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以前门大街、鲜鱼口街为代表的前门西区近年来进行了大量修缮和更新,而向东与之相邻的前门东区却成为都市核心的衰落区域,其残旧的街巷院落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区景观形成了剧烈反差。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区域的复兴?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旧城的民生和文脉?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需求?

       「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展览及学术研讨会,秉持旧城有机更新与复兴的理想,由国内外专家牵头的跨界活动,将致力于以学术层面的研究讨论,全新探寻城市的功能和空间演进、旧城改造与民生保障、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等几大综合性问题。

       此次「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活动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呈现项目:


“民有化”——北京旧城文化复兴的起点

       北京旧城保护应该从历史街区实体保护转向文化整体保护,不仅包括对街巷、院落和建筑严格加以保护,更重要的是让老北京人有更多的可能性,继续生活在原住地,并保持与外界的有序流动。这是维系发展文化的必要条件。

       现在情况是旧城原住民,无论其居住的房产属于直管公房、单位公房还是私有住房,都被现行旧城更新的拆迁政策引导到必须离开原住地的方向,造成长期以来没有人关心现在住房的质量、使用和未来的现状。

城南计划系列视频之「朱小地:“民有化”—北京旧城文化复兴的起点」第1张图片

       因此,北京旧城亟待实现住房"民有化",让原住民获得现住房,唤起其对住房和环境的热爱,进而激发其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摆脱政府与拆迁户对立的局面。

        "民有化"概念的提出,旨在明确原住民与房屋的产权关系,政府从过去的拆迁方转变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这不仅实现了政府角色的正向转变,而且使原住民成为了决定自己未来的主人,使他们在旧城更新过程中获益,并自主选择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

城南计划系列视频之「朱小地:“民有化”—北京旧城文化复兴的起点」第2张图片

多层空间的立体规划理念

       随着城市规划水平和建设能力的提高,地下空间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北京旧城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将旧城空间从传统的单层平面规划转变为多层空间的立体规划,尽可能多的开发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空间,并充分利用地下二层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利用地下一层作为地上房屋的空间扩展层,成为地面层建筑功能需求的有效补充和整体调配,从而提高旧城生活品质。立体规划理念形成的完善城市空间,将摆脱过去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的模式,实现旧城整体文化保护的目标。

城南计划系列视频之「朱小地:“民有化”—北京旧城文化复兴的起点」第3张图片

朱小地:

       应该说前门东区是北京旧城比较典型的代表,它所拥有的城市空间格局,比如说很多南北向、不同走向的胡同,都是北京城市格局里非常有特点的。比较密集的城市的街巷空间、以及包括尺度比较小的四合院,这样的城市建筑承托了北京城南很多的历史故事。

       我想不管什么人,面对现在这样一个衰败的场景,都会产生对传统的怀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大家都会越来越明显感觉到过去的这种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的模式似乎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

       我们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去对待这个课题,采取的办法是希望原住民能够留下来,继续居住在这块场地上,至于他的去留是完全由他们自主选择的。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反过来思考我们过去对被拆迁户的政策问题。我们希望,这块地上面的房屋和它的原住民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因此我们提出了“民有化”的概念。所谓“民有化”,我觉得不仅仅是需要把房屋的产权落实到原住民的名下,还有让政府更好地去关注城市公共资源的引入,这样共同来相互协作,使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成为一种可能。那么如何让政府的公共空间资源能够进入呢?我提出“立体开发”这个旧城保护的方法,就是利用我们城市的地下二层空间开发成为城市公共资源、市政条件、包括停车交通等功能的城市公共层。

       有了这个城市公共层,我们地上的街巷、四合院以及传统风貌的建筑才能真正得以保护。那么过去比较狭窄拥挤的胡同,才能让位给步行人流。

       这样的话,我觉得地上的城市风貌保护才能真正得以实现,那么地下一层就会被开发出来,提供给地上房屋的拥有者。在这样的三层空间的复合情况下,我觉得城市空间的品质是会迅速提高,那么也是我们文化保护这项工作真正能够得到彻底地实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
城南计划系列视频之「朱小地:“民有化”—北京旧城文化复兴的起点」第4张图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朱小地


       由建筑师、空间艺术家朱小地主持创立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长期关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政府角色的转变与公众参与的可能性,因而将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研究的重要对象,致力于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在社会与个人之间建立起新的利益平衡,形成动态规划理论。在北京旧城保护与更新的领域,提出多层空间的立体规划方案,力主开发地下公共空间解决历史街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难题,从而构建新型的渐进式更新模式。

BCA 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2014年,精心筹划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新空间将在北京平安大街玉河一号隆重开幕,玉河东衔南锣鼓巷,西临地安门外大街及什刹海,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地区。

       天安时间玉河新址由两个三进式四合院构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将打造成为老北京核心地区唯一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当代艺术、创意设计、前卫演出以及时尚生活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中心和交流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契机汇集广泛关注,激发艺术与环保、科技、公益等新兴领域的跨界创新。

来源:天安时间BCA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枪弹风雨中
  • 2015.03.24 11:16
    哪里有视频呢?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艺术中心 (123 articles)


    城南计划 (4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