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作者:赵敏


可持续发展现代人在盖房子的基本出发点上并没有与古人有任何不同,还是为了满足“遮风避雨”的肉体需求与部分精神需求;与此同时,现代人由于掌握了科技这把双刃剑,反而需要更加自我克制。一端是建筑的基本出发点,另一端是通向人类未来的自我救赎,建筑设计该如何连接这两端已无太多选择。


在21世纪初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实现了“超速度”的发展。与此同时,“雾霾”、“水资源紧张与水污染”、“大城市病”等问题不断被老百姓诟病,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和行业部门加强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认证,以防止“贴标签式”的绿色建筑设计,让绿色生态设计成为逐步推行、有法可依的具体细则。中国很多在过去几十年中建成的建筑都没有达到节能要求,也有更多的建筑面临“新型城镇化”时代的功能转型。如何改造和继续利用它们?这一点,很多欧洲城市的改建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南极中山站新建筑建设南极考察站面临着多种困难,包括极端恶劣的环境、孤立无援的位置、长途艰难的运输、短暂的建设周期、薄弱的现场支撑能力、高昂的运行成本、严格的环保要求、特殊的材料要求等。该项目特别重视节能与环保设计。

节能策略:优化站区规划、改善建筑体型、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选择合适的热源回收发电余热、全热回收新风系统等措施,使单位面积热耗从200w/平方米降到25w/平方米;通过改变热源,燃油的利用效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综合节能效果提高了20多倍,同时开始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环保策略:除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能源管理、废物处理、控制燃油污染外,合理的站区规划减少了建筑积雪,大幅降低除雪产生的排放;独创的外围护双层表皮,可不影响内部使用而更换外层,使原来南极建筑的使用寿命得以成倍增加。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3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4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5张图片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是一个旧楼改造的项目。将原有巨大的大巴车立体停车库被改造成同济科技园里一座现代化的会议和办公楼,让人非常惊喜!建筑的地下功能基本没变,但是设计师在原有三层办公空间的顶部加建两层,采用现代钢结构体系,四层局部架空,五层大跨度悬挑,形成“玻璃盒子”般的悬浮感。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6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7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8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9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0张图片

北京侨福花园广场北京侨福花园广场是个综合服务楼,集商场、酒店、办公于一体,共20万平方米。基于对规划条件、环境要求及建筑功能的综合考虑,建筑分为2高2矮4个单元,2层以下裙楼相连并采用一个巨大的玻璃环保罩覆盖(屋面为ETFE膜)。结合环保罩的设置,设计中采用了双层幕墙、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屋顶花园、冷辐射吊顶等绿色技术措施。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1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2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3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4张图片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在保留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固、创新的工程,使改造后的建筑成为传承工业文明、保留现代遗产、以音乐文化为产业,创造具有时尚元素且持续发展的开放街区。园区建筑大体分为A、B、C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A类:对于有特定历史感,外观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尽量少改动外观,适当抗震加固;新旧对比,在不影响保留建筑整体形象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时尚元素。B类:外观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将外观改造成具有历史感和工业特征的老工业建筑。C类:新建建筑。设计方法是新旧结合,使新建筑与原厂老建筑风格、肌理协调。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5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6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7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8张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松花江路历史建筑改造松花江路14号至37号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内,原为老中山大学时期教授的居住区,现已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在完整街块内,北面一列是5栋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坡屋顶别墅,南面一列是4栋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独立式住宅。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建筑破败,更有部分已成危房。面对这些在城市高速发展中被遗忘的历史建筑,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从2004年起至今,经过三次渐进式的更新改造、机能更新、社区融入、生态节能的设计策略,将这组破败的历史建筑逐渐转变为一个独具岭南地域特色的、充满朝气活力的建筑师工作室,为校园创造了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创新基地,为社区创造了一个自然、人性化的公共活动场所。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19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0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1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2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3张图片

上海科学会堂保护工程科学会堂建于1904年,原为法商球场总会,砖木混合结构,是一座具有法国文艺复兴特征的古典式建筑。它自建成后的一百多年间,经过数次改扩建,现东西延展长达130多米,错落有致。2010年,保护工程启动。工程以尊重历史、精心修缮为设计原则,尊重和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原有结构和特色装饰,修复了外墙卵石饰面、南平台、外门窗形式等,恢复室内空间格局的同时,结合科学会堂的当代功能需要布置展示、接待、会议及办公空间,并在不破坏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植入现代设备、无障碍设施等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使科学会堂在恢复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成为适应现代办公和学术活动的场所。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4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5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6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7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8张图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扩建范围位于现有纪念馆东西两侧,主要包括新扩建纪念馆、万人坑遗址改造以及和平公园三部分。本设计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合,由东到西顺序而成,鱼池相对应的是“断刀”、“死亡之庭”、“铸剑为犁”三个空间意境的塑造,形成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完整空间序列;建筑空间从东侧的封闭、与世隔绝过渡到西侧的开敞,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29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30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31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32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33张图片

注:
1.本文为2014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部分项目建筑评论综述,系连载,第2/5篇
2.赵敏,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评论人,《a+a建筑知识》特约评论员,ikuku建筑网特约评论人。
3.特别鸣谢: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北京凯欣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的大力支持!
===============================================每筑建文发布宗旨忠实记录当代华人建筑领域的事件、人物、作品和声音客观反映当代中国建筑的现状和思潮汇聚中华建筑智慧================================================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二)/可持续发展第34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90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9 articles)


中国建筑 (23 articles)


中国城市 (78 articles)


城市规划 (242 articles)


节能环保设计 (7 articles)


办公楼设计 (4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