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与时间的关系更甚。”

——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张图片

转变:个体与公共

以农耕文化作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常依附于土地而存在,最初的城市雏形沿着河流水域发展,人口聚集形成村落、小镇。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原本散居的环境被高耸的建筑群所取代,人们从散落的生活方式中稳定下来,定居在城市中。

这样的转变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空间、城市之间互相指向的关系——通达效率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从定居的状态又转变为迁移的特征。城市化的发展不均和私有化,带来了流动性、临时性、封闭性,也决定了城市空间“公共性”缺失的必然性——个体之间的关系趋于淡化,社会中的城市空间逐渐被转化为可消费的商品。城市中的个人空间作为身体的缓冲区不断被压缩,而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


课题:时代之下的个体精神诉求

人与空间的复杂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社会关系的显现。公共空间的存在不仅仅是尺度的限定,它是场所与人发生关系的地方,场所可以透过人的行为活动,赋予特殊意义;而人们也可以根据空间的特性,识别、辨析自己和其他人的身份,去书写场所内的叙事。

社会进程所引出的转变和个体在此间的需求,向设计者铺开了宏大的命题,同时也是课题——在可操作性层面,从提倡社区共生出发,可能由共享空间催化出社区文化,在充满陌生感的城市中创造给予“游牧”的个体以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社区,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精神诉求。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张图片

▽ 主入口&品牌区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4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5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6张图片

升级:从销售到体验

单纯的消费场景已不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亦是这一诉求的显性体现。作为消费场景的一种,售楼处的去“售楼处化”,应运而生。

对中南置地而言,海门这座城市本身就是故乡,29年来,除了一个又一个人居理想的打造,从教育、医疗、养老到慈善,中南也以行动回报和反哺故乡。这也是中南作为一个大的“个体”对于“公共”建设发展的推进。

项目定位为“城市展厅”,位于老中南城的一楼,除了作为中南置地之于这座城市的门户,也是未来与访客对话的第一个交界面,更希望通过公共空间的打造,为城市引领美好的价值。

基于中南城儿童及青少年教育的改造运营定位,展厅以“阅时光”为名,设定为公益性、全民性的城市阅读中心,联合大众书局,共同构建融合实体书店、美学生活、文艺沙龙等于一体的城市阅读空间。

▽ 咖啡区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7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8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9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0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1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2张图片

指向:共享与日常

对于公共空间而言,空间的参与者、使用者就是空间的营造者——当一个空间的设计完成之后,使用者在空间里发生的行为、感受、体验,才真正完成和丰富了这个设计本身。空间中功能性与社交性的划分,能够拓展空间内行为活动发生的可能。

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案从“共享共生”的理念出发,围绕体验和行为开始了设计:

结合建筑弧形流动的线条作为设计的前提,结合商场内部和建筑外部双引流入口,空间在视觉造型上形成了顺着弧线而流动的基底,兼顾以“书”为核心的消费动线以及以购房为核心的体验动线,形成功能分区,两者之间互相交互、导流。两条动线的交界之处,亦是空间线条流动的交汇处,位于整个空间的核心,此处设定为多功能空间,承载活动的功能,以书墙围合,设置层层的阶梯,既形成了空间的完整性,又保证了空间之间的交互。而在阅读区,设计则隔绝其他业态与动线的影响,让阅读行为葆有纯粹的享受。

▽ 商场入口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3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4张图片

▽ 文创产品区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5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6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7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8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19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0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1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2张图片

内侧入口规划为创意产品区,通过一些有趣的文创类产品,导流商场客户,外侧的入口则设置为轻食区,吸引外部人群停驻,通过空间的动线和分区的巧妙设计,多元业态及内容在此相互咬合。视觉主调以大地之色串联起不同的空间,以温和的木作为主材,释放空间的包容性,通过融合不同的装饰性元素及细节,极大地丰富着空间的内容。

视觉之上,空间的灵魂、场所的氛围才是设计的关键所在,对于销售空间,视觉冲击力过强不利于产生人的停留,因此在本案中,设计舍弃了室内强烈风格化的表达,借由场景的营造,将叙事融入到空间设计当中,以此完成空间与人的行为、体验之间的联系。

▽ 儿童阅读区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3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4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5张图片

▽ 多功能区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6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7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8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29张图片

▽ 项目展示区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0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1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2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3张图片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4张图片

▽ 建筑外观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5张图片

设计应该更多地经由个体和公共之间的互为关系,来完成一种非定式的社会提案。而设计者应当是一位谦逊的、良好平衡公共价值和个体意志两者关系的学习者与教育者。对于世界既不放弃,也不宽纵,将由种族与万物身上所汲取的养分,用以滋育新的人与新的世界。


分析图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6张图片


活动图

个体与公共 : 写在设计的边缘第37张图片
△本文部分图源自网络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阅时光
设计总监:彭征
主案设计:练远朝
设计团队:梁景山、朱国光、蔡文姫
项目管理:李永华
设计单位: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企业网站:www.cocopro.cn
项目业主:中南置地
业主团队:胡雅莉、刘明、张贵龙、姚海峰
项目地点:江苏海门
设计时间:2019年09月
竣工时间:2020年06月
设计面积:1073M2
主要材料:水磨石、木地板、木饰面、耐候钢


来源:本文由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室内 (3013 articles)


展览展示 (179 articles)


展厅 (149 articles)


阅读空间 (6 articles)


中国 (3610 articles)


江苏 (120 articles)


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86 articles)


水磨石 (136 articles)


耐候钢 (80 articles)


木材 (318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