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期有一座新的博物馆横空出世
像怪异的飞碟一样降落在了江苏溧阳的燕湖边
它的名字叫做——悬歌.溧阳博物馆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张图片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张图片
△ 溧阳博物馆

这样一座造型独特、
不走寻常路的博物馆,
注定了它饱受争议的命运
果然,一经发布,
就引发了诸多关注,
在国内外各大建筑媒体上,
接踵登台亮相。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3张图片
△ 溧阳博物馆影响力地图
(红色区为已发表媒体国家)


它奇特的造型,
更是让人们浮想联翩。
中国、英国、意大利、美国、荷兰、法国、
巴西、印度、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埃及
...…
等国的建筑媒体,
都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国际媒体。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4张图片
△溧阳博物馆 国际媒体发表节选

DEZEEN

弧形铝表皮是由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代表了中国传统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Jon Astbury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5张图片
△溧阳博物馆 国际媒体发表节选

DOMUS

其有机形式的灵感来自中国古代帝国的故事,其形状与山丘完整融合为一体。—— Lucia Caria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6张图片
△溧阳博物馆 国际媒体发表节选

Wallpaper*

“该建筑以其流动的有机线条呼应水的概念,由绿化和公共景观的巧妙融合给出新的定义”
—— ELLIE STATHAKI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7张图片
△溧阳博物馆 国际媒体发表节选

Archdaily

—— Han Shuang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8张图片
△溧阳博物馆 国际媒体发表节选

AD

博物馆就像是一团云或是鹅卵石的形状,采取水和有机轮廓勾勒而成。      
——КСЕНИЯ ОЩЕПКОВА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9张图片
△溧阳博物馆 国际媒体发表节选

DESIGNBOOM

其有机线条灵感来自一作中国乐器焦尾琴,其设计目的是在城市环境与相邻公园之间建立一种对话性。
—— lynne myers



有关焦尾琴

据称,
这是以溧阳的绝迹古琴——焦尾琴
为灵感
以烧焦的木头
为原型,
提炼转化而成的建筑,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0张图片
△ 溧阳博物馆概念模型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1张图片
△ 溧阳博物馆实体模型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故事大意大概是
古时候在溧阳有个落魄文人
从柴火堆里抢救了一根烧焦的木头
变废为宝
用来发明创造了一件乐器
名叫“焦尾琴”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2张图片
△ 焦尾琴的故事


评论很炸的网友们

在外网上,
很多外国人对此也纷纷留言,
数万网民给出了大大的赞,
和许多有趣的角度。

DOMUS评论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3张图片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4张图片

DEZEEN评论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5张图片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6张图片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7张图片

Wallpaper*评论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8张图片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19张图片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0张图片
......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1张图片

德国网友:“我感觉它看起来像外星人”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2张图片

叙利亚网友:“这个博物馆,需要好好做个理论研究”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3张图片

尼日利亚网友:“当我第一次看见这个我首先想到了什么,太美了”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4张图片

法国网友:“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大胆的建筑师... 相反, 我们有一个超级平庸的购物商场...”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5张图片

意大利网友:“在环境中和谐美丽”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6张图片

意大利网友:“强大到一种力量”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7张图片

美国网友:“它是如此美丽,让我对中国都刮目相看”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8张图片

意大利网友:“真是一首诗”


为什么这么多人谈论这座“丑建筑”


也许更多的人,
都抱着猎奇心理。
又或者,
对于一向见惯西方现代主义
漂亮方盒子
的西方评论家来说,
除了关心美丑,
溧阳博物馆如此原始的形象,
让人反而对东方式的浪漫产生好奇。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29张图片
△网友小红书打卡

不禁要问,
凭一块烧焦的木头造一座地标博物馆,
到底是在玩火自焚呢,
还是会另辟蹊径浴火重生。
是会弄巧成拙,
还是藏拙于巧。


对此,我们采访到了这个项目的主建筑师林琮然,针对这个特别的建筑,给出了一些特别(犀利)的问题。


Q1 溧阳博物馆近期引发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对于国内外一些褒贬不一的评价,你怎么看?

林琮然:作为地标性建筑,本身就是应该具有讨论性,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人愿意谈论的地方,那就是个失落的空间。其次建筑师是一个很自虐的行业,要不断修正,积累形成自我风格。面对大家褒贬不一的评价,我首先会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并审视自我,同时保持本真的独特性,绝不轻易妥协。若每次发表作品,一开始就希望广获好评,反而容易迷失,屈服于美誉之中。而若是害怕评论,而不自信,那更是没能力的表现。唯有站在风口浪尖,接受尖锐的评价,知道这只是一时。最终一个好的设计,将由时间给出答案。

Q2 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又是怎么克服的?

林琮然:建筑一开始就充满着野心,想要去突破常规,但实践的过程中其实很折磨,需要去解决很多麻烦的问题,如悬挑结构的计算?建筑覆土的防水?曲线与内部空间实用性?更多无数的问题是在概念完才真正开始,要花很多时间要去解决,问题会随着项目推进不断考验着。但没有那一开始的愿景蓝图,就不可能有任何结果,有挑战才有进步,况且是价值观上的创造,只要想到,这建筑将来会给予人思想上的碰撞,也是代表自己的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过去了。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30张图片
△ 溧阳博物馆剖透视

Q3 这个建筑起源于一个这么东方的故事,网络上看,似乎在海外获得了更多的好评,他乡遇知音,你怎么看?

林琮然:往往有不同文化语境的人,会有着更客观的心态,遇到不可思议的状态,到达他们过往经验无法定义时,反而更能直接感受到一种原始本真的气息,在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我们将未建成博物馆项目展出,当时西方评论家提出,“过去的中国文明所带来的博物馆,形成一种东方符号的冲击。”西方正苦于无力反抗当代城市困境,急需要找到突破的窗口,如何考虑自然与建筑的关系,这是东方建筑的根源,反映出一种天人共好的关系,自然的建筑将冲击现代城市生活经验。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31张图片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32张图片
△溧阳博物馆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相关报道

Q4 溧阳博物馆背后还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要分享的嘛?

林琮然:建筑未完成时,每次到工地,我就跟人聊天,特别喜欢问他们说:[知道自己在做啥?]他们笑着回答:[盖一座山! ] 记得每到饭点,总是有工人坐在下面人工山体上吃便当。然后躺下,吹吹风,打个盹。观察工人的日常活动,我发现溧阳博物馆在建设阶段就跟这山体融合得很好,当时我就在想不论它具体是怎样不可言状,只要它是从自然原型出发,与所有生物都能亲切融合,就不是以高大上的形象存在的建筑,而是为场地服务,打造出多种可能性的在地场域。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33张图片
△ 溧阳博物馆施工记录

Q5 这个项目被一些人拿来和马岩松的的“山水”建筑相比,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林琮然:我很认同马岩松的勇气与努力,08年时我参加了一个巴黎法院竞赛之后,在台湾建筑杂志发表了一篇《台湾国际竞赛性冷感》的文章,那时所有中国国际竞赛项目,基本都是国外建筑师得标,而马工的梦露大楼中标很大程度鼓舞了当下的年轻建筑师,来年我就到上海发展,至今保持不断参与建筑竞赛的习惯,也刚完成一个在立陶宛国家歌剧院的投稿。创业10年才建成了第一个建筑项目,对于很多大陆的建筑师来说是慢了许多,但对我来说,重要的在于终于达到了一个起点。每个人背景不一样,自己生在台北盆地 , 马岩松长于北京胡同,对于山水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怀与感受,我只是将东方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那种飘忽不定、不可言喻的无常之美,利用建筑的方式去述说,用人生去实践,如实反映内心的自然意境,如此而已。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34张图片
△ CROX闊合 立陶宛音乐厅

Q6 据说CROX闊合是一个涉猎广泛的公司,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您对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有什么新的思考吗?

林琮然:中国建筑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有着建筑师角色太过单一的问题,这几乎成了约定俗成,也很难接受有任何改变。目前所有职业的取代,几乎都不是由自身产业出发的,跨界打击往往是斜杠的开始。所以准建筑师成为建筑师之前,首先要考虑“建筑之外”的事情,那些真正改变设计的模式,是新的技术、经历与思想。我一开始由美术、策展人逐渐延伸到室内、展览、产品,再接触到建筑,勇于尝试其它领域与实验性项目,更弹性自由地去面对空间,慢慢以宏观的角度去考虑城市建筑的接口,形成以多元化的观点与前卫自然的理念,才能坚持CROX闊合至今,希望以人文视角,更全面建构未来的世界。

用烧焦的木头造博物馆,是弄巧成拙?還是藏巧于拙!第35张图片
△ CROX闊合 米兰三年展策展
作品:回合



来源:本文由CROX闊合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CROX闊合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访谈 (146 articles)


建筑师 (858 articles)


CROX闊合 (10 articles)


文化建筑 (1402 articles)


博物馆 (697 articles)


木材 (317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