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规划师杂志
                                                                                                                       
2017年3期主题:棕地再生与城市“双修”【编者按】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内部将面临更多工业用地或废弃地再利用和再开发的难题。现有关于城市更新的实践,如城中村、旧工业区改造和环境治理等,均是从局部进行的更新,缺乏系统性,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联动并不足,更新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促进城市转型升级,一方面将棕地治理上升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重点支持工作;另一方面,在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城市“双修”被提上议事日程。基于此,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棕地再生与城市‘双修’”为主题,在深入探究我国转型期城市“双修”、棕地再生提出背景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详细介绍了我国城市“双修”首个试点城市的工作经验,并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城市生态区的“双修”策略,以及河滩型棕地生态修复的方法,以期对规划师有所裨益。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1张图片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作者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倪敏东,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哲,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左卫敏在《规划师》2017年第3期撰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我国当前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对城市转型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从城市功能修复、自然生境修复和生活方式修复三个层面探讨“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新思路,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双修;生态地区;城市设计;宁波[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7)03-0031-06 [ 中图分类号 ]TU981 [ 文献标识码 ]B[引文格式]倪敏东,陈哲,左卫敏.“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J].规划师,2017(3):31-36.



一  发展现状

(一)区域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控制城市蔓延,隔离潜在的污染企业,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宁波在中心城区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三个城市组团之间划定了“Y”字形生态带。小浃江片区位于此生态带的核心区内,面积约为22km2,北以甬江为界,东、西分别毗邻高新区与北仑滨江新城两大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历经多年的生态监管与控制,小浃江片区已由城镇边缘地区一跃成为高度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宝地,成为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共享的生态开敞空间( 图 1)。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2张图片

(二)生态景观小浃江片区是宁波中心城区自然河网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现状水面率约为12%,其中核心区水面率达到16%,主流长 28.4km。小浃江主干河道作为城市重要的排水工程,承担着宁波城市周边区域的防洪排涝功能,河流经过多年的治理,水质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受到上游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污染威胁,目前为四类水质。小浃江片区内有三座山体,均遭受开山采石、公墓修建和违章建设等不同程度的破坏与侵占,沦为“伤痕累累”的城市灰色地带( 图 2)。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3张图片

(三)建设情况在过去的十年间,小浃江片区的建设用地由13%增长为27%,增加了近一倍,新增了大量工业用地和商业、仓储用地,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污染企业、垃圾填埋场和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均布局于此(图3)。由于缺乏统筹管理,开发用地破碎程度加剧,区域整体环境品质受到较大影响。除此之外,基地内共有23个行政村,散布于小浃江、甬江沿岸,人口总计1.4万,以农业人口为主。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农业发展“疲软”,新增的汽车城、家具城等开发项目对乡村的拉动能力较弱,该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与周边城镇地区相差近一倍,老百姓尚未充分享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效益。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4张图片



二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一)“城市双修”的概念“城市双修”的提出体现了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其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格局下注重生态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城市修补是指用“更新织补”的理念,通过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活力。因此,“城市双修”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解读:一是对于城市生态地区,应该运用底线思维进行建设,避免城市建设对环境造成损害,并引导城市合理发展;二是对于城市建成地区,应该注重提升品质与效率,重点改善人居环境。

(二)生态地区城市设计重点从城市规划学科看,城市规划是对空间资源的再分配,而城市设计是在其过程中对空间各种要素的再塑造。本文探讨的城市生态地区,是指城市建设用地外围或内部,以非建设用地为主,规划管控要求主要为生态保护的地区。对于生态地区,以城市设计为核心手段的空间塑造重点在于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对生态要素进行引导与分配,其“城市双修”的核心任务是修复破碎的山水关系、衰退的乡村经济和断裂的人文精神。因此,基于“城市双修”的管控要求,生态地区城市设计应围绕自然生境修复、城市功能修复和生活方式修复三方面的内容,注重改善生态地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治理水体、修复山体、保护历史文化及彰显地区精神 ( 图 4)。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5张图片

首先,自然生境修复是生态地区“城市双修”的核心工作,其重点任务为恢复地区的生态价值链,并为栖息生物提供涵养生境。而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其主要规划任务是结合生态地区的自然要素,开展水系梳理、水体治理、山体修复和绿化带建设等工作,并最终形成一个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相互交融的空间肌理,保障中心城区的生态安全。其次,基于生态地区的基本职能,城市功能修复的重点为化解生态地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其城市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棕地再生、规模控制及经济重振。一方面,利用生态地区的自然山水资源、村落及乡土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改善区域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服务,提升资源价值,同时开展棕地再生工作,让生态地区转型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锻造农业产业链,维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的严肃性,引入乡村旅游链,为村庄复兴创造条件。最后,正如大野隆造在《人的城市》一书中写到,“我们把一个人与其成长环境间形成的心理上的牵绊称为场所依恋(Place Attachment)。典型的例子便是人们对养育自己的故乡所怀有的乡愁。”而我国经过高速城市化,城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现代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向内涵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地区(城市)居民的文化认同,生活方式修复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城市设计,塑造有别于城市中心区的居住生活环境,再现本土水乡住区风貌,恢复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在精神上,应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实现本土气质的传承与创新,让生态地区能够成为传承城市人乡愁的场所。因此,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更新村落、保护历史文化与彰显地区精神。



三  小浃江片区城市设计实践

(一)城市设计思路1. 两个研究视角从城市和片区两个视角研究小浃江片区的保护与发展,一方面在巩固城市生态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塑造片区景观风貌特色、提升片区生态环境质量,为宁波市民提供多样化的近郊田园休闲区,提升区域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在地村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将传统的消极被动式预留与保护转变为积极主动发展引导,打造集生态景观修复、城市棕地再生、海绵绿地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示范性工程。2.四个需解决的问题(1)如何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本次城市设计以保护小浃江流域的生态资源为目标,通过山体修复、水环境治理、绿色空间管控、建设规模控制与建设区域划定,破解生态带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倡导最大化生态效能和最小化环境冲击。(2)如何融入新的城市功能。在城市设计中,需考虑如何促进城市新增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关系从割裂转向融合,将城市棕地转型为绿色休闲空间,容纳与生态保护要求匹配的城市功能,化消极保护为积极引导。(3)如何借助山水资源提升生活品质。小浃江片区作为宁波中心城区的生态核心区域,坐拥甬江、小浃江、龙山和田园等中心城区稀缺的生态资源,应成为宁波城市的后花园和旅游休闲的目的地。因此,城市设计应考虑如何将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以提高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4)如何实现江南水乡气质的传承与创新。小浃江片区是宁波水乡的典型代表,虽缺乏集中连片的古村古巷,但4000年的文化根基孕育了农事生产、农业贸易和婚嫁迎娶等丰富的传统习俗。为塑造宁波人的“梦里水乡”,传承文化、延续乡愁,需要在乡村的建设发展中融入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延续水乡的精、气、神,而非新建大量仿古民居与商业老街。

(二)总体定位与目标根据小浃江片区的资源特征及“城市双修”的任务,本次城市设计将该片区定位为“山水田园和谐交融的梦里新水乡”,目标是通过“城市双修”,将该片区发展成为宁波都市的“生态蓝钻、都市绿谷”。

城市设计目标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①在“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开展山水自然生境修复,全面恢复动植物栖息地,利用水系资源打造宁波水面率最高、水质最好和水上活动最丰富的生态涵养板块;
②在生态文明视角下进行城市功能修复,建立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功能体系,强化用地管控,搬迁违规建筑,盘活存量用地,推进棕地再生;
③在人文精神提炼与乡愁记忆再现方面强调生活方式的修复,整合村庄发展、旅游开发和农业生产三方面的要求,将该片区打造成为宁波人愿意停留的美丽田园、21世纪的新江南水乡。在空间上,设计形成“一心两片,蓝绿双轴”的结构,即以龙山为屏障分为南北两片,其中北片以棕地再生为主,南片以生态景观修复为主(图5)。南片为近期启动建设区,在小浃江“八”字形的水域内形成旅游与景观的核心区,核心区往北联系甬江形成绿轴和生态岛链,以恢复生物栖息生境;核心区沿小浃江方向形成蓝轴,设计塑造大型郊区海绵绿地,引入多元农业生产活动,发展乡村经济 ( 图 6,图 7)。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6张图片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7张图片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8张图片

(三) 城市设计策略1.自然生境修复设计把自然生境修复放在最优先位置,以保护好湖泊湿地和山林景观为主要目标,兼顾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功能。在水体治理方面,设计以海绵绿地建设为抓手进行雨洪管控与水质净化。

具体策略如下(图8):

①依托现状密集的水网体系,对小浃江流域进行综合水系管控。在防洪排涝方面,通过上游设闸分流,引导上游最优质的水源进入基地。
②提升基地外围河道的排洪能力,在台风等极端气候时期,雨洪汇水由基地东侧快速排入甬江,在基地内部构建自然排水系统,在低洼地区扩大水面,疏通断头河,建设多种类型的海绵体,以蓄水、渗透和净化水体。这些举措将这一地区的水面率提升为20%,使之成为宁波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
③在水质净化方面,避免死水、地表水和地面水污染。在水系进入和排出的地段设置湿地净化区域,通过水生植物的吸附净化能力对上游来水进行净化处理,并设计连通所有村庄的废水收集系统,在水系排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前进行水污染治理,使景区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9张图片

在山体修复与绿化建设方面,设计尊重生物的栖息习性,针对宁波本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出改善方案,培育物种栖息地与迁徙走廊,吸引鸟类和其他动物重返规划区域(图9)。针对目前9处开挖严重的采石矿坑,设计对开山采石遗留的矿坑进行绿色修复,根据功能植入需求与改造难易程度,修复为主题乐园、种植果园、度假酒店和养生农庄四种类型的特色旅游项目;对于依山而建的各类工业厂房,设计将其拆除覆绿,减少山体景观的遮挡面;对于具有改造可行性的小型厂房或构筑物,设计予以保留,并注入农产品绿色加工、花鸟市场等业态,盘活存量资源。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10张图片

2.城市功能修复由于小浃江片区内现状产业、休闲和村庄功能混杂交织,既有的用地功能难以实现以生态和休闲为主的发展目标,必须通过功能重组引导其转型发展,实现自然与发展的完美结合。

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修复城市功能:

①开展棕地再生行动。根据前期对污染企业和弃置用地的排查,共清理、拆除92hm2的棕地。对于北侧江南公路两侧成规模的家具城、化工厂和建材市场等建设用地,设计结合轨道六号线的站点建设水陆空一体化的换乘枢纽,腾空具有改造潜力的厂房,保留生产性构筑物,将改造潜力较大的18.7hm2棕地作为产业转型的孵化平台,发展文化创意、家居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产业,最终引导现有棕地再生与活力提升。
②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与项目准入。设计界定区域内应予以保留的生态用地(主要包括水系两侧与山体山坳地段),修复其生态功能;仅允许在规划建设用地内插建新增项目,最大化挖掘存量用地的开发潜力,避免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
③重振地方经济。设计致力于摆脱消极被动的静态管控模式,建立积极主动的发展引导模式,通过整合水系景观、山体景观、田园景观和乡村景观,营造世外桃源意境,积极培育休闲旅游产业,并在景区门户处结合村庄建设培育片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实现景区与村庄的联动发展,使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地方居民。最终,小浃江片区未来将形成以生态功能、休闲功能和居住功能为主导的片区,在空间上形成五大功能分区:中部的田园景观核心区、农耕历史体验区,北部的滨江文创及产业转型区、滨江休闲及现代农业区,以及南部的龙山山体公园、湿地及田园风貌区(图10)。这五大分区互补共生,形成了极强的发展合力,在周边区域高强度开发的背景下留下了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净土,弥补了城东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空白。同时,在生态保护最大化的发展理念下,规划建设用地占比由现状27%降为10%,极大地保证了小浃江都市田园的环境品质。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11张图片

3.生活方式修复为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设计倡导传统生活的回归,让小浃江再次给当地居民带来财富,使人们可以因水而活、因水而富,筑梦现代江南水乡。因此,设计着重通过复兴文化实现“筑梦水乡”( 图 11)。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12张图片

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修复生活方式:

①通过注入新的功能,推动村庄复兴。设计将突出村庄的个性特色,注重分类推进,以乡村旅游品牌和生态农业品牌建设为起点,让乡村的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让农民全程参与到项目的建设当中。

②根据地方发展意愿与村庄本底特征,将基地内16处村庄分为旅游开发型村庄、特色型村庄、门户型村庄和整治改造型村庄四种类型。对于旅游开发型村庄,设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设,并分别以水畔村、山下村、林中村和花田村为主题对村庄进行整体旅游开发,功能以旅游接待、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主;对于特色型村庄,设计注入某类主导功能,如艺术村庄、食品农庄、乡村文艺舞台和亲子娱乐活动场所等;对于门户型村庄,设计注重发展村庄的综合性职能,实现交通换乘接驳,增设旅游信息中心、乘船游览设施和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兼顾旅游与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对于整治改造型村庄,设计主要进行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宜居环境。

③保护下邵历史文化村,打造七大精品项目,完善交通、餐饮和住宿等服务设施,振兴村庄经济。设计将下邵历史文化村定位为传统街区及旅游门户村庄,一方面进行历史建筑的修缮,包括修整屋檐、修缮门窗、添加传统元素、粉刷墙体、增加传统构件和整治地面铺装等,通过乡村微改造提升村庄的环境品质,恢复百年老街的商业活力(图12);另一方面进行新村建设,提炼历史元素与水乡元素,打造融合田园与水乡元素的地标性建筑(下邵村游客服务中心),营造现代建筑空间,传承传统水乡空间氛围 ( 图 13)。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13张图片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第14张图片





532fdd040da54d0d4d152de263bccb29.gif (4.1 KB, 下载次数: 884)

532fdd040da54d0d4d152de263bccb29.gif

532fdd040da54d0d4d152de263bccb29.gif (4.1 KB, 下载次数: 851)

532fdd040da54d0d4d152de263bccb29.gif

532fdd040da54d0d4d152de263bccb29.gif (4.1 KB, 下载次数: 1040)

532fdd040da54d0d4d152de263bccb29.gif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0 articles)


规划师杂志 (17 articles)


城市规划 (242 articles)


生态环保 (21 articles)


生态景观 (10 articles)


城市建设 (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