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规划,对原地铁上盖物业的规划要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实现换乘接驳。
地铁深大站约1hm2用地上的规划建筑面积约为10 万平方米,包括办公楼、酒店、商业建筑、停车场、地面公交总站等。这一方案总体上看符合TOD 模式所倡导的围绕地铁站点进行高密度开发及提供良好公交服务的基本原则,预期建成后将非常有利于站点的高效利用。但该方案并未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的关系,尤其在标高问题的处理上考虑不周,严重影响了未来交通换乘的便利性。相邻的深圳大学校内道路、深南大道、科技南一路、深南大道过街通道等均已建成,且位于几个不同的标高层次上。而根据原地铁上盖物业建设方案,很难在各标高区之间进行有效的交通转换。例如,20.5 m 标高层未预留与大学校园的连接通道;15.5 m 标高层被设置为停车场,阻挡了地面公交的步行通道,这意味着师生乘坐地面公交到达地铁站后,不得不先上行到停车场上层,穿过停车场后再下行至地铁站厅,使得换乘极为不便(图2)。
因此,规划将土地权属分别为深圳大学和地铁集团的学术交流中心用地和地铁站点用地进行统筹考虑,提出对地铁深大站上盖物业用地原有的规划方案和设计要点进行调整。①将规划的地铁深大站上盖物业在15.5 m、20.5 m 标高层与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连接;②将15.5 m 标高层的原停车场调整为商业及交通空间,同时将减少的停车位调整布置至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用地内(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