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什么是好的建筑?能解决问题,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建筑才是好建筑。我们现在要花工夫学习的还是功能性的建筑,而不是去盲目追求外表华丽的。现在的参数化设计,像鸟巢、广州塔等建筑都是为了成为一个城市新地标而建,这才会要求他们的形式一定要有冲击力,要气势磅礴。说实话,我觉得参数化设计面向的都是“巨大”工程,对于大多数搞建筑的,这种机会不多,所以参数化设计的机会实在是很少,因此,学好基本的设计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也不是不要去接触参数化的学习,毕竟多一样工具在手,掌握的主动权就更多,况且,谁不想自己也能做一个冲击力十足的方案呢?至少我拼命着就是想在大学里做几个概念设计。
    这是我从那本拜读完的《建筑设计的起点与过程》上获得的一些小小感悟,并不代表原作,只是自己的一些理解。下文中会引用到原作的一些实例,我将要点也归纳了一下,其余的也包含自己的一些见解。因为都是文字,估计会令大家产生厌烦的感觉,呵呵,那就去看原作吧,确实是本好书,要去村长的店里买哦。
    场地是我们最先应该考虑的。对于场地的分析,日照,风向、道路关系的考虑自不用多说,我们要思考的还要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
    环境条件分析后,我们能找到一个方向——建筑的基本形体,如条状体、圆台体等或是组合体,以这个基本的形体去做变形,如层叠、穿插、嵌套、并列等,以此来丰富形体,当然,不要为了变形而把功能、流复杂化了。其中要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这是很重要。就像在坡地或山脚下,我们能做一些坡屋顶去延续这种肌理,建筑立面也能做些高低变化处理迎合山体的峰峦叠张,以此让建筑融入当地环境。
    对于当地的文化或历史等,我们要最大程度的尊重他们,我们设计的建筑才是外来者,不能让他们来接受我们,而是应该由我们去迎合他们,制造一种符合当地人的场所感。我在书上看到的实例——井冈山环山假日公寓,这个方案处于以个敏感地带,浓浓的历史色彩和文化氛围不能被一个新建筑群的涉足而被破坏,于是设计师在考察场地后所做的处理有以下几点:a.建筑群延续该地段保留建筑的线状肌理脉络;b形式上采用依坡退台来呼应山体;c.墙面以白色涂料为主,灰砖作辅,接地处用片岩,让人有一种这是山里的房子的感觉;d.建筑局部采用红色涂料和木材给人一种经典的回忆。
    接着是空间。空间是以构件的组合而形成的,有封闭的空间,也有半封闭的,还有完全获得解放的。关键就看我们处理构件组合的形式了。
    构件也并不是单单板、梁、柱、墙这么简单,我们能联系不同构件以形成新的构件,比如折板的出现,他强调建筑连贯一体的感觉,同时起到限定空间方向的作用。大师密斯大家都应该了解不少吧,我觉得他对构件的理解——少就是多,算是开创了现代简约型建筑的先河了吧。
    对于构件的组织,我们要以形的完整可读和空间形态的意义为前提,两者均为人们的心理和感知所决定。我们能按照要求用构件组织出封闭空间、灰空间和开敞空间,上学期一个考研考进东南的学长回校,他在与我们低年级的交流会上就强调了导师对他们进行的构件基本组织训练,以一个立方体为例,把这个封闭的立方体拆解成构件重新组织,形成一大串不同的空间形态,这就是构件的魅力,我们不能把它简单的理解为建筑的支撑物。
    最后就是建造的问题了。简单的把建造理解为材质表达吧,相当于理论上的施工图了,材质是能更加凸显现实中空间的感觉的。通过由不同材质定义的构件交接,能体现出一个建筑整体的形式逻辑,我就自大的把它定义为整体建筑的材质肌理了,因为我觉得既然一个场地有他自己的肌理,那一个建筑也应该有他自己的肌理,而这肌理就是由材质表达的(欢迎大家提意见)。每种材质肌理都能反映一个建筑的形象,或活泼,如色彩鲜艳的幼儿园,或肃穆,如白色调的展馆内部,或轻盈,如张拉膜的应用,或沉重,如灰色调的混凝土纪念馆。而通过不同的赋材,我们能获得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玻璃与墙体不同的组合和应用方式来表现围与分、限定与通透。
    以上三个步骤是构成设计的基本过程,是最简单的建筑也都得遵循的三个原则,希望对大家有用。
已有 1 人评分粮票 收起 理由
村编辑部 + 30 赞一个!

总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拙匠客
  • 2012.09.03 15:09
    参数化也可以搞一些小的表皮设计,用在建筑的小部分,只是这些都是全新的尝试,需要过程。建筑确实需要综合考虑~这本书,没读过~~
    • 0
  • 刘小四
  • 2012.09.08 19:18
    嗯·········啊···
    • 0
  • 芜菁
  • 2012.09.11 14:40
    • 0
  • sfd87408478
  • 2012.09.16 14:13
    看看这书吧
    • 0
  • da123easy
  • 2012.09.21 12:38
    {:4_90:}{:4_90:}{:4_90:}
    • 0
  • 素N999
  • 2012.10.23 11:21
    《建筑设计的起点与过程》
    • 0
  • zzx
  • 2012.11.04 20:02
    嗯,看看。。。。
    • 0
  • A.A.A
  • 2012.11.27 23:19
    很不错很有用的一本书,结合自己亲自做的项目来讲解
    • 0
  • おたく大隊長
  • 2013.01.11 09:11
    工具就是工具 操控它的是人 人得懂设计 工具才能出威力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 (706 articles)

    浅谈如何做出好的设计


    建筑 (13761 articles)

    偶们学校的建筑物理的复习资料(二)建筑热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