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 建筑师疯人院

前段时间总结了中国几个幼儿园
不仅设计感强,看着还是有点羡慕
今天升学了
看看中国这7个美的不行的小学
真的是别人家的小学啊

小学对于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记忆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都在那里发生
比如第一次端端正正听课
第一次认认真真写字
第一次体验暗恋小姑娘
但如果你上过这样的小学
可能你还会多一个第一次
那就是第一次被建筑感动

福建下石村小桥学校

李晓东

平和县下石村的中心有两个圆形土楼
中间横跨一条溪水
建筑师在两个土楼之间连了座桥
这座桥就是一所小学
小学只有两个班
功能有两个阶梯教室和一个小图书馆
两个教室在两端分别朝向两个土楼
教室单侧的走廊通向中间的图书馆
教室端头分别设计为转门和推拉门
在课余时间成为两个可以为住民服务的舞台
细密的桉树木条包裹住方筒式的建筑
土黄的颜色与土楼相溶在一起
下方用钢索悬吊着轻盈的折线形钢桥
材料的强烈对比使空间充满张力
夜里这里会聚集了村里自发活动的人群
建筑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学校教室
解决了交通联系问题
而且为整个村带来了交流的中心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张图片

©李晓东工作室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张图片

©李晓东工作室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3张图片

©李晓东工作室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4张图片

©李晓东工作室

浙江台州天台赤城二小学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这个小学不仅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还有效的解决了老城区改造用地面积紧张的问题
如果按照常规的方式将操场建在教学楼一旁
200米环形跑道将占去40%的用地
那样的话整个学校就会非常局促
设计师将200米的跑道放在了教学楼楼顶
这样学校增加了3000多平方米的活动空间
椭圆型的教学楼给学生们带来一种内向性的安全感
为了创造更多可用的绿色活动场地
该建筑被旋转至跟场地边界线形成15度角
在场地边界与建筑外墙之间产生了一个小广场
楼顶跑道有三层护栏以确保师生安全
最外一层有1.8米高的强化玻璃防护墙
中间有一层50 厘米宽的绿色隔离带
最内层防护是1.2米高的不锈钢栏杆
为了解决噪音问题
跑道下方每隔50厘米就有一个弹簧减震器
被安装在了塑胶地面以下
通过双层结构来减震减少了活动带来的噪音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5张图片

©苏圣亮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6张图片

©苏圣亮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7张图片

©苏圣亮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8张图片

©苏圣亮

北京法国国际学校

JacquesFerrier Architecture

建筑师在该场地创建了一个连续和统一的空间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保护而开放的空间
一楼是共享及多功能使用空间
在遮阳屋檐下
各个学校的公共空间与覆盖的操场空间交替
所有的室外空间都朝向食堂果园和体育设施
从二楼起教室被一系列木格子包裹
似乎漂浮在由果树线型形成的有机环境之上
从内部来看这些木格子是多孔的
足以让光线透过
而从外面看又遮蔽阳光并保护学校的活动
木格栅的灵感来自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国建筑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9张图片

©LucBoegly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0张图片

©LucBoegly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1张图片

©LucBoegly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2张图片

©LucBoegly  

山西兴县120师学校

WAU建筑事务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县级生源及教育资源集中流向城市为当前普遍现象
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改善教学环境以保证人才培养计划
雄心勃勃的项目以革命时期的一支部队命名
政府希望整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
使得当地经济从依靠煤矿开采经济结构
转变为更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建筑物呈现山峦起伏形象与项目所处地理环境呼应
教学楼从地面缓缓升起
通过屋顶台阶及斜坡处理手法与地面融为景观
建筑师从当地窑洞智慧取得启发
教学楼每层公共空间均有通向屋顶的开口
在课间活动时间使学生非常便捷地使用屋顶平台空间
有效拓展学生课外活动场地
建筑布局让夏季风顺畅通过校园
同时有效阻挡冬季寒风
前后错动形体让每个房间及活动场地均能享受到阳光
墙体构造采用复合墙体形式
表层为山西传统材料青砖
中间空气隔层有效避免当地大温差气候对室内舒适度干扰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3张图片

©马明华,战长恒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4张图片

©马明华,战长恒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5张图片

©马明华,战长恒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6张图片

©马明华,战长恒

天津张家窝镇小学

直向建筑 + 中建国际

设计起始于对交流空间的行为和空间模式的研究和分析
为了寻求最合理的空间功能布局
设计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手工模型研究
最终将一个共享的交流平台设置在二层
它象三明治一样被一层和三四层的普通教室夹在中间
最大程度上带来该空间使用的易达性和必达性
交流平台通过一个中庭在顶部获取自然光和加强自然通风
同时它延伸出室外和位于其南侧的一层绿色屋顶平台相通
成为连接建筑各部分和教学楼前后景观的一个中心枢纽
建筑师在设计中倡导运用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措施
主要包括地源热泵、绿色屋顶、可渗透景观
自然通风和采光最大化等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7张图片

©舒赫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8张图片

©舒赫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19张图片

©舒赫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0张图片

©舒赫  

广西大保村小学

李雅瑛

大保村有大约110户人家都属于少数民族“瑶族”
项目旨在为当地人提供一座新的小学兼社区中心
在建筑与环境之间保持平衡
建筑采用三层平行墙体结构
以对应学校建设中遇到的陡峭地形等难题
建筑南端的长竹墙面既可隔离外面的大路
也可调节声响、光线并保障里面人的隐私
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竹筒满足不同空间的用光需求
建筑主体层包括两间教室、一间图书室
教员室、厨房和各种应用空间
第二层是室外运动场地
第三层是建筑的屋顶可供孩子们玩耍和村民休息
除了发挥小学的功能
该建筑也成为瑶族人活动、节日和庆典的文化场地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1张图片

©TMStudio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2张图片

©TMStudio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3张图片

©ClapperProduction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4张图片

©ClapperProduction  

四川孝泉镇民族小学

TAO迹·建筑事务所

5·12汶川地震使民族小学的教学楼变成了危房
学校迫切需要灾后重建
建筑师尝试通过创造多样有趣的又平等的建筑空间
去鼓励小学生的交流和探索
校园内有类似城市空间的街巷、广场、庭院、台阶
这些场所给孩子们提供了不同尺度的游戏角落
以及迷宫式的空间体验
试图在延续孝泉镇的城市空间记忆的同时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建筑充分运用当地材料和工艺
如页岩青砖、木材、竹子等
还包括地震后回收的旧砖
使其参与到重建中获得再生的意义
建筑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体系
外露的梁柱和部分混凝土墙面以清水方式处理
填充墙为外层清水砖墙和内层保温砌块的复合墙体
整个项目建筑工程造价在1500元/平米以下
很好地实现了整体预算控制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5张图片

©姚力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6张图片

©姚力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7张图片

©姚力

看看别人家的小学,我们的童年都去哪了?第28张图片

©姚力

4cd0918b5d3d64488c5fd2a60b0c40d0.jpg (43.83 KB, 下载次数: 1136)

4cd0918b5d3d64488c5fd2a60b0c40d0.jpg

5c02378f2d5b89a3f04ecf79c44d58d7.jpg (798 Bytes, 下载次数: 1202)

5c02378f2d5b89a3f04ecf79c44d58d7.jpg

e3dcfea475de1a88cbbfecec71380a7d.png (7.79 KB, 下载次数: 1193)

e3dcfea475de1a88cbbfecec71380a7d.png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45 articles)


建筑师疯人院 (54 articles)


文化建筑 (1398 articles)


小学 (58 articles)


土楼 (7 articles)


遮阳 (6 articles)


木格栅 (32 articles)


窑洞 (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