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搜建筑,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夯土,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材料,结实、密度大且缝隙较少的压制混合泥块。

由红泥、粗砂、石灰三者以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此外,还需要使用重物对这种“三合土”进行夯实的动作去除其中的空隙,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夯土。

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顶峰,现已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张图片
土楼建筑工具图

夯土材料的优点

•  亲近自然:所形成的效果能够与环境完美相融,与自然相拥,形成和谐的原生态效果,同时能够体现乡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  节约能源:相比于传统的实心砖而言,其无须深加工,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能耗,成本低廉。此外,夯土建筑拆除后,还可重新使用或回归土地,不会产生多余的建筑垃圾。

•  冬暖夏凉:由于土的导热系数小,热稳定性好,蓄热能力强,所以可以使屋内冬暖夏凉;另外,隔音效果较好。

•  造价低廉:就地取材决定其可省去大量的交通运输费和能耗加工费。

•  工艺简单:夯土建筑施工工艺简单,且施工速度较砖混结构要节省工期30%左右。

•  节能环保:夯土墙无毒无污染,有益人体健康。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张图片

夯土材料的缺点


传统的夯土材料,强度、耐久性、抗震性较差。其遇水侵蚀,或长时间浸泡容易发生崩解,强度也会大大降低。同时也害怕冰融,产生热胀冷缩影响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张图片

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对环保的不断重视,现代夯土墙以回归自然和节能环保等特点又重新流行起来,重塑各地的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现代夯土墙,一般可分为纯生土夯土墙和混合夯土墙两种类型。

纯生土夯土墙,是以完全的生土为原料,采用现代机械和模板技术夯筑而成的夯土墙,纯生土夯土墙,受限于符合要求的生土大规模取土困难,夯土承重能力较低,墙体高度宽度比低,墙体耐水及墙体表面走砂等问题,在现代的建筑体大规模的采用比较困难,一般适合乡村等单层或两层左右的建筑使用。

混合夯土墙,是在生土中添加水泥、石灰和各种固化剂的混合土,采用机械和模板技术夯筑而成的夯土墙,混合夯土墙由于添加的水泥、砂石等材料,大大提高了夯土的强度,改善了传统夯土墙的一些缺陷,提高了房屋居住的牢固性和安全性,比较适合于城市建筑使用。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张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更多现代化新型夯土墙案例。


郑州建业足球小镇游客中心

至今为止全球高度最高的纯手工夯土建筑,是将建筑功能、自然风貌、地域文化和当代审美完美结合的一次实践,是传统建筑工艺与当代施工技术相结合的一次探索与大胆尝试。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张图片

浑然一体的建筑和环境,让建筑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似乎来自这块神奇的黄土地,来自大自然,也是建业所想要展现的一种企业文化和体育精神。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7张图片
建筑夜景

建筑外立面大胆尝试使用夯土外墙饰面,以表达对地域性和自然环境的尊重。通过夯土咨询团队科学合理地系统设计,和建筑设计团队的对质感和色彩控制,选用当地的原色红土和原色黄土为原材料和上下基础色阶,以150mm作为一个夯土层,逐层施工,最终形成自上而下由赭石色过渡到土黄色的大体效果。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8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9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0张图片
鸟瞰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1张图片
剪力墙与玻璃幕墙之间营造一种虚实关系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2张图片
建筑外立面夯土墙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3张图片
夯土墙近景,以150mm为一个夯土层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4张图片
墙体细部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5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6张图片
室内空间


建筑事务所:水石设计
摄影师:胡义杰
筑施工单位:湖南大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夯土墙顾问单位:HAS.禾华建筑工作室 / 郭鹏宇,郑志东,陈平,安於欣,罗健聪
夯土墙施工单位:湖南园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朴之原实业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单位:河南厚德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装饰施工单位:河南建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远野 · 莫干书舍

传统乡村和现代诠释,粗糙质朴的夯土材料和细腻精致的幕墙构造,line+希望通过这两者的融合让这个房子成为城市生活和乡村体验的混合体,探索城市反哺乡村的另一种可能性。项目由一个面积140㎡的书舍和7间客房组成。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7张图片
客房与远山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8张图片
客房夜景


墙面材料以质朴的夯土、毛石、竹木墙板为主要基调,强调建筑的生长感和在地性。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19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0张图片
客房北面外观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1张图片
夯土材料与金属型材


项目名称  远野 · 莫干书舍
设计公司  gad · line+ studio(建筑、室内、景观设计)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结构机电设计)
材料  夯土涂料、毛石贴面、竹木外墙板、玻璃、铝板、水泥瓦
摄影  孙磊、ingallery、简直建筑-空间摄影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馆

根据考古研究,王昭君的青冢为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所建,夯土成冢。推断其上曾有木构楼阁建筑,经年毁败已不复存,现有青冢高度为31米左右。新建博物馆力图通过再现“土木之像”、“土木之情”表达后人对昭君青冢的敬意。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2张图片

三角形的连续表皮由草植和仿夯土的混凝土面组成,建构了起伏不定的微观地形,将建筑的控制力弥散到更广阔的大地之上。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3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4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5张图片

室内中庭是矩形的竖向空间,整面的夯土墙从地面一直贯穿到天窗下部,天窗被密肋切分成数个三角形窗格,硬朗与凝重成为这个空间的主题。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6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7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8张图片

摄影 张广源、孙海霆


绿城义务桃花源生活美学馆

采当地 “五色土”夯土成墙,封存古老的宗堂记忆。以一场人与自然的密切对话,实现建筑与在地文化的融合。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29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0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1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2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3张图片

建筑设计:九米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CLD会筑景观
摄影师:建筑译者姚力


郑州永威山悦浅山美学馆

入口处参照传统夯土墙的手法制作景观墙采用当地黄土、红黏土配以当代工艺制作出富有大地肌理朴实、厚重的景观墙。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4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5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6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7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8张图片

方案设计+扩初:太璞景观(Topo design group)
施工图设计及后期落地服务:道合设计一所
建设单位:河南申金置业
景观施工单位:嘉郁园林
摄影机构:日野摄影


陕西省渭南市李家沟村黄土上的院子

在整个建筑空间设计过程当中,建筑师非常注重新建筑与当地环境的融合。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39张图片

材料选择方面,新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夯土技艺,就地取材。黄土是选自山顶的粘土,结合山下的碎石石渣混合而成,这既节省了成本,又令建筑更具当地特色。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0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1张图片

这样的做法使这个建筑只能出现在这个村子里,可能到了隔壁村子因为土与岩石的颜色不同,就会呈现出现不同的效果。这样最后呈现出的就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甚至有点超前的当地“土”房子。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2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3张图片


三宝蓬艺术中心

建筑原形取自于传统龙窑,这座有些特别的艺术中心坐落在山谷低地的溪流旁,它占地近 3000 平米,有着延绵 100 多米、近 4 米高的夯土外墙。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4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5张图片

墙上开出了多个不同方向的入口,以取代了建筑的指定入口,整座建筑因此显得自由而开放。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6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7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8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49张图片

夯土墙技术顾问:禾华建筑 / 郭鹏宇,赖尔逊
庭院种植和园区景观:UAO瑞拓设计
园区规划:联创国际 / 曼景工作室
摄影:孙海霆


伴屋

位于浙江省莫干山,原本为一百年老宅,主体结构为夯土墙和穿斗式木结构。设计最大程度保留了夯土墙和木结构,新建部分采用砖混结构。最终新建部分与保留部分形成一种互相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0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1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2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3张图片

在夯土墙和客房之间,用一道玻璃墙隔开,再用灯光打亮夯土墙。一方面增加了室内的采光,另一方面,使夯土墙犹如立于聚光灯下获得一种舞台感呈现,也使体验者退而观之,同夯土墙拉开距离,心中会升起一种仪式感。原本日常的睡眠,变成了一种回忆与观望。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4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5张图片


富阳文村民居

王澍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用3年时间在富阳文村打造出了14幢民居。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呈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6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7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8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59张图片


安缦廷布酒店

外观以Dzongs的灵感建造,散发着传统的不丹建筑风格,其设计和标志性的土夯墙,高石粉刷建筑和庭院。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0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1张图片


安缦布姆塘酒店

融合了当地风格的建筑,白色夯土墙,在安缦御用设计师,澳大利亚的Kerry Hill的巧妙改良下,既有不丹当地的特色,又充满安缦的简约与禅意。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2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3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4张图片


鲁甸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

这是一专一村设计的鲁甸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创新了传统的夯土建筑技术,为村民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舒适,可持续的重建方案。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5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6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7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8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69张图片

摄影师:CUHKU - KUST


西安大明宫丹凤门

张锦秋院士设计的西安大明宫丹凤门,西北的土色,凹凸不平的肌理。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70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71张图片



中国传统的夯土 —— 最接地气的建筑之美第72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0 articles)


搜建筑 (48 articles)


材料 (255 articles)


夯土 (40 articles)


设计案例 (116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