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因为发帖有字数限制 故而将文章拆分成四个帖子 本帖为文章第三部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新生学习指南》


2.建筑理论学习的路线
对理论研究有长远志向的,最好早开始学术阅读。
很难说新生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有什么概念,不过留在高校就职过上安稳闲适生活的不在少数。这样一来理论研究也就热了。有此打算的,或者自己觉得做方案不适应
,不喜欢谈合同喝酒下工地画施工图的,以下这些是重点:


1 各种建筑史的娴熟了解。
一切研究都是对历史的研究,不了解历史者没有谈理论的资格。初学者可以从西方现代建筑史看起,再到中国古代建筑史,再进而西方古代建筑史,再有精力可了解各
种其他文化的建筑史。看建筑史的过程里,其实就把经典作品看了。对应的书主要有塔夫里的《现代建筑》(弗兰姆普敦的那本比较晦涩,可以结合柯林斯的《现代建
筑设计思想的演变》来看),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本虽然比较早也有些争议但很好看,其他的版本都材料过多堆砌,可看性差),还有建工出版社那一套《世
界建筑史丛书》(塔夫里那本就是其中一本)。另外关心城市的必看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以及贺业钜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我个人觉得,本系教学对建筑史教育过于轻视,尤其忽视了建筑史对建筑设计的基础意义。相比中文学习,大家可是从学前就开始被唐诗的。如果能把几种建筑史结合
建筑赏析,作为入学头两年的主要科目,我相信不论是基本修养还是现代建筑的设计,都应该会好很多。


2 建筑各种建筑理论的初步积累。
王贵祥先生新翻译的克鲁夫特的《建筑理论史》是在是一本好书,也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的难看。(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理论领域的发展程度之低,如此重要的书籍
在西方出版了20年才得以翻译为中文。当然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书籍至今未被翻译出版,只是流传着一些复印本的复印本的复印本...)刘先觉的《现代建筑理论》也不错
,不过也很不好看。一般还是有需要再看比较好。至于一些经典著名的理论著作,最好早看,比如林奇的《城市意象》,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等等。只要是有考虑读研
的,等到本科毕业再看肯定是晚了。


3 几种重要哲学思想的深入了解。
读过基本的哲学史还不够,其他比较热门的存在主义、符号学或者维特根斯坦、康德这些,中国的传统哲学总要深入学一些。不过这些读了哲学史之后自己就能够判断和选择了。


4 美学素养。
美学是目前建筑教育里特别缺乏又特别重要的相关学科,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或者《艺境》,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强力推荐,可看性极强。然后就是最基本的两本美学史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和叶郎的《中国美学史大纲》都是必读,不过可以放在哲学史之后。光潜那本成书较早,可以考虑找一本现当代西方美学书补充看。象斯克鲁顿的
《建筑美学》这些建筑类的美学书籍其实都比较晦涩偏僻和一家之言,远不如经典美学书籍来得清楚好看。


5 强大的资料搜集和管理能力。
资料是研究的基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是搞学术必备的基本技能。如果希望有良好的学术发展,从起步就认真的整理好自己的资料很重要。除了调研的照片
、做过的设计,要清晰的整理归类之外,基本的资料积累模式是:1 买书,经典的书籍值得传世(有藏书也是世家的一个优势),而且书籍是人类目前为止最主要也是最正式
的资料积累方式。2 (或者用键盘敲)读书笔记,摘录和写感想,所谓不动笔(键盘)不读书。零星的资料随手就拍下来,放在硬盘里。不管是以后做设计,还是做作品集申
请出国还是找工作,都用得上。
另外要特别重视目录线索,也就是绝世武功的目录。很多时候你没有时间去具体了解某些知识,但是记住他们的目录很有用。检索工具就是其中一种。学校图书馆花巨资买了
一大堆电子资源不是白买的。但是有的学科本身知识积累就比较混乱,比如我们建筑学科。这时候就要自己有个结构良好的资源总目录,不断的把有价值的目录线索补充进去,
需要或者有空的时候可以去查找研究。各种著作,论文,期刊,零散的小文章,听到的报告讲座,导师的指导言论,某个比较专门的网站,某个新知道的文献数据库....其中比
较重要的一个是别人的著作和论文的参考书目,这个对自己的专业极重要;一个是期刊杂志,应该通览。
技术操作上,电脑上资料的整理,首先要分大类,大类里头个人觉得最好是按日期排列文件夹最好,不但好记而且方便备份。分类过于复杂的话,备份会非常困难。从一开始
整理资料就要有长期考虑,试想50年的资料搁在一起,有任何文件名的不清楚就会无法查找。我自己目前已经有快200g的资料了,照片就有6万多,如果不严格清晰的管理好,
是没办法使用的。技术上因为现在大硬盘的普及,最合适的办法是一份硬盘拷贝+一份dvd备份,或者双硬盘备份(比较贵)。因为硬盘一般只有5年寿命,光盘又容易磨损,双份
才保险,而且要至少有一份硬盘的才方便用。光盘没办法用来日常查看,太麻烦。


6 普遍阅读学术期刊。
国内的核心期刊虽然质量往往不高,但是毕竟是国内最高的了,对于了解业内同行的情况还是有必要的,对于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是绝对必要的。养成习惯每个月把新来的学术
期刊都翻翻费时不多但大有好处。除了自己的专业期刊,一些相对学术的休闲性新闻性的综合期刊报纸比如《读书》《南方周末》《南风窗》都值得多看看,可以了解社会各方
面的情况。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是针对拥有良好知识框架(或者至少是学习计划)的人而言的。东一榔头西一棒、道听途说或者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都不是搞学术的办法。
特别值得推荐的是三联的《读书》,我是作为睡前读物消遣之用,对开拓学术眼界很有帮助,是本很好的学术普及读物。


3.读硕和读博
现在就业压力大,本科工作也不好找。能读硕的就读,没什么可犹豫的。但是读博确实需要慎重。基本来说,直博不是一个好制度,要么培养质量差,要么就得特别辛苦而且往往
要延期。除非是一心要留高校做老师的,或者真心热爱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没有什么家庭经济负担拖得起也有钱吃饭的,可以考虑读直博。当然如果不是真心研究,而是为了高
校的饭碗来读博,本人是绝对鄙视的,并且个人认为得不偿失。至于普博,读过硕士的人自己会知道,不需要我废话了。
五、实践建筑
建筑学终究是一门实践学科,感性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把实践调研放在最后,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决定性价值,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件事不太能在书面上说清楚。前面所说所有的
理论的阅读的工作,和实地调研相比,最多也就是同等重要的关系。做本科生的时候能多跑一些地方最好不过。虽然不像欧美学生有那么好的游历条件,国内还是有很多可看的,
尤其是古典建筑和风景园林。逐步的利用各个假期把国内跑一跑,比如国内的世界遗产,名胜古迹,历史城市,必定受益无穷。这件事值得借钱去干,当然前提是确实是去学习
而不只是去当地海吃胡喝逛街买东西的。


1.硬件准备.
学好建筑学确实是要花钱的。自己一定要有电脑,DVD刻录机最好有。一台便携的数码相机也很重要,能有台质量比较好的高端数码或者数码单反更好,现也便宜了。长时间外出
的话,一只数码相机伴侣是很好的装备,可以代替笔记本电脑。胶片相机不要考虑,不是因为胶卷贵,而是因为拍摄数量太少而且整理很困难。另外就是速写本,不必要再准备读
书笔记本和课堂笔记本,白纸的速写本能干一切。资料的载体越简单,长期的资料整理和保存就越方便。
最重要的硬件是锻炼身体。除了日常的爱好之外,有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习惯是很重要的。因为本专业的人都太忙,踢球这样需要场地人手的活动很快就成为一种奢侈,也就
是慢跑之类的方便坚持。我个人是打太极拳,清华的田秋信老师教得相当好,不学感觉亏了。据调查中关村高级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仅五十多,这是很可怕的。能健康活到90
以上的话,对建筑行业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2.动手动脑
每一次外出参观调研建筑或者风景,相机和速写本都需要。拍照是一项基本技能,这是从梁先生创系之前就有的传统。据说梁先生当时用的是莱卡。系里其实颇多老师都是个中高
手,从很老的到很年轻的。毕竟对于学过绘画的人来说,摄影会很容易上手。建筑师的整个职业生涯,都离不开相机。拍好照片不但能积累资料,也能加深对建筑的理解。有些建
筑师会认为自己的建筑摄影作品比职业摄影师拍的更加好,我相信是很有道理的。拍照不要怕多,这在数码时代不那么难为人了。不过即便这样回家以后你也常会发现拍的少了。
视钱包和硬件设备情况尽量多拍吧。
途中务必携带速写本,我相信现场手绘速写,对建筑的理解远胜单纯拍照。当然时间成本更高。尽可能量力而行吧,认真写生一段,你会发现花费的时间精力是绝对值得到。大师
们很多热衷于速写,虽然他们并不见得画的好。(柯布在雅典旅行时的速写还不是一般的难看-_-!)但这决不妨碍你从现场速写中受益。重要的是动手去画,而不是是否画的好看
。这一点上 吴良镛老爷子八十多岁在登泰山雨中还坚持写生,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具体的参观调研,主要是城市、风景区、文物古迹和乡土村镇三类。城市里,最方便的当然是北京、上海这两个大家伙。北京以传统文化为主,故宫天坛颐和园这些遗产值得多去
去,西山的一些寺庙也很好。旧城虽已毁去大半,也还有残余可看,要看要抓紧,08奥运动时候估计就拆完了。上海主要是现代建筑以及繁华大城市生活。其他比较容易去城市里
,苏州首先值得推荐,中国最完好的古城,不但有绝世美妙的苏州园林,还有老贝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我最近刚看过回来。杭州也确实不愧天堂称号,去了很不想走。西安不但文化
深厚,吃的也相当爽且便宜。南京有中山陵等近现代建筑,城市也舒服,另外是有东南大学建筑系可以参观。重庆非常好玩,吃的也极爽,并且有重建大可参观。风景区比较好去
的就是主要就是泰山黄山张家界几个世界遗产地。另外阳朔也绝对值得去。文物古迹首推山西,但是分布的比较散,基本要跑全境。乡土村镇是本专业特别值得花时间的主题。江南
水乡的绍兴、周庄、同里、角(lu)直、乌镇、西塘这一大堆值得一路多次玩过来。皖南的宏村、西递、棠樾、唐模、歙县一系列也不能不去。山西的一堆包括平遥、乔家大院也值
得去。湘西凤凰,福建的永定土楼,桂北的三江龙胜,云南的大理丽江,都是我去过还想再去的好地方,只是比较远和贵,有的还比较艰苦。边远的西藏新疆内蒙,我没去过就不说了。
六、负责和免责声明
作为一个通用的指导,本文力求公允客观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所以本文的主要内容并非本人的独特见解,而是整理和细化了长久以来得到普遍承认的建筑教育观点和方法。这些基
本的指导思想可以在我系一贯宣称的教学思想以及很多相关著作,如《广义建筑学》或者清华传统的办学方针等诸多冠冕堂皇的地方找到。
但是把这些抽象的思想贯彻为同学日常的学习活动,却是我系多年来应该做到、却在教学改革中越改越糟糕的一件基本工作。这个教学改革的问题,据可靠文献记载,已经有不少于
15年的历史,至今改善不大,甚至有的方面发生了倒退。而本人作为只有一年教龄的助教博士生,来进行这项工作实在是勉为其难。但是考虑到一来我系正式的教师们大多忙于更重
要的工作,无暇进行此等琐屑小事,二来也考虑到很多学生时代的困惑和艰难,对于教学多年的教师们实在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以至于不值一提。在我看来,对于写这样一个基本的
学习指南,现在的关键不在于好不好,而在于有还是没有。所以是否权威和全面,那也不由我说了算。
对于新生教学,高班生的\"误导\"是一个时常提及的话题。应该说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绝对真理,由于每一个个体的差异,任何其他人的言论都会产生某种的误导。任何观点都只
是一家之言,但是如果因此就默不做声则知识永远不能进步,也不会有任何积极的建设意义。而对任何观点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学生应该首先持有的基本态度。有自己独
立的思考作为前提,再加上讲述观点者在学术上是诚实的,则没有什么观点是误导的。
因此,本人对本文的严肃性负责,但对阅读本文后产生的任何不良后果概不负责,请读者谨慎判断。
七、祝愿的话
如果说建筑学的领域里,有绝世武功存在的话,那有很多书就是这些绝世武功的秘笈。可是这些秘笈太多了,不得不需要一些绝世武功秘笈的目录来引导大家去搜寻秘笈。而本文
,连绝世武功秘笈的目录也不算--充其量,算是绝世武功秘笈的目录的目录吧。希望看过这片文章的人,都能有一点收获,该去看书的看书,该改行的改行,该旅行的旅行。实在没
有什么收获的,麻烦提一点改进意见,也算攒人品了,这不就有收获了么?嘿嘿。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fyx0731
  • 2012.09.09 12:43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 愿意静下心来听听这样的声音 以一个本科新生(好嘛虽然咱这辈子是考不上清华的嘿嘿) 的心态重新开始上路 不是疲于奔命的整天画图 而是让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提高自己 有这么一位先生指路是必须的 有方向一切都不晚 好嘛 有感而发 看4去了
    • 0
  • zh1987
  • 2012.09.10 16:55
    {:4_86:}{:4_86:}{:4_86:}
    • 0
  • 千叶启
  • 2012.09.29 15:48
    一些话还是相当有深度的!!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87 articles)

    偶们学校的建筑物理的复习资料(二)建筑热工学


    同济大学 (30 articles)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习指南》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习指南》二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习指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