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7月6日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张图片

他们中有知名设计公司主持建筑师,有规划设计领域的筹划者,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有跨界实践的拓荒者,有隐身象牙塔的学术精英……但在6月27日,在柏涛的树下,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拥有生活“厚度”的设计人。

在这里,我们无视一切的差距:性别、财富、经验、年龄……,我们围坐树下,我们畅所欲言。

聊聊设计,聊聊设计师,聊聊设计公司。

从不同侧面,展露出我们并不简单的生活。通过这些图片,得以管窥并进而想象到,在设计创造未来,设计改变生活的繁重工作背后,设计师的个人生活也是可以如此多姿多彩。

设计师善于发现美好

设计师精于创造美好

为社会也为自己……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2张图片

赵晓东(柏涛董事、首席建筑师、本次论坛主持人):

设计是一种“修行”,而设计师并不尽是“苦行僧”,辛苦并快乐着既是他们的老常态,也必将是他们的新常态。作为设计师来讲,为社会创作美好的生活,但是自己的生活如果不是足够的感受美好,让别人怎么相信你会是那个创作美好生活的人。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3张图片

王漓峰(柏涛董事长):

在这之前的三十年,我一直遵循一个主题:你要做好一个设计师,首先要把自己的生活给过好。我们希望成为一个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只有这样你才能为别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从我们这次展览的图片墙可以看出,到我们这个年龄段,展示的基本上都是家庭的照片。家庭,开始逐渐取代事业成为我们现在的重心。之前的几年,虽然我大部分的时间也花在这上面,但总是感觉生活的“宽度”还可以,但是“厚度”不够。我们讲的“厚度”就是生活要有质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请来了王德源先生,我的老朋友。因为看着他的照片,我可以体会到他的生活非常有“厚度”。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4张图片

王德源(尚美佳机构董事长):

“谁把中国男人的肚子搞大了?”我觉得这是一种长期的拼命工作,不管身体健康,同时又要生活享受,吃好喝好,却没有相应很好的平衡机制导致的结果。所以我觉得需要找到一个简单,又有内涵,还可以长期坚持的事情。于是我选择了跑步。在跑步之前,我打了十年的高尔夫,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打不了一场。但我现在一个月的跑量会在100公里以上。我理解,跑步能给人带来很多快乐,健康是很多东西的基础。没有健康,吃东西不会很香,品味东西也品不出它的滋味,睡眠也不一定很好,工作起来思维的连贯性和注意力也没有那么好。跑步是代表对生活的一种抗争。虽然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但现在开始却也不晚。像我们大学刚毕业一样,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对待我们的身体。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5张图片

于强(于强室内设计师事务所设计总监):

其实图片展示的这个状态并不是我生活中的常态,它更代表的是我的一种理想。平时太忙了,太累了,太透支了,太不自由了,太没有“厚度”了。所以可能向往这样的一种感觉,我觉得这代表我未来追求的一个理想,但并不是我的现状,所以在这里我把真实的自己分享给大家。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6张图片

李宝章(奥雅设计集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我大概去年的5月份开始,参加一个禅修班,然后我就打坐,念佛,然后就‘浑不吝’了。我觉得,身处的这个时代没有给我们任何选择,就是我们生到谁知道愿不愿意的那个时代,谁知道愿不愿意的那天,反正接下来就是‘浑不吝’的往下闯就是了。这个东西真的不由我们。当年报考大学、选择专业可谓谋望成全,诸事凑巧。然而一路走来,我回想当初选择深圳,能够和柏涛、和立方、和都市实践,和在座的各位在一座城市谋事,是一种冥冥的安排。我们可以选择在北京,也可以选择在上海,我们可以选择在任何其它的城市。但是我们“混不吝”得选择在了深圳,在这里一起撑起了深圳设计之都的蓝色的天空,所以我觉得非常的荣幸。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不光是一路走来,还要一路向前走去。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7张图片

侯其明(柏涛董事、副总经理):

这张图不能只看表面。表面是一个建筑师有时间可以健身了。可实际呢?我从1998年加入柏涛,十几年来,忙忙活活,飞来飞去,画来画去,很累很累。可现在,居然有时间健身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现在的建筑市场太惨了。不过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是现在闲了,可以在公司的大树下设计,也可以在家里的树下健身。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呢,也是时候该坐下来歇歇了,聊聊了。设计这个行当冬天可能真的来了。大家找个机会,该干嘛干嘛。写书的写书,锻炼身体的锻炼身体。不一定是个坏事。这才是我实际想表达意思。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8张图片

刘探骊(SOM香港城市设计师):

我特别喜欢港岛的电车,因是它是唯一可以在快速的城市里面慢下来的方式。让我去享受每一个细节,去看到每一栋楼跟另一栋楼的关系,甚至是看到车下的人在吵架。然后我就画了这幅画。其实我以前也画画,不过很讨厌画写实画。但是这幅画却是超级现实,我从垃圾到立面的砖纹,都是。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现实画比表达心理的画是更有震撼力的。每画一公里,我都会发现这个城市给我不一样的惊喜。我就不停的画下去。其实在画画时有高兴也有伤心的。因为能看到这个城市在变,它在慢慢在失去自已的个性。如果我能坚持画完它,其实这也是一种对这座城市的尊重。在画画的半年里,我每天过的很享受,早上睡个懒觉起来画一画,中午下去坐电车,然后再看一看什么样子,再回来画。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9张图片

王晓东(华森公司总建筑师):

上个礼拜去看了柯布的展览,看到了有很多很老的图片。其中有一个画面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就是看到柯布也是光着膀子在加班的一个状态,但是他很舒服,他处于一种很好的状态,所以当时我发了个微信,说“要活得像个人样,你才能发现美。”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0张图片

杨荔茗(策展人、跨界设计师):

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拍卖价越来越贵。但是它们真正和我们生活的连接点是什么呢?难道仅是巴塞尔告诉这个人,今年的画又涨了,从几百万涨到几千万了吗?我觉得实际上它应该对人们有一点作用,至少对我们的孩子们有一点作用。当我把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所有的艺术家都特别愿意和我们合作办这个展览——童行。通常情况,小孩子看美术馆的时候,恨不得马上出去,因为他觉得画太枯燥,觉得画跟他之间的关系非常少。而且,国内的美术馆和国外的美术馆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国外的美术馆,孩子们可以坐在那里画画,但是我们国内的美术馆呢?前段时间我的朋友带小朋友去看柯布西耶的美术展览,那里的保安如邻大敌,冲下去就问:“你们来的是几个人?”恨不得贴身来跟着他们。小孩儿其实是不喜欢这样的。所以我希望,小孩儿会去摸那个画儿,能在那玩儿。我们做的这次展览,有的小孩儿大概愿意在里面待5个小时,还有我一个朋友他的小孩儿3次自已主动提出要去。所以,我理解一个真正的好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挂在那儿,或者像股票一样升值,它应该是和我们的心灵发生关系,它能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1张图片

邱慧康(立方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今天在这里最大的感触是:这一段时间在工作过程中,我感觉倒不是变闲了,我是变得越来越忙了,忙得没有生活。我开始重新思考我正在做的事业,我是不是真的入错行了?我们每天所做的所谓建筑师的工作,更多的时候都变成了一种计算题,算日照,算面积,算……这还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吗?这还是作为一个建筑师的信念吗?但我觉得今天到这里来还是重新受到了一种正面的激励,就是想做一个建筑师需要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对阳光,对舒适,对感触的美好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状态,才能让被你服务的业主和跟你一起工作的员工感受到更好地生活,感受到更好的未来。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2张图片

王博(《寻找心灵的尺度》主编):

在社会转型期,人居空间的设计还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唤醒麻木的本能,因为这个庞大时代热情四溢的尘土背后有着巨大的空虚。被宏大绑架而走向观念的乌托邦必然会丧失对日常真实的微妙的观察与感悟。我们相信,柏涛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于具体的、细腻的、可生活的细节,直指人心。正如《寻找心灵的尺度》结尾处所言:建筑之于你我,若亘古再好不过的“故乡”。落叶者,是为归根、我们试图“归”在这乡土里,让建筑扎根,长出悠然自得的尺度,抛却冷漠与隔阂,换回温暖与希望。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3张图片

刘晓都(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

比如像波托菲诺、城市山谷这样的项目,我觉得它是中国整个住宅设计的标杆,并且不断地推进行业的标准。深圳变成整个中国住宅设计争相模仿的范本,吸引全国的开发商慕名而来,柏涛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在与市场更加接近的住宅设计上能做到这样,其实更不容易。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4张图片

张之扬(局内设计主持人):

怎么去概括我对柏涛的理解呢?首先我更愿意说它是一个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在我们中国这样的一种经济环境。它从十八年前开始进入中国,就有一种“无我”的状态,把建筑师放到一个非常“忘却风格、忘却职业的、简单纯粹的某种期望”的身份。先是来到市场当中,去认识这个市场,然后提供一些解决方案,进而在这个领域,引领住宅产业的设计。这背后的态度,让我重新去认识建筑师这个职业。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5张图片

陈日飙(华艺设计董事、总经理):

随着市场压力以及政策的调控,设计师的生产压力日益剧增,甚至有条文规定政府项目的投标不再有设计标底费用,设计师在受到温饱问题困扰的同时尊严的受到威胁,我认为这是个市场行为,政府在这方面做出调控有他好与不好的原因,总之这个行业在未来一定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也希望柏涛以及大家能多多交流,做得更好,一起面对困难。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6张图片

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很多人说建筑师这个英文Architect,和一个广东方言很像,就是“拿住把尺”,说建筑师这个行业就是抓住这把尺,去做设计,所以寻找心灵的尺度这本书说到的尺度非常重要,柏涛就是这么多年来拿着这把尺子做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所以也希望在高校教育中,能更多的学生能拿好拿对这把尺子,去做更多更多美的设计。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7张图片

张宇星(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秘书处副处长):

以前我们设计的是产品,以生产为导向,以技术为导向。那时用户处于产业链条的最末端,你给我什么东西我只能接受。比如以前的大哥大,完全是一个功能性的东西,它确实很好用,但实际上是有问题的。自从苹果手机诞生以后,整个行业都改变了。它以消费者为基础的新型设计理念,它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改变了我们对设计的理解。苹果公司把用户和工程师、制造商连接起来,创造出了最好的产品。所以我认为未来的设计,包括手机,包括建筑,应该打破传统,重新建构生产体系。时下最热的创客就是在重新解构以前的大规模生产消费体系,让用户能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现在的设计技术、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透明,信息也更加对等,所以设计费老上不去反而降低。这也是我们设计师未来做出改变需要思考的问题。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8张图片

唐克扬(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

我之前也在商业事务所工作,出来之后就想做个与园林有关系的展览,那时就看到第五园的项目就觉得很有意思,感觉这个项目虽然是个商业项目但却做得很细致,通过这个项目也不经意也认识了柏涛,我也很敬佩这些在一线做设计的设计师,柏涛虽然是个商业公司但是也做出了不少精致的作品,也希望柏涛以后能做出更多的精致产品给大家。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19张图片

张力(港中旅总建筑师):

我们跟柏涛合作有三年左右了,起初在运作公司一个项目时候,在选择设计公司上希望能选择专注做方案的公司,所以最终选择了柏涛,经过接触确实从中感受到了柏涛在方案设计上的能力,对柏涛公司的设计成果也非常满意。

树下漫谈——柏涛“DESIGN+”论坛第20张图片

赵国兴(柏涛董事、总经理):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为止,柏涛设计的住宅可以造就550万人居住在我们设计的社区里。550万,是一个很大的力量,相当于英国的五分之一。这样一种形式,这样一种现象,这样一个设计公司,我们始终认为它还是我们可以走下去的力量。西方的心理学家提到,人居住,人生活,人如何使自己幸福快乐?他提到,当人望到住区有一大片绿的时候,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就会希望共享,希望交流,希望为别人做些事情;当人生活在高层里边,当望到周边群山的时候,人会产生一种雄心,想使自己更加睿智,想使自己特别富有……我想柏涛就在这两者之间,我们既在围大院做住宅,我们也在做高密度的一些城市形态,我想这是未来中国城市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可能在这里面做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当然远远不抵各位嘉宾对我们的褒奖。


via:PTD 柏涛建筑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xkapu
  • 2015.07.24 15:59
    强烈支持,楼主万岁!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论坛 (68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