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作者朴世禺,将本文授权「专筑网」发布

中国园林大多宜动观,强调身体性的进入,而日本园林更多的适合静观,是什么原因造...第1张图片

本文希望探讨的是中日在建筑、庭园与仪式上的差异根源。

当我们谈论古建筑并跟风推崇唐宋心仪日本而贬低明清时,看看自己的腿,然后感谢一下明清那些逐渐把房子盖成被大家贬低的样子的人们吧~


一.身体:椅子与席子

读古文古诗观古画或者从历史课本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古代人们最早是席地而坐的。并且坐姿也不似现在这样轻松,名为坐,实为跪,上身重量落在脚踵之上,形式上也表现出极大的敬意。受原始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较低矮简陋,室内空间狭小昏暗。为避免潮湿与寒冷,人们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早的坐席由此产生。至春秋战国,坐具的风格发生了一些改变——尽管坐具依然以席为主,然而还出现了一种称为床的坐具。与如今我们常说的床不同,这些床不仅用于睡眠,聚餐会友、办公议事均在床上举行。到汉代、床的使用更加广泛。东汉末年,北方游牧民族坐具开始传入中原,中国最早的高足坐具胡床由此而来。至胡床逐渐演变为被称为“椅子”的东西,已经是唐代的事情了。而后,垂脚式的坐具助教伴随佛教与波斯地区的遣唐使交流增多而流行起来,但是依然尚未取代坐榻这种低矮坐具的正统地位。真正将高足坐具推广并扶上正位的是元,由于统治阶级本身是游牧民族,对生活习惯的推广与改变是十分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至明清,坐榻与席的地位则彻底退后了。

而在岛国日本,坐具则有另一番发展。由于本就处于潮湿气候,属于东亚半月弧气候文化圈,自然从一开始就为隔绝地面的湿气而选择了高床式建筑,即将整个房子架在地面上空。并大力发展了席子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榻榻米。而在日本建筑中所称的“床”,则成为房间内部用于摆设贵重物品的一处专用位置,更类似于橱,而并非用于人的坐或卧。


二.建筑:出檐与防腐

比照唐宋同时期的日本建筑,其外形的比例大致是相似的。但再向后,则中国出檐不断减少,日本出檐维持不变或稍微增加。

群体的身体习惯如何影响到建筑的形式或风格?

很容易理解的一件事情是,高足坐具的推广导致的不仅是身体的姿态的变化,更显著的变化是——视平线的抬高。有从室内望向窗外的需求,所以随之变化的是窗的高度,于是,窗下墙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普遍应用的建筑要素。而在明代之后,由于砖烧制技术的大幅度提高,窗下墙在围护室内空间的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防止柱脚受雨的一项工艺,这个时候,超大的出檐变得并非那么必要,檐口位置只要保障窗下墙以上柱身不受雨淋便完全够用了。而在大殿等仪式性强等级较高的建筑中,即使无相关活动,没有窗下墙,由于其对彩画及地仗的工艺精度要求较高,也避免了柱脚易腐烂的问题。

而在日本,由于视平线一直处于跪坐高度,所以窗下墙这一元素,一方面不会太大起太多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身便为高床式建筑,建筑平面是被木梁架在地平面之上,地面木结构荷载承受能力决定了建筑中也难以用砖做窗下墙。所以,日本的檐口位置需要保证其木结构根部不受雨淋,故而屋顶的出檐需求始终巨大。又因需解决室内外活动的需求,建筑中木制的缘侧以及广缘(即后来所说的灰空间)的大量使用,使得出檐不得不进一步增加,或许当今日本建筑师喜欢挑战结构极限的传统也由此而来。


三.庭园:动观与静观

身体上的席地起居对家具要求并不高,看日本建筑庭院的平面图,用于收纳的纳户为了庭院的坐也一般位于风景一侧的反向,并且由于庭院建筑向书院造发展以后,建筑中的木结构越发纤细,尺度上可以与家具很好地互相转换,所以看起来空间是更纯粹。更为重要的是针对身体引发的庭园景观的筛选过程。

在日本,建筑中为舒适起居,木地板之上又会设榻榻米,以便隔冷隔潮,但榻榻米很脆弱,所以进入室内的一个必然行为是脱鞋,这作为一种行为文化至今仍在日本得以保留。但脱鞋之后,身体的活动范围则被大大减小,尽管有广缘作为补充,但依然无法超出木地板的界限。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对庭园的欣赏则会逐渐倾向于在某一特殊视点静观,加上视线的位置因素,与现在所谓盆景相似的适用于静观的微缩静观枯山水得以蓬勃发展。但在中国,由于画论中行望居游的判断标准的存在,加之活动家具对地面要求不高,室内也依然为砖石地面从而人们可以始终穿鞋的缘由,人们对于庭园的欣赏则彻底变为动态,可望可居,更重要的为可行可游。这也是如今用图学研究园林十分困难的一大原因——图学假定视点固定,但园林希望身体逍遥。


四.结论

建筑风格的演变包含多种因素,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其实是生活的变化。坚固、适用、美观之中,适用常常仅仅被当做一个抽象的功能泡泡图或者面积任务书而被人遗忘。

我承认建筑结构的美感表现上明清比唐宋弱了,但是,在大家今后喷明清建筑的时候,看看自己不会再坐麻的腿吧~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景观 (818 articles)


园林 (59 articles)


中国 (3570 articles)


日本 (1089 articles)


建筑 (13696 articles)


庭园 (4 articles)


古代 (4 articles)


设计风格 (21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