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作者:赵敏

前言

去2014年10月,我与意大利建筑师约瑟夫一同出席哥伦比亚大学的“城市中国”论坛,在交谈中,他自信地告诉我,十分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这令我感到诧异和惊悚……,这个主创设计了广州“铜钱大厦”的外国建筑师,他眼中的中国文化到底是这么样?

早在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直到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王澍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让我们越来越迷茫。2014年南非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的展览,是一次21世纪中国建筑集体展示的契机。

第25届南非世界建筑师大会总策展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邵伟平告诉我们:“受中国建筑学会的委托,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了展览筹备工作,并特意安排了一个团队,负责收集、整理、翻译来自全国的展览作品。”

“中国馆是本届UIA大会最大的展馆,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参观。我们希望在德班建筑师大会通过展览这一窗口,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昔日的中国制造,已被中国创造所替代。”承办本次中国馆展览的北京凯欣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张国生说:“世界之旅2011及2014年两次承办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展览,感触颇多。主要是中国建筑师走向世界的愿望越发的迫切,希望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当我在展台被参观者簇拥、询问、索要宣传材料时,我感觉代表的不是一个企业和学会,而是在弘扬中国的建筑文化;不是拉项目找合作,是精神文化的植入。”

技术的进步

如今,“大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技术”成为二十一世纪流入建筑设计领域的几个关键词,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使建筑师告别了手把“三角板”、“丁子尺”的时代,更让建筑设计的形态与空间表达可以“多样化”和“非线性”,而且这样的改变正在加速进行。许多过去认定的“幻想式”和“不可能”,如今都一一实现。 中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不但带动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式”经济飞跃,也使得中国建筑师有机会在大型航空建筑和高铁站领域创造出许多建筑的奇迹。

凤凰中心
凤凰中心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占地面积1.8公顷,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55米.除媒体办公和演播制作功能之外,建筑安排了大量对公众开放的互动体验空间,以体现凤凰传媒独特的开放经营理念。建筑设计的整体逻辑是用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外壳,将具有独立维护使用功能的空间包裹在里面,体现了楼中楼的概念,两者之间形成许多共享型公共空间。在东西两个共享空间内,设置了连续的台阶、景观平台、空中环廊和通天的自动扶梯,使整个建筑充满着动感和活力。此外,建筑造型取意“莫比乌斯环”,这一造型与不规则的道路方向、转角以及和朝阳公园形成和谐的关系。

连续的整体感,和柔和的建筑外界面,体现了凤凰传媒的企业文化形象和拓扑关系,而南高北低的体量关系既为办公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避免演播空间的光照与噪音问题,又巧妙地避开了对北侧居民住宅日照遮挡的影响,是个一举两得两得的构想。在它光滑外形表面没有设一根雨水管,所有雨水都顺着外表的主肋导向建筑底部连续的雨水收集池,经过集中处理后,提供艺术水景及庭院浇灌,这是个不错的创意。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3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4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5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6张图片

百度大厦
百度大厦是百度网站在北京的研发和办公总部,共3.7万平方米。百度的理念是“简单,可依赖”,用简单的关键词搜索,获得复杂的内容。设计从这一理念入手,力求体现简单与复杂的调和之美:建筑的逻辑是简单的,在其中得到的体验却是丰富多彩的。

建筑分为三个办公单元,他们与中央公共单元共同围成三个相互贯通的院落。设计以开敞的共享平台交流空间、开放式自由办公空间、景观楼梯空间、庭园空间和屋顶空中花园形成多种开放程度的交流空间,以适应IT产业高度互动的办公需求。景观设计将建筑内部、室外、屋顶花园、集中绿地构建成一个立体绿化空间体系,使阳光、绿色和新鲜空气充满建筑。

这个建筑的立面令人印象深刻。它采用玻璃及金属板材料,西立面以匀质的金属色百叶片表达IT产业理性的一面,东立面则以不同角度的玻璃遮阳百叶形成变幻灵动的曲线轮廓,隐喻着“创新无限”,再一次显示了简单与复杂的思辨。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7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8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9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0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1张图片

昆明长水机场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54.8万平方米,可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的预测目标。按照国内国际分开,出发到达分流的原则,设计以便捷的流程、完善的布局体现了现代大型枢纽机场的功能性要求。

同时,建筑也充分体现了“七彩云南”的地域特色,翘曲的双坡屋顶表现了当地民族传统建筑的神韵,构成了航站楼最显著的特色。室内支撑结构采用了钢结构“彩带”,七条彩带沿南北方向有序展开,不仅将航站楼离港层主要功能区予以划分,也以卓越的科技力量将现代美学与地域文化特色完美统一,成为整个建筑立面和内部空间的标志。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2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3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4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5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6张图片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海口市,是新的城市组团。它北面临海,由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及附属设施组成。建筑主体采用一体化的完整造型,将展览和会议功能整合为一个巨大的完整体量,匍匐于海滨,成为城市南北向景观轴线的结束与高潮。建筑造型抽象、仿生,不少人把它解读为海水、云团、海洋生物、自然景象等等,似是而非,但都是关于“海洋”的故事情境。简洁轻薄、起伏波动的屋面壳体钢结构,由等截面密格式布置的圆形钢管梁和钢网架组合而成,营造出独特的建筑外观,也与室内空间高度统一,在大跨度、大空间的会展建筑中实现了建筑形式、结构与空间的同一性,适应于不同规模、需求的展览和其他各类功能。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7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8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19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0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1张图片

杭州东站
杭州东站是“沪杭、浙赣、宣杭,萧甬”四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是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总规模为15台30线,为日均旅客流量超过20万人的特大型站。进入二十一世纪,杭州“城市东扩”的结果,是在杭州市以东的钱塘江畔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副中心——“城东新城”。杭州城市的发展,正在经历由“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的历史过程,杭州东站需要体现这种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站房主体建筑采用充满动感的流线型,清晰地表达出结构的逻辑,建筑形式与空间形式、结构形式三者完美结合,融为一体。杭州东站屋面设计了年发电量达到10兆瓦的光伏太阳能系统,并与城市电网并网.杭州东站,将成为杭州“城东新城”的核心。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2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3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4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5张图片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6张图片


注:
1.本文为2014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部分项目建筑评论综述,系连载,第1/5篇
2.赵敏,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评论人,《a+a建筑知识》特约评论员,ikuku建筑网特约评论人。
3.特别鸣谢: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北京凯欣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的大力支持!===============================================
每筑建文发布宗旨忠实记录当代华人建筑领域的事件、人物、作品和声音客观反映当代中国建筑的现状和思潮汇聚中华建筑智慧================================================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意向中的21世纪中国建筑(一) /技术的进步第27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732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中国建筑 (23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41 articles)


办公建筑 (837 articles)


机场航站楼 (4 articles)


火车站改造 (6 articles)