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前言
Proface

云澜谷是一个已经建成了近一年的项目。在疫情过后的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迅速地从“驯化自然”转向“与自然协作”进而“回归自然”,人们对景观环境的理解与喜好,也逐步从精致与人工化转向生态、留白与可持续。

在过去的这个完整的四季跨度中,我们一直观察云澜谷的变化与成长,如今它俨然已经成为一处社区公园,每次回访,那些在林间水畔流连的身影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次丰厚的回馈。此次访问时下正值小满时节,万物将满未满,生机盎然,枇杷金黄,无尽夏灿烂,百子莲吐蕊,我们将以这篇文字以及接下来的植物和室内的专门篇章将分别对云澜谷进行一次小结。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张图片


城市与自然的镜像
Mirror image of city and nature

如同我们所有的项目,设计起始于从对基地的解读。云澜谷位于杭州西溪科创板块,北接紫金港科技城,19号中轴轨交与规划中的14号地铁在此交汇。这里向西向北,云集了众多国际级科技企业与创业公司,可以说是杭州的“能量之源”。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张图片

云澜谷南侧200米紧邻西溪湿地,西溪湿地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水岸轻舟、绿林草木、人文诗赋,是整个杭州城市西部的“生息之源”。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张图片

在充分理解了场地的这两层特质之后,我们希望在云澜谷用现代的语言构建一个全新的场所故事,既能体现未来城市的特征,也能转译西溪湿地的诗意与人文底色,成为一个连接城市与自然的“公共磁极”。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5张图片


理性与感性的对话
A dialogue between reason and emotion

由于西溪整体规划的控制,云澜谷的容积率仅1.8,整体建筑高度不超过28米,不可多得地形成了一个低密度的商办综合体。建筑规划呈U字型围合布局,东侧向城市开放,中间围合的景观空间东西向173米,南北向46米,面积达到2.1万方,南北宽度与建筑高度的比例为2:1。建筑立面朝向城市一侧光洁而纯净,高反射的玻璃幕墙映射天光云影,朝向内侧则通过层叠的露台形成花园办公的轻松氛围。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6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7张图片

在概念构思阶段,我们与建筑师与甲方团队多次讨论,确定了具有西溪栖息地生态特色的“自然客厅 都市溪谷”意象,希望形成一种融合性的整体氛围——代表城市科技的理性与代表自然人文的感性共存,将自然之美,四时之美,荒野之美注入未来办公环境。

景观总图建立了一个清晰的结构,线性的模数化从北到南贯穿铺装及乔木体系,外部连接城市与街道,内部形成建筑的基底,在此之上,一条“溪谷”横空出世,借势中国书法的“之”字笔画,在东西方向打破了矩阵式的构图,层云、叠澜、翠谷,层层递进,以水的主题演变成多个景观节点,将整个项目串联起来,之字形的转折延长了景观的主动线长度,同时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8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9张图片

云澜谷自东向西由“外向空间”至“内向空间”过渡,形成三重景观序列的规划。主入口及广场打造“活力、外向”的开放城市景观;中部通过游园路径及外摆空间,打造“互动、交往”的灵活性景观;西端呈现“内向、共享”的休憩景观。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0张图片


柔和自然的边界
Soft and natural borders

云澜谷的东侧与南侧分别有16米与13.5米的城市绿带,是主要的人行界面,地铁出入口所在。我们希望这里呈现出对城市的开放与友好,同时营造出花园氛围,提升沿街商业的品质。绿带被划分成灵动的线性空间,纯净的建筑立面映射着阵列的高大榉树,近人尺度则是草坪与四时花木的穿插,为城市带来一道优美、自然的风景线。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1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2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3张图片


壹 层云浮空

主要人行由东侧8米宽的开口进入场地,落差1.5米的水台与地被植物托起11棵乌桕树云,“溪隐层云绿浮空”,这里创建了一个强有力的景观印象,既显又隐,有鲜明的城市形象但又无法洞知场地的全貌。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4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5张图片

卵石形的种植池与水面将三个地铁通风口包裹起来,行人路过或进入时,会被这诗意梦幻的组合景观吸引,而难以察觉藏匿其中的巨构。在建筑光洁的立面映衬之下,乌桕林呈现出纯净而散逸的气息,呼应着不远处的国家湿地。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6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7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8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19张图片


贰 天阶晚风

进入之后的右侧是与地铁站点接驳的下沉空间,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高效率的交通空间,也能为通勤的人群带来感知自然的美丽心情。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0张图片

连续台阶被分成几个段落,横向错动之后缓解了坡度带来的紧张感。叠落种植的枇杷树延续“层云”的意象,下部的肾蕨、无尽夏以及圆锥绣球柔和了台阶的边界,在鲜花盛开、结满果实的季节,上下班将变成一次值得期待的旅程。植被与台阶坐凳的穿插激发了游客的自然停留意愿,形成一处休憩、观景、互动的三维立体空间。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1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2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3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4张图片


叁 碎影流光

与主入口的消隐障景手法形成对比,我们希望进入场地后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活力与欢愉的互动场景,线性的石质长凳和娜塔栎树阵界定了广场的边界,傍晚时分,星星点点的跳泉在灯光的映衬下让这里成为邻近社区的亲子场所。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5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6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7张图片


肆 重澜叠起

地面的折线形铺装将人流自然地引向广场的一侧,从这里进入溪谷的核心段落。整体设计呼应了西溪湿地的本土生态,将湿地之水的意向引入场地,水流通过景池、叠瀑、溪径汇聚至下沉花园。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8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29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0张图片

嵌在铺装中的褶皱石条延续了溪流的不同物化形态,并增强了空间引导性和序列感。石材小路与溪谷边片岩垒叠而成的景观相交,人工与天然材料在颜色和形式上形成鲜明对比却又自洽融合。

办公闲暇或者午休时分,可以散步舒活一下筋骨;抑或来一场轻松的散步会议,为工作注入自然的活力。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1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2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3张图片

娜塔栎列植,形成了凉爽舒适的春夏林荫,秋冬则给予场地充足的阳光。溯溪而行,林下空间种植绣球、百子莲、鸢尾、蕨类,这些亲水植物温柔了时光,疗愈了心灵。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4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5张图片

林下空间,倒映水面,精心挑选的景观条石静置其中,虽由人作,却宛若天开,构成了一个隐秘的灵魂庇护所。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6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7张图片

流动的溪水催化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恍然之间,犹如身在西溪里,而不知西溪在何方。

水磨石吧台如行云流水,植物被作为设计元素与公共家具合为一体,榉树嵌入桌面使之成为园区内自带“凉伞”的休憩空间,让人随时都能享受到坐拥花草、栖息绿树的自然之感。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8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39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0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1张图片


伍 荒原之美

溪行的终点,大地被掀起一角,城市绿洲在“自由之丘”得以彻底舒展,脚下是诗意灵动的水蚀溪谷,重现山林自然之本色。叠瀑中的清水灵动流淌,蜿蜒曲折的溪岸与人行步道的旱溪相互牵引,不分彼此地汇入下沉花园。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2张图片

“自由之丘”仿佛隐秘于城市中的角落,静谧地矗立于溪谷花园的簇拥之中。人们在这里远眺、冥想、思考,俯瞰林木,仰望天空,静享精神的SPA与心灵的放空。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3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4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5张图片

倾泻而下的草丘之上,7棵乌桕洋洋洒洒。不同于溪谷的幽静感觉,这里有意营造出“荒野”气质,大麻叶泽兰、鼠尾草、墨西哥羽毛草、细叶芒、花叶杞柳向光而生,在夕阳的照耀之下闪烁灵性的光芒。这种本真质朴的生态与荒野之美,反映了人类心灵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归依,也代表了我们对于未来景观发展方向的期许。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6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7张图片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8张图片
△ 平面图

重返自然的未来办公——杭州云澜谷第49张图片
△ 鸟瞰图


项目名称丨西投绿城 · 杭州云澜谷
项目类型丨商务办公园区
项目业主丨绿城中国/西湖投资
业主团队丨叶恒、康江、章琴霞、谢耳又、李伟、陈利、张群惠、张娜
项目地点丨浙江杭州
设计竣工丨2023.06
设计面积丨约2.1万㎡
景观设计丨ZSD卓时
总设计师丨袁廓(笑雨)
景观团队丨余玉俊、肖琴、王丽丽、张奇希、曹晓晖、王立诚、徐才、王安远、李圆圆、陈妍方
项目摄影丨XF Photography


来源:本文由ZSD卓时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ZSD卓时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景观 (823 articles)


商业景观 (18 articles)


办公园区 (5 articles)


中国 (3615 articles)


浙江 (226 articles)


杭州 (239 articles)


ZSD卓时 (2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