BARTLETT更多是环境带给你的影响,激发你最有潜力的方面。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小丽
  • 2013.03.20 18:55
    学建筑、学艺术,应该多看看,多思考,开拓眼界。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