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uTa 于 2013-3-15 08:27 编辑
本帖来源于果壳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goo.gl/f2Hrh
来点科幻的料,原来好多科幻电影导演都有建筑学的背景。
为什么科幻作品里的巨型建筑长盛不衰?最近上映的电影《特警判官》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要解答这个问题,得先从建筑和科幻相交的历史说起。这是从技术到文化的双重交叉。
《特警判官》(2012)的故事发生的超级大楼, 就是科幻电影里典型的巨构建筑。 一、《特警判官》,发生在一栋超级大楼里的故事作为一部翻拍影片,近期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作《特警判官》(2012)以其火爆、连贯的动作场面,精良、逼真的电脑特效,在业界获得了不错的好评。它不但重现了1995年史泰龙版《特警判官》的枪战与打斗场面,更依托于时下高超的电脑特效技术,在电影中高度还原了一个由多座巨构建筑和巨型公路所组成的巨型城市——超级城市1号,而整个故事几乎都是发生在一栋大楼里的。 可能在科幻影迷们的眼中,巨构建筑已经不再陌生。从1927年弗里茨.朗执导的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到20世纪80年代奠定雷德利.斯科特大师级导演地位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再到众多普通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第五元素》、《星战前传》等,处处可以见到巨构建筑的身影。它们遮天蔽日的巨大身躯,密密麻麻的出入口和管道,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幻元素,长存于大银幕之中。
二、什么是巨构建筑巨构建筑(Megastructure),在建筑学上被译为“巨型结构建筑”,是一种功能复杂、尺度庞大,由多种功能单元构成的集合体建筑。Megastructure作为专有名词,则诞生于西方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一种集中主义城市思潮。当时的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发现现代主义的方法在面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时,已经不再有效了,不仅问题无法解决,在建筑形式的创造上也遇到了相当的阻力。一些设计师力求改变这种现状,他们希望能够将一个城市装进一栋单一的建筑当中,而这种集中主义城市思潮则是他们寻求突破的方向。这种思潮最终演化成为了一个世界性范围内的学术讨论,在此期间,不断问世的方案和言论一方面是对建筑史上未来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继承,另一方面则派生出了新陈代谢主义和建筑电讯派等创作主力,留下了许多拥有巨构痕迹的建筑作品。
三、科幻电影里常见巨构建筑的身影有趣的是,似乎巨构建筑注定要和科幻联系在一起。最早的巨构建筑思想可以溯源到威廉.霍奇森(William Hope Hodgson)于191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黑夜大地》(The Night Land)。小说中描述了未来的人类由于失去了太阳照耀,只能居住在被称为最后阵地(Last Redoubt)的灰色金属所建造的巨型金字塔中。这个金字塔7英里(11.3公里)高,底边为5.25英里(8.4公里)宽,共计有1320层,每层都是个城市。
最早的巨构建筑思想可以溯源到1912年的科幻小说《黑夜大地》(The Night Land)。
无独有偶,在电影《银翼杀手》中,制造人造人的 Tyrell公司的总部大楼结合了古埃及、玛雅、阿兹台克人的金字塔建筑风格,在外壁刻有被酸雨腐蚀的金属图案,高达800层,与霍奇森小说里所描述的金字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银翼杀手》中结合了古文明风格的超级建筑。
而霍奇森小说时代背景的设定,和电影《特警判官》(2012)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特警判官》(2012)中,未来的地球由于核战,导致生存环境极度恶化,全球仅剩余8亿人,人们生活在废墟之中。为了集约资源,一种新的超级城市应运而生。超级城市由巨型公路和巨型摩天楼组成,城市的每个社区都被浓缩在一栋巨型摩天楼之中。主角们所进入的桃树区(Peach Trees)就是这样的一栋超级摩天楼,共有200层,居住着75000名居民,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既可以联通城市,也可以独自封闭。 而吕克•贝松在其影片《第五元素》里所呈现的未来巨型城市场景则是受启发于20世纪初著名美国画家威廉•罗宾逊•雷(William R Leigh)所创作的一系列关于未来城市的幻想绘画作品——Visionary City。在这些画作里,画家展现了一个由摩天楼和立体交通体系构成的未来城市。摩天楼作为城市的主要建筑,不再是单一的居住、商业功能,常见的公共和城市基础设施被安排摩天楼的不同楼层上,大型的交通线路和立交桥梁穿插在不同的建筑物之间,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建筑网络。
电影《第五元素》里的综合立体建筑网络。
四、从技术到文化,巨构建筑与科幻电影紧密联系起来
(1)巨构建筑与科幻电影的交叉至于为何巨构建筑与科幻电影的关系如此密切,则要追溯到巨构建筑思想和科幻电影诞生的共同时代背景,即20世纪初源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以及俄国的构成主义。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先锋艺术,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一样渴望新鲜血液的注入。而以陶特、勒克哈特兄弟以及圣•伊利亚等人为代表的未来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无疑为二者提供了新的活力。在大规模技术革命和工业化的时代主题下,电影导演们用大银幕中展示着他们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靠着布景和模型在镜头前塑造着巨大的钢铁城市。 20世纪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如电影《大都会》,在影片中,整个城市是一个机器,它被掌握在居住于摩天楼之中的资本家之手,底层人民只能生活在地下城,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着机器城市的运转。影片中的机器城市,既是有着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导演弗朗茨•朗对于未来城市面貌的影像化臆测,也是对以摩天楼做为名片的同时期美国大城市形象的反思。在电影之外,建筑师们也在图纸和理论上不断进行着带有巨构倾向的未来主义建筑创作活动,如苏俄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方案、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巨型摩天楼概念等。
1927年的电影《大都会》,是早期巨构建筑和电影的一次紧密联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巨构建筑思潮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达到顶峰。影片《银翼杀手》中,未来的洛杉矶城被设计成由几个巨构建筑组成的建筑群体。影片的布景设计师、同样也是建筑学出身的未来派视觉艺术家米德(Mead,Syd),在电影中尽情展现了巨构主义建筑师们的想象力。对技术至上和无限能源的崇拜使得他们迷信于将巨大的垂直集中城(monolithic)当做是解决未来城市发展问题的唯一手段。庞大的功能又要求这种城市是可变的,高科技的手段使得城市可以对居民的诉求做出反馈。因此,《银翼杀手》中巨型构筑物的光滑表面可以反复变换着它的外层表皮,隐喻着城市的应激和可变性。在米德的设计概念中,“巨构建筑不断的修正和调整以适应需要,最终形成由网络、管道和科技碎片所包裹和调节的动态建筑。” (2)巨构建筑对于科幻电影的重要意义巨构建筑特殊的形体美及其对建筑技术的高度追求,是科幻电影和建筑界为其痴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巨大的体量感与复杂精密的建筑构件在巨构建筑自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这种粗犷与精致的强烈对比使得巨构建筑将造型艺术的雕塑美与工业时代的技术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生产力水平。当前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的出现,预示着“垂直城市”的社会发展理念可能从幻想转化成为现实,巨构建筑则是实现该转化的重要手段,它体现着未来人类的工业技术水平,这种技术属性也使它成为了科幻电影中的常客。它鲜明的形象和对秩序的严密要求,成为了未来“垂直城市”概念的直观建筑表达。 除了以上两点,巨构建筑本身在文化和政治层面上的意义,也是其在科幻电影中出场率极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经常说政治是一个国家、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筑形式也是国家政体、社会经济的逆向投影。在电影《大都会》、《银翼杀手》、《特警判官》(2012)中,未来建筑这种巨大的体量象征着人民与国家集权统治的对立,阶级矛盾直接在建筑形态上得以外化,使得影片在剧情开始之前,就预示着冲突与危机,很好的展现了建筑在叙事性上的隐喻作用。 而有趣的是,巨构建筑思潮在20世纪上半叶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恰恰都是集权统治下的工业强国,一个是制定了了苏维埃宫建设方案的苏联,另一个就是雄心勃勃,臆想着建设世界之都“新柏林(日耳曼尼亚)”的纳粹德国。在苏联的苏维埃宫中标的方案中,建筑设计高度达到415米,高出埃及胡夫金字塔278米,德国科隆教堂255米,罗马圣彼得教堂272米,巴黎埃菲尔铁塔95米,纽约帝国大厦8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巨构建筑。而在希特勒的“新柏林”计划中,整个城市都将用昂贵的大理石构筑,对称式布局,其中包括一座400米高、能容纳15万人的世界第一大会堂以及比巴黎凯旋门还高2倍的柏林凯旋门。当然,这两个巨构建筑方案最终都没有实现,和他们的主人一起,带着权力与野心长眠于地下。
苏维埃宫殿的计划在1931年7月18日于苏联报章上纸刊载,并同时公开征集其设计。在1933年,Boris Iofan的候选方案胜出,这个方案获选显示苏联政府的建筑物设计由现代主义风格转为斯大林式建筑风格。
希特勒的新柏林规划模型,北端顶部是能容纳15万人的世界第一大会堂。
在21世纪,巨构建筑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震撼人心的建筑方案与模型层出不穷,如空中之城1000,东京X-Seed 4000,清水超级城市金字塔Shimizu Mega-City Pyramid,等等,这已经属于建筑学的范畴领域,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巨构建筑在科幻电影中具备着几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分别可以概括为: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技术至上信仰的现实化、集权政治工具与乌托邦式追求的矛盾共存体。这几点涵盖了科幻影片对于未来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政治体制变革的大胆预测,甚至奠定了电影的基调,所以在科幻影片中大行其道,长盛不衰。
空中之城1000(Sky City 1000)是一座3280英尺(约合1000米)高的城市,整座城市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最早在1989年由Takenaka公司提出,以帮助恢复东京城市交通拥堵地区的绿地。整幢大楼拥有多种用途,可容纳常驻居民3.6万,工人10万,并有广阔空间可供办学校、开商场、建影院等。
X-Seed 4000摩天巨塔楼高约4000米,造价1万亿美元,形似帐篷,由多根巨柱支撑,每根柱子都可以住人。X-Seed 4000摩天巨塔共有800个楼层,占地空间为26平方英里(67.3平方千米),可以让50万至100万人在此安居乐业。
东京清水TRY 2004巨城金字塔的高度是埃及吉萨大金字塔的12倍。清水金字塔高6574英尺(约合2003米),占地面积3平方英里(7.8平方千米)。可容纳75万人,相当于东京1200万总人口的16分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