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每筑微评】这几年工业设计的任务逐渐多了,工业建筑的设计师怎么工作的?同学何晶在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工作,他说,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简称航空规划院)主要搞民用工业设计,不垄断,纯粹面向市场。工业项目按照总投资计算设计费,如果按照每平米建筑设计费用做比较,他们的设计费大大高于民用建筑设计。看来,做工业设计也蛮好的!没见过杨文博,但是看着他写的采访对话稿,对这个青年建筑师充满好感。圈子里面不少建筑师把作品当成自己的“纪念碑”,遇到地标项目、豪华工程、文博建筑常常窃喜这样的“机会”。而他却在垃圾焚烧、热电厂等等“不看脸”的工程设计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用自己的青春投入国家建设。我钦佩这个小伙子!

工业建筑培养设计师宏观的视角和宽广的胸怀
                                                                                                                                                               作者:杨文博、赵敏


在工业建筑设计领域,我们熟知的国际建筑师有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等,在国内的建筑师们更是默默无闻,如建筑师黄星元、费麟等皆因涉足民用建筑领域才逐渐为人们认可。可以说,工业建筑设计师是个无名英雄的高产行业。80后小伙杨文博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这是一家全国著名的工业建筑设计院,他在同学何晶下属的部门工作,是个很能干的青年建筑师。翻开杨文博的简历,他从事最多的是能源工业建筑设计和垃圾处理建筑设计,这两类建筑,相信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很少问津,然而,我们的生活又怎能离得了它们?

赵敏:请谈一下(鲁家山)项目的创作体会。
杨文博:鲁家山生物质能源项目在2011年时,是全国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的环保工程。该设计核心是在一个隐蔽的山谷内设计出一个长度180m、宽度140m、高度56米的大体量主厂房,该建筑的既要复合特殊的工艺流程要求,又要体现出行业环保特色。作为北京市最重要的能源环保工程之一,建成后一定会对全国该类项目产生积极影响。团队成员认为一个在地区或者行业里面代表性的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用简笔画表达出其设计理念和行业特征。例如——a.埃及的金字塔 :锥形体灵感来源于沙漠中的沙丘;下大上小的体量象征着皇权的稳重、安全,并且有与天空神灵对话的神秘感;b.迪拜的帆船酒店:港口城市的标识,体现了城市的来源——小渔村;表达了城市的未来——国际化顺风而行的商业大都市;c.悉尼歌剧院:一个有着人文气息、文化氛围浓厚的生活栖地;在高高坐垫上即像帆船,又像橘瓣,有种隐约翅膀感觉的弧结构,表达了市民的浪漫情怀,交响乐的空灵震撼;d.国家大剧院:在众多庄严建筑环视之下的水中珍珠,更像幕布关闭时的瞬间抓拍;用未来派的简约形式表达国家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更像是中国传统太极思维的形式化表达;e.垃圾焚烧的工业项目需要的理念:工业——安全——有稳定的基座;厂房——简洁——大面积屋面、墙面金属结合体;环保——绿色——采用节能科技措施;教育——童趣——蘑菇头、魔杖似得烟囱;然后这个方案就出来了

赵敏:鲁家山生物质能源项目的设计工作对你个人成长意味着什么?
杨文博:本项目使我对“见立”的理解深入脑海。“见立”思想是白林老师多年来带我做设计一直强调的设计方法,它源自白老师日本留学期间在川崎清、安藤等事务所学习期间体会到的。建筑设计的本质是建筑师在房子建成之前,需要脑海中清晰地想象到房子建成是什么样子,成熟的建筑师会使建成前后的效果基本一致,而不成熟的建筑师就会遇到建成的效果与之前构想不同的窘境,最后通过若干项目积累教训逐渐成长。尽早避免类似问题的方法就是平日多参观建筑,现场体验建筑的各种尺度、以及材料与环境的相处关系。设计中图纸是完成建筑表达的方式之一,精美的图纸、漂亮的渲染固然重要,但不是本质,我们用三维计算机,手工模型等方法也可以表达设计。鲁家山项目除了主厂房,还有十几个附属工业用房以及宿舍、办公、科研、展示中心等大小不等的建筑,每个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入口空间的氛围营造,阳台、雨篷、门窗等细部空间的尺度感把握和材质的掌控与最初的设计产生了一些不同。这些主要是设计从宏观定位到局部细节中,“见立”思想把握不够持续,对于很多以前参观的建筑局部空间体会需要经过深刻的实践体验才升华到了自己的东西。其次是设计是一项社会工程,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与业主、施工单位相协调推进的工作。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相对合理的利益诉求,建筑师作为服务业的范畴,我们需要有与各部门协商解决出现的问题能力。在设备安装、施工时序、门窗、幕墙、精装、景观等很多方面施工单位能够提出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使我感受到建筑师应该是在工地磨练长大才好。最后,有了以上两点的体会,我们运用实体的见立,掌握施工方法、材料特性及工艺安装经验后,会对自己的设计更加自信。任何一类设计在团队成为专家之前,设计首先都应该开始于分析研究,整理出同类建筑的国内外行业特点,与场地、环境、材料极限、业主特殊要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基于此我们对该项目的基本把握,对创新点会产生基础性的自信,他会为后期若干方案的设计深化、调整,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方向指引清晰的道路。

赵敏:作为AVIC的设计师,你认为五院在创作方面的优势在哪里?
杨文博:AVIC五院以能源及热力系统、垃圾焚烧发电等市政环保项目为主的设计研究院。由于大部分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和大学教育都是以接触民用设计为主,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了解相对不算多。2011年刚来五院时,我们团队做过以中国、日本、欧洲三个人口密集、环保压力较大为代表的地区内垃圾焚烧发电工业项目的发展概况对比,发现我国该类项目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当时在工业园区复合性设计、工业建筑公建化、人性空间放大化、生产过程透明化、设计元素模块化等方面有很多的工作可以深化发展。通过建筑师之手,提升人们对于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关注兴趣,设计成生产、研发、观光一体化的综合性园区,建筑设计成工业安全运营、理念主题突出、配套服务多样的现代开放式工业厂房,以参观者的亲身体验增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有很大的社会价值。我们单位在工业类的设计有很深的积累,建筑设计与各个专业、施工等配合度很高,钢结构大跨度等专业技术在全国位处前列,方案的完成度水平很高。在五院完整的技术平台上,结合国家本轮环保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时代背景,建筑师调整好心态,放开领域视野,自己可以实现个人的建筑梦想,单位也会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也会为国家新世纪环保事业做出积极力量。

赵敏:你认为什么是好建筑?
杨文博:在我心中好的建筑一定是体现东方、驾驭科技、融合自然、和谐周边人际、生活关系的未来建筑。更高层次是随着国家在世界国际地位以及扮演角色的变化,开一代风气,某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系列作品。就像当年的路易.康,当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解决了国民基本的生存问题后,需要出现本土的大艺术家、大哲学家向世界传道二战后的美国价值观,引导新世界的发展一样。作为现代主义的旗手,路易康却牺牲传统的物质生活因素;作为建筑情感主义的重要奠基人,思考过程却热衷于理论研究,发展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主张每个项目必须都有特殊的约束性;作为传统砖材料的继承人,又开拓了设计中光影因素的极致表现,震撼性的实现建筑情感的表达。整体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大气不拘小节,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的建筑形式,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美利坚民族融合了德国的理性、英国的低调严谨、拉丁美的热情奔放以及在美国这片心土地上大气、开放的包容性的新建筑流派。好的建筑一定是业主与设计师一起寻找梦想,发现梦想,实现梦想的探索过程。本质上是我们想成为成么样的人,我们倾向于怎样的生活方式,必然在使用、形象、细节上有明显的表现。个人认为建筑无大小之分,类型之别,在合理的预算范围之内,能够实现出体现东方、驾驭科技、震撼心灵的建筑是真正的好建筑。a. 体现东方:我们既要充分意识到文化的自豪感,又不被这些东西所压倒;他应该敏感于采用现代科技材料而又能保持一种跟传统与信仰的关联。在新的建筑种类、建筑尺度条件下,我们用更加高效、环保的建筑材料仍然能够表达出东方人特有的建筑感觉。这里并不拘泥于古建筑的风格元素或者材料,而更多挖掘东方人的思维习惯、生活特点相应形成的建筑表象。例如古建筑中的坡屋面虽然有很多类型,受到很多材料、技术条件的限制,但是它们本质都与我们的山水画、歌舞、服饰一样,表达了舒展、追求自由的情怀,以及建筑尽可能与环境的接触、融合等对环境尊重的因素;我们都喜欢东方式的院落布局,它更像东方特有的社会结构体系,每一个房间都面对着一点自然小院儿,但是更多是众多房间、建筑组合而成的组织构架,因为实体的存在,空间才有有意义,类似于广大的社会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交合,才使个体有价值;院落虽然复杂多变,但是始终脱离不开围墙的范围,整体通过水池、廊道、祠堂、轴线等隐含的核心元素将复杂整合为一体,这更像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观使千年来复杂庞大的社会有序运转。新时代我们在更加注重社会生产、交流效率之余,对自然的尊重、对自我的舒展、与家庭、社会体系的融合、我们很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我们与其他民族有很多不同,这些不同之处通过规划理念的设计、建筑材料性能的发挥、虚实空间的布局、建筑群、景观、单体、内饰的对比都能展现了我们的特色。b.驾驭科技:作为建筑师我们不一定精通很多科技,但是作为项目策划和构思者,我们能够整合很多新的科技手段于设计、施工、建筑的使用等过程之中。当前流行的很多建筑材料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语言,为了建筑理念的表达将不同材质的组合,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在材料的性能极限方面,与结构配合展现材料的极限美,将至未至等纯粹材质美感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在绿色建筑的体系建设、评估方面,在BIM技术与施工配合方面,在智能建筑后期运行方面会有着无限的探索空间留给建筑师。c.震撼心灵:对于建筑的美不美、像不像一直众说纷纭,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个人觉得美是幸福的体现,有多少种幸福观,应该就有多少种美,每当我们看到张大千的《大千山水》、米芾的《深山夜雨》、莫奈的《睡莲》、古非洲的巨型雕塑都能产生内心的激动澎湃。今天在我们已经成就了高度内部和外部秩序的社会中,生活在已经实现了按部就班的过度确保条件下,用创新的方式摆脱过多的日常规范,用更多饱含和谐、平静、节奏的抽象艺术以解精神之渴就备受关注。建筑一直不懈的在争取“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力、思想穿透力”。
建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直到今天中国建筑师的培养仍然以理工科出身的人中选拔为主。在我们文化背景的内涵性格、主流媒体以及主流哲学观的影响下,我们的设计在完成功能合理、工艺领先的情况下,设计的建筑就是略少西方设计的动感、震撼或者应该有的感动。我曾经问过一位西方建筑师,他告诉我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做出发自内心的喜欢、陶醉的建筑形式。那么我想、我们设计的问题在于需要持续提高自己艺术修养,需要建立自己艺术评价理论系统,架起东方人的美学、建筑理论的制高点。我们东方人含蓄、内敛的君子人格使我们的作品有着外表平静、内心热烈、重视精神层面和与自然与社会、人与人彼此关系的建筑实体形式。这就好比虽然西方的油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中国的水墨画与西方油画,在造型、色彩的表现层面完全处于两个逻辑体系里面,用油画标准来评价水墨的画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建筑设计对于艺术的追求是永恒的,或是笔墨酣畅、气势磅礴,或是清淡秀气、气韵生动,或是粗放的精细,或是混沌的明晰,乃至是融贯东西实现大同哲学艺术。中国建筑师需要培养出大气而厚重的气质,形成由内而外散发的人格底蕴。虽然创作过程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要讲清楚相关的故事,将建筑作为社会的诉求,明确你的服务对象是谁?投资规模多大?周边环境怎样?你的设计将对城市有什么影响?现阶段世界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人们在你设计的建筑里面能够体验到什么样的亮点?把这些事情串联起来,组成和这个项目有关的故事,并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心源为笔、雕像成型,将建筑形式从经历一个漫无边际的大胆想象,到渐渐顿悟逐渐看到清晰的形态,用情感与真诚勾勒一道道线条,实现从平淡到诗意,超越自己的境界、眼界极限,体验到尽可能遥远,宛若环球探险一般,路途遥远多变,景象万千,有形的,无形的,熟悉的,陌生的,连续的,间断的,逐渐依稀可见,彼此相摩相荡,氤氲化醇,直到停在诗一般的境界里。

赵敏:除了设计你还有何兴趣爱好?
杨文博:工作以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抱着欣赏建筑为目的旅行。这是我在大学刚入学的时候受到启发养成的习惯。很多时候在参观之前会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平面、剖面图以及相关人士的评论。然后会想象它实体的空间感受如何,如果是我做这个设计很多地方该如何处理。到了现场以后将休闲式的随机游览与有目的的重点关注相结合,最后每一个参观后的建筑都能在某方面得出自己一些的读解,现场体验好的建筑是如何通过各种材质的组合,与环境融合或者冲突的立意手法,实现了他浑然一体的效果,并挖掘一些它所代表的内在品质。

赵敏:谈谈你最喜欢的建筑师?
杨文博:对于经历了大学教育,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的我来说目前已经积累了基本的建筑审美感觉和建筑理想,很难在像初入建筑领域时候对于某位建筑师的狂热喜爱。现在在自己的头脑中已经分类为若干抽屉,将很多好的建筑作品、建筑思想、建筑美学成就,如果喜欢就按照自己的分类体系整理进来融入我的设计系统里面,如果超越了我目前的理解层度,但是感觉很好,我会为之新建立一个抽屉进行逐步的吸收,当有与自己的设计系统有冲突的情况时,可以将其拒之门外。总之我们喜欢某类建筑,某位建筑师不是为了成为他,而是为了成为更加清晰的自己。

赵敏:相比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在创作上面有何特点与难点?为何你热爱现在以工业建筑为主的设计方向?
杨文博:相比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设计中有三个特点:一是“协调工艺”。提到工业建筑,大家脑海中可能会出现复杂的管线排布,隆隆的设备运转声音甚至是烟囱不停地排着气体,这确实是工业建筑的直观印象,建筑师经常需要与7-8种设备工艺专业配合,完成一个项目。我单位一个垃圾焚烧电厂项目从最初的项目申请报告、环评报告撰写、论述该项目与城市宏观的发展关系,红线内厂区的规划布局到建主厂房内设备排布,都需要热机专业牵头,各专业配合完成。在这里建筑师擅长于规划、建筑设计和人性化使用的专业背景会在各个阶段对工艺专业提出各种修改意见,甚至提出概念性的工艺设计方案,以更好的满足人的使用。也就是说我们完成建筑专业自己的工作之余,又持续对工艺设计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火候把握”。实用、经济、美观是工业建筑多年来的基本要求。在新的时代,工业建筑不仅为机器服务,更成为旅游景点、环保教育基地甚至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工业建筑的建成效果越发重要。传统的傻、大、黑、粗的形象必须改变,但是过于花哨,甚至是矫揉造作的造型与材质选用也是很不得体。这需要建筑师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崭新、理性、高效、环保的建筑形象与城市名片、企业文化、行业特征甚至是时代要求的恰当体现。三是“安全性、造价控制”。安全生产是工业项目的基本要求,且工业项目均属于企业行为,需要考虑投资回报问题。在具体设计中,对于不同设备房间,考虑防水、防火、防爆炸等要求各不相同,大跨度的工业厂房屋面需保证不能有任何漏水,一旦出问题停产、人员受伤将会是难以估量的财产损失,建筑师在安全方面承担着极大地责任。其次在保证建筑效果之余,对于体量、规模的经济性,建筑选材都需要做出多个方案,设计前期需要与业主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才能深化设计。喜欢以工业建筑为方向的设计内容与个人成长有很大关系。在前期工作中,在白林建筑事务所跟白老师学习了三年的城市设计工作,这种介于规划、建筑的中间设计学科需要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城市的发展特征以及出图文本的微观设计效果均提出很高的要求,设计师需要更多的理论水平和抓住大关键、把握大方向的掌控能力。工业建筑设计往往与城市的工业园区整体开发相关联,庞大的体量也符合建筑师个人宽广心胸的设计爱好,而且通过国内外该类型建筑的设计效果对比,我认为工业建筑还有很多方面的发展潜力,因此对该类建筑很感兴趣。

赵敏:是不是你们的设计工作和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的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比民用设计单位你的那些同学们,你们单位的设计工作收入如何?又有何特殊和重要的发展前景?
杨文博:我院目前的工作确实与国家目前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垃圾焚烧项目需要综合解决废水、废气、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再利用问题,而且与市民日常生活产生直接联系,该类项目也是解决中国目前城市化发展与国家产业升级转型若干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相比于很多民用设计单位同学,这几年我们的工作量较多,院里能够保证年轻人的生活问题,只要对工作有热情,愿意担当,单位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对于建筑师,规划、城市设计、民用或者工业建筑设计工作是相通的,只要掌握了相对正确的方法,培养出自学能力,对于设计工作本身没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我们发现国外很多优秀的设计大师在早期甚至是现在,还在从事工业建筑设计。工业建筑培养了设计师宏观的视角、协调性的工作方法、宽广的设计胸怀,对于设计师的培养很有独到之处,未来在工业建筑本身的公建化、人性化、透明化的深化设计以及其他民用建筑的设计思路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赵敏:80后青年建筑师与70后、60后建筑师相比,你认为有什么不同?
杨文博:对于80后建筑师,在学校里面,70后是他们的师兄、师姐,60后是他们尊敬的老师。今天在工作单位内,大部分80后建筑师均已成为各单位的工作主力,70后应该更多的是他们团队的领导核心。我更加感受到,历史上中国曾长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强大的国家。今天,即使我们尚未成为世界的第一,当下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点,而且还会继续向上走。在城市化的大潮中,今天的建筑师本质上根本不存在生存问题,怀才不遇的可能性非常的小。我们关注的问题只是凑合着活还是过得更有意义。另一方面又可以说生存永远都是问题,因为我们有着有成千上万种解决方式,而理念和理论正式表明这一方式的指导思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我们在各个领域的技术上有了很好的积累,正在跃跃欲试的向更高层次的设计、制造全价值产业链上拓展,我们现在各领域的自主科研、设计水平需要产生由本土出生的带头人,站出来代表中国与世界竞争,中国就处在需要产生自主人才的临界阶段,这是我们80后一代人必须承接的时代任务。

个人主要作品
1.南充垃圾焚烧发电站
设计人员:何晶、杨文博、沈强、薛彦博等
项目分类:工业项目
项目地址:南充市
设计时间:2010年
建筑面积:73600 m2
南充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化学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200t,总投资4.2亿元,由中航工业南充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BOT方式投资、建设、运营。建筑造型方面本质上是三个大体量厂房与周边若干个大小不等建筑的衔接问题。为了将其彼此衔接设计有一定的趣味性,减少传统对工业厂房建筑单调的感觉,有必要采用一种大家都有所了解的形式引起共鸣,突破建筑视觉领域,以此触发人们对生活经历的共鸣。我们采用了向“Super Flat”这一当代艺术潮流学习,造型试图抹平“娱乐”与“艺术”之间的界限,缩短两者距离,借用“俄罗斯方块”的设计理念,用凸凹变化的手法,增加空间构成的情趣感,减轻庞大建筑体量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将周边小建筑与主体建筑彼此凸凹咬合,伸缩变化。在体块交界处以玻璃为过渡材料,既满足采光要求,又增强了虚实对比程度。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2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3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4张图片

2.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
热力电厂
设计人员:何晶、杨文博、沈强、陈静、薛彦博等
项目分类:工业项目
项目地址:广州市萝岗区
设计时间:2014年建筑面积:53200 m2
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拟建厂址为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福山村,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为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考虑日处理垃圾4000吨,负责处理广州市域范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房根据工艺布局体量要求,形成两组焚烧间、两组烟气净化间和一组卸料平台五个高低起伏的巨大体量一字型排开,与东侧的汽机厂房及主控厂房连为一体。根据本项目“展翅高飞”的设计理念,我们将东立面有250米长的的汽机厂房及主控厂房,设计为海鸟展开翅膀一般形状立面效果。后部主厂房两侧的烟气净化间在满足工艺体量要求之下,与汽机厂房立面相呼应,设计成弧形金属排架屋面。整个厂房体量方整均衡,局部富于变化而风格统一,简洁的造型使经济可行性极强。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5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6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7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8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9张图片

3.鲁家山生物质能源项目
设计人员:何晶、杨文博、沈强、薛彦博、吴思海、季洪源、邹金江等
项目分类:工业项目项目地址:北京设计时间:2010年
建筑面积:69500 m2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六环附近的门头沟区潭柘寺镇鲁家滩村,日处理垃圾3000t,工程总投资约为22.8亿元。由北京市政府和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垃圾焚后减容量达到90%,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建设场地分为东区和西区,西区为生产区,由焚烧厂房、汽机及主控厂房、110kv升压站、水处理车间等厂房组成。总平面布置以满足工艺流程的高效合理运转为基础建设场地资源,利用通过控制场地开发强度,并采取适宜的资源利用技术,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公共设施的资源共享。场地绿色植物采用防污、滞尘设计与配置,提供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建筑平面布局中垃圾车运输流线、参观流线、工作人员流线互不交叉、洁污分开、动静分开、营造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主厂房用深灰色的水泥批叠板、绿色平钢板和金属小波纹弧钢板,配合三大体块的穿插变化,表现了基座的沉稳、绿色科技的设计主题、弧形屋顶墙面富于变幻的体量,这样模糊的造型又与周边山体产生呼应完成了主厂房的设计。后部将百米高的烟囱设计成为上大下小的白色变换体,它即像一朵蘑菇,又童话世界中的魔杖,纯净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烟囱中排出的干净、安全的气体。多个体量用斑驳多彩的聚碳酸酯圆形窗户连为一体,使彼此造型各异又统一于一个主题之下。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0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1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2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3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4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5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6张图片
注:
1.本文原载于ikuku建筑网《每筑建文》专栏,写于2014年。
2. 杨文博,生于1982年11月25日,吉林省通化市人,北京交通大学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硕士,现为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工程师。
3.赵敏,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清华大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特约副主编、《建筑知识(a+a)》特约评论人、Ikuku建筑网特约评论人、非常设计师网特邀资深设计评论人、专筑网特约建筑评论人,独立撰稿人。
每筑建文发布宗旨忠实记录当代华人建筑领域的事件、人物、作品和声音客观反映当代中国建筑的现状和思潮汇聚中华建筑智慧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第17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414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建筑师 (856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8 articles)


发电站 (4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