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时间: 12月27日 ~ 2016年01月22日 每天09:00-21:00
  地点: 上海 杨浦区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地下展厅
  费用: 免费
  类型: 展览
  发起人:明成教室
CAUP13级实验班“小菜场上的家”建筑设计作业展第1张图片

  活动详情

  “实验班”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本科跨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而设置的班级及课程。该班由来自建筑、规划、景观、历史建筑保护、室内五个专业的21位本科生组成。他们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到四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在实验班中完成两个学年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各自专业完成剩余课程。在实验班的学习期间,他们要共同学习与各专业的相关课程。

  实验班由国家千人计划引进我院的张永和教授为领衔教授。来自我院各专业的田宝江、钮心毅、周向频、董楠楠、王方戟、章明、王凯、王红军八位教师为实验班的基本教学团队。来自不同设计机构的六位实践建筑师柳亦春(大舍建筑)、张斌(致正建筑)、庄慎(阿科米星)、祝晓峰(山水秀)、王彦(绿环建筑)、甘昊(木土工作室)组成了实验班的客座教学团队。

  本次展览的是2013级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建筑设计课程成果。展览时间为2015年 12月26日 —2015年01月22日每天09:00-21:00。该成果课题为“小菜场上的家——田林新村社区菜场及住宅综合体设计”。任课教师为:张斌、庄慎、王方戟。助教:薛楚金、黄艺杰、王子潇、王卓浩、林哲涵、游航、林婧、孙桢。课程设计总周期15周。课程被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暑期作业,学生暑期在不同的城市完成关于住宅及菜场的调研。第二阶段为“都市稠密地区城市微更新设计”为期2周半。主要内容是针对基地及基地周边城市环境的多方位调研,以及结合调研进行的个人设计。第三阶段为“小菜场上的家——田林新村社区菜场及住宅综合体设计”,为期12周半。学生在要求的基地内设计4000平方米的建筑综合体。本次展览的为这个阶段的成果。具体任务书如下。

  第一阶段,中国居住发展进程及菜场状况调研(假期作业)
  完成时间:2015年8月1日-9月13日
  完成模式:暑期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
  建筑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主要特征。其社会性的部分使它成为真正意义的“建筑”。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的同时必须具有对建筑与社会之间关联进行辨识,并以这种意识去处理建筑问题的能力。作为三年级“小菜场上的家——居住与菜场综合体”课程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作业希望以观察、纪录的方法获得对建筑与社会间关联的认识。通过体验以及专业图纸的描绘,可以以非常微观的角度开始这样的理解,使个人意识中的建筑外延得到拓展。

  课程内容:
  作业1,对中国同一城市中不同时代,或不同经济条件住宅状况的调研。
  调研者在时代及经济条件中任选一项,要么关注时代变迁,要么关注住户经济条件与住宅的关联。不要在调研中对这两个研究对象进行混淆。
  如果选择前者,调研者需要对三套或以上不同年代的住宅进行入户调查。这些住宅建成时间应该相差5年以上。
  如果选择后者,调研者需要对三套或以上经济条件有明显差异的家庭住宅进行入户调查。其中必须有一户是低收入家庭(如民工、外来打工者等)。进行低收入家庭入户调研时,请注意安全。

  调研者需要并完成:
  1,这些住宅的户型平面图。比例1/50,标注尺寸、指北针,现状家具、洁具等需要如实绘制,手绘。
  2,这些住宅的户型三维轴测图(揭开屋顶后的户型),必须表达现状家具、洁具等细节,手绘。此练习可以加深对住宅空间及家具关系等的比例及尺度的体会。
  3,对这些住宅户型所处环境的有效描述。可以用图纸形式(如住宅楼的带周围环境的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建筑的总平面图)、照片形式(有效说明住宅情况的住宅内外部照片)及其他恰当的形式。
  4,500字以内,调研报告。内容建议以从被调研住宅中看到的,该地区住宅变化状况,以及建筑在这种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为主要线索。注意纪录住宅的产权所属情况。

  作业2,对你喜欢的一家菜场进行描述,并完成:

  该菜场的平面格局、功能分配平面图。建议比例1/200。
  其他自定对该菜场的描述。除了菜场建筑之外,尤其需要注意对菜场如何被使用进行描述,对菜场中不同人群进行观察,并进行描述。假如有文字描述的话,文字量不要超过500字。
  作业1与作业2均需完成,但是可按个人兴趣有所偏重。

  课程汇报:
  调研成果开学第一次设计课上进行汇报。每人5分钟。每两人汇报后教师进行一次点评。
  汇报后对成果进行整理完善,第二次上课时将电子文件以5页以内PDF文件的格式交助教汇总(每页尺寸为A3,300dpi),并打印。文件名为作者学号-作者名字拼音。
  本课程作为2015年暑期实践课,独立完成,单独计算成绩。

  第二阶段,都市稠密地区城市微更新设计(2周半)
  完成时间:2014年9月14日-9月28日
  完成模式:集体调研+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
  通过对特定城市地段的阅读、走访、资料分析,建立对该地区发展及改造策略的思考。
  建立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城市演进、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城市空间等)对都市建造物建立的理解。
  确立洞悉及观察城市特质的意愿。
  确立研究分析城市、城市与建筑关联的基本方法。

  A阶段

  A阶段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个人工作。主要针对以下内容寻找切入点:

  1,居住及其环境调查。对住宅从最公共空间,一直到私家住宅入口空间的系列空间公共性调查分析。对不同类型,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居住进行观察及分析。对不同居住条件的住户生活模式进行观察。
  2,菜场运作的时间及功能规律考察,及其周边影响及关系的调查
  3,沿街商业的功能、类型、运作方式调查
  4,城市大型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及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个人工作主要为在城市中寻找具有研究价值的切入点,主要是找到可以展开研究的突破口,以便下一步展开调查,因而不需要以量取胜。

  第2部分为集体工作。由教师按第一部分的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组完成最后的调查及研究成果。

  A阶段小组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田林新村地区,可在,宜山路以南、桂林路以东、漕宝路以北、钦州路以西的区域内进行选择。

  B阶段,个人作业:

  在课程基地周围,寻找进行微调后能大幅度提高城市空间品质的点进行更新设计改造。
  涉及到现有住宅的,需要原住居民可以在原地回迁。
  涉及到公共建筑的,需要与指导教师共同商议可行性。
  争取利用相对小的代价,取得较大效果的提案。

  第三阶段,小菜场上的家——田林新村社区菜场及住宅综合体设计(12周半)

  课程目标:
  本设计注重设计各个环节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些环节包括,建筑的场地关系,建筑造型、建筑的功能调配与人流组织、建筑的公共性等级关系、建筑的空间、结构、建造等因素。

  课程内容:
  为改善本地区居民购物环境,本课题拟对田林新村现宜山菜场的地块进行升级改造。场地内原有其他设施予以搬迁。设置部分社区回转安置住宅。
  基地面积:4700平方米,红线范围见1/500地形图
  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其中社区菜场:1500平方米(包括管理,出租商铺,公共厕所等必须设施,并按规模设置变配电房一间,垃圾压缩站一间)
  社区便利超市:500平方米
  廉租住宅: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不少于24户
  社区回转安置住宅: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75平方米住宅11-15户
  对住宅面积比例进行调整的话,需要明确理由
  停车:按调研要求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必须充分考虑自行车、人力货运车的停放空间。
  退界:建筑退道路红线3米以上,南面红线可不退界。
  容积率:0.85
  建筑限高:24米
  特殊功能:垃圾压缩站按功能要求设计,要考虑垃圾车正常进出及垃圾收集。
  其他:出租商铺店招位置及控制需要进行设计;建筑红线内及周边景观需要进行设计。

  成果要求:

  首次汇报:
  与“菜场”及“住宅”两个内容相关的专题研究报告(与设计概念相关的研究,形式不限,应该有文字内容)、项目宣言书(文字控制在250字以内,主要对设计概念及其生成逻辑进行准确描述,另加1个关键词。项目宣言书可不断修改,但在每个阶段都需要提出。)、概念模型及概念图纸。具体形式比例等自定。

  中期汇报:
  项目宣言书、平立剖图纸、1/200模型、其他各阶段要求的成果

  最后成果:
  局部1/50实体模型,总体1/200模型(需要做场地关系),1/100底层平面,1/200其他各层平面,1/500-1/1000总平面图,内部场景透视图,外部透视图,设计分析图,500字以内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进行了大量集中评图,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更加全面的,教师团体对具体提案的集体意见。其中,第一阶段有1次集中评图,第二阶段有4次集中评图,第三阶段有5次集中评图。来自亘建筑师的孔锐、范蓓蕾老师参加了第三阶段的第三次评图(2014年11月12日)。陈屹峰、章明、李立、孔锐、范蓓蕾老师参加了最终评图(2014年12月27日)。

  本次课程及参展学生为:

  王劲扬(风景园林)、陈俐(风景园林)、熊晏婷(风景园林)、陈路平(风景园林)、贾姗姗(城乡规划)、张万霖(城乡规划)、申程(城乡规划)、花炜(历史建筑保护)、田园(历史建筑保护)、冯田(历史建筑保护)、陆奕宁(建筑学,室内设计方向)、王旭东(建筑学)、朱玉(建筑学)、高雨辰(建筑学)、黄舒弈(建筑学)何侃轩(建筑学)、王兆一(建筑学)、周雨茜(建筑学)、张晓雅(建筑学)、罗辛宁(建筑学)、鲁昊霏(建筑学)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展览 (556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9 articles)


建筑设计师 (118 articles)


同济大学 (30 articles)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 (23 articles)


城市规划 (24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