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BIM江湖演义——ArchiCAD vs Revit


撰文 杨远丰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原帖首发:探索·发现论坛(http://www.xincad.com),有删改(作者系论坛版主celticblue)
本次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1c40120100pert.html,版权归作者所有。

江湖中历来不缺乏传奇。在建筑软件的这片江湖中,风云变幻,豪杰辈出,有两大世家始终屹立不倒——一个来自欧罗巴,名字低调:“图形软件”(Graphisoft),却继承了一身的艺术家气质,手握长剑白衣胜雪;一个来自美利坚,人称“自动桌子”(Autodesk),性格豪放不羁,七种武器样样精通。本文所说的,就是这两大世家的代表人物:ArchiCAD与Revit之间的较量。
这个论题本是老生常谈了,谈到BIM绕不过的就是Revit与ArchiCAD。两者的对比许多帖子都讨论过,但往往大而化之,原则性的东西多,细节的东西少,因此我想再作一次比较,希望能深入一点,具体一点,力争较为全面地反映两者的真实面貌。但这种对比往往两面都不讨好,你懂的,因此本文也多用戏说的语气,我姑妄说之,列位看官也就姑妄听之吧,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先介绍一下本人对这两个软件的熟悉程度。我用ArchiCAD有4年了,出过几套施工图,都已竣工,编过一系列向日葵图库,颇受好评,对ArchiCAD的认识偏重于施工图;用Revit一年半,出过四个工程的土建及MEP模型,也用其API编了若干插件,对Revit的认识偏重于建模(包括结构及MEP建模)。应该说对ArchiCAD与Revit的认识都算深入了。
当然两者的深度比较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且个人看法难免有偏见,技术上也多有误解之处,因此希望各位能指正与补充。
1 软件的思想、架构对比
从软件的历史来说,无疑是ArchiCAD悠久得多,Revit是Autodesk在2002年才收购回来的,但Revit有一个强有力的东家,马上推出“BIM”这个很炫的口号,一下把ArchiCAD沿用多年的“虚拟建筑”这个老老实实的口号给打败了,于是ArchiCAD也只好宣称自己是个BIM软件,搞得在外人看来,倒像是Revit占了先机。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来看,两者也是差别巨大的。ArchiCAD从20多年前就致力于三维建筑设计,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多年来也是沿用其架构做一些小更新、小完善、小整合。从我接触的7.0到最新的14.0,感觉比较大的变动就是10.0版整合PlotMaker、12版支持多核计算提升速度、12版新增幕墙工具、13版团队工作大幅改进。在界面上、使用习惯上一直差别不大,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ArchiCAD软件设计的一个“精英思路”——我本来就挺好,没必要大改。
Revit大概从6.0版走向成熟,短短几年扩展得很厉害,2010版更是跟随微软的Ribbon界面,来了个彻底的改头换面。当然,这应该是比较稳定的界面了。
软件的架构对其功能、效率影响极大。ArchiCAD架构应该说比较简单,从其菜单、参数设置等方面可以看出来,从而对初学者来说,入门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Revit由于是后起,野心极大,什么功能都想要,架构也搞得异常复杂。比如,视图显示中的“过滤器”与“颜色方案”,这些功能每个都独当一面,但放在一块就常常叫人困惑。
我认为,作为参数化软件,在架构上Revit与ArchiCAD最大的不同:
(1)族的“类型”。这在ArchiCAD用户中是很难理解的。“族”大家可以理解,相当于一个参数化对象。但“类型”是什么东西呢?是族下面的一个分类,某些参数相同的归入一个类型。而同一类型下面不同构件还有不同的参数。比如一道墙,200墙是一个类型,300墙是另一个类型,你要把200墙变为300墙,必须改变它的类型。而在ArchiCAD里,直接在参数栏把200改成300就行了。又比如,你想写一个字高为5的文字,在ArchiCAD直接把字高设为5即可,在Revit,你得先创建一个“字高5”的类型,再在其中写字。万一你又想改字高为6,还不能直接把“字高5”改掉(这样将把整个文档的字高5都变成字高6),还得新建一个“字高6”的类型……,这直接导致我在Revit里一写字就想新建一个类型,因为我老想随心所欲地改字形字高,又害怕把别的字给改了。而在ArchiCAD里,所有构件参数都是只对自己负责的,不用担心影响别人,就相当于Revit所有参数都是“实例参数”,没有任何“类型参数”。就是说,每安排一头猪,Revit都得先找到合适的猪圈,如果没有还得造一个;ArchiCAD则是一个大猪圈,是猪就往里面放,随叫随到。用户体验如何,大家一看即明。对运算速度的影响也可以想象,我经常骂Revit“笨”,主要在骂这个。。
(2)尺寸锁定与驱动。Revit的构件相对位置都是可以锁定的,这是它的一大优势,比如你可以把走廊两道墙的距离锁住为1.2m,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变成1.1m。尺寸驱动与此类似,就是说选择一道墙,它就显示一个长度方向的临时尺寸,比如2 000,你可以直接改为2500,那墙就神奇地生长为2500长。这的确是挺爽的一件事情,Revit的族制作也极大地依赖于这一特性。比如建一个附着在楼板上的族(比如一个集水井),只要将它对齐楼板并锁定,那集水井就不会跑到半空中。但这给软件带来的负担也是相当大的,你想想看,每选择一个东西,它就马上要测量它自己以及跟周围构件的定位关系, 就好比你一看见美女,都要在心里暗算其三围尺寸,这CPU多累啊。ArchiCAD没有这两个功能,我内心也希望它以后不要加上,否则ArchiCAD的速度优势将大幅下降。在ArchiCAD中,选择构件以后,点击夹点(在ArchiCAD里称为热点)也可以直接修改尺寸,部分地达到尺寸驱动的功能,但并非每种构件类型都有这种热点。
(3)图层。ArchiCAD的图层概念基本上跟AutoCAD一样,这使得AutoCAD用户可以较快上手(当然图层跟颜色不相关这一点还需要适应)。但ArchiCAD还给图层加多了一个称之为“交集组号”的tag,用来控制构件的连接关系,这个想法很不错,只是有点隐晦,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再看Revit,非常让人诧异地取消了图层这一伟大的概念,其结果就是另外派生出了多重的概念来达到图元分类的目的。比如开关图层这一简单的操作,Revit通过一个巨大无比的列表,将所有图元进行分类开关,每一类里面还有子类,每次要打开或关闭诸如楼板之类的都极其痛苦。再比如控制图层的颜色,Revit相应地发明了“图元可见性”、“对象样式”、“过滤器”、“颜色方案”等极其复杂、等级既森严又晦涩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这也许是Revit初学者面对的第一道坎,等到搞清楚这一系列概念,你已经跻身Revit高手的行列了。此外,在导出dwg的时候,由于没有图层,于是导出的灵活性也大大减少,比如内墙、外墙无法区分,防火门、普通门无法区分,等等,这在ArchiCAD中都不成问题。后面还会谈到,Autodesk经常吹嘘Revit跟AutoCAD系出同门,自然亲密无间——那都是欺负人家没用过ArchiCAD。
(4)多窗口支持。Revit支持多窗口同时显示,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同一个地方的平立剖面、3D视图,这也是它的一个优势。当然操作体验仍有待提高,比如无法从某层平面快速转入上一层平面或转入立面;再比如,没有Zoom to selected功能。并且——无疑,这又是一个吃资源的大户。ArchiCAD的多窗口是个“伪多窗口”,不能所有窗口即时更新。但它由于切换较快,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这个需求。不要说我偏心,试试看一个局部的3D就知道,ArchiCAD轻轻巧巧一框,再按个快捷键即刻生成。它在平立剖、大样等视图之间切换也可以通过快捷键进行,非常方便。
(5)即时运算。Revit几乎任何操作都是即时运算的,上述多窗口支持是一个典型体现,再举个例子,比如你要选择一层平面所有的东西(当然前提是东西有足够的多),鼠标一圈,你会发现随着鼠标圈的范围越来越大,它的反应就越来越慢。但你开个AutoCAD对比一下就知道问题所在了,AutoCAD无论你选多少东西,都是先框出范围,再读取选区物体(ArchiCAD亦如此,绝大多数2D、3D软件都如此),Revit是一边圈一边读取。再比如,你想在平面某处切一刀看看剖面,于是用剖面工具信手一拉,然后发现Revit就已经在生成剖面了,进度条在推进,等它回过神来,你迫不及待想转入剖面看看——又是一个进度条;你想移动一下剖面的位置——又是一个进度条。这导致了一种迟滞感,项目小的时候没啥感觉,项目一大就让人感觉很不利索。ArchiCAD就取巧得多,许多工具都可以不即时运算,先“暂存”下来,有必要再更新,比如立剖面、大样工具、布图工具,这使得它在运行大型工程的时候仍然可以举重若轻,长袖善舞。
两者的思路差异导致两者的使用体验完全不同,对硬件的要求也有差异。我曾经在双核2G内存笔记本上用ArchiCAD画几万m2的施工图,但基本上,你若没有四核主频3G以上的CPU,8G以上的内存,24寸以上的显示器,在Revit界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当然,这是Revit 2010版的情况,Autodesk并非没有本领去优化代码,也许他只是还没来得及去做,当前正是扩展他的BIM帝国的时候。就如最新的Revit 2011版,号称大幅优化底层代码,半年来使用的感觉是速度的确提升明显,相应的硬件要求也没那么苛刻了。不说别的,软件的启动时间已经缩短为上一版的1/3,与ArchiCAD 14版基本持平了;3D视图边界调节也比2010版起码快了不止一倍。
以上对比只是针对软件的“单项设计”对比。但Revit是个大家族,倘若将Revit Architecture、Revit Structure、Revit MEP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那么ArchiCAD就多少显得势单力薄,它没有结构专业,MEP也仅通过插件进行,功能那是相当有限,跟Revit MEP一对比让人很惆怅。Revit是想建立一个王国,雄心勃勃;ArchiCAD则固守一郡,不肯低下高傲的头。
2 建模方面的比较
前面说的,看起来是ArchiCAD占了上风,这自然有我自己的偏好因素,再者Revit在软件架构上确实存在着庞大而复杂的特点。这里不说缺点,因为它虽然复杂但是有力,带来的功能上的提高(“功能”跟“效率”是两回事)是不争的事实。本节要说的是建模方面的功能对比,AC fans可要有心理准备了。
首当其冲的是体量建模。Revit提出的这个概念非常受欢迎,尤其对于异型曲面爱好者来说。它有几方面的优势:1)建模自由,可使用拉伸、旋转、放样、布尔等多种手段进行建模,不规则曲面建模也没有问题。2)引入sketchup的推拉方式,操作方便。3)最重要的一点,建出来的体量,不管是直面曲面,都可以直接拾取变成墙体、幕墙或屋顶。4)最重要的另一点,体量模型直接设楼层高度,直接得出平面。
ArchiCAD的墙体、幕墙与屋顶工具远没有这么自由,虽然这几版也在不断改进,如12版的幕墙工具,但仍然落后于Revit。别不服气,你试试拿ArchiCAD建一下斯图加特美术馆那一片曲面幕墙看看。
其次是构件的三维操作,最明显是三维旋转,Revit许多构件可以在立面中旋转,比如梁柱、水管风管、独立构件等,ArchiCAD没有三维旋转功能。Revit的墙体轮廓可在立面编辑,ArchiCAD只能拿屋顶工具来切。
中国的建筑师衡量一个建筑软件功能是否强劲,往往抛出一个问题:能做转角凸窗吗?面对这个问题,Revit一般神情淡定,网上到处都是转角凸窗族,不喜欢你还可以自己做一个。ArchiCAD则多少有点囧,虽然有办法把它建出来,比如分拆成两个或几个窗,我也试过用幕墙工具来做,但在列表统计的时候都有点小麻烦,无法看作“一个窗”。其根源在于ArchiCAD的一个窗洞口只能开在一堵墙里,不能同时开在两堵墙上。Revit的窗族则可以遇墙便开洞,因此没有这个问题。
此外,Revit支持弧梁,支持倾斜的板,做坡道也相当的方便。ArchiCAD没有弧梁、没有斜板(要用屋顶工具做斜板)、做坡道也相当不方便(一般用网面工具做坡道,简单的坡道有图库)。我一直觉得ArchiCAD的楼梯插件ArchiStair、StairBuilder做的还不错,但后来发现,Revit做楼梯似乎更方便一些,但平面表达不及ArchiCAD灵活。
3文档方面的比较
本节的文档笼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2D工具,二是布图打印。渲染、漫游方面我自己应用较少,暂不列入对比范围,见谅。文档方面总的来说ArchiCAD以多年的积累扳回一局。
(1)线条。ArchiCAD的线条工具灵活性与便利性都无与伦比。首先是创造性地加入箭头等线端形式;其次是线型灵活,自定义线型也很容易,可轻易做出“线图案”的效果(如土壤填充),这在AutoCAD中是个难题。线条的编辑更是随心所欲,一个小面板四两拨千斤,比如pline加点,在AutoCAD中又是个极麻烦的操作,ArchiCAD则只需鼠标一点一拉即可。Revit的线条工具可说中规中矩,无功无过。它的“拾取”功能有点相当于ArchiCAD的魔术棒,但逻辑性比后者强,后者是不分墙板柱线,只要是连续的线段都给你一下拾取,常常拾多了。
(2)文字。ArchiCAD的文字工具相当完善,比AutoCAD强的地方是大段文字几乎不影响速度(全是TrueType字体),而比AutoCAD弱的地方是没有段落退缩、编号等功能。Revit的文字工具很不给力——字高设置之麻烦前面已经提到,另一点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如果你遇到一个倾斜的文字,你永远无法知道它的角度,也无法匹配。强烈建议文字工具加上一个角度参数,再把字高、字体、字宽比例设成实例参数。
(3)标签。两者的标签功能类似,但ArchiCAD仍比Revit要灵活。Revit的标签是无法旋转的,你能想象吗?原因还是文字工具没有角度参数。它还无法在标签处加入一些注释性的文字,改族也不行,虽然可以加入对象的“注释”参数,但有时同样的物体需要不同的注释,这就很麻烦。ArchiCAD的标签很多有“自定义”一栏,即使没有也可以修改gsm加入,比较方便。
(4)尺寸标注。两者都无法让国内用户满意。相对而言,ArchiCAD好一些,至少会避让(尽管它只往固定的一侧避让,让人很无奈),但Revit的尺寸标注居然不会自动避让,敢问一句,国外的施工图尺寸都是叠在一块的吗?
(5)填充。ArchiCAD在填充方面的表现让人诧异。一方面它编辑边界极其方便,另一方面它修改密度极其麻烦,而且无法传递。我觉得这在编程技术上应该是毫无问题的,加X、Y两个方向的比例参数就是了,无法理解程序的设计意图。Revit可直接应用AutoCAD的填充图案,这有一定的吸引力(ArchiCAD也可以,周折些)。另一个显著区别是ArchiCAD的填充有前景和背景,一开始可能很不习惯,但它其实很巧妙地解决了一些显示上的问题,并且填充的样式更为丰富。此外,ArchiCAD的实体填充可以设置各种透明度,这一点优于Revit。
(6)各种本地化符号。诸如图名图号、剖切号、索引号等等,无疑都是ArchiCAD领先了。举个简单的例子,Revit硬是无法做出符合国标的剖切号(文字在短线对出位置,方向跟随剖切方向),它的剖切号文字永远是固定角度的——原因又是文字工具没有角度参数!在制作这些本地化符号方面,ArchiCAD的GDL语言有天然的优势,唯一让人不太满意的可能就是轴网系统了,ArchiCAD的轴网系统貌似参考Revit的,但做得不够好,比如无法统一拉伸。
(7)布图。这方面ArchiCAD几近完美,在其中布图可说是种享受,各种拖放、自动文本、自动链接、自动索引等等让人非常舒坦,调节视图边界随心所欲,用过之后再用回AutoCAD的图纸空间你会感觉恍如隔世。Revit每张图的边界都只能是矩形,不支持批量拖放。
(8)打印。Revit比ArchiCAD要好一些,主要是因为ArchiCAD没有预览。两者对于没有布图的临时打印都不太方便,打印范围无法记录,比例、线宽较难控制。但对于布好图的打印出图,尤其是批量出图或打印成PDF文件,两者都无可挑剔。而ArchiCAD也有一点优于Revit,就是支持打印plt文件,这在许多大型设计院的出图流程中还是挺重要的。
4 操作方面的比较
操作方面,ArchiCAD有着典型的“小家碧玉”的特质,纤巧的风格贯穿始终,许多功能还带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婉约。它有一些很符合建筑师的操作习惯与心理预期的工具,比如叠影描绘(原版有个妖娆的名字叫Ghost),跟用硫酸纸画草图很类似,多少建筑师爱不释手。Revit有一个类似的功能叫“基线”,但居然可以选中本应垫在底的图元,只能说形像而神不像。此外,ArchiCAD像魔术棒、吸管等工具非常人性化。比如吸管,Revit也有“属性匹配”工具,就是那一把“刷子”,但刷子是一次性的,只能即时用,而吸管则是持续的,你可以先将属性“吸”进来,过很久以后再“注射”进目标,而且不同类型的构件属性不会覆盖。此外,吸管还有“创建同类型物体”的功能,按一下Alt键点选一堵墙,马上可以画同类墙体;Revit则需要先选择目标墙,点右键菜单或按快捷键,才开始画新墙体。相差不过0.5秒,但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才是关键。
ArchiCAD的弹出小面板也是一个很巧妙的工具,尤其是编辑线条、填充边界、楼板边界等等,都可以随心所欲,即点即拉。而Revit凡是涉及到有边界的东西。比如楼板、填充、区域等,编辑的时候(比如楼板掏个洞)都要煞有介事地进入编辑的界面,就像AutoCAD里编辑图块一样。
关于操作,不得不提一下两个软件选择物体的方式,真是各有各的精彩。
先看ArchiCAD。关于框选与框交的切换,以前只能点一个图标拉出来切换,连快捷键都设不了,异常郁闷,在历年用户最不满意功能评选中一直名列前茅,但从13版开始它决定放弃矜持,向AutoCAD看齐,加多一个“左框右交”的选项(我相信90%以上的用户会从此无视原来的两个选项),这让人很欣慰。但最不可思议的是添加、减除选择物体都是按Shift键。这导致了在一堆乱线中选出所需的物体是多么的困难——按Shift键框选添加,多了,再按Shift键框选减少,原来选对的居然又给减没了,再来,原来减掉的又给加上了……杯具啊!我还没有遇到过第二个这样设计的软件。哪怕是多按一个Alt键为减少也好……L
Revit方面,首先选择框只有矩形;其次无法保存选择集。再次,Revit只选择一个东西时会出现夹点,但选多个物体时只亮显,无夹点,东西一多,Zoom 一下有时候就找不到选择的东西在哪了。Revit过滤器则是另一个极品。它只包含了最大范围的分类,比如墙、门、窗,你想把所有的M1选出来?过滤器无能为力,先造一个门窗表吧。每当这时我就很怀念ArchiCAD,甚至AutoCAD。有网友说可用“选择全部实例”功能,这里解释一下:如果M1、M2是同一个族类型,那么该操作会选择所有的M1+M2,要仅选择M1,除门窗表外别无他法。“选择全部实例”功能很危险,会选到你看不见的东西,慎用。Revit 2011版新增“选择全部实例→在视图中可见”功能,就保险很多了。
Revit在操作方面确实还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以下所说的,都是在编程方面易如反掌的功能,强烈建议以后的版本加以考虑:
(1)Revit可以单独隐藏物体,但当你隐藏之后再要打开,就得在一个半透明的界面从所有物体当中选出你刚刚隐藏的东西,再unhide。AutoCAD尚且有个LayerP的命令,它就不能加一个unhide last甚至unhide all的按钮?(当然,ArchiCAD这些操作都一个快捷键搞定。)
(2)Revit居然没有zoom to selected的功能,对于一个多窗口3D软件来说,匪夷所思。我编了个插件做这件事,整个插件除去框架只有一句代码。
(3)Revit无法生成局部3D视图,要局部,就得分别调节6个面,或借助剖面工具转入3D。关键是6个面中有4个面是无法精确定位的,上下底面也只能精确定位到楼层高度(即使加上剖面的帮助,还是有两个面无法精确定位)——“定位基本靠手”。我实在无法忍受,编了个插件,完全照搬ArchiCAD的选择框转3D——顺手的习惯就是难改啊!
说了那么多Revit的不爽,该说说它的好处了。它的剖面功能相当强大,它可以在立面上任意旋转倾斜,甚至旋转90°变成“平面”,这使得一些异型建筑的定位、结构布梁等非常容易。ArchiCAD的剖面无法倾斜,有时候遇到异型建筑徒唤奈何,只好求助于C4D或别的3D软件。
此外,关于Revit的速度,与其启动缓慢相映成趣的是:关闭程序速度极快,即点即关,毫不拖泥带水,赞一个!
5 扩展方面的比较
说起扩展,ArchiCAD自然当仁不让,这是它引以为傲的一个特点(或许同时也是骑虎难下的一个特点),借用iPhone的广告词:通过插件,“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我不知道ArchiCAD总共有多少插件,但上百个估计不成问题。粗略数起来,插件可以做:楼梯、门窗、地形、幕墙、放样造型、3D旋转、2D编辑、施工模拟、导入导出、重复检查、草图效果、墙体造型、阶段记录、能量分析、立面校正……有帖子专门列表介绍ArchiCAD插件,可以参考一下。许多扩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精巧,比如stairmaker制作楼梯、dwb制作门窗、archiglazing制作幕墙,都几乎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度,值得钦佩。但同时,插件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无法忽视的:安装方式各不相同,对各种语言版本兼容性也成问题,有的自带图库难以管理,有的导致运行速度变慢,有的导致文件传递很麻烦,如果其他电脑没有装同样的插件,会弹出警告、丢失物体。最大的问题是版本,每一个插件都只对应特定的ArchiCAD版本,于是你的硬盘里不得不收集“ArchiCAD 11插件”、“ArchiCAD12插件”、“ArchiCAD13插件”……在软件每年升级一次的今天,每一套插件的收集都是一个纠结的过程。这也导致相当一部分ArchiCAD用户采取了这样一种原则:尽量不用插件。当我做到第三套施工图时,最终悟彻了,没有再用任何第三方插件。感觉一个清爽!
Revit又如何?Revit是非常自负的一个软件,以上列出的ArchiCAD插件功能,Revit都企图一网打尽,全部集成在软件自带功能里(也许除了能量分析、施工模拟、立面校正这些比较专门或偏门的功能以外)。比如楼梯、异形门窗、幕墙、墙体造型、3D旋转等等,Revit自带的功能不输于ArchiCAD插件的效果,不得不叹服。当然它的兼容并包带来的臃肿与缓慢,前面也多有叙述,不再赘言,只能说针无两头尖,有得必有失,让人徒唤奈何。但Revit的自带功能强并不等于插件功能弱,相反,Revit的二次开发门槛相当之低,帮助文档相当之完善与友好,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投身于Revit开发当中,插件也日益丰富,假以时日,估计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前面提过,我也在持续编写Revit插件,在某些方面大幅提升使用体验,看能不能搞个Revit版的向日葵系列插件出来。
反观ArchiCAD的二次开发,其API接口是收费的,不交钱的话只能做些试用版的插件玩一下——严重打击积极性啊。即使是试用版,其帮助文档也相当不好懂,我几番尝试终于放弃,只好用GDL做些构件图库,很不过瘾。
6 协同工作的比较
关于协同我用得不多,两年前用过一次ArchiCAD 10的Teamwork;去年用过Revit的工作集——找一个会用的都难,还要找一堆会用的来协同,吐血……,因此粗略地谈谈,或许有不对的地方。
ArchiCAD与Revit都有协同工作模式,而且有点类似——确定权限,划分工作范围,各自工作,将成果汇总至中心文件,同时在各成员处有一个中心文件的实时镜像,可查看同伴的工作进度。但ArchiCAD从13版开始进入Teamwork 2.0,引入服务器模式,其同步速度号称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协同。我还没有尝试过,如果是真的,那对于时常回家加班的中国建筑师来说真是很有吸引力。
但Revit用户就没那么轻松了,到2011版本为止,基本上还只能留在单位加班,通过局域网进行协同工作。理论上Revit的工作集也是可以拷回家里画图,再拷回单位同步更新,但这么做有风险:假如你在家里画到深夜两点,睡眼朦胧准备关机睡觉,这时你看见Revit大大的同步图标,脑袋一热鼠标一点,还看都没看就按了确定,那么杯具发生了:这个文件就此万劫不复,再也无法跟单位的中心文件同步了。惊醒的你只有两个办法:回到单位,将昨晚的功夫重做一遍;或者将昨晚修改过的东西仔细地拷贝过来覆盖原文件。
Revit的协同模式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个文件如果采用了工作集,那么它的脑袋上永远有一个“工作集”的烙印,永远无法去除。虽然通常也没什么影响,但就是觉得不爽。期望下个版本Revit的团队工作模式能有大幅提升——毕竟BIM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7 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比较
在兼容性方面,ArchiCAD与Revit各有擅场,表现在:
(1)导入、导出dwg格式,尤其是导出dwg,ArchiCAD提供了非常细腻的选项,举凡图层、字体、线型、颜色等等,均可进行细微的设置,有网友甚至制作了一个转换器,转换以后可以在天正里用“旧图转换”功能变成天正的图。Revit虽然跟AutoCAD是同一个东家,但也不及ArchiCAD跟AutoCAD那么亲密。最大的缺陷是由于Revit没有图层概念,因此Revit只能通过构件类型来区分转换后的图层,少了一些灵活性。
(2)导入Sketchup模型:ArchiCAD是通过插件转换,使各种构件转换为建筑构件;Revit则是将sk模型导入为一个体量模型,然后用墙、屋顶、幕墙等工具手动拾取导入模型,生成建筑构件。我感觉Revit的方式更让人踏实些,但ArchiCAD导入sk模型我没试过,仅供参考。
(3)ArchiCAD与Cinema 4D、Revit与3Ds Max,都是秤不离砣的好朋友,彼此都合作无间,不相上下,但C4D的普及程度是无法跟3Ds Max相比了。
(4)在IFC方面, ArchiCAD一直致力于解决与其他BIM软件的数据交换问题,它跟Etabs通过IFC格式互导在模型方面几乎完美,此外它也有专门的IFC转换器与Revit、AutoCAD MEP、Tekla Structure等软件互导,态度很积极。那边厢,Revit的IFC支持度也在不断增强,Revit 2011版的IFC转换效果比以前大有提高,自己导出去的IFC文件能完美地导回来了,但对ArchiCAD导出的IFC模型识别度仍不及ArchiCAD对Revit导出的IFC文件的识别度。此外,Revit跟一些知名结构软件之间也已做了互导的接口插件(目前都是国外的结构软件,叹息)。根据我的粗浅认识,由于IFC格式的开放性,以及Revit API的开放性,只要对方也开放接口,这些转换插件的编写就不会太难,但由于前述的Revit“族类型”层次,Revit必须准备相应的本地化构件族才能顺利导入。说到结构软件,国内用户翘首期盼多年的PKPM互导接口,ArchiCAD与Revit都还“在路上”。我想什么时候这些软件都能合纵连横起来,对IFC格式的支持蔚然成风,那BIM就可以说已成大气候了。
8 官方支持、推广方面的比较
说到官方的支持、推广力度,ArchiCAD跟Revit可以说并非同一个量级的比赛。Autodesk有足够的财力与影响力去推广宣传它的产品,并且在政府官方的层面得到足够的支持,自然可以纵横捭阖,笑傲江湖。纵观近年来BIM界的各大盛事,“Revit全国用户高手大会”,“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勘协创新杯BIM设计大赛”,还有Autodesk每年一度的“AU大师汇”、诸多的官方网络课程,等等,无不彰显着Autodesk对Revit的强力扶持与殷切期望。事实上也确有成效,从2006年左右开始,Revit出现在建筑师眼前的密集度逐年呈几何级数上升,许多高校开设Revit课或鼓励用Revit做设计,Revit设计的项目不断增多,Revit的教材也不断增多。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Autodesk还将持续推进Revit的演义。
ArchiCAD方面,一向低调矜持的Graphisoft官方近年来也明显感觉到了竞争的压力,加快了研发的速度,新版本跟上了一年一版的频率,但在新版的功能增强与改进方面,不得不说仍未如人意。有些意见提了n年,提意见的前辈们都已潜水退隐,仍未见有回应。但就中文版而言,应该说中方团队已经尽了极大的努力,包括这几个版本的中文化、本地化、针对中文版的特有功能等,在市场推广方面也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如网络培训、官方博客等,虽然受客观条件所限,规模难以跟Autodesk相比,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的诚意。
9 总结与感慨
这篇帖子最先写于2010年4月前后,这次根据两者最新的版本——ArchiCAD 14版、Revit 2011版作了修改,并参考了诸多网友高手们的意见,在修改的同时也感慨良多。多年前一位前辈的评语:“ArchiCAD小家碧玉,Microstation金戈铁马”,批得极确。随着Revit的横空出世,BIM尚在弱冠之年,已成兵家必争之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D的建筑设计已成明日黄花,3D的江湖又将迎来风云变幻。两大武林世家的新一代掌门人ArchiCAD 14与Revit 2011,仍在继续他们的传奇,一个精研剑术,擅用四两拨千斤;一个内外兼修,出手霸气泼辣。随着鸟巢与水立方的辐射效应,Catia跟Microstation两大高手也强势加入BIM的战局,隐然成四大天王犄角之势。大浪淘沙,问天下谁是英雄?
然而无敌者最寂寞,高手与高手之间往往惺惺相惜。当今和谐社会,也提倡以和为贵、包容性发展,本文的瑜亮互博,恰如高手过招,意不在分出胜负,只是切磋武艺、互相促进而已。言辞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一笑而过!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碧海蓝天
  • 2013.03.01 18:40
    分公司的广泛的事故受到广泛受到
    • 0
  • 碧海蓝天
  • 2013.03.01 18:39
    啊富士达发生大幅v
    • 0
  • leiQwjx
  • 2013.02.20 14:21
    说的很好,蛮细致,还带点幽默!哈哈
    • 0
  • 倾听心声东东
  • 2013.01.21 23:20
    说的很多,可以看看!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软件 (248 articles)

    Revit2014快捷键


    BIM (59 articles)

    • Autodesk Revit 2014新功能全面介绍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NTYxODg0.htmlAutodesk Revit 2014新功能全面介绍 Revit2014新功能之选择增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NTU2NDY0.html Revit2014新功能之楼梯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NTU1NDIw.html Revit2014新功能之拆分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NTU1NjA4.html Revit2014新功能之拆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NTU0MDc2.html Revit2014新功能之临时视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NTUzNTQ0.html Revit2014新功能之备用尺寸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NTUyMTUy.html

    Autodesk Revit 2014新功能全面介绍


    Revit (37 articles)

    (转)CAD is not BIM


    建模 (71 articles)

    建模语言: Not UML but Generative Modeling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