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2016年12月17日,上海半层书店,五位建筑师:赵敏、杨涛、周维、刘海洋、周源,就题目里的那个问题,各自展开了一段精彩的讲述。

重要的人,重要的城市,找寻那个“自己”的地方,一座漂亮的建筑背后发生过什么,以及建筑师对自身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做一个设计的时候,到底在做什么?”

在主题为“一年集”的米salon讨论环节,两位建筑师:吴健和李振国,以自己的思考对之前几位的演讲内容做出回应。

现场在张宁博士的主持下气氛活跃温馨。以下为嘉宾们的分享内容。

赵敏 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知名建筑评论人2007 人生之路的拐点

在2007年之前——与之后的经历相比——赵敏做着一个很纯粹的建筑师做的事。她在一家私营企业里做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共建筑和住宅项目设计,直到因为给家里新添了一名小成员,加上孩子没人带,上幼儿园前需要有人在家照顾,她一度中断了工作。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张图片

当这段时间过去,她准备重新回到她的专业领域的时候,发现似乎需要对自己以往的工作状态做一些改变,她不再能够沉浸在“投标-加班”循环往复的节奏里,而是要找到另外的一些事,来适应既做母亲又做建筑师的生活。

于是,在正式回原单位画图之前,她开始接触建筑评论。

她曾经长时间地梳理并发表建筑史方面的文章,这始于一本业内比较熟悉的杂志《建筑创作》,作为杂志的特约评论人,每个季度朋友们都会读到她作为执笔人写的《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所以后来,她认为建筑评论与之前的写作有相通之处,不至于完全陌生。而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她渐渐从建筑评论重新认识了建筑设计,并且对“建筑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之所以把2007年称为人生之路的拐点,正是因为这一年里先后出现了三位对她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们都是建筑师。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2张图片

第一位是以新疆国际大巴扎为著名代表作品的王小东。赵敏记得王小东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在你们认为不可能产生作品的很多时候,不要放弃。”王小东在新疆44年的经历很打动赵敏,许多接触到王小东的人都以为他是新疆当地人。赵敏采访王小东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小东告诉赵敏,在新疆举行建筑行业国际性会议的机会很少,而在1981年乌鲁木齐召开的一个关注第三世界国家地域特色的阿卡汉奖上,他受到了启发和鼓舞,他意识到,中国的出路不是做高大上的建筑,路就在脚下。

第二位建筑师是崔愷。在他身上赵敏看到一种特别平和的态度。设计师和业主之间难免有想法不一致的地方,崔愷觉得,有时候如果顺着业主提出问题的思路想下去,可能会走到一个别有洞天的新天地。

第三位是柴裴义。作为一名在北京的建筑大师,他几乎没怎么做过长安街上的建筑。他的代表作品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当年是位于一片市郊的开阔新区。对他来说,项目没有差别,拿到手里的是什么就做什么。他的经历很丰富,甚至有点坎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时期他是在湖北农场度过的,之后去了湖北二汽,任施工队大队长的时候同时管理六个工地。他的乐观精神使赵敏深为感动。

“人生就是以人为镜。框架规划特别重要,年轻的时候目标定高一点、清晰一点,走的路就会远一点。”这是赵敏在经历了2007年这一人生之路的拐点之后的感悟。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3张图片   

杨涛 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资深建筑师2011 一个孤独者的北京旅舍

现在杨涛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在杭州,这是他毕业以后投入工作的第十年。小小地回头看一眼,他发现在北京当“北漂”的日子令他感触很深,至今难忘。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4张图片
2008年5月,杨涛参加北京的一个建筑考察。他看到了当时的CCTV大楼,钻进工地,拍下这样一张照片。年轻的他当时头脑里冒出一个念头:也许有一天我会来北京工作生活。结果在2010年,这个念头实现了。他是忽然决定去的北京,准备加面试前后共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2010年初他加入都市实践事务所。一年后,他到了奥雷·舍人事务所。他说不清为什么要去北京,也许只是一个感觉。

从奥雷·舍人的办公室看出去,眼前就是CCTV大楼。2008年的工地、设计了CCTV大楼的事务所、办公室窗外时时能看见的建筑,这一切都像是机缘巧合。每当夜深时下班从办公楼里走出来,整幢楼只有事务所这一层还亮着灯。这让杨涛深切体会到,每个人都在付出,都在努力,而得到的成就与付出是成正比的。

在北京的两年里,杨涛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这座城市。从办公地附近的一个“空无一人的公园”——他经常翻越围墙到里面散步,当周围是繁华热闹的CBD,这里却一个人都没有,就好像整个公园只属于他一个人;到农历新年假期里回到北京加班时看见的这座“空无一人的城市”——街上行人很少,所有的喧嚣都归于沉寂,让人想起弗朗西斯·劳伦斯导演的《我是传奇》里那个荒废的纽约,而城市里沉寂的空气更衬出工作的艰辛;到偶然间在某个楼顶看到的“最美的北京夜景”——景色里有CBD,有东三环的车水马龙,有之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北京……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5张图片
再到步行14公里穿越北京——从团结湖附近出发,经过CCTV大楼、使馆区周围的一片胡同、建造中的扎哈设计的SOHO、王府井、故宫,最后到达西单,他看到一个拼贴的城市,传统建筑和新建筑在此交融。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6张图片

工作是繁忙的。不按时吃饭是所有人的常态。办公室里到处摆放着建筑模型。无论是工作方法——从功能入手进行推导,从外形入手得到建筑的效果;还是某一个设计的诞生过程——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结果,但经历的过程中可以有千万种方向,都让杨涛觉得,这是一个投入了热情和梦想的地方。

离开北京的时候,同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告别会。看着卡片上一张张在天空中“飞”的笑脸,他又感动又温暖。在这间事务所的这一年时光是他人生经历里无法磨灭的记忆,他为当初做了不让自己将来后悔的决定感到欣慰。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7张图片   
周维 米凹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2014 寻找米凹

2012年米凹工作室成立的时候,在SOHO世纪广场里租了一片工位,作为办公室。这是位于上海浦东靠近陆家嘴的一幢超高层写字楼,也是由周维之前所在公司设计的,所以当时他觉得,能把工作室设立在这样一个地方是一件荣幸的事。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8张图片

问题随之出现了。

从一张截取于2013年12月的Google Earth地图上可以看到,SOHO世纪广场前著名的世纪大道,长5.5公里,宽100米。100米的概念是,和这栋建筑本身的宽度一样。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人们为应对这样一个尺度,必须每天中午顶着狂风走过100米宽的马路,去找地方吃饭。

此外,这栋外立面很漂亮的建筑,室内并不尽如人意。当时工作室租用了9个工位,会议桌与人共用,只够放置一个模型在桌上。这不禁让周维开始思考,一个美丽的建筑,是否就能给人们一个美丽的办公室?城市尺度和建筑规划之间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使得人们并不能很愉快地在这里工作?什么样的地方是适合米凹的?

周维试图从自己印象里的上海寻找线索。他想起建国西路上他出生时的那栋楼,那片区域是让小时候的他感到安全的,在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交汇的街中心屹立的普希金像,对他意味着边界,“超过那个像,就不安全了,”家里人这么说。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9张图片
永嘉路是一条东西走向、被梧桐树阴覆盖、最早在1920年左右由法国人修筑的马路,最重要的是,它的宽度在15到16米,全长2072米。从永嘉路太原路路口走到普希金像不到600米。周维找到了这里。

418弄,一栋双拼法式小别墅的一楼,周维租用的房间是别墅的一间客厅和一个院子。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它负荷了人的需求经过漫长流变形成现在的样子。从1948年只有24平方米的面积——加上院子是30平方米——房子的主人开始了“违章搭建”:先搭卫生间,接着是厨房,然后可能因为有了小孩于是又搭了房间,加建的面积共有28.9平方米。

当修整完毕,这里真正成为“米凹”的工作室的时候,总共68平方米包含了模型室、会议室、办公室(即原先别墅的客厅)、卫生间、厨房,以及两个院子。玄关+厨房的6.6平方米与门口6.6平方米的院子完全对等;透过会议室的窗户能望见办公室的室外(立面);中间隔着2.5平方米的小天井,阳光常常穿过天井照到会议室里。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0张图片
在这里,有充足的空间做模型,不用走两三公里去吃个饭,加班累了可以有地方休息,“米凹食堂”开张后每周两天有阿姨来做饭,别人家的树阴也能罩到这里……而从永嘉路走进来,会经过巷子里停放着的各式各样的车、居委会的海报、0.0312平方米标识了“米凹”字样的门牌、一扇需要按密码打开的铁门、长长的通道以及对面另一栋双拼别墅的邻居家,还能看见通道到底的一户人家种的许多花。

工作室使用的并不只是68平方米,而是整个街区。通过“米凹食堂”、永嘉路上Voce café里举办的米salon、各种熟悉的不熟悉的人来来往往,工作室与永嘉路也建立起一种开放、互动的联系。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1张图片   

刘海洋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创作所设计总监2015 惟妙惟肖

研究生毕业之后,刘海洋一直在华东院工作,转眼已经10年。从最初的新人到现在的设计总监,他经历了大大小小许多重要项目。在这过程中,一种融合了些许自豪、些许无奈,又有些许艰辛、些许悠然的建筑师情怀在逐渐累积。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2张图片
而这其中他最想说的是,对于一个建筑建成的历程来说,其实在建筑光鲜亮丽的背后,都要经历从无到有这一路上所需的磨合、坚持、妥协、诱导,甚至以奇思异想最后化解问题的功夫,这些可以说不太为外人所知却又举重若轻。

2015年的世博会博物馆项目便是解读这个过程的最好案例。“惟妙惟肖”讲求的是形神兼备,设计师们常常只是关注从概念到图纸的转化,是“惟妙”的过程,但对于怎么由图纸转化为实体这一“惟肖”的过程却并未关注。希望以世博会博物馆的“欢庆之云”为例,看看它从概念到图纸到建成的过程,这也是从概念到惟妙惟肖的实体的全过程。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3张图片
设计师将“惟妙”设计的过程分为了设计概念生成、全专业设计转化、BIM模型整合三个阶段。将“惟肖”建造的过程分为了深化设计、加工制作、施工装配三个阶段。从设计至建造的整个过程是针对非线性建筑的工业化转化,是从参数化设计至信息化建造的转化,也是一个集合了坚持、妥协、磨合、诱导的建筑师的心路历程。

艰苦的实现过程换来了人们从建成的建筑之上体会到的情怀——“欢庆之云”既不是一个展厅也不是观景台,它只是一个类似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在“云端”小坐、休憩,它也沉淀了一点点建筑师对未来的憧憬。做起来并不那么光鲜的辛苦工作,收获富有情怀的光彩结果,这让刘海洋觉得很值。他一直认为建筑师应该踏踏实实地沉下心做事,即使有时迷茫也不要放弃,说不定哪天就做出一个有点意思有点惊喜的建筑了。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4张图片   
周源 Biberach University建筑学硕士 建筑评论撰稿人2022 厨子,作家,建筑师

在这期沙龙上,周源以自由建筑评论人的身份出现,他提出的问题更像是将前几位建筑师在工作中收获的成就和乐趣总结而成:我们在做一个设计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是在做一个艺术品,还是在做一个社会实践,还是在做一个工程?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设计”这件事?

换一个入手点来考察,可以先问:建筑师究竟和其它哪个职业更类似?建筑学实在太特殊了,它非文非理,既需要理性和逻辑,也需要感性和澎湃的创造力。而关于这个问题,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被灌输一些“标准答案”。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5张图片
第一个是艺术家。建筑被称为“第八种艺术”。不过不论古今,所有艺术创作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是基于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是自由而且不计后果的,比如梵高画向日葵,贝多芬写《悲怆》,都是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感情和创作欲望。其次没有目标对象,不用考虑他人的需求。

做设计却完全相反,实际上“设计”都是如此,本质上是拿着用户的钱,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解决问题。在指出这一点的同时,并不是抹去建筑设计里艺术性的部分。

实际上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共同点在于都专注于对审美的追求。而作为建筑师,应该理性地看待“设计”的特点:在复杂的限制条件下,用富有策略性的手法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这就如同戴着镣铐跳舞。但无需悲观:复杂的限制往往能孕育出精彩的设计,简单的场地却产出平庸之作。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6张图片
第二个是诗人、音乐家。“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或者“建筑是凝固的诗”的说法很多人都听过。不过,这些充满浪漫主义的描述对于建筑师工作的理解是片面狭隘的。

此外,有极富批判意识的建筑师把自己定位为社会活动家,社会改造家等等,仿佛自己可以用一个天才的设计去拯救混乱的世界和无知的群氓。虽然建筑师确实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但最好不要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建筑师有自己的能力边界。

另有一些其它行业的人会把“建筑师”理解为工程人员,是负责“盖房子”的职业。当然,作为建筑师,方方面面肯定都了解一些,但那都是实现设计想法的具体手段。建筑师并不是工程师,设计的本质是利用工程学的手段,追求审美等更哲学化的东西。

面对林林总总各有其片面性的答案,周源提出一个看法:建筑师这个职业和厨师很相像。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7张图片
这听起来有点不对等,但如果进入到做设计时那些细微的胡思乱想中,不禁令人觉得,做设计和厨师处理食材的过程并没有太大区别。

厨艺的本质是:了解各种食材的特性、味道、口感,以及不同处理方法,比如火候、刀法、煎炒烹炸,对食材产生的影响。最后将味道、口感和色泽进行调和搭配,才做出一道讲究的菜品。建筑设计的本质也正如此:针对各种材料的特性、观感和质感,用适当的方法去组合搭建,生成各种形体、光影和空间,然后将它们调和起来,成为一个建筑。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8张图片
厨师有二十多把厨刀和几十口锅,建筑师有24色马克笔、彩铅、绘图笔和七八种尺子——当然现在变成了七八种软件和APP;厨师追求五味调和,建筑师所做的事情也是在协调形体、空间、功能、材料和成本等等;厨师注重工序和工艺,一丝不苟,建筑师思考建筑的方式同样也是马虎不得。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到底是在为什么做设计?建筑师和厨师一样,追求美,追求调和,研究材料与工艺,用强大的创造力构思自己的作品,并用专业的技术把它们变为现实。而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自我抒发和自我表达,都是为了别人。

安藤忠雄有句话,建筑是生活的容器。如同厨师是通过菜品去关注食客的品尝体验,建筑师也是通过建筑这个容器去关注使用者的生活。

有人说对于厨师,最重要的是舌头。那么相对地,对于建筑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心。不要居高临下地面对这个世界,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厨师,细心而且耐心,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与策略思维,还有就是,为人民服务。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19张图片   
吴健 archrace平台创办人 新媒体建筑评论人竞赛建筑师的生态圈

因为自己刚毕业的时候很热血,参加了不少竞赛,也积累了很多资源,加上后来出于把手里的资源充分运用起来的想法而创办了在线建筑竞赛平台archrace,吴健对“竞赛建筑师”这个群体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20张图片

他发现,许多建筑师在参加竞赛时和在工作中感觉完全不一样。人们在工作时不可回避地是带着各自一定的身份去的,比如实习生、建筑师、总工,等等。而在参加竞赛时,每个人的身份便自然隐去了,互相之间变得很平等,只存在竞争者这样的角色。

对于竞赛/工作时人们的不同样子,吴健总结了几个特点,比如工作方式变得不一样。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常会有相对应的模式化方法去解决。而一个人自己做竞赛,很可能需要挤出额外的时间,有时候抱着电脑去咖啡馆做,有时候赶工到深夜,成为了“夜行动物”。有一些私下参加竞赛的建筑师,表面上对这件事尚有点羞于启齿。

一开始,吴健会以为做竞赛都是刚毕业、很年轻的新人,但随着接触的深入,他渐渐认识了更多、特性更丰富的竞赛建筑师,可能是一个30多岁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或者一位年近半百的结构工程师,当然还有偏远地区某所学校里的大学生。

在吴健看来,目前中国建筑竞赛面临的状态是,有职业经历的人不太愿意参加竞赛,尤其是国内竞赛。他分析可能是由于环境不是太好,以及竞赛的回报率特别低的缘故。通过竞赛获取项目的成功率微乎其微。

不过无论怎样,吴健愿意为竞赛建筑师这个群体发出一声呼吁,这是默默在追求自己理想的一群人,如果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这个生态圈更健康发展,有更多好的透明的公开的竞赛,是他觉得很有意义的事。

李振国 德国珮帕施城市发展咨询公司 项目主管建筑师都是善于画大饼的“煎饼侠”?

这期沙龙的话题主要是围绕80后建筑师,对于很多人来说,30岁可以看作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建筑师做的工作很辛苦,而结合自身经历,李振国得出一个挺有意思的心得:每次做项目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画一个大饼”,这句话指的是,在做的时候把项目的情况想象得非常好,这样就会充满热情。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21张图片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负责的一个项目,在上海青浦,从商务事宜到画施工图都是亲自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他给自己画了一个理想的“大饼”,在头脑中构想出那应该是怎样一个完美空间。当时,项目中最吸引他的部分是连接两个区域的一座桥,在确定了“做出廊桥感觉”的定位下,他放入了很多新的想法,用传统元素,获得不同于传统的效果。

在此之后,他又经历了许多项目,有建成的,也有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建不成的,而不变的是他一直循着一种热情继续做下去,虽然现实和画的“大饼”有所不同,但每次身处过程之中总是令人觉得乐趣无穷。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22张图片
米salon

米salon由珮帕施城市发展咨询和米凹工作室共同主办,是一个独立、平等、对话的平台。主要形式为每期邀请一位主讲嘉宾,阐述一个特定主题,有十位左右具有相异专业背景的嘉宾进行现场讨论。双月一次在半层书店定期举行。

主持人:张宁

本期嘉宾
赵敏     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知名建筑评论人杨涛     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资深建筑师周维     米凹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刘海洋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创作所设计总监周源     Biberach University建筑学硕士 建筑评论撰稿人
吴健     archrace平台创办人 新媒体建筑评论人李振国 德国珮帕施城市发展咨询公司 项目主管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23张图片

每筑建文-90后中国设计人调查报告   盛大开启!
2017,每筑建文平台继续邀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话题讨论。
1.你最初学习设计的梦想来自于哪里?
2.你最喜欢哪位设计师的作品?
3.你喜欢怎样的老师或者领导?
4.你希望将来自己的合作伙伴们是什么样?或者希望得到什么样工作氛围?
5.毕业后打算去大公司上班,还是出来自己创业呢?
6.当代中国的设计师创业者,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7.你认为未来的设计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
8.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你认为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9.当代设计师的创作,你认为艺术性和实用性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10.如果大学毕业后就不好找工作,是选择继续读书,还是找设计之外的其他工作呢?为什么?
11.你认为在让设计师成功的各种条件中,是机遇重要还是个人努力重要?或者还有什么比这两点更加重要的呢?
12.在未来,批判一个设计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呢?
可以选择上面五道问题回答,我们将择优把大家的答案发布在每筑建文各个网站的平台上,入选者还会得到每筑建文亲自送出的奖品。(先暂时保密)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24张图片

现已收到不少90后设计师投稿,希望大家的来稿能增加相关设计作业、作品,或者说明性质的配图,并附上简要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片。可以参考当当网每筑建文的新书《跨越的一代——中国当代80后青年建筑师访谈录》(在当当网搜每筑建文,可以线上阅览部分内容),或者以往每筑建文对80后建筑师的采访内容微信版。非常感谢大家对每筑建文的支持与厚爱!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三/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博》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四/来自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的刘海洋》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五/来自云南省设计院集团的杨旸》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七/来自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刘瑞平》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八/来自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杨涛》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盘育丹》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 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里,哪一年对你最重要?第25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91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9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建筑师 (858 articles)


赵敏 (2 articles)


杨涛 (2 articles)


周维 (2 articles)


刘海洋 (2 articles)


周源 (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