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每筑微评】2016建筑设计行业大讨论,我请到来自每筑建文新浪微博群的两位好友建筑师楚宁和建筑生人,各抒己见,畅谈对行业变化的看法。“任务变少了”,“互联网对建筑设计一定有影响”,“公众参与网投目前不是好事”,“可能会转型和缩编”这几点看来是共识。

楚宁/建筑生人: 转型或精简是必须的│2016建筑设计行业大讨论(九)第1张图片

朋友们,怕了吗?后面还有一点,
“任何时候,任何公司都需要兢兢业业的员工,真正的建筑师是我们需要的,年龄不限。”
也是这两位朋友要告诉大家的。

每筑记得前几天看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现在送给你:
当年你做过的每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每一件赤手空拳迎难而上的事,每一次抗下的屎盆子,不解释的委屈,终究牢牢地长在了自己身上,成为了无欲则刚的真实力。

楚宁/建筑生人: 转型或精简是必须的│2016建筑设计行业大讨论(九)第2张图片


每筑建文:您是否认为2016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已经进入了“冬天”?为什么?
楚宁我不这么认为!中国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发展后,肯定会有一个休整及调整期,任何一个行业都面临如何调整的问题,建筑业也不例外。
建筑生人如果一定要用季节来形容行情的话,我更倾向于称之为 “初春”,而不是 “寒冬”。因为虽然与以往相比,行业的形势急转直下,陡然严峻,如冬降临;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任何成长都需要痛苦。甲方开始变得挑剔,资本开始变得谨慎,这是好事。我们需要一个篦子来把麦子和稗子筛选出来,麦子收聚到仓里,而稗子则用火烧掉。也许很残酷,但中国的建筑想要成长蜕变,必须经此磨难。



每筑建文:相比前几年,2015年贵公司的设计任务是更多还是更少?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楚宁相比前几年,我的设计任务并没有减少很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设计项目比2012~2014年少了很多!
建筑生人有变少,但并没有巨大的落差。因为我们的设计定位比较精准,在某一领域做精做专,而不是横扫一大片地招揽设计任务。


每筑建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建筑设计行业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楚宁互联网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建筑设计领域肯定会有影响。
建筑生人一定有影响,而且会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还远。因为互联网改变的是的生活方式,而建筑是人生活方式的载体之一,同时也是互联网环境下重要的市场之一,所以不论在市场的大尺度上,或是人的小尺度上,都将对建筑行业产生影响。


每筑建文:您对设计评选网络投票大战怎么看?您认为现阶段公众参与设计评选是不是好事?为什么?
楚宁我认为专业的建筑设计不能通过网络由群众来投票,首先,微信上图纸数量有限,通过微信根本无法彻底了解每个方案,公众的投票只能是凭这几张效果图,这种投票方法极不科学。

建筑生人对于之前的网络投票大战,战的并非是方案的优劣,而是各大院派的资源大战。对于这种打着 A 的幌子却做着 B 的买卖的行为,我不认为这是好事。而且中国今天的建筑水准的瓶颈,其实并非是建筑师的水准问题,而更多的是资本、甲方、以及老百姓们对建筑的认识水准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去进行网络投票,就如同让大家去为几个从未在中国出现过的水果进行投票,来比较哪个更甜更好吃一样。大家最后只能看图说话,哪个顺眼选哪个。也许有人会说,老百姓喜欢的就是好的,他们觉得顺眼的难道不是好建筑吗?答案是,未必。很多时候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或者需要的是什么,尤其建筑,要比一件衣服、一首歌曲复杂的多,选择的困难要大得多,所以外行的投票,很多都是在胡乱选择。个人意见是:那几个候选方案,在理念和设计的出发点这两个层面上,其实都是一个水准上的,而且是瓶颈内的水准,并没有什么高明的东西出现。


每筑建文:在2016年,贵公司除了在建筑设计领域继续工作,是否准备(或者正在)筹备进行其他相关领域的业务,以开拓市场?为什么?
楚宁我认为转型是必须的,但怎么转型,往哪里转要通过实践来摸索!
建筑生人
会考虑尝试跨界设计。因为设计是相通的,而且如果只是把目光盯在建筑上,永远做不出超越建筑的东西;但如果把目光放在建筑之外,高于建筑的地方,才有可能做出更卓越的建筑。


每筑建文:您认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建筑设计市场局面,缩编或者裁员是否会成为未来几年设计公司的生存办法?为什么?
楚宁缩编和裁员是不得已的办法,和设计公司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但它不是生存办法,是不得已的选择,生存办法还是要开拓新的市场。
建筑生人这是该有的生存之道。建筑师本就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职业,同时也是 “超人”的角色,一个设计公司需要的是真正的建筑师,哪怕为数不多,哪怕任务繁重,但是绝对要货真价实的建筑师来工作,且薪资不能克扣;而建筑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即便是建筑学科班出身,当他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师的时候,他可以选择建筑下属的细分行业来生存,而不应该留在建筑师的岗位瞎霍霍。


每筑建文:您认为未来五年,贵公司的招聘对象应该是怎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最适合留在贵设计公司?年龄和薪酬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楚宁任何时候,任何公司都需要兢兢业业的员工,有经验的、能独立工作的员工肯定是受欢迎的。我认为一个公司首先会选择他们需要的人才,建筑设计是凭经验和创造力的,所以,年富力强,有经验和能力的当然是首选。
建筑生人这个问题,在下只能笼统回答;真正的建筑师是我们需要的,也是适合留下来的;年龄不限,薪酬标准会比国内较高;因为我们不要数量,要质量,少而精,小团队协作。


每筑建文:您认为今后建筑设计院将向怎样的模式发展?人数规模如何?人员配置如何?业务方向如何?为什么?
楚宁模式肯定有多种,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小规模、合伙制将是发展方向,业务方向还是多种经营吧。
建筑生人“大有大的难处”,个人认为设计院应该去整还零,以3-5人的小团队为单位,具体人数根据项目不同来调整;业务方向根据公司的战略定位来决定,如果什么活都接,在市场高涨时的确可以吃个胖子,但也会在市场低迷时饿成瘦子。

楚宁,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规划师。主要作品有:北京亚运新新家园之联排别墅、北京西山美庐别墅区规划设计、北京方庄紫芳园五区住宅小区工程、青岛四方小水清沟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设计。建筑生人: Who am I ?生于【建筑】中,长在【建筑】下;  留法、游欧、思中国的80后建筑师.  脱去理论,告别主义;  不羡圣人,只为 【生】·【人】.  何为【生】·【人】?【生活】为准,以【人】为本.

楚宁/建筑生人: 转型或精简是必须的│2016建筑设计行业大讨论(九)第3张图片

楚宁/建筑生人: 转型或精简是必须的│2016建筑设计行业大讨论(九)第4张图片


欢迎加入我们的2016建筑设计行业大讨论,
希望得到您的答案!


2016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现状调查报告问卷1.您是否认为2016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已经进入了“冬天”?为什么?
2.相比前几年,2015年贵公司的设计任务是更多还是更少?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建筑设计行业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4.您对设计评选网络投票大战怎么看?您认为现阶段公众参与设计评选是不是好事?为什么?
5.在2016年,贵公司除了在建筑设计领域继续工作,是否准备(或者正在)筹备进行其他相关领域的业务,以开拓市场?为什么?
6.您认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建筑设计市场局面,缩编或者裁员是否会成为未来几年设计公司的生存办法?为什么?
7.您认为未来五年,贵公司的招聘对象应该是怎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最适合留在贵设计公司?年龄和薪酬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8.您认为今后建筑设计院将向怎样的模式发展?人数规模如何?人员配置如何?业务方向如何?为什么?

来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或者联系每筑建文微信公众号后台,多谢支持和参与!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 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楚宁/建筑生人: 转型或精简是必须的│2016建筑设计行业大讨论(九)第5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安藤000
  • 2016.10.11 09:48
    觉得很好笑的是,参访一些一般做的都还出色的,业务不减也是可信的,毕竟很多设计公司减少了当然相对多了或者不减正常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91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建筑设计师 (118 articles)


    建筑系 (100 articles)


    建筑史 (68 articles)


    设计原则 (57 articles)


    建筑学 (90 articles)


    建筑学专业 (18 articles)


    景观建筑学 (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