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帖转自网络,有不同意见者欢迎回帖交流讨论。

Charles McClendon, The Origins of Medieval Architecture,有关公元300-900年间西方建筑的演变,前罗曼“黑暗”时代的建筑怎样衔接古代罗马与十二世纪的文艺复兴的建筑,其间有何创新,(这段历史在以前的建筑史著作中基本为空白,本书为第一本全面论述之作)。个人读书笔记,【】中内容为本人随想,非书中内容,可能有错。)

1. 为什么(在公元三四百年的时候)是巴西利卡成为教堂的主要形式?为什么没把古代神庙改成教堂?
因为宗教仪式不同。古代崇拜的偶像在室内,常人不得见,宗教仪式在神庙外举行,所以室内面积小。基督教不拜偶像,集会在室内,一切共享,因此需要较大的室内面积。
教堂的兴建也是一个国家行为,政治行为,在康斯坦丁改宗之前,都是地下、家庭版,私人家里礼拜,基本没有正规教堂。康斯坦丁改宗之后,选取了原先(常用做法庭、集会大厅、乃至市场)的公共建筑巴西利卡。【主要的好处是室内空间大,现成的建筑多,马上可以用上】,而之后则以之为教堂建筑形制用于新建的教堂。

2. 作为教堂的巴西利卡中,【东部尽头的apse是罗马建筑本来就有】,在后世几个世纪的教堂建筑中一直继承下来,一直到罗曼时代。十字交叉的产生一方面是符号性的,另一方面仍然是对罗马建筑传统的继承改造。【特里尔的Aula Palatina对于建筑史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并非说当时它是那个trigger,但在今天它是唯一的那个时代的遗留的转折遗迹,相当于一种珍稀化石)】:从它的矩形加apes,演化到Lateran的apse两方略微突出矩形,继而到圣彼得的T形。
古代建筑笔记(一)前奏:Late Antiquity & Early Christian第1张图片
古代建筑笔记(一)前奏:Late Antiquity & Early Christian第2张图片 古代建筑笔记(一)前奏:Late Antiquity & Early Christian第3张图片

在圣彼得之前,Lateran曾是最重要的教堂,罗马主教(也就是教皇)的主教席位所在(也就是主教堂),它不是改造的,而是在已有巴西利卡形制上加以改动而新设计建造的(约313年)。两端的凸出估计曾有功能,今已不知。圣彼得也是新建的(320到329年之间),在Lateran的基础上伸展出十字交叉,成为T形。二者都扒皮了古代不少建筑的大理石马赛克。【(这就是罗马人的行事风格呀!至少延续到十六世纪。)】
十字的符号性可能首次出现于米兰的S. Nazaro教堂(395年),南北交叉翼大幅度朝西移动,由T改为十字,此教堂由米兰主教Ambrosius设计,其符号用意有刻字为证:“这个庙堂采用基督胜利的形式...”

3. 中心平面教堂的产生过程大致如下:伯利恒的Nativity教堂(公元333年)在东尽头有一个八角形rotunda,而后是耶路撒冷的耶稣受难教堂尽头的复活圆厅(Anastasis Rotunda),圆厅建在耶稣墓的上方,其周遭柱子环绕一圈,【形式很像环廊(ambulatory),而墓的位置也就是后来的祭坛-唱诗坛的位置,后世西方拉丁十字教堂环绕唱诗坛外侧的环廊可能就是来自圆厅】。墓上方建造rotunda这种形式则可能来源于皇帝们的墓mausoleum:世俗皇帝的墓的形式被用来建造天国的国王的墓,而后者又是信徒朝拜集会的教堂,于是这个形式从墓葬转用于教堂。而mausoleum的形式则来自罗马的万神殿。
古代建筑笔记(一)前奏:Late Antiquity & Early Christian第4张图片

到受难教堂为止,圆厅形式仍然只被用在教堂中的纪念性部分(Martyria),【这部分都还只在尽头巴西利卡的端头】,但从使徒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起,拜占庭的教堂把纪念性的供朝拜的部分扩充成了集会场所,成为教堂主体,中心平面的教堂产生了。(今天看起来是中心平面的索菲亚大教堂在建造的时候是一个前庭有廊柱的、长的巴西利卡)。
中心平面的形制后来也反攻了西方,不过进入罗马的教堂建筑时间较晚(S. Stefano Rotundo),约到五世纪中(晚了一百多年),且一直非主流,主流仍是长形的巴西利卡。但罗马之外,特里尔和米兰都有重要的发展。米兰的S. Lorenzo教堂尤其重要。【可与一千一百多年后的巴洛克中心平面教堂对照看。】
古代建筑笔记(一)前奏:Late Antiquity & Early Christian第5张图片

4. 另外,米兰地区一个重要的建筑进展是,(独立的)洗礼堂从四世纪起开始呈现出八角形式,(而这正好是皇家陵墓(mausoleum)在米兰地区的形式)。【(独立的洗礼堂传统在意大利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这本身具有符号性质。保罗在致罗马人书(《罗马书》6:3-4)中说:“We are buried with Christ by baptism into his death; as Christ was raised from the dead by the glory of the Father so we too walk in the newness of life." Ambrosius则在其著作中不断重复洗礼作为模仿基督死亡和复活的仪式,指出洗礼所用的水盆”像一个坟墓“,他本人指令在米兰(当时的)主教堂的洗礼堂刻字以表明八角的各种象征意义。洗礼堂采用皇家陵墓的八角形式不是巧合,而位于伯利恒的耶稣诞生教堂中耶诞圣室亦呈八角形,一死一生(且必先经历死才能经历再生)在基督教中的符号意义在建筑中也如此联系起来。

5. 【拉丁十字从一开始就属于西方,而中心平面(后来发展成希腊十字)是东方的产物】,后者是在康斯坦丁移居拜占庭之后才出现在教堂建筑中。二者一度在四、五世纪汇聚,在拉文纳达到高峰,而后随着查士丁尼死亡,东西再次(基本按照各自的传统和来源)分道扬镳。
东西方传统在拉文纳的汇聚:
Theodoric本人儿时在拜占庭当人质,所以是个文明人!他统治下的拉文纳试图重建罗马文化。美轮美奂的S. Apollinare Nuovo就是他治下修建的,Arian Baptistry也是。后者仍保持米兰传统,之所以叫Arian洗礼堂,是因为东哥特人信的基督教派是Arianism,不能跟正统(orthodox)教派用同一个洗礼堂。

6. 【拉丁十字平面与中心平面在体验上的一个巨大差别在哪里呢?——前者构成时间序列,从入口一步步到达祭坛,是一个等级逐渐上升的过程;而后者的体验基本是瞬时性的而且一开始就完整的,(前者那个时间序列的过程在后者身上也曾经存在,因为很多中心平面的教堂都曾有一个(室外)前庭,但前庭慢慢消失后,那个过程体验就被抹去了)。不过,等级上升的体验在罗曼建筑以前、在拱没有进入中殿之前并不明显。罗马的平顶中殿视觉导引并不特别突出,虽然廊柱有一定的视线导引作用。而一旦在中殿引入了半圆拱,层层推进感就产生了,到了哥特的尖券,交叉拱顶,拱尖方向与前方祭坛与天堂指向重合,等级上升的体验就登峰造极了。】

7. 【垛扶壁的前身可能是罗马建筑外墙上的盲拱(blind arcades)】

8. 【环廊的妙处,除了作为一个通道,还因为它是个双层壳(double shell)!这在今天是无所谓了,在当时就是要命的。那圈柱子本来是长在墙里的,然后墙被外挪了,留出一个通道,因为那圈柱子而仍能撑得住,甚至能在中间撑起一个高层。】双层就是S. Vitale的革命之处,【后来被查理曼时代用到Aachen的Palatine Chapel去。】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xu_touch
  • 2013.06.11 11:26
    请问有原帖地址码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