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张图片

  城迹 Vol.01  

【所在地】
德国·汉堡

【名称】
老易北河隧道(Alter Elbtunnel)

【概况】
建于1907年-1911年,至今仍在使用
隧道全长426.5米,深23.5米

-


汉堡,是我们真正以“建筑师”身份开始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也是「Atelier LXL」诞生的城市。

但,我们想抛开你对汉堡的“刻板印象”,不去易北音乐厅、仓储城、微缩景观世界博物馆......而是探访一个“隐秘的角落”。

这处汉堡的“隐秘的角落”当然和前段时间大火的悬疑剧《隐秘的角落》无关,它是城市地下的一处公共空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更见证了汉堡港迎来送往。

“老易北河隧道”,在游客眼中可能是个不起眼的景点,在我们看来却值得探访。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2张图片
●老易北河隧道/©ATELIER LXL

01/ 因海而生,因河而建

不管是城市与外界的沟通,还是城市内部的连接,汉堡都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不同于威尼斯那种水上城市的浪漫氛围,“水”在汉堡更多地是作为功能性而存在。

汉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易北河流经城市汇入北海,成为了一座内河港口城市,更是一座世界级的港口城市。

市内河道纵横,1500多座桥梁分布在城市中。地面空间有桥梁连接,河床底部还有隧道相通,这些都构成了汉堡这座城市独特的城市空间。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3张图片

老易北河隧道(Alter Elbtunnel),又叫“圣保利易北河隧道”,是汉堡市内一条历史悠久的隧道,也是易北河第一条交通隧道。

隧道的入口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易北河的南北两岸——即位于圣保利区(St. Pauli)一侧的北侧入口,以及位于斯坦威德区(Steinwerder)的南侧入口。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4张图片
●隧道南侧入口建筑/©ATELIER LXL

若是从圣保利区进入隧道,再从隧道的南侧出口来到斯坦威德区,便可欣赏到海港与城市的美妙轮廓:远眺汉堡港(Hamburg Hafen)、易北音乐厅(Elbphilharmonie)和圣米歇尔教堂(Hauptkirche St. Michaelis)......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5张图片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6张图片
●已成为汉堡标志性建筑的易北音乐厅/©ATELIER LXL

隧道入口大厅是一个深23.5m的井道,铁质楼梯从入口一直延展到大厅底部。行人可以选择步行而下,也可搭乘设在隧道两侧的8部大型电梯——当时是为马车而设计,后来可运送汽车。在1975年新的易北河隧道开通之前,老易北河隧道(Alter Elbtunnel)也承担着汽车通行的功能,如今仅供行人和自行车使用。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7张图片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8张图片
●隧道入口处的内部空间/©ATELIER LXL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9张图片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0张图片
©ATELIER LXL

易北河隧道
Alter Elbtunnel

隧道入口大厅是一个深23.5m的井道,铁质楼梯从入口一直延展到大厅底部。行人可以选择步行而下,也可搭乘设在隧道两侧的8部大型电梯——当时是为马车而设计,后来可运送汽车。

四百多米的隧道两边装饰着法兰器浮雕,精致的浮雕记录了汉堡的海洋史和航海史,让极具功能性的空间有了温度。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1张图片
● ©ATELIER LXL

02/ A or B?

一百多年前的汉堡港丝毫不逊色于今日的繁忙程度,许多造船厂和运输公司相继在易北河南岸建立。河上每天都有无数的驳船和渡轮来来往往,是成千上万人通勤的“生命线”。据统计,1900年左右,每天大约有2.5万人往来于圣保利区(St. Pauli)与斯坦威德区(Steinwerder)。

如此庞大的人流给繁忙的水运交通带去了更大的压力,此外还受到天气影响: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渡轮的运输成本就会增加;要是天气再极端一些,可能直接导致渡轮停航,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城市必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方案A
在易北河上建造一座桥


因为汉堡港的特殊性,必须要保证大型船只的停靠,那么就意味着这座桥的高度必须在55米以上。这样的高度直接增加了桥梁的造价。经核算,这在当时大约需要花费2500万黄金马克(约合今天的11.2亿人民币)!


方案B
在易北河下开挖一条隧道


隧道可以完全不影响船只通行,只需要考虑行人和马车。隧道长426.5米,深23.5米,花费1070万黄金马克(约合今天的4.8亿人民币)!

从经济和实际情况考虑,方案B是当时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老易北河隧道(Alter Elbtunnel)的建设就这样开始了。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2张图片
●完工后的纪念碑,记录了隧道的关键信息


03/ 百年前的德国,如何修建隧道?

老易北河隧道(Alter Elbtunnel)于1907年7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

这在当时是第一条在流动的水流下面建造的隧道,隧道直径4.7米,为“三车道”,中间车道宽1.82米,这个宽度是为马车轨道的宽度而设计的,两侧各有1.44米宽的小路,方便行人通行。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3张图片
●100年前的隧道挖掘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4张图片
●隧道纵剖面图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5张图片
●铁质管道


建造的方式是“在压气条件下采用设有工作平台的盾构人工开挖技术”。首先在斯坦威德区开挖竖井,接着在对岸的圣保利区的开挖相同深度的竖井,再在两处竖井中建造电梯以及楼梯间。竖井垂直的深度为23.5米,为了防止隧道壁的坍塌,工人们需要用填充高压的铁质管道来支撑隧道,并在其内部进行挖掘作业。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6张图片
●Ralf Niemeyer收藏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7张图片
●Ralf Niemeyer收藏


这种在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却使得700多名工人在施工期间患上了“减压病”,并造成三名工人死亡。该项工程共耗时四年,动用了大约4400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西里西亚和鲁尔地区的矿工。

1911年9月17日,易北河隧道(Alter Elbtunnel)首先对行人开放;同年11月开始正式对外开放。

在使用了一百多年之后,老易北河隧道成为了文物保护单位,也因为其独创性的建筑方式,被授予了“德国工程建筑艺术历史性标志”。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8张图片
●换班时分,大批工人涌入隧道/摄于1930年

如今的人们,对这个场所赋予了更多的精神意义。它不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存在,德国还在2011年——易北河人行隧道贯通100周年之际,发行了10欧元的纪念币,硬币的背面刻着“HAMBURGER ELBTUNNEL”(汉堡易北河隧道),以及隧道入口的图片。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19张图片
●隧道100周年纪念币

虽然老易北河隧道(Alter Elbtunnel)已远不如昔日繁忙,来往的马车也早已成为历史,可它依然是汉堡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持着基础的交通功能,每天通过隧道往返于两岸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

正如德国邮政发行的这张面值55欧分的纪念邮票上所传达的内容一样,易北河隧道不仅连接着圣保利区和斯坦威德区,同时也连接了汉堡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20张图片
●隧道纪念邮票

LXL有话说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21张图片

刘翔

在思考公众号第一期选题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想按照常规来做的。“易北音乐厅”当然是首选,但疫情影响不开门,进不去的话,就不能讲讲空间结构的东西。嗯...建筑师的职业病...

后来,我突然想起这条老易北河隧道。有一次在看汉堡地图,我很偶然地发现在易北河中央居然还有一个文物古迹,于是就抱着好奇的心情去探索了一下...嘿嘿...

汉堡|Alter Elbtunnel:一个世纪前的 “隐秘角落”第22张图片

骆典

即使已经在汉堡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当我第一次听到搭档提及这条人行过江隧道时,还是原地惊讶了好一会儿,接着将惊讶化作好奇:

人行的过江隧道?为什么是人行的?车不能走吗?

居然修建于一百多年前,那个时候的德国用了怎样的“黑科技”呢?

......


紧接着,好奇心又化作了行动力,像是初到汉堡的游客一样,去探访了一下这个神秘的角落。如果你下次来汉堡,不妨把这条老易北河隧道加进你的游览list里。


来源:本文由Atelier LXL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Atelier LXL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732 articles)


交通建筑 (351 articles)


隧道 (11 articles)


德国 (419 articles)


汉堡 (16 articles)


Atelier LXL (6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