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专筑网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1.jpg (159.29 KB, 下载次数: 659)
2013-1-26 02:4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
2.jpg (168.37 KB, 下载次数: 650)
2
3.jpg (204.15 KB, 下载次数: 620)
3
4.jpg (262.63 KB, 下载次数: 674)
2013-1-26 12:03 上传
基地调研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评论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iarch 发表于 2013-1-26 19:51 这个得顶
哈LIU 发表于 2013-1-31 00:47 看起来,时间比较赶啊
穿墙透壁
什么是好的建筑?能解决问题,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建筑才是好建筑。我们现在要花工夫学习的还是功能性的建筑,而不是去盲目追求外表华丽的。现在的参数化设计,像鸟巢、广州塔等建筑都是为了成为一个城市新地标而建,这才会要求他们的形式一定要有冲击力,要气势磅礴。说实话,我觉得参数化设计面向的都是“巨大”工程,对于大多数搞建筑的,这种机会不多,所以参数化设计的机会实在是很少,因此,学好基本的设计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也不是不要去接触参数化的学习,毕竟多一样工具在手,掌握的主动权就更多,况且,谁不想自己也能做一个冲击力十足的方案呢?至少我拼命着就是想在大学里做几个概念设计。 这是我从那本拜读完的《建筑设计的起点与过程》上获得的一些小小感悟,并不代表原作,只是自己的一些理解。下文中会引用到原作的一些实例,我将要点也归纳了一下,其余的也包含自己的一些见解。因为都是文字,估计会令大家产生厌烦的感觉,呵呵,那就去看原作吧,确实是本好书,要去村长的店里买哦。 场地是我们最先应该考虑的。对于场地的分析,日照,风向、道路关系的考虑自不用多说,我们要思考的还要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 环境条件分析后,我们能找到一个方向——建筑的基本形体,如条状体、圆台体等或是组合体,以这个基本的形体去做变形,如层叠、穿插、嵌套、并列等,以此来丰富形体,当然,不要为了变形而把功能、流复杂化了。其中要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这是很重要。就像在坡地或山脚下,我们能做一些坡屋顶去延续这种肌理,建筑立面也能做些高低变化处理迎合山体的峰峦叠张,以此让建筑融入当地环境。 对于当地的文化或历史等,我们要最大程度的尊重他们,我们设计的建筑才是外来者,不能让他们来接受我们,而是应该由我们去迎合他们,制造一种符合当地人的场所感。我在书上看到的实例——井冈山环山假日公寓,这个方案处于以个敏感地带,浓浓的历史色彩和文化氛围不能被一个新建筑群的涉足而被破坏,于是设计师在考察场地后所做的处理有以下几点:a.建筑群延续该地段保留建筑的线状肌理脉络;b形式上采用依坡退台来呼应山体;c.墙面以白色涂料为主,灰砖作辅,接地处用片岩,让人有一种这是山里的房子的感觉;d.建筑局部采用红色涂料和木材给人一种经典的回忆。 接着是空间。空间是以构件的组合而形成的,有封闭的空间,也有半封闭的,还有完全获得解放的。关键就看我们处理构件组合的形式了。 构件也并不是单单板、梁、柱、墙这么简单,我们能联系不同构件以形成新的构件,比如折板的出现,他强调建筑连贯一体的感觉,同时起到限定空间方向的作用。大师密斯大家都应该了解不少吧,我觉得他对构件的理解——少就是多,算是开创了现代简约型建筑的先河了吧。 对于构件的组织,我们要以形的完整可读和空间形态的意义为前提,两者均为人们的心理和感知所决定。我们能按照要求用构件组织出封闭空间、灰空间和开敞空间,上学期一个考研考进东南的学长回校,他在与我们低年级的交流会上就强调了导师对他们进行的构件基本组织训练,以一个立方体为例,把这个封闭的立方体拆解成构件重新组织,形成一大串不同的空间形态,这就是构件的魅力,我们不能把它简单的理解为建筑的支撑物。 最后就是建造的问题了。简单的把建造理解为材质表达吧,相当于理论上的施工图了,材质是能更加凸显现实中空间的感觉的。通过由不同材质定义的构件交接,能体现出一个建筑整体的形式逻辑,我就自大的把它定义为整体建筑的材质肌理了,因为我觉得既然一个场地有他自己的肌理,那一个建筑也应该有他自己的肌理,而这肌理就是由材质表达的(欢迎大家提意见)。每种材质肌理都能反映一个建筑的形象,或活泼,如色彩鲜艳的幼儿园,或肃穆,如白色调的展馆内部,或轻盈,如张拉膜的应用,或沉重,如灰色调的混凝土纪念馆。而通过不同的赋材,我们能获得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玻璃与墙体不同的组合和应用方式来表现围与分、限定与通透。 以上三个步骤是构成设计的基本过程,是最简单的建筑也都得遵循的三个原则,希望对大家有用。
【流风的设计心得】慢慢学会做设计
上一篇文章我只是解决了一些基本的问题,更多的是抛出一堆貌似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干瞪眼。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阅读,我对什么是好的设计又有了新的浅显的理解,这里接着上一篇文章继续进行讨论,抛砖引玉,希望能高人解答与讨论。 之前我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一个好的设计首先要解决在特定地形环境、气候环境、周边环境等条件下产生的各种问题,也就是功能上问题,这是好的设计最初的最基本的要求。下面结合ECOTECT进行举例说明。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建筑周边热辐射分析来确定建筑周边植物的布置和处理,从而达到调节建筑周边微气候,提升建筑周边环境质量。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52456s0snp1tf383fi1ye.jpg.thumb.jpg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524540eeonun0lluu00zs.jpg.thumb.jpg 我们还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调节决定建筑物的最佳朝向等。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52842ho4zh5chcjj1jooh.png.thumb.jpg 再来举个例子, 我们可以根据立面热辐射的分布情况来指导我们建筑的立面开窗,甚至立面遮阳。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535424sdvt43hzdvmvmdx.jpg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53537zjerl2ffbjzj1flb.jpg.thumb.jpg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53531as5rrr46eqyy1xye.jpg.thumb.jpg 哈萨克斯坦图书馆的立面开窗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进行设计的,不过相信BIG的这个设计可能涉及更加专业的软件,不仅仅ecotect可以满足了。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53522bas4yotq5ppseqly.jpg 当然,我这次不是为了来给ecotect打广告来的,我只是举例说明提升建筑品质解决建筑功能问题的一些些策略而已,所以点到为止。毕竟对于建筑闻言,“绿色”毫无疑问是一个优秀建筑无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绿色化策略在建筑初步实现对建筑品质的提升毫无疑问是现在可以说是和参数化设计一样的大潮。绿色建筑和参数化建筑必定是以后我们需要研习来提升我们建筑的手段。 那么现在相信通过绿色化策略来进行设计,提升建筑品质相信不会有人存疑,但是接下来我要讨论的一点可能会受到很多人的批判驳斥,但是我也是经过深刻考虑的,这里提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就是——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的重要性讨论,我觉得这对于指导我们建筑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今国内的设计师大多在做设计的时候最开始总是纠结于从平面入手排排功能,,但是看了扎哈哈迪德等人的现代化设计让我看到了建筑的新的可能,哈迪德有句话:“Architecture becomes intertesting only when it break though .Everyone is right but no one is correct.”我觉得对于我们刚开始学步的我们来说,多研究一些以实践作品为主战场的好建筑师的经验、想法、工作方式、作品特点,艺术性的去解决技术问题,要比死背建筑理论,大谈特谈所谓的空间来的实际得多。我觉得技术是很实在的东西,懂的技术可以做出符合逻辑,实在、精美的作品,但是懂的理论却不然,尤其在中国技术缺乏的如今。 但是看看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在干什么?拿着老掉牙的杂志抄绘平面,还在津津乐道于《空间组合论》,在图书馆里练线条,在电脑上画效果图。像密斯、哈迪德等人的技术美学,或许是我们更应该效仿的。 说实话,现如今的大学教育起码比社会实践上的实际应用情况要晚了十年,事实上,原来建筑设计中较为强调的平面构成、体块组合、建筑空间变化等传统设计手法正在慢慢穷尽,同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中强调建筑材料建筑构造材料使用并通过这些达到形式的变化和更新成为现在的主流,比如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这些个建筑都快被我说烂了···)。现在国内的设计教育很多还局限于玩弄平面形式,立面形式、体块形式、空间变化、图面表达效果的游戏,由于缺乏实际的材料知识,往往建成的建筑效果比预期的要差得多······· 这与国外情况恰好相反,这种情况给我们国内的许多设计师,学生带来了很多困扰,当看到新建筑的时候,大多数人脑海里会问:这个是怎么建出来的····啥材料·······我怎么用······构造······ 比如扎哈的这个香奈儿展厅,你问,咋做?答——tspline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601360vzxvw4vzw0qx3j0.jpg.thumb.jpg 比如BIG的丹麦馆这个表皮怎么做?答——GH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60342o84vdgg7ljdd187d.jpg.thumb.jpg 那这些个呢?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60547bjme1pzoo8hgqzg1.jpg.thumb.jpg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60548x352122vkq2xxjxb.jpg.thumb.jpg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60549x4f517f0d5wppvuw.jpg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605503a7hqtqmqq5tya5m.jpg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605502n8e7hdxh8n0nl2z.jpg http://www.eeeetop.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07/16055113kplwkbubb1kk1k.jpg.thumb.jpg 答——纳尼! 所以我的想法和目前的做法更多的是去丰富充实自己的手段,并且想像大家传达自己的想法,不过貌似更多的人是理论和技术都不关心········ 好的,那么第二点就是我个人的想法,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的标新立异,起码做到与众不同先。 不过我以上的两点想法都是借助软件来实现的,我相信这将是未来的大潮甚至会代替手绘,毕竟现在很多的技术问题不是手绘能解决的。 以上的想法参考了很多人很多书,或许有些偏激,但是我实在不想当学校的好好孩子,到了设计公司才发现自己学的都没用。
浅谈如何做出好的设计
有关日本住宅的一篇笔记
巴黎奥运彩“滑”新宠——蓬皮杜广场Zarka雕塑秀
互动环境观察器:多极星Starburst
Urban Mining | 2024米兰设计周
Sparking Change | 2024米兰设计周
广州海心沙--岛的更新设想与实施
村子强大的禁卫军!!
有巨大贡献,经准许加入村子的会员。
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质纪念勋章。
村子的创建者,辛勤的管理员。
经常在论坛发帖,且发帖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