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每筑微评】在《建筑档案》对话现场,我看到一幕精彩的对白。2015-2016,建筑师窦志从一家大设计院来到一家大地产公司,不是出于迷茫,而是看清了自己想要。


这一年也是建筑师们感到最困惑和迷茫的一年。

其间适逢国内建设规模和数量下滑,君不见前几天各大设计院为张家口奥林匹克中心一个项目在网上拉票的火爆程度,堪称2016开年建筑设计圈里的第一“嗨”?!两个大院间的绝情撕逼,通过互联网的放大,变成了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狂欢。投票看脸看交际,拉票,替代了真正认真地审视方案……


其实,建筑设计的路应该更宽广……

2016年,建筑设计是不是没活儿啦?窦志说,从北京院来到远洋地产快一年了,国内很多开发项目都在关注。客观的说,设计项目虽有减少但量还是足够的,但有的设计院却没活儿干。我想这不完全是市场规模变小的原因,而是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去重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市场需求,什么是建筑师应该完成的设计。

歪果仁做的设计为啥地产商辣么喜欢,花天价设计费也要请他们?窦志举了一个栗子:前不久有一个香港项目,是一位美国建筑师做的设计。对待我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合理的部分他会欣然接受,有异议的部分他会拿出多个比较方案供你选择,不合理的地方他会提出问题所在供双方讨论。专业、敬业而职业,他不会因为你是甲方而盲目迎合,也不会因为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怠慢,确实令人钦佩和尊重。

第一幕: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由此到彼的设计实践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张图片

〉〉〉〉我·幸运的七零后
我常想,像我这样一根筋的人,生在这个时代还算幸运。念书的时候,接受的是正统思想教育,刚工作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外界诱惑。做自己喜欢的建筑设计工作,简单而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困惑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心中。即使到了不惑之年,仍在内心不断的自我追问。好在这个时代给予我们越来越多的机会和空间,让我能够去探寻答案。

〉〉〉〉我·喜欢瞎琢磨
我爱琢磨事儿,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脑袋经常闲不下来。想一件事就非要想清楚,因此经常睡不好觉。这可能跟遗传和生长环境有一定关系吧,家里好几代人都是搞技术的,喜欢研究,凡事都得弄个明白才行。

〉〉〉〉我·做事一根筋
在大学里,老师让我们一周画几张速写。很多同学都不画,或者到最后随便凑合一下上交。我是老实听话的那种,每天画一张。时间长了,慢慢成为我的一个积累。别人说我做事踏实本分,但我自己认为是因为我胆儿小、有自卑感,自卑的人想把事情做好,就只能一根筋,没别的办法。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张图片
201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报告
◆  ◆  ◆
人在各个阶段,会受到不同环境、不同人的影响....................................................................................

小时候父母因工作需要两地分居,印象中生活很清苦。但父母无论对待工作还是家庭,那种坚持、认真和专注的行为方式,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是我与父母平平淡淡的日子中汲取出来的生活观念。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我的课程设计做的很好,但因为胆小自卑,当面对同学时就讲不出来了。当时我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我夫人的她和我讲,你要是喜欢建筑设计,就必须要学会向他人表达你的观点,而且要充满自信。后来我就想,讲不出来只能说明你能力不行。很多东西在脑子里似乎是明白的,但实际还是一团浆糊,只有说出来,条理化、清晰化,才是真正明白,才能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后来我就有意识地练习自己,怎么把一个复杂的事情通过文字清晰表达出来。练习表达对建筑师很重要,它会让我们更加深入认识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思想。我想,这种训练不但强化了我一根筋的思维方式,也是我后来不断构筑自己建筑设计哲学观的一种方法。工作后,赶上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人说你要挣钱了。实际上刚毕业的头几年因为都在做方案,没有实际工程,奖金很少。但我坚持住了,这可能是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一种精神力量吧。客观的说,我的工作运气不是很好,就项目来说没赶上什么高大上的,很多项目都是人家不做我接过来的,或者是通过投标获得的一些小项目。但是无论项目大小、是否费力,我都会兢兢业业去做。如果说胆小自卑是不幸的,那么能在各个阶段有帮助我成长的人却是幸运的。如同有人授予武器、有人授予盔甲、有人授予盾牌,把我武装起来一般,我的成长就是很多人给予的过程。尤其是我的研究生导师,跟着他做了近五年的设计和研究工作,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他严于律己、谨慎治学的专注和执着精神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收获。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3张图片
2014年在北京大学作报告

◆  ◆  ◆
转变不是偶然的............................
对于我从建筑设计行业转到地产行业,很多人感到惊讶。对于这件事我也经常问自己,已经在建筑设计行业做这么久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都到了这个年岁,为什么还要转行?追根溯源,我想这个转变可能早就在心里埋下了,而且还是源于我对建筑设计的认知和探索。


记得刚刚换工作不久,作为大学母校的优秀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一个学生问我:“窦老师,您这叫华丽转身吧?”他这么问,脑子里可能有一个甲方高乙方低的认知,但在我脑子里从来没有这种概念。在设计院工作的时候,以建筑师的职业精神认真面对每一个项目,不但没有乙方低的感觉,还会受到甲方的认可和尊重。现在做了所谓的甲方,有时候倒觉得自己像乙方。比如开发一个项目,为了加快进度需要压缩设计周期。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出图并保证设计质量,我不但要去“求”设计人帮忙,还要自己动手参与到设计中以提高效率,目的是为了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一个建筑设计作品,甲方乙方从来不是我考虑的问题。现在很多建筑师的设计,不能说不叫设计,但过于追求个人的东西,过度自我为中心,是不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在设计的时候,要从多角度换位思考,不能只按照个人想象去做。来到地产快一年了,国内很多开发项目都在关注。

客观的说,设计项目虽有减少但量还是足够的,但有的设计院却没活儿干。我想这不完全是市场规模变小的原因,而是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去重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市场需求,什么是建筑师应该完成的设计。对于甲方时常找国外建筑师,原来我也有一种消极的抱怨心理。但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国外建筑师的市场认知、甲乙方关系的理解、完成的设计确实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前不久有一个香港项目,是一位美国建筑师做的设计。对待我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合理的部分他会欣然接受,有异议的部分他会拿出多个比较方案供你选择,不合理的地方他会提出问题所在供双方讨论。

专业、敬业而职业,他不会因为你是甲方而盲目迎合,也不会因为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怠慢,确实令人钦佩和尊重。在国内,因受到行业发展的规范程度、职业化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设计服务确实还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但这种模式一定是未来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过去三十年间,是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市场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即使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市场也能生存。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改变了,过去那种简单粗放的设计模式也需要转变,现在是建筑师直视市场进行转变的时刻。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4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5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6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7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8张图片
若有商业需要,可以设计的富丽堂皇: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

◆  ◆  ◆
所以我认为,建筑师的路该更宽广............................................................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近二十年,发现很多建筑师不去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也不关注时代的发展,拘囿在自己那个小设计圈子里,就设计论设计,或将建筑设计等同于艺术创作,我认为是有悖于建筑师这个职业要求的。建筑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充分了解建筑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而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明白使用者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到设计的各个细节中,这样的设计在实施建成后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建筑,而不是一件摆放在城市中冰冷的超大尺度的实物展品。那么使用者的需求信息来自于哪里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市场。在这方面,地产行业走在了前面,近些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地产人更加关注使用者的需求,提出人性化设计的理念。我想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趋势必将是以专业和技术为手段,实现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来到地产行业,能够更加接近市场,更直接的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使建筑设计有了更加充分的依据,从本体论而言,也更接近建筑设计的本相。同时由于地产行业是个大产业链,因此在设计中无论是思考的广度,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开阔,我想这就是所说的“广义设计”,与我认知的建筑师职业要求也更加贴近。建筑师本应充分考虑市场因素,但现在的职业分工,把建筑师太往技艺的一端分离了,一个行业如果把个人专业与市场分得太开肯定是有问题的,那么这个圈子的发展状态也一定不是生态的。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9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0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1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2张图片
遇到规模和资金控制严格的政府项目,要把握好建筑的气质与格调: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

◆  ◆  ◆
从问为什么,到探索,到认知,到转变....................................................................
从大学时期,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设计?我是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这么多年一边实践,一边寻找答案。开始是追求构图、比例、尺度、空间等手法,后来加入材料、技术、功能、经济等因素,再后来又加入地域、文化、生态、哲学等概念,但还是常常感觉达不到我认为的好设计。这些年,我参与了一些三四线城市的设计工作。这些项目往往受到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像某些大城市那样大手笔。因此,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将各种设计因素平衡,做到极致巧妙的组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清晰并提出”适建筑“的设计哲学理念:就是用适度的设计语言、完成一个与地域相适应的、使用舒适的、并对未来有适应力的建筑,这就是我认为的好设计。适是一个契合点,它确实很难达到,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3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4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5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6张图片
遇到历史地标建筑改造,多考虑传承风格,收敛自我创作的锋芒:中国科协办公楼

第二幕:谈设计说地产
2015年,设计界的阵痛之年
....................................................
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运势”看起来似乎都不太好,几年前活跃在设计舞台上的“著名”企业如今已寥寥无几,不是陷入了高成本的生存困境,就是在错误的转变路径上越走越远,不少设计院都试图以精兵简政的方式维持经营。

洗礼之下,我们正经历着一场嬗变.................................................................
乐观的人指出:危机之下必有转机,现在正是建筑设计行业转型的最佳良机。今天,我们正站在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交替的节点上,任何观点都能被完全释放,任何理念都可能引起变革。机遇,使行业原有的规则与秩序正在被打破,原先排在后面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时代的中坚力量。挖掘,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建筑,在刚刚开始的智慧经济环境下应该如何自处?建筑师——作为人类生活容器的创造者,一向以最超前的眼光看待社会变化,2016年,他们该如何面对机遇,又该从何转起?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7张图片

◆  ◆  ◆档案背景
2015年5月,窦志,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BIAD)第七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在北京院工作了近二十年后,主动放弃职务,跳槽到远洋地产成立设计院的消息,引起了圈内不小的震动。有人说窦志“疯”了,都这个年纪了,院长当得好好的,为何还要重新开始?也有人猜测,窦志觉得当乙方太辛苦,所以跑去甲方那儿挣大钱了。事实并非如此。
---------------------------------------------------------------------
他是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第十届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生导师。自幼家庭的熏陶,使他养成了认真、坚持的品性;早年清苦的生活及时代经历,使他极具内敛气质。在北大读EMBA的时候进行过一次性格测试,他的测试结果是内向的,但基本处于内向到外向的临界点,他笑言:“这样的性格是比较适合做建筑师的,内向使人专注,但是达到临界点时同样可以富于外向的表达。”。

内容与市场& 技术与商业
........................................
“从设计去地产,我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继续探寻‘建筑设计从何而来’这个看似抽象的问题。”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中国地产历经30年的道更,在全世界取得了从未有过的瞩目进步。市场、金融、设计、建造、营销、物业、研发、建材等行业组成了中国建设协同发展的大命题,建筑设计的价值正在从空间向时间转移,其中,链接比时间还重要,内容比链接更重要。在BIAD二十年的工作阅历使窦志对建筑设计的思考也在不断的向远处延伸,而这种延伸最终指向了“建筑设计从何而来”这个关键的起点问题。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8张图片

“很庆幸,我遇到了远洋,远洋地产对设计的认知很深刻,这是站在整个行业角度上思考建筑设计的结果。”远洋地产认为,未来房地产的发展仍然是以专业和技术为先导的,因此希望在专业上有一个人来带领整个团队,进而从市场角度提升产品。这个思路与窦志的想法一致,他认可远洋的认知,也感谢远洋对自己的信任,所以在这里,他要走出设计者的清高,组建一个以创新和真实的设计来体现价值的设计院。“当下很多设计院的发展路径与市场是不一致的,领导应该多问自己这些问题:设计从何而来?怎么服务好市场?怎么给客户解决问题?”建筑设计圈一直有个通病,设计师固执自己的职业,过于追求个人的东西,不太考虑设计的前因和后果,比如开发目的、市场反应、经济成本等;与甲方也没有形成良性沟通,对甲方提的问题大都不了了之,过多强调技术与规范,没有用切实有效的专业服务帮他们解决问题。建筑设计从表象看是一种创作行为,但其根本是一种市场行为,建筑应与市场大众相“适应”,不能自我小众化。“地产设计院的发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我们做方案,其他设计院做施工图;也可以部分是我们做,部分是别人做;也可以都是自己做,甚至去外部自己接设计项目。当然,我们现在还在做更多的探索,比如我们利用跨设计与地产的优势,做开发设计建设的操盘手。”展望未来,窦志满怀信心,因为设计从何而来,这个内心的根本命题,更加明晰。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19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0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1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2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3张图片
业主放权自由创作,会好好展现空间的魅力:北科建嘉兴创新园展示中心

第三幕:本源和维度
本源 | 一物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4张图片

那么,建筑设计从何而来?这是窦志一直思考的问题。
是空间、立面、艺术?是使用者的体验?是本土的文脉肌理?是城市人文的载体甚至本相……他说自己一直琢磨,寻根问源,可本源往往牵连很多现象,每个因子就像一部剧的演员,谁都不肯少一个镜头。
---------------------------------------------------------------------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5张图片

他当时的做法是:
先了解国王收了多少税收,得出建造可以使用多少钱,然后以同等价值换算这么多钱可以在山上采到多少好石头,最后考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一座辉煌的殿堂,需要多少人力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建筑设计是超出设计本身的,要考虑市场、材料等方方面面,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全流程、一体化。“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后,城镇化促使建筑行业大发展,设计市场供不应求,设计院忙着画图做项目,服务理念和模式有问题也无所谓,因为大家顾不上,甲方也不会多要求什么。但是现在市场改变了,而很多设计院还在惯性发展,与市场要求不对路;设计院的观念要改,技术要更专业,设计要有全局观、大视角。”窦志说。设计的本源与市场需求是无法分离的,设计是市场有机体的一部分,一体化设计方式应是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它的形成离不开一套成熟的设计思想。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6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7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8张图片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29张图片
在三四线城市的设计,不能大手笔,但要细节尽力极致巧妙:滨州黄河明珠剧院

◆  ◆  ◆建筑评价体系的扩展:五维〡格物

作为设计师,我们不只是画图的。也不是搞出一个形状、空间或立面,就沾沾自喜,我认为设计远不止于此。时间维度建筑从进入公众视野开始,会经历比较长的寿命周期,建筑师应该认识到建筑是五维的,即在建筑三维空间基础上加入时间、意识(层次)两个维度。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常说方盒子不好看、太死板,更愿意要一个外形有特点的,这无可厚非。但当环境恶化、雾霾严重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做异形建筑如果会产生更多碳排放,污染环境成本高,那么我们可能更趋向于选择低碳排放的方盒子。当时间流过,意识改变,那么空间的意义必将转化。建筑师在今天完成的三维空间,应该能够禁得住时间和意识(层次)维度的考量。对于建筑的评判,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宽广、更长远的视野。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30张图片

◆  ◆  ◆档案延伸何为三维?“维”这里表示方向。由一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一维空间,一维空间呈现直线性,只被长的一个方向确立。由两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二维空间,二维空间呈面性,被长、宽两个方向确立。同理,三维空间呈体性,被长、宽、高三个方向确立。三维具有立体性,但我们俗语常说的前后、左右、上下,都只是相对于观察的视点来说,没有绝对的前后、左右、上下。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31张图片

何为五维?时间 + 意识(层次) + 传统三维空间 = 统一的空间与传统物理学三维空间观、爱因斯坦相对论四维空间观相对而言的新的空间观,是空间观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物理学的空间概念,就是立体三维空间。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可以相互转化,时间是空间的另一种方式,因而传统的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成了四维空间。根据系统论,任何系统都是有层次的。这个层次不仅是传统物理三维空间中的高度,或可用感官把握的不同的物理层面,而且狭义上指事物的不同深度的本质。它虽然只有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把握,然而却是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同时,这种不同层次的本质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成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人们感官可以把握的新的物理三维空间。因此,四维空间还应加上层次一维,任何真正的系统都是五维空间。这五维空间的任何一维都可以和其他四维相互转化。作为事物本质的反映的人的意识空间或心理空间,本质上就属于这五度空间中的第五维空间——层次空间,而且是高层次的层次空间(意识本身又分成不同的层次,哲学思维的空间是最高层次的层次空间)。它同物质世界的相互转化,是五维空间相互转化的具体表现。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32张图片
注:
1.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建筑档案》,部分内容有改编。
2.窦志,远洋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建筑学硕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生导师,北大城市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国家综合评标库专家,A+A《建筑知识》杂志编委。

每筑建文发布宗旨忠实记录当代华人建筑领域的事件、人物、作品和声音客观反映当代中国建筑的现状和思潮汇聚中华建筑智慧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 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第33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774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建筑师 (858 articles)


窦志 (2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41 articles)


设计项目 (15 articles)


商业建筑 (695 articles)


酒店设计 (126 articles)


酒店建筑 (605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