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六、居住区规划
   32、居住区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
   ②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
   ③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
   ④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布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形式。
   ⑤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和停泊方式。
   ⑥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活动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⑦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⑧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3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哪些方面?
   ①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 灾害和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 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②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 系,以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前苏联规定居住区与城市中心区最远 的车行时间是 30 分钟。
   ③居住用地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 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的法规规定间隔设置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 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④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以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 共服务设施等。合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的经济合理。
   ⑤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 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
   ⑥居住区用地选择要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
   ⑦居住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一体安排时,要考虑相互发展的 趋向与需要,如产业有一定发展潜力与可能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 居住用地选择时,亦可以通过地形条件、地耐力及土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洪水淹没程
   度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然后作出决定。
   34、我国居住用地如何分类?
   城市居住用地按照所具有的住宅质量、用地标准、各项关联设施的设置水平和完善程度, 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可以分成若干用地类型,以便在城市中能各得其所地进行规划布置。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居住用地分为四类,其中一类最好,四类较 差。
   35、居住区的类型有哪几种?
   1、按建设条件的不同可分为:新建的居住区和城市旧居住区。新建居住区一般易于按照 合理的要求进行建设,而旧居住区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有的布局需要调整,有的具有传统的 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需要保留和改造。一般说来,旧居住区的改建比新建居住区要困难, 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解决居民的动迁、安置等问题。
   2、按居住区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
   ①城市内的居住区 这类居住区在用地上既是城市功能用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居住区内需设置主要为居住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
   ②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这类居住区主要为某一个或几个厂矿企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建设的,因此居住对象比较单
   一。该居住区大多远离城市或与城市交通联系不便,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因此在居住区内除 了需设置一般市内居住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还要设置更高一级的如食品、豆制品等加 工厂和设备较齐全的医院等公共设施。此外,这些设施往往还要兼为附近农村服务,因此, 独立的工矿企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和定额指标应比市内的居住区适当增加。
   ③按住宅层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修建 的居住区。这类不同住宅层数的居住在形成城市景观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36、确定居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哪几个?
   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标志。其适当的规模, 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决定:
   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配套设置居住区级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
   径,是影响居住区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当然,对一些离市中心较远,且相对独立的居住区, 有时虽然暂时人口规模不大,但也要适当配置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方便居民的生活, 同时也可兼为附近农村服务。
   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
   ②城市道路规划方面的原因 现在城市交通的发展要求城市干道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快速和畅通。因而为城市干道所包围的用地往往是决定居住区用地规模的一个重要条件。城市干道 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 600~1000m 之间,因此,城市干道间用地面积一般在 36~100hm2左右。
   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关系 居住区的规划与居住区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或相结合,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另一个因素。因为在我国,居住区的规划和建 设不仅只是为了解决人们住的问题,而且还要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组织居民的 生产(主要指居住区的街道工业)以及居民的社会活动等。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宜为 5万左右,少则 3 万人左右。
   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大小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
   37、居住区的组成内容是哪一些?
   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它在城市中往往集聚而呈地区性分布。居住用地是由 几项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其详细内容可以概括为下列四类:
   --住宅用地 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配套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等设施的用地。
   --道路用地 居住区内各种道路、停车场地的用地。
   --绿地 居住区内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用地。
   38、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一般有三种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 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根据我国各地的调查,通常民,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 10000~15000 人,用地为 15~30hm2。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住宅组团相
   当于一个居民小组的规模,一般为 300~800 户,1000~3000 人。住宅组团内一般应设有居 民小组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或代销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组团居民服务。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 小区组成。
   当然,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 也会相应地变化。常见的是居住区规模从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质量由低级到高级。
   39、居住区用地指标是多少?
   首先是居住用地有大原则的人均指标:国家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
   定为 18~28m2/人。 其次,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中,随居住规模和建筑层数不同,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也不同,居住区、小区两级各自用地构成的人均指标。
   40、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有哪些?
   居住区、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内,必须有良好的公共设施配置,否则会出现诸多不便和其 他问题。居住区内要配置以下公共设施(小区、组团有所不同,见另项介绍):
   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医疗卫生--包括医院、诊所、卫生站等。
   c.商业、服务--包括食品、菜场、服装、棉布、鞋帽、家具、五金、交电、眼镜、钟表、 书店、药房、饮食店、食堂、理发、浴室、照相、洗染、缝纫、综合修理、服务站、集贸市 场、摩托车、小汽车、自行车存放外等。
   d.文化、体育--包括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站、老年人 活动室、会所等。
   e.金融邮电--包括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所等;
   f.行政管理--包括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等。
   g.市政公用--包括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等。
   h.其他--包括居住区内的街道的工业、手工业等。
   41、居住区公共设施各项目的配置规定有哪些?
   ·公共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a.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 800~1000m,居住小区级 400~500m,居住组团级 150~200m
   b.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
   c.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 时,还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静。
   d.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 市景观的地段。
   ·公共设施的分级配置内容:
   第一级(居住区级)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 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 内容主要包括菜场、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 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 内容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 商店等。
   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需的,通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小商店配置的特殊要求说明:
   a.中小学的规划布置 中小学是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大的项 目,它们的规划布置一般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规划结构中就应加以考虑。中小学由于占地 大、建筑密度低,常作为住宅组团之间空间分隔的主要手段。中小学的规划布置应保证学生
   (特别是小学生)能就近小学,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为 500 米左右,中学为 1000 米左右。 学生上学(特别是小学生)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城市交通干道、市中心等车多 人杂的地段。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 不宜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以免噪声干扰;但同时也应注意学校本身 对居民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与其他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 此外,中小学都有较大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室内健身用房,最好能在双休日和夜间向本住区居 民开放,增加居民健身场所。
   学校建筑的层数,大城市由于用地紧张可适当高一些,中小城市可低一些。目前上海市新建中学为 5 层,小学为 4 层;北京、天津的中学为四层,小学为 3 层;浙江省的中学为 3~ 4 层,小学为 2~3 层。
   b.幼托的规划布置 幼托也是居住组团公共服务设施中较为重要的项目。幼托最好布置在 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幼托的总平面布置要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器具等,以供儿童室外活动。 幼托建筑层数以一二层为宜,在用地较紧张情况下也可考虑局部为 3 层。 幼托应独立设置,如用地特别紧张必需设在住宅底层时,须将幼托入口与住宅入口分开。 幼托可分开或联合设置,一般以联合设置为好,有利于节约用地。
   c.小商店的规划布置 小商店的特点是面积小,品种多,布点灵活,面广,服务时间长, 深受群众欢迎。在旧市区,这类小商店比较普遍,一般都设在路口,服务半径短的为 100~ 150 米。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和建筑规模控制指标,简称"千人指标"。
   42、居住区内能不能设工业,有什么规定?
   居住区内可以设置一些工业企业,但必须是无任何污染的,包括空气、饮用水、声音及光 等,都不能有污染。
   居住区内工业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有待进一步实践和研究的新问题。目前有些城市对居住 区工业已作了一些研究和分析,对居住区工业的建筑和用地的定额指标作了一些规定。如上 海市 1973 年所拟订的居住区公共建筑指标中,对于居住区工业规定了每千户居民建筑面积 为 50~75 平方米,占地面积为 75~100 平方米。北京市 1976 年的定额规定,每千户居民建 筑面积 24~40 平方米,占地面积 24~40 平方米。天津市 1978 年指标规定为每千户居民建 筑面积为 45~75 平方米(其中包括服务站)。而现行的 1993 年制订的规范提出由各地根据 实际情况而定。
   43、居住区内的道路分几级,怎么分?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 线宽度一般为 20~30 米。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 9 米,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 10~14 米,人行道宽度为 2~4 米不等;
   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道路 红线宽度一般 10~14 米,车行道宽度 6~8 米,人行道宽度为 1.5~2 米;
   第三级 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 道宽度一般为 4~6 米;
   第四级 宅间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的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 2.6 米。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其宽度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
   44、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民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 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 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 150 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 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
   ②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 不宜大于 500 米。
   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 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尽可能少挖少填, 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以节约投资。
   ④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⑤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 1.5 米,
   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3 米。
   ⑥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 120 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
   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 150 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
   ⑧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⑨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⑩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⑾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把以下条文列为"强制性"的,"必须严格执 行":
   8.0.5.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
   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150 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 160 米时,应设不小于 4m×4m 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 80 米,当建筑 物长度超过 80 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 道宽度不应小于 2.5 米,纵坡不应大于 2.5%;
  8.0.5.6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 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设推自 行车的坡道;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到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8.0.5 规定;当小区路 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45、居住区内各种车辆如何停放?
  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组织是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室外、室内、半地下或 地下等多种停车方式。
   ①自行车存放设施的规划布置 我国号称自行车王国居民拥有的自行车数量已达每户二辆 的水平。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自行车应存放在室内。
   ②小汽车停车设施的规划布置 国家对机动车的停车指标还没有统一规定,但各省市根据 本地的具体情况已制定相应的停车指标,如广东省在 994 年颁布的居住小区技术规范中规 定,小区内应考虑设置居民小汽车、通勤车等存车场库:
   I 类小区 每户设 1~1.3 个机动车位。
   II 类小区 每户设 0.7~1.0 个机动车位。
   III 类小区 每户设 0.5~0.7 个机动车位。
  上海市 1995 年起,对商品房小区的小汽车停车位规定为: 每户在 80~100 ㎡ 设 0.15 个车位;每户在 100~120 ㎡ 设 0.25 个车位; 每户在 120~150 ㎡ 设 0.5 个车位; 每户在 150 ㎡ 设 0.8 个车位。 北京市最近规定的居住区停车指标为:经济适用房居住小区按 5 户一辆设置; 商品房按每户一辆设置; 独立住宅按每户 1.3 辆设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 6.0.5 条规定;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菜场和人 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
   46、居住区内绿地系统的构成内容是哪些?
   a.公共绿地 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区公园、游园、林荫道、住 宅组团的小块绿地等。
   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指居住区内的学校、幼托、机构、医院、门诊所、锅炉 房等用地内的绿化。
   c.宅旁和庭院绿地 指住宅四旁绿地。
   d.街道绿地 指居住区内各种道路的行道树等绿地。
   47、居住区的人均绿地指标是多少?
   居住区的绿地指标由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地率(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的比例)所组 成。根据我国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 人口规模分别达到:住宅组团不少于 0.5 ㎡/人,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 1 ㎡/人,居住 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 1.5 ㎡/人。对绿地率的要求新区不低于 30%,旧区改建不低于 25%。
   48、居住区绿地规划布置的要求有哪些?
   ①公共绿地
   a. 居住区公园 主要供本区居民就近使用,面积约 1hm2 左右。居住区公园除供居民游憩 外,还可设置一些文体活动方面的内容。居住区公园的位置要适中,居民步行到达距离不宜
   超过 800 米,最好与居住区文化商业中心结合布置。
   b. 居住小区游园 主要供居民就近使用,面积 0.5 hm2 左右为宜,居民步行到达距离不宜 超过 400 米,内部可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憩和文体设施。居住小区游园的位置最好与居住 小区的公共中心结合布置,方便居民使用。
   c.小块公共绿地 通常是结合住宅组团布置。小块公共绿地是居民最接近的休息和活动场 所,它主要供住宅组团内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使用。小块公共绿地的设置可根据 具体情况灵活布置,有的以休息为主,有的以儿童活动为主,有的则以装饰观赏为主。
   ②公共建筑或公用设施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的规划布置首先应满足本身的功能需要,同时应结合周围环境的要求。
   ③宅旁和庭院绿地 宅旁绿地主要满足居民休息、幼儿活动及安排杂务等需要。在住宅四旁还由于向阳、背阳和住宅平面组成的情况不同应有不同的布置。如低层联立式住宅,宅前用地可以划分为院落, 由住户自行布置,院落可围以绿篱、栅栏或矮墙;多层住宅的前后绿地可心组成公共活动的 绿化空间,也可将部分绿地用围墙分隔,作为底层住户的独用院落;高层住宅的前后绿地, 由于住宅间距较大,空间比较开敞,一般作为公共活动的场地。
   ④街道绿化是普遍绿化的一种方式。居住区道路绿化的布置要根据道路的断面组成、走向 和地上地下管线敷设的情况而定。行道树带宽一般不应少于 1.5 米。在旧区,当人行道较窄, 而行人又较多时,可采用树池的方式。树池最小尺寸为 1.2 米×1.2 米。在道路交叉口的视矩 三角形内,不应栽植高大乔、灌木,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在居住区,除了上述四种绿化用地外,还可对住宅建筑墙面、阳台和屋顶平台等垂直绿化 来增加居住环境的绿化效果。
   49、居住区内有哪几类主要的室外场地?
   有儿童游戏场地、成年和老年人休息、健身场地和垃圾贮运站等。分别介绍如下:
   ①儿童游戏场地 儿童在居住区总人口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的成长与居住区环境,特别是室外活动环境关系十分密切。很多国家对修建儿童游戏场地十分重视,将儿童游戏场地的建设作为国家的一 项政策,成为居住区规划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a.规划布置 儿童游戏场地规划布置应与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各类绿地相结合。由于儿童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其体力、活动量、乃至兴趣爱好等也随之而异,故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不同年 龄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一般可分为幼儿(2 岁以下)、学龄前儿童(3~6 岁)、学龄儿童(6~ 12 岁)三个年龄组。幼儿一般不能独立活动,有强烈的依恋心理,需由大人带领,活动量 也小,所以场地宜在住宅近旁,或与成年、老年人休息活动场地结合布置。学龄前儿童随着 年龄、体力和知识的增长,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对住户的噪声干扰也较大,因此在规划布 置时最好与住宅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但场地不宜过大,以免儿童过于集中。
   b.儿童游戏场地的面积指标 儿童游戏场地的面积指标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规定,世界各国也由于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据欧洲 13 个国家(包括前苏联和美国)的统计,儿童游戏场地的面积每居民在 0.5~4㎡之间,可见相差的幅度很大,我国地少人多,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建议各类儿童游戏场地的用地指标控制在 0.1 ㎡/每居民。
   ②成年和老年人休息、健身活动场地 在居住区内,为成年和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室外休息、健身活动场地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随着居民平均年龄的不断增加以及老年退休职工人数的日益增多,这一需求显得更为突出。 成年和老年人的室外活动主要是打拳、练功养神、聊天、社交、下棋、晒太阳、乘凉等。成 年和老年人活动场地宜布置在环境比较安静、景色较为优美的地段,一般可结合居民公共使 用的绿地单独设置,也可与儿童游戏场地结合布置。
   ③居住区内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配置垃圾贮运场地。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DO_it_for_U
  • 2013.08.16 17:20
    很好的总结
    • 0
  • DO_it_for_U
  • 2013.07.26 17:16
    总结的很好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城市设计&规划 (41 articles)

    【热点讨论】城镇化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

    城市园林设计17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