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作者陈达,将本文授权「专筑网」发布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1张图片

可能很多知友会觉得很奇怪,这个建筑在今天看来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特别之处,可是要知道这是雨果哈林在1922年前后建成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同时期的其它几位建筑师的作品来做一个对比。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2张图片

这是早一些的贝伦斯所做的AEG工厂,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雅典神庙的原型以及古典形式的影响。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3张图片

这是格罗皮乌斯所做的法古斯鞋厂。格罗皮乌斯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高度的均质化和对比例以及模数的重视,这是受到了其老师贝伦斯的影响。同时为我们所熟知的柯布西耶、密斯等都受到德意志制造联盟的理性思维的影响。我觉得这样的影响或多或少是现代主义建筑在1960s前后受到强烈抨击的原因之一。匀质化,工厂制造等类似object-type的思维在当时风靡一时被当作新建筑的风向标。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4张图片

这是稍早时候柯布做的自宅,此时的柯布尚处于无比纠结的状态,其震惊世界的从雪铁龙住宅开始的现代主义住宅系列才刚刚起步。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雨果哈林的这个建筑。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5张图片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6张图片

首先我们注意到建筑的左上角的谷仓,这个谷仓的形式与一般的平屋顶谷仓不同,这种形式并不是由建筑师随手设计的。从容量上来讲,近似半圆柱的形式比一般平板的形式要能容纳更多的粮食,从结构上讲,雨果哈林采用了当地的竹类材料,而类似尖拱地形式也正好体现了竹这种材料的受弯特性,形式正是材料的合理表达。

模型照片右下角是牛舍,这是我要讲解的重点。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7张图片

大家看牛舍的平面图或许会觉得非常怪异,然而这样的形式是雨果哈林完全根据牛的族群习性和使用方式设计出来的。

首先我们看到右上角,牛棚的顶是倾斜的。这个设计有三个导向因素,第一是降水可以通过屋顶的倾斜表面收集到牛的饮水槽中。第二是从上部落下的草料可以顺着牛棚顶进入食槽。第三是倾斜的屋顶能改变屋顶上部的空气流速,形成压差,牛棚内的废气可以更快的散去。雨果哈林非常强调一个动作的多重意味,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体现。
再看回牛棚的平面布局。牛棚的整体布局呈纺锤状,与一般的直排状不一样。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能容纳更多的牛。第二是形成了明显的向心性,大家可以注意到3的位置是公牛的位置,一个牛群中的公牛是处于统领地位的,因为主人要靠这样的种牛来繁殖小牛,所以雨果哈林将公牛放在了中心轴线上,在形式上反映了这一氏族关系,公牛在正中央俯视它的妻妾们。我们再看向最北部的4,4的区域是小牛舍,它之所以被设计成半圆形,是因为小牛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很容易打架和四处碰撞,这跟我们在设计幼儿园时要把转角设计成圆角是一样的道理。再仔细看看5跟6的区域,分别是小公牛舍和小母牛舍,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小公牛作为族群未来的接班人和核心,应该在整个成年氏族社会的一侧来观察自己父辈和母辈的行为来获得经验教训,而小母牛则应处在偏远的地方暂时安心成长以免过早被成年公牛看上。
这些理由可能让你哑然失笑,但是如果认真想想,又不无道理。重要的是,这与同时代的理性主义所强调的机械和模数,工厂和典型思维是多么的不同。

来看看实景图吧。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8张图片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9张图片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10张图片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11张图片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12张图片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13张图片

注意到立面上突出的砖条了么,这也不是为了所谓的丰富立面造型而做的。这是防撞条,是防止牛车在转弯时碰坏墙面而设置的。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圆弧形墙体与直线墙体的砌砖手法是不一样的。一般墙体都是顺砖砌筑,而弧形墙体是丁砖砌筑,这样的砌筑方式也与材料本身的受力性质有关。

关于更详细的加考牛庄的介绍,可以去查阅《现代建筑设计案例》这本书,里面有对雨果哈林其它作品的相关介绍。在雨果哈林作品中,每一处的处理你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理由,而这种理由并不是所谓的比例模数古典形式产生的,而是基于人或其他使用者的需求而设置的。

这在当时被称作功能主义。

所以我要说的这个建筑的特殊之处在于:

无论是对比过去强调比例形制的古典主义,还是对比现代强调机械化和典型化的理性主义或是现代主义,雨果哈林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的使用和人道主义在建筑中的体现。
因此他的建筑是独特的,甚至是量身定做的唯一版。


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难得的思想。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后推一下,我们会发现TEAM 10在第十次CIAM会议上所提出的观点,与雨果哈林当时的设计思路是不谋而合的。对此我只能感叹时势造英雄,在1920s前后建筑师们急于寻找一种不同于过去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建筑体系的新的适合机器时代和工业革命的建筑体系,而既然要形成体系,那么注定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个人的性格,寻找object-type,寻求一种统一的风格,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进步的需求。

我今天讲雨果哈林,是想更多的人知道在当时的德国,除了德意志联盟主导的理性主义思想,还有费希尔门下的一干奇葩,但他们往往是被忽视的或者在中国是鲜为人知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人都是谁,老师费希尔深受奥地利规划家西特的影响,认为设计应该结合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来综合考虑而不应过度现代化。他门下的学生有将人的需求和人的使用放在第一位的雨果哈林,有一生致力于集合住宅及小型社区设计和研究的布鲁诺陶特,有重视文脉和建成环境的E.门德尔松,他们被称为功能主义者和手法主义者,皆因他们的设计都太过有“性格”。

雨果·哈林和他的加考牛庄第14张图片

这是大名鼎鼎的魏森霍夫展的规划图,这个规划做了两版,一版是密斯做的,一版是雨果哈林做的。
其实很明显,上面的小图的建筑布局顺应场地的等高线布置,形成了微妙的聚落感,这是深受费希尔影响的哈林做的。
而下图密斯做的规划则是规规矩矩横平竖直,他自己的建筑放在了最中心的位置而且占地面积最大。
最后入选的方案是密斯的方案,因为评委们都是辛克尔时期的老头子们,他们不能容忍随意的控制线和无规则的布局。

我想老先生们的观点大概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而雨果哈林之流则被视为一种异类。的确,在高效率告诉运转的社会里,没有什么人会去关注有血有肉的人,因为他们太矫情,显得过于碍事,这样的观念一直都隐藏在时代车轮的后面,在当代似乎也是如此。

我并没有说现代主义的发展就是无情的,冷血的,我在上文讲过,这是时代的需求。


我写这么多只是想表达我心中对雨果哈林们的敬仰。


毕竟在我看来,建筑之所以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有吸引力的艺术,除却它脸上的浓妆艳抹带来的欢愉外,还有那一颗藏在外表之后的怦怦跳动的人心。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67242/answer/82898211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761 articles)


砖砌体结构 (11 articles)


经验 (3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