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层面的逐步重视,国家在2012年正式启动传统村落的全面调查,至今已分三批公布1561个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列入的有72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列入的有25个。由于我长期在湘西州工作的经历和对这方面的兴趣,2012年曾写过《留住具有传世价值的“乡土建筑”》的调研报告。此后,用业余时间与湘西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同志一道,又作了一段较为深入的调研,感到很有必要。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稀缺资源

  传统村落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从我考察过的湘西州30多个传统村落看,其独特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它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二是多数传统村落具有趋利避灾的风水布局。三是传统村落留存的神龛布置、祭祖仪式、宅居匾联、民间说唱等,传导了耕读立世、勤俭持家、积善行孝的先人古训。这些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资源积淀,越往后越显其珍贵价值。

  传统村落集中展现了当时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湘西留存下来的传统村落,大多建于明清和清末民初。以传统民居为主的村落建筑,大体可分三类:一是当时富人精心建造的深宅大院;二是屯兵古堡军事要塞型;三是以家族或氏族迁徙形成的自然村落。

  传统村落兴衰的背后蕴藏了大量经济社会变迁信息。保靖县拔茅镇首八峒村的八部大王庙遗址,历史上举行过多次大型祭祖活动,从土家祭祖传人的演示中可领略土家族历史迁徙和祭祖仪式的神秘风采。永顺县灵溪镇的老司城村,是延续818年的彭氏土司的都城,村落现存有建于明代的祖师殿、玉皇殿、土王祠等一批历史建筑,寨子山坡上保留有完整的土司王城遗址,该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的兴衰见证了土司制度的起势和终结。只要静下心来深入考察传统村落,便可发现诸多故事和社会历史变迁的丰富信息。


拆旧建新来势迅猛传统村落保护形势严峻

  前不久,我接到一直关注湘西传统村落保护的吉首大学张建永教授发来的一条短信说:“最近自费走乡串寨,发现很多古村落在加速毁灭,这是无法复原的历史遗迹,消失得令人心痛。”对此,我亦有同感。应该说这几年,湘西州委州政府在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修复方面做了不少开创性工作,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传统村落拆旧建新来势迅猛。我们采访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名录的花垣县排碧乡板栗村,早些年村里传统民居风貌尚好。这几年村民种植烤烟、外出打工、收入剧增后,纷纷拆了老房建起两三层楼的水泥砖房,原有民居特色已近消失。从大面看,2005年前后还能看到传统风貌依旧的特色村寨,经过农户连年拆旧建新,新建水泥砖房已达70%~80%,原有的建筑风貌已荡然无存。已经进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几年时间没有管住无序拆建,很快传统风貌格局就被打破,再谈保护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传统民居的消亡在加速。从暂时没有拆建的老屋看,由于劳动力成批外出打工,不少祖传老宅已关门上锁,门前长草。据村落里的老人介绍,木房子几年不住人,没人打扫维护,没有烟熏火烤,漏雨、发霉、虫啃鼠咬都来了,房子几年时间就腐朽垮塌。在采访座谈中,一些年轻人告诉我们,他们拆老旧房子,是因为老旧房子不好住,砖混房子、“洋房子”好住些,可修两三层,现代卫生设施也容易配套。农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挣钱修房子、娶媳妇,不修新房子别人看不起,也难娶到媳妇,要赶上这个时代就得修新房子。现在年轻人长年在外打工,有的在村里修了新房子也不住,讲的是为家族撑个门面。有的是孩子大了要分家,新的宅基地不好找,拆旧建新来得快些。我们接触的乡村干部认为,尽管这些年,政府部门在保护传统民居上做了规划引导,也投入了资金扶持,但总体上看,保护的速度还跟不上自然损毁和拆毁的速度。

  传统村落的保护缺乏可持续的动力。在调研中发现,县市政府做了保护规划,作了部署发动,并选择部分传统村落办了保护维修的联系点,也涌现了一些结合扶贫办点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搞得好的典型。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政府有重申报、轻保护的思想,写材料编故事争着进入保护名录,进入名录后等待上级拨钱,主动实施保护规划力度不够,没有得力办法管住乱拆乱建。二是保护资金缺乏。部分乡村干部和村民反映,上面说民居进了保护范围不准拆建,但政府没有给钱,保护是空的。有的老宅维修所耗资金比新建一栋房子还贵,靠农民自身力量搞不起来。加上农村熟悉传统泥木工艺的工匠越来越少,乡村两级都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三是政府新开宅基地引导置换老宅基地的措施没有落实,老宅拆建只好任其自生自灭。四是政府换届后,分管同志工作一时没接上来,加上部门职责不明确,有建设、文化、民族、旅游、发改、财政多个部门牵头或分管,保护工作限于一般布置,狠抓落实不够。五是传统村落保护政府和老百姓眼前没有收益,没有收益就没有保护的原动力。


抢救传统村落迫在眉睫政府须挑起历史传承重担

  湘西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困境,既反映了农村农民要求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居住质量的合理要求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矛盾,同时也折射出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对文化建设的冲击。保护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为今天的中华文明守护和今后的永续发展留住先祖创建的乡村生活图景,是当今领导应该担当的历史责任。当前的保护任务非常艰巨紧迫,带有稍纵即逝的抢救性。

  从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看,乡村建房和改造已经兴起了两轮,最近一轮的农村建房有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质量和布局均有提升、改善。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的结果,是有利农民的大好事。但新一轮的建房毕竟是以水泥空心砖加空心预制板为主构造,瓷块贴面的小“洋房”为主,真正高品质有个性的优秀建筑较少,从另一侧面印证了媒体曾炒作的中国民用建筑平均寿命只有30年的判断。相比之下,传统村落留下来的100年甚至200年的优秀建筑和不填湖、不挖山、不占良田、顺应自然环境的建筑布局更显珍贵。

  湘西的转型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保护好湘西传统村落遗产,对湘西旅游资源的后续培育,加快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推进湘西的扶贫开发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意义极大。为此,特提出五点建议:

  一、推广成功的保护经验,进一步落实主抓领导和主抓部门的责任。这几年,湘西州摸索创造了一些保护传统村落的成功经验。如采取沿主要旅游线路改造民族特色村寨,启动“百千万”保护工程行动,实行领导和部门挂点联村推动传统村落保护等举措,已经收到较好的示范效果。州里和县市应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扩大示范效应。

  二、收缩战线,突出保护有传承价值的民居和历史建筑。按“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议政府在已作支持的基础上,再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推动实施传统村落的原真性保护。对代表一个时代工艺水平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宅、村落公共建筑应集中支持,优先启动。重点保护品相较好的传统村落,将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政府。鼓励使用传统材料、传统营造法式工艺翻修建造特色民居。

  三、抓好中国传统村落后续资源的筛选、申报。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全国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应有3000~5000个,目前进入保护名录的只1561个。从湘西的情况看,由于前期调查深度不够,尚有一些像保靖夯吉苗寨等基本符合条件的村落没有申报进入名录。建议按照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的通知要求,对“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进一步开展核查筛选,做好资料搜集整理申报工作,尤其要抓好重点旅游景圈周围的传统村落调查申报,使湘西传统村落保护不留遗憾,为今后的转型发展打下铺垫。

  四、拓宽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路子,推动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开展湘西传统村落保护媒体专题推介,提高各级特别是乡村和村民参与保护的自觉性。推动出台地方性的传统村落保护法规,完善保护管理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村落遗产保护。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乡土建筑 (21 articles)

了解中国 从乡土建筑文化开始——梁思成弟子、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


传统村落 (21 articles)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 共2555村落受保护

现代入侵:警惕传统村落遭受建设性破坏


乡村保护 (14 articles)

留住乡亲,留住乡愁

首获中央财政支持 传统村落保护仍“喜中有忧”

顾一娴:保护传统村落不可忽视“精神遗产”

寻求传统村落和城镇化的平衡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