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1张图片
                                                                          一局副局长胡凯红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郭研摄影)

主持人 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我国的传统民居和传统村落丰富多样,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很高兴请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言人倪虹先生,村镇司司长赵晖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下面先请倪虹司长做介绍。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2张图片
                                                                                                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倪虹(郭研摄影)

倪虹:主持人,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要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传统民居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也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形式。传统民居是凝固的历史,是民族生存的智慧,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和审美观念等传统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是难以再生的珍贵的文化遗产。2013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中国传统民居调查工作。本次调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历时9个月,完成了传统民居类型、代表建筑和传统建筑工匠的逐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梳理出599种传统民居类型,并编纂完成《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自201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简称四部局)已公布两批1561个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327个村落列入2014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很快将在四部局基础上联合国土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第三批994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三批合计2555个。
  
  另外,在2008年中央支持贵州省率先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基础上,自2009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开展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至今,中央累计安排1191.72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了1565.4万贫困农户改造危房。户均中央补助标准从初期的5000元逐步提高到目前的7500元,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农户再增加1000元,同时对边境一线农户和建筑节能示范户额外补助2500元。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深得基层干部群众拥护,2008~2013年,每年的当年开工率都接近100%,当年竣工率在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制定“十三五”的农村危房改造规划,继续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今天,我部负责这三个方面工作的村镇建设司的赵晖司长,也是赵晖博士,他来参加这个会,相信他会很好地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 胡凯红:谢谢倪司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先通报一下你所在的新闻机构。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3张图片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焦非摄影)

凤凰卫视记者:谢谢发言人。请问发言人倪虹先生的是关于大家比较关注的中国楼市调控,首先想请问在各地很多地方对楼市松绑,住建部是怎么看的?我们看到网上不断曝出,对二手房交易税可以从满五年免征改为满两年,想请问您有没有类似的政策考虑?在楼市调控方面,我们现在到底秉承什么样的思路,因为外界认为政策相当不明确。
 
倪虹:凤凰卫视提的这个问题和今天会议主题有不小的距离,但是我想很简单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相信你会关注到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政府工作报告中有56个字,表述为四个方面:一个是对于调控,一个是对于供给,一个是对于需求,一个是对于市场。在调控的表述当中是分类调控,所以可以给你的信号是,政府做好政府的事情,市场发挥经济规律做好市场的事情,我们也很关注最近楼市的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用市场的手段调控市场的问题,这将是下一步调控的主要方向和手段。政府做好政府的住房保障工作也是政府做好政府的事情的一个表现。

  关于你问的一些别的数据问题和政策问题我也十分关注,我们先回到这个主题,会下我跟你具体交谈。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4张图片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焦非摄影)

中国日报记者: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因为现在有很多旅游会打着传统村落开发这些文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商业化过浓、商业化气息。比如前一段时间讨论比较热的关于凤凰古城的问题。我想问的是,在这些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方面,我们有怎样的措施,既保护它的传统文化特征,同时又能够做一些适当的开发?谢谢。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5张图片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司长赵晖(郭研摄影)

赵晖:你问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我们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具体措施上要明确基本思路,传统村落保护同时也要合理的利用,要发展它的经济,因为很多传统村落是在比较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要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收入,这是一个非常迫切,也是一个主题。所以我们鼓励合理的利用和发展,但是一定要控制它的过度开发。具体我们有这样一些措施:首先,要求每一个村编制保护规划,这个规划必须要经过中央四个部局的审查,而且还要派专家现场检查。这个规划一项核心内容就是控制它的过度开发,我们条件是控制商业开发的面积和规模,同时也不允许把一条原来有老百姓生活的街区改造成商业街,更不允许把村民全都搬出来,成为博物馆式的开发行为。它符合这些条件我们才批准,中央财政才给予支持。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派专家进行监督和检查。再有,你提这个问题也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到现在全世界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方法也很难说,关键是度的拿捏。所以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研究开发掌握比较好的度,既有保护又让村民富起来的技术方法和发展模式。我们现在也在抓一些试点,有一些成功经验以后推广。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突出问题是过度开发的问题,所以控制还是主题。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6张图片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焦非摄影)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赵司长,我们看到传统村落保护已经迫于眉睫,现在全国已经消失或者损坏的传统村落大概有没有一个统计?我们也注意到,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居民都去城市打工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赵晖关于有多少传统村落消失,从政府这个层面上没有这个统计,因为这个事情比较难。首先,我们从2012年开始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要说消失的话得有一个基数,比如以前有多少传统村落,这个基数不存在就很难说,但是你说的这个现象是存在的。一些村落消失是因为城市建设区的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拆迁,还有一些消失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特别是像一些火灾等等,特别是有些西南地区传统建筑基本是木结构的,而且防火通道等等很不健全,火灾隐患极大,极个别是因为火灾消失的。我们这项保护工作启动以后,实际上对进一步的消失起着一个根本性的扭转作用,各地认识普遍提高,而且都加大保护,同时也不允许它搬迁和拆迁,而且防灾的措施也跟上了。数字虽然没有,但是我可以说传统村落消失的现象得到了控制。

  第二,你问空心化的问题,在传统村落里也是较多的一种现象。刚才我说了,我们很多传统村落是分布在我们国家贫困地区、山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山村里,老百姓为了致富,很多年轻人走出来了,这也是各个国家农村发展的一种普遍规律。从城镇化过程中村庄会分化,在交通比较发达、区位优势比较好的村庄可能会有不同的功能进来,然后村庄跟这些功能混合发展,这样是处于一种发展状态。还有一部分农业比较发达是维持平衡状态,再有比较偏僻的地方,尽管各国政府下很多努力来支持这种发展,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人口逐步流失的现象。对这个现象我们怎么认识,怎么去对待,这点是非常清晰的,不能因为它空心了我们就说没有价值了,就把它拆掉或者搬出来,广泛意义上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有不少地方提出这些问题。实际上空心还是有人居住的,可能这些人是老人,但是这些老人就是依靠着村周边的这些有限的生产资源,一亩三分地或者小片林子,通过自己的劳动维系自己的生活,同时这些老人不具备进城务工就业的本领。如果说一部分人走掉了还剩一部分在这个村庄里生存,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们搬出来的话,他们就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搬出来以后,对政府、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弊大于利。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一般采取的都是持续不断地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支持,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和一个文化传承的问题,也是地域社会传承的问题,不能断了这个根,这应该是政府应有的理念和做法。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7张图片
                                                                          新华社记者提问(焦非摄影)

新华社记者:请问赵司长,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传统民居的调查情况,另外在传统民居保护方面,财政资金是否有投入,对民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有没有具体的政策支持?谢谢。

赵晖:我首先介绍一下传统民居调查情况。新华社记者问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发布内容的一个主要内容,刚才讲的都是传统村落。刚才倪司长还介绍了传统民居的调查情况,这本来是今天的一个重大新闻。这本资料是昨天刚刚出版的,叫《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副标题是《中国传统民居首次全面调查成果》。我简单介绍一下这项工作和它的意义,这是去年年底我们组织全国建设系统和专家技术人员开展的一次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全面调查,刚才倪司长也说了,我再强调一下,传统民居的意义非常大,它是一个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载体,我们讲衣食住行,食也好、住也好、行也好,这些载体都不如民居这个载体承载的文化成果丰富。它既承载着人们生存的智慧,也承载着建造的智慧,也承载着人们的审美理念和社会伦理等。它应该是人类各种基本生活工具当中文明成果最丰富、最集中的载体。对民居的研究,我们历史上,包括古代,我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中国人怎么营造生活的场所,我们自古以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和整理,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工作,也是一个社会工作。
  
  宋代曾经出版过一本《营造法式》,它是我们国家标准定额的鼻祖,但是它很有局限性,只是对大型建筑、宫殿、寺庙做了一些工法的记录,后来我们对中国人怎么搞建筑的基本上没有详细的调查和记载。另一方面,近代有很多建筑学的学者和专家非常喜爱传统民居的研究,花了毕生的精力,也做了很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还是有局限性,因为他们是个人或者是学会、学校组织的。鉴于这个背景,我们是从国家层面上对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目的就是要首先把握我们中国人是怎么营造我们生活场所的,做一个大调查、大整理、大记录,这项工作经过九个月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时间并不长,而且我们主要依靠的是地方的积极性,因为工作量巨大,要到现场去调查,要进入山村里调查,把所有传统民居类型找出来。全国建设系统人员不说了,技术人员就1200多名,这个册子后面还有参与人的名录。
  
  经过九个月的努力,我们对全国传统民居各地有什么类型做了一个比较好的整理和了解,这是第一步成果,我们把中国传统民居各地的类型进行了科学的归纳,总结的结果是599类,这是初步的,我们还要继续深入调查,经过几年调查,未来还要修订。它有四大意义,总的来讲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次大调查、大记录、大传承、大弘扬。
 
  一是全面性,以前没有做过国家层面上的,这次是全面的。二是建立了一个体系完整的分类体系,解决了我们国家传统民居分类上的瓶颈,我们对传统民居有各种研究,但从来没有规范类的分过类,我们第一次描绘出了中国传统民居的体系。就跟我们菜谱一样,中国对菜谱的研究很深,但是对传统民居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研究确实不足。三是对当代城乡建设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民居里面有很多丰富的、优秀的思想,可惜在当今社会中传承和注意的关注度比较少,实现也更少。比如中国传统民居的思想非常强调与自然的和谐,顺应自然,典型的就是西南的吊脚楼,它是在山坡建,不像西方那样把山坡平整了,它是依山而建,不破坏山体。另外,它非常强调实用,密切与生产相结合的,尺度非常宜人。中国传统民居思想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节约。中国传统民居的装饰没有纯粹为装饰而做的装饰,都是有结构功能的。传统民居建造思想里面很重要的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挖掘,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
 
  我们这次工作的重点是了解传统民居有什么、是什么,接下来要做的是挖掘传统民居的优点在哪,而且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不是全国大一统的,同时还要说清楚本地的传统民居传统要素是什么。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搞建设没有自己本地的特色。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本地的特色是什么,同时把我们优势传承出来,不是说原模原样的放大、拷贝,高层建筑也搞一个民居建设,而是把它的精神,把它的审美意识体现在城乡建设中,让我们的城乡建设体现出中国文化,体现出民族自信,我们要扭转现在城市建设大量、过多地模仿西方的。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建筑这个东西我认为不是一个单体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问题。我们今天重视到这件事,重视到传统村落保护,重视到传统民居的传承和发扬,我认为是我们的一大进步,不仅仅是在物质文明方面富裕起来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国家富裕起来的标志,我们开始注意到这些事情。
  
       刚才新华社记者还问到对传统民居保护的资金国家有没有,民间资金导入上是怎么考虑的。现在传统民居保护的资金,专项的对传统民居保护的资金没有,但是国家有几项资金跟它密切相关,首先是最高等级的,属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这是有中央和各地的文物保护资金进行保护,这是最高保护价值的。第二,在它之下叫做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我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提出来的概念,要求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去命名,各地命名的时候命名名称不一样,有的地方叫历史风貌建筑,但是都属于这一类,历史建筑各地政府拿出资金进行保护。第三,我们国家像农村危房改造,对农房的建设,我们也向民居保护上进行倾斜。但是这些远远不够,需要保护的量还是很大,而且保护的资金需求也是很大,我们下一步会进一步协商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大保护力度。
  
       关于民间资金利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护的,具体的方式有的是民间资金租赁的方式,我们明确在政策上鼓励,他租赁下来进行有机保护,因为他有技术、有资金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对他的保护行为通过规划进行约束,如不能把外立面改了等等,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我们也反对在民间资金利用上过度商业化,一味地求利润,把整个村落给买下来,把这些民居全包下来,要么搞住宿设施或者商店、博物馆,统统由他来经营,这种保护从根本上就扭曲了保护的意义,因为我们保护强调的是真实性和对生活、对原住民的最少干预原则,一定是尊重原来村民的生活,减少对他的干预,同时保持街区原来的本貌,在这个基础上适度的进行利用和发展。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8张图片
                                                                          湖南卫视记者(焦非摄影)

湖南卫视记者:因为湖南有众多传统古村落,目前在全国比较好的样本,既不要过度的开发,又能保障民生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再有,像一些破旧的村落可能需要保护性的改造,怎么避免千村一面,怎么避免保护性拆和迁的问题发生?谢谢。
  
赵晖湖南传统村落也是比较多的,我这里有名单,你们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加上第三批有91个,应该是相当多的,国家也给予资金的支持,并且进行指导。

  关于保护好的方法,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说。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刚才已经介绍了一些我们的一些基本理念。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未必将所有民居都改造成商业设施,像浙江有的村是把一些原来废旧的农业设施,像牛棚改造成咖啡馆了,因为牛棚现在确实不养牛了,这样改造既不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冲击,同时又有利于旅游和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它利用的点更加有趣,增加了咖啡馆的趣味,去的客人很多。有些破旧的窑洞也没有人住了,在一些传统村落里有很多。农民的窑洞不像建平房,会建很多,所以就会有很多废弃的窑洞,这些废弃的窑洞基本上原状不变,里面稍加一些装饰,改造成比较时尚的餐饮馆,客人去的也很多,有的把窑洞改造成很时尚的工艺品或艺术家设计品的销售店。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对老百姓没有冲击、没有影响,同时也发展了,而且发展得更有趣。核心问题就是要我们的规划和技术人员和我们的地方干部下功夫、动脑筋,我们大量的破坏行为就是方法简单、粗暴,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多举了。

国新办举行传统民居调查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发布会第9张图片
                                                                          中国建设报记者提问(焦非摄影)

中国建设报社记者:赵晖司长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传统村落调查是怎样进行的?它的过程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还有一个问题,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相比,居住的舒适性可能差了一些,在保护中怎么做这个改造?谢谢。
  
赵晖:传统民居的调查是2013年12月开始启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了通知,这项工作的量是非常巨大的,像同样的问题我们部里很多人都问我,这么大的量你们是怎么做的。首先最关键的是在组织动员上,这件事情根本成功是地方建设系统的积极性和专家的积极性,他们是奉献精神投入的,怎么出现这些奉献精神,它有一个过程。我们刚开始发通知,地方不太理解也没有引起重视,结果第一批调查上来的效果非常不好。我们换了一种方法,从中央层面上组织了六个专家组,中央层面有一个核心工作组,有将近20个人,让这些专家不辞辛苦到现场进行调查,有些地方交通十分不便,调查非常艰苦,他们的无私奉献是非常令人感动的。这六个组一个省一个省去做工作,从行政上我们给予支持,要求各个省召集专家开会,我们派专家去做培训和指导。他们把本省的专家和建设系统召集以后我们再派人去,讲的效果就比发文好得多,他们就真正理解了这个意义。同时,地方也有一批长期搞建筑、搞民居的专家,他搞了一辈子,当他听到国家要做这件事情非常激动,他说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像这样的专家很多,而且他们的带头作用很强,他们有很多的助手,有的都80多高龄了,是我们国家传统民居的鼻祖了,他们有好几代学生,所以他们的影响力也很大。我们建设系统的一些领导,像一些厅长本身也是学建筑出身的,他很快理解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各个建设厅纷纷投入,地方投入,组织了地方专家组。每个省开会去动员,我们传统的工作方法是把地方的人叫来开会,然后你们下去布置。这次做了改变,地方开会中央派人去,去你的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样他的主动性更强。有一些个别比较差的地方是我们国家专家组的人亲自到村里进行调查,这里感人的故事非常多,这件事情很辛苦。所以我说最重要的是我们上千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辛勤的贡献和努力。我们做这项工作没有国家专项的调查资金,你想想一个普查至少得几个亿的资金下去,但是我们真的没有这个资金,仅是解决了中央专家的一些有限的差旅费。所以也能看出来我们搞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专家之所以这么投入,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自豪,和要在这里做贡献的激情,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激情,关键是能不能找到切入点把大家动员起来。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传统村落保护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这个问题。我们叫传统民居,但是你们看资料也好,但是民居的功能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相当落后的。最大的难点是老百姓要改善生活,政府要求他保护,老百姓说我要盖砖瓦房,我要把它拆掉,或者比较小,连厕所都没有,这些问题在有些地方这个矛盾很尖锐,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调研。

  这个事情从根本上来讲是可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的,从技术角度讲,可以跟你讲这么一句话,任何一个民居只要下工夫进行改造,都能实现它较完善的现代生活功能,也能实现它的抗震要求,就是我们改造的技术方法到位不到位。还是我那句话,我们在这项工作上国家有些积累,但是不够丰富。所以我们下一步要组织专家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去研究,怎么保持它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生活功能、增加防灾功能,像防火等等。但这件事情很重要的是要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村落保护也好、民居保护也好,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支持,要让他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同时对一些确实过小的民居,我们也考虑在村外,因为出于整体保护的考虑,在村外协调新的宅基地用于农民建房,不去拆除村里的传统民居,我们跟国土资源部门正在协调这件事。
  
湖南卫视记者像湖南很多村落都是集中成片的,甚至也不挨着城市、不挨着城镇,比较偏远的比较穷,像您刚才介绍的经验一般是挨着城市边缘的,比如牛棚咖啡馆、窑洞之类的,像比较偏远的要保护的话谁来保护?资金从哪儿来,技术从哪儿来?因为很多偏远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老人,村里都没有劳动力。
 
赵晖:我刚才讲的例子不是城市周边的,也都是偏远地区的。偏远地区现在传统村落要去的人很多,而且趋势会越来越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地方更有特色。有些村落现在都人满为患。凡是命名为国家传统村落的,财政部都给予资金支持,一个村利用现有的五项专项资金渠道,整合起来,平均一个村中央财政能给到300万的支持,这还不包括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再配。对一个村来讲,这是比较大的一笔资金,同时我们也在制定研究政策,争取引入社会资本保护传统村落和民居。
  
主持人 胡凯红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传统村落 (21 articles)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 共2555村落受保护

现代入侵:警惕传统村落遭受建设性破坏


乡村保护 (14 articles)

留住乡亲,留住乡愁

首获中央财政支持 传统村落保护仍“喜中有忧”

顾一娴:保护传统村落不可忽视“精神遗产”

寻求传统村落和城镇化的平衡与和谐


新闻发布会 (3 articles)

《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