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帖最后由 A.T 于 2013-4-15 23:20 编辑

城市的多元化、复杂性空前发展。以北京为例,城市脉络在发展中不断分裂、滋生,同时其他地域人文因素融入。北京短时间的迅速膨胀中,一个似乎完整的城市体系正经受混杂、拼凑、填补、堆砌和复制。这是一个简单粗暴横行的时代。

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开发,往往受制于单方面势力,这样的发展形式使得城市的局部区域固守单一的价值取向。比如房地产开发,其建筑形式差异无法掩盖他们在每个细节中资本最大化的唯一追求。着眼单一价值忽略它与其他不同层面的联系,而造成城市物理环境间断,区域间连贯过度之无能,从而形成所谓‘断链’。比如国贸超尺度建筑群与临街住宅尺度和功能的差异,鸟巢沦为巨型雕塑 - 城市中的黑洞。

主流的两类建筑实践形式,一类由内需出发,主要是功能性强烈的项目,比如火车站、飞机场、住宅等;另一类引入国际作品,针对文化性质主导的项目,比如歌剧院、博物馆等。第一类实践无节制地追求功能性和效率,彻底清除现存所谓‘无价值’建筑,后重新规划建设。不加粉饰的全盘否认。另一类引入的国际设计中对形式的依赖远大于建筑师真正在文化脉络上的拿捏,存在断章取义的危险,进而妨碍了城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无论哪种都使得脉络阻塞,凌乱无章法。

建筑师努力标榜项目的个体创新,而忽略脉络之连贯,难免固步自封。个体的可能性是静态的有限的,他们之间的联系却是动态无限的。建筑当如水,随物赋形。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至尊宝
  • 2013.04.17 20:16
    给出的观点比较犀利,这里就“对形式的依赖远大于建筑师真正在文化脉络上的拿捏”发表些感想。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已经是残喘的地步了,近乎濒临,悲观了点,不过就自身周围的生活环境来看,几乎感觉不到类似于传统文化的味道。
    60年代改革开放,由于这种突然地开放,人开始迷失,所有底线降低。开始往前冲追逐利益,精神跟不上,一下子变得失衡,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如此。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面几代人。
    至于“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目前就个人的观点而言:建筑要做好自己的历史角色。当下必然会成文历史的一部分,发生在历史长河中该发生的事件。如果不能改变建筑发展的轨迹,就不要小打小闹发牢骚。
    • 4
  • ヽoo贁榢釨ツ
  • 2013.04.17 21:07
    这里讲的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其实是被一部分建筑师讨论了很久的“传统与时代“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这个问题放在中国,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式一个有文化历史的国家,不像美国,历史只有200多年,文化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这就像给画师一张白纸,任其创作;中国,则是在一张5000年浓墨重彩的底稿上填色,由不得胡来。再看现状:观念根深蒂固,但文化日趋浅薄,口口声声中所谓的中华民族,在城市中的烙印已经越来越少,古城中无缘无故还会出现几个哥特式、罗马风……搞得一副被殖民过的模样。我不否认建筑师的个人艺术追求,以及建筑本身的装点作用,但从文化出发,从城市着手,自上而下的设计应当更为本土建筑是所采取。
    • 2
  • 树袋熊
  • 2013.04.16 13:39
    之前在整理城市综合体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城市断链问题 城市中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促生了城市综合体这一新兴建筑类型 著名的拉德芳斯是其中典型代表 设计出色 但却不被巴黎市民所接纳 认为拉德芳斯的大尺度破坏了巴黎原有的城市肌理 这种高效快捷的综合体类型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节奏 新兴的高效建筑形式却不被生活所容纳 是建筑发展中一种考量上的缺失 同为城市综合体 日本六本木新城却很成功 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 2
  • 闪客
  • 2013.04.16 15:19
    本帖最后由 闪客 于 2013-4-16 15:26 编辑

    城市的断链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当我们谈到城市的时候,这个词本身就很大,要具体到某个方面,我们才能够真正认清我们想讲的是什么。中国的城市制度,会遮蔽当代建筑学教育对于城市的认知。这并不是可怕的,但是建筑学教育的短板。当下面的评论在感叹甲方的时候,你曾否想过,你给甲方的依靠有多少,你能让甲方有多信任你?政府确实是建筑发展的一个主导,如今的制度阻碍的城市的生长,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的形态。城市本身是自下而上的形态,在如今的制度下,自上而下的生成城市的形态,必然有它自身的优劣性。
    • 1
  • ws-_-
  • 2013.04.18 12:43
    记得梁思成曾经建议北京做双城,在古城外建新城,巴黎其实也是有这样的保护古城,巴黎不断扩大区,新城可以延续古城的肌理,延续的是一种空间模式,如果当时那样做四合院不会变成一种怪异的生活方式,保留这四合院的味道,不会塞进几家人的生活空间。城市断裂,断裂的是生活方式,生存的空间,还有文化的断裂。美国人仅有历史,不过还不断塑造自己的历史,而中国却老说有文化,不过每天都葬送自己的文化,古建保护仅是一两个名人建筑的保护,而不是保留当时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从而让文化方式逐渐流失。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古建场景仅是影视城之类的地方,真是可悲!!!
    • 1
  • 07cgwyf
  • 2013.04.16 17:13
    城市的断链不仅仅是建筑引起的,更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地过度地城镇化,市郊无序蔓延,进一步导致社区瓦解,文化缺失。而本应成为城市健康合理持续发展助力的城市规划,则被无情的中国国情拖累进无休止的政治漩涡。其实不论是建筑亦或是规划,最根本的还要归结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其价值的最终体现无不是人对其的考量。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自首届特首董建华西九文化区的构想以来,至11年3月才有了定论,但争议一直存在,甚至可能再度搁浅。十多年间,公众对文化区项目的参与度以及影响力不可谓之不大。反观国内,公众参与几不可闻的项目火速上马极速竣工,刷新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史上的纪录。大体制稳如泰山般地高歌猛进与小众们左右逢源中艰难前行又是对如今环境多无力的讽刺。固然不可否认往往一个小人物就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与走向,但这是多少因缘的汇聚才造就了这么一个小人物。对于城市断链,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做好自己,努力不迷失在断链中!
    • 1
  • ggccxx
  • 2013.04.18 22:08
    设计是跨国界、跨民族的,出发点都是要考虑功能、空间和形式。在这些方面如果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并且真正符合使用者的意愿都是好的。把握人类发展的大方向,做出真正实用美观的建筑就好。并不一定都要去考虑文化和历史,根据个人的力量量力而行就行了。一是,个人觉得对于历史和人文的理解与认识是随着人的不同而不同的,每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长期个人修养的过程。二是,个人觉得做什么事情适度适量就好了,太刻意就过了。不管追求历史文化还是追求未来高科技,一定不要忘记了出发点就好,不要忘了建筑最基本的任务就好。至于设计师自己的的信仰和理解,在做设计或多或少的自己会考虑到。三是,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我确实是甚少研究,如果有建筑师真的喜欢中国历史和文化,并努力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相信是能很大的推动整个建筑业的发展的。希望在做个各种努力的建筑设计者都能取得好成绩,不管结果如何,努力就行,问心无愧就好。
    • 1
  • 两个胖纸
  • 2013.04.16 14:02
    说的好有道理  中国的城市发展缺少一个长远的眼光并且在做每个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把整个城市的大环境考虑进去,这样就导致了中国的环境中放入了某些大师作品之后显得不伦不类。夹杂在现代与过去的矛盾之中。整个城市除了一两个现在感十足的建筑之外整个环境依旧落后。并没有把时代感显现出来。并且设计师不会考虑城市的大文脉,招标者也有他们的偏见,国民对于这些新建筑的出现没有决定权并且也不是特别关心,只有建成之后才会出现铺天盖地的嘲讽。{:4_86:}
    • 1
  • 呆瓜
  • 2013.04.18 20:34
    北京的“摊大饼”,东京的“炸面甜圈”,全部都验证了城市的病态发展,各种城市病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矛盾应运而生,繁华的背后是各种赤裸裸……规划师根本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价值观,世界观的的变化…相反,喜欢在伦敦的规划师的职业……城市断链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好的话题,赞……
    • 0
  • zdh0214
  • 2013.04.18 13:51
    嗯嗯 不错才建筑分析啊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94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9 articles)


    北京 (742 articles)


    建筑师 (858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