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王澍:手工建造是西方人眼里最贵建筑第1张图片

普利兹克奖发给中国是对中国现代建筑的一种承认

Q(记者):普利兹克奖颁发给您,有什么样的意义?
A(王澍):这个奖是发给中国的,首先是对中国现代建筑的一种承认。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曾说,中国没有现代建筑,没有建筑师,没有建筑学。现在终于有了。但不止如此。我们对现代和传统的冲突、对材料和地方工艺的继承和消化、对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等等问题的探讨,是超越国界的。这也是全世界的青年建筑师们,在用小规模的实验进行探索的问题,但做到大规模建筑中,并且做到和经典建筑比肩的质量,是很罕见的。
    这是普利兹克奖第一次发给欧美文化圈以外的人。有个非洲建筑师给我发贺信说,这是颁给世界的建筑奖。它可能带给亚非文化一种登台说话的趋势。

日本建筑师也被纳入欧美文化圈

Q:日本建筑师也获过这个奖,他们是属于欧美文化圈的吗?
A:他们也被纳入欧美文化圈。前几天我在美国演讲,一个日本的女建筑师对我说:“你的作品让我明显感觉到是中国的建筑,日本的建筑师需要反省了,因为他们开始迷失。”
    其实,日本的现代建筑曾经带有很鲜明的日本特征,也曾经是罩在中国建筑师头上的一团乌云。中国建筑师一搞创新,往往都被说像是日本建筑师探索过的东西。现在终于能区别出来了。
    不出国求学,因为中国有3000年的古老建筑。

“我觉得在中国学建筑挺好”

Q:您所有作品都在中国完成,在您探索中国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西方建筑有什么影响?
A:建筑学的核心都是西方的,所以当年有许多人出国,但我没去,因为我觉得在中国学建筑挺好,3000年古老的建筑没有断层,可以在自己的文化里寻找深厚、开阔的气息。    有人评价我的象山校园,“一根线拉得比沈周还长(注:沈周是中国明代书画家)。”1990年,我做出第一个独立的作品——海宁少年宫,后来还做了美院的大礼堂改造。作品还没做完,80%的人表示不理解。但看到实物,他们理解了。
    那时我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出国,那肯定是去讲学或者办展览,而不是求学。这话应验了。

手工建造,是西方人眼里最贵的建筑

Q:那么您的建筑核心是不是就是中国的呢?
A:不能这样说。2001年,中国新一代建筑师第一次去德国办展览。当时有一个德国建筑师跟我说,没想到中国青年建筑师的水平,已经和欧洲设计师相当。其次,他觉得我的作品很明显和中国园林有关,但却是一种很抽象的表达,并且很放松。这种放松的状态,是日本建筑师做不出来的。但最后,他说,尽管我们做的那么好,但核心的原型都不是中国的,而是欧洲的。
    我现在的作品,带有很强的中国色彩,但不是简单地对传统的参照。手工建造,是西方人眼里最贵的建筑。
Q:您的作品利用回收材料,并且需要大量手工建造,这是否也是特别震惊西方的地方?
A:对。手工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在我的建筑里,传统工匠让那些被丢弃的材料恢复尊严。但西方人已经负担不起,他们已经越过了这个阶段,想回头也不行了。
    当中国的手工劳动成本提高,它也将退场。所以我是在“提前抢救”,让传统的手工艺和现代施工技术并存。宁波历史博物馆、美院象山校区都是这样的大规模实验。我们是用了相对低廉的方式建造,但在西方人眼里,这是全世界最贵、最离谱的方式。

美院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既定道路的全新实验

Q:听说美院的学生也要学做工匠?
A:是的。我们不用国内的标准教科书,所有课程都是重新拟定的。例如,做木工、砌砖头、夯土、焊金属、学书法……这都是国内其他建筑院校没有的。
    其实如果不是呆在美院,很多事情就做不下来。我们做的,无论是建筑还是教育,都是没有任何既定道路的全新实验。我的建筑,一定和生活相关联。

“我的建筑一定是和生活关联”

Q:您的工作室叫“业余建筑工作室”,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这个理念吗?
A:我是个文人,做建筑是我的情趣。我常说要做“业余建筑”,而“职业建筑”就是把一个项目当活儿来做。所以我不说“建筑”,只说“房子”,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注重手工,而不是机械。真正好的建筑就像植物,长在属于它的土地上。
    我的建筑一定是和生活关联的,当摄影师来拍,我会要求人在里面,不怕挡镜头。它像生活本身一样复杂、深厚,不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孔子叫我们“日日新”,我的建筑可以迫使人们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学会用它,寻找各种可能。
Q:假如您不当建筑师,会做什么?
A:我的兴趣很宽泛。我可以当书法家,对中国画的研究也挺深入,可以做画评,也可以写散文和诗歌。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王澍 (25 articles)


建筑 (13780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