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1张图片

9月26日,展览《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动力广场A19成功举办。本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系列展览的一部分,也是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751板块中最主要的展览之一。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主办,何崴、刘斯雍策展,参展人包括:特约艺术家张相国先生,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多位学生。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2张图片
                  土楼七解-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3张图片
                  特约艺术家张相国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4张图片
                  七解-居,著名建筑师吴文一互动

本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乡土建筑及文化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从2012年以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乡土研究团队持续对福建土楼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先后在2012年、2013年举办和参与多个国内外展览,并取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次展览应该说是这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延续。
     众所周知,福建土楼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它位于中国闽南、潮汕地区,是客家、闽南人的传统居所。在建筑学层面上,土楼形态独特,或圆或方,但都以土为墙、以木为架;它多为3至4层,对外封闭防御,对内开放聚合,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层居住性建筑。在社会学层面上,土楼还是解读中国汉族传统宗族和家庭关系的活化石,通过外化的空间,人们可以透视客家人(闽南人)的家庭关系,族群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5张图片
                  土楼七解-观众观看

本次展览仍然以闽南漳州市南靖县、平和县土楼为主要研究和展示对象;但又不是2012、2013年相关展览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来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本次展览包含了7个部分,分别对应研究者解读土楼的七个方向,也就是展览题目中所谓的“七解”。它们是:行、居、水、土、防、信、饰。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6张图片
                  土楼七解-行

行:交通和行为,反映了土楼的空间组织逻辑和公共活动模式。参展人运用了定时拍摄、平行拍摄等手段展示了土楼中不同人的行为,以及行为和土楼交通空间的关系。
     居:居住和家庭生活,它是土楼大家族中的小家庭细胞。此次展览通过概念性的还原一个家庭单元,试图让观众体会土楼中的家庭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7张图片
                  土楼七解-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8张图片
                  土楼七解-水

水:水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土楼中的水不仅是生活的必须品,也带有风水局的诸多含义。展览通过一个空间和影像装置,表达了研究团队对于土楼中水的理解。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9张图片
                  土楼七解-土

土:本次展览中,参展人设计了一个能与观众互动的展览方式:他们构建了一堵理想状态的土墙,并制作了不同质感的墙体材料,以及窗户,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不同的材料贴在土墙上,来改变土墙的肌理。展览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讨论农村自发建筑的拼贴性。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10张图片
                  土楼七解-防

防:土楼本就是一个为防御而生的建筑,而展览中的“防”既包括“防外”,也包括“防内”,即私密性的要求。参展人借用三国杀纸牌游戏的规则设计了一副“土楼防御三国杀”,用以讨论土楼在攻防两端的辩证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11张图片
                  土楼七解-神

信:信仰,是人与神的对话,对于中国人,特别是闽南人、客家人来说千古未变。此部分展示的核心思想土楼七解-居是“如何造神”,即如何通过形象手段使造像具有神性。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12张图片
                  土楼七解-居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13张图片
                  土楼七解-饰

饰:装饰、肌理,文明的传承有时候需要超越功能的愉悦,装饰就是最好的体现。展览作品的概念来自拓像,利用简单的拓印方法将纹饰、肌理记录下来,并转移到其他的空间中去,再经过装裱隆重的呈现出来。
   
     9月27日下午,在展览现场举行了简朴,但内容丰富的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包括: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Karl Otto Ellefsen教授,北京大学王昀教授,著名建筑评论家、策展人方振宁先生,著名设计师吴桦女士、吴钢先生、吴文一先生、车飞先生、蒋培铭先生、宋涛先生,销售专家梁上燕女士,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王晓琳处长,建筑学院吕品晶院长,建筑学院程启明副院长,周宇舫教授,何崴副教授,侯晓蕾副教授,刘文豹老师,刘斯雍老师,史洋老师,林凡榆女士等;部分参展学生,以及媒体的朋友也参与了讨论。
     在讨论中与会嘉宾都发表了自己对《土楼七解》展览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此展览突破了原有乡土建筑调研的传统模式,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在介绍展览基本情况时,展览策展人何崴先生也如此表述:“我们的研究和展览并不希望将乡土建筑停留在‘文物观察’的层面上,当代性是我们的目标。因此,在研究和展示中,我们试图突破传统古建筑考察和呈现的方式,以当代的视角去观察,以当代艺术的手法去呈现。我们深信,要使乡土建筑活过来,首先必须将它们视为活着的建筑。”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14张图片
                  土楼七解-儿童参与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何崴、刘斯雍策展的《土楼七解》在751艺术区举行第15张图片
                  观众

                  感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供稿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3 articles)


展览 (556 articles)


乡土建筑 (21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